醫療技術不斷進展,「求個好死」已是長壽的現代人更終極的企盼。面對無可避免的最後終點,我們在知識上、法令上、心態上、情感上,都準備好了嗎?"
在醫院裡死亡和在家中過世,有什麼差別?對台東聖母醫院居家醫療主治醫師余尚儒而言,前者是一條線,後者則是一幅畫。
要善終,你一定要知道「安寧緩和醫療」--尊重「末期病人」的醫療意願,並保障其權益。
不論是鼻胃管的放置,或是點滴,沒有絕對的答案。事前充分的溝通、了解利弊得失之外,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共識」,在這之上更重要的是「病人的決定」。
近幾年來,喪禮流程愈來愈簡化,大約2個禮拜即可結束。在喪禮上,家屬們也不再希望上演過去制式化的儀式,而是希望能重現往生者的回憶或有情感的物件。
如果你90歲,醫師告訴你:「有個腫瘤在你肚子裡。最好開刀,接著化療、放療。」妳開是不開?諾瑪奶奶的選擇是:不用麻煩了。活夠了,「該上路了。」
倉本聰無意美化「衰老」,也不給予這些銀髮族特別的長者光環。他想傳達的是,人生如同四季流轉,不管是年輕或老邁,人生的核心本質始終都是一樣的。
「不知死,焉知生」?苗栗仁德醫護專科學校開設打破生死禁忌的「死亡體驗教室」,由學生人穿起壽衣、躺進棺材,以一場死亡之旅,打開對生命/死亡的思辨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