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得不去的旅行
螢幕裡,地震火山海嘯充斥畫面,屋宇流失,城市火海。
時間是二○一一年的三月十一日。日本櫻花綻放前夕,我預定飛往福岡前十三天。
本來預備要去日本,由南而北一路追櫻至北海道。那是給自己的禮物。慶祝漫長而相當不好受的二○一○年,總算過去。
那一年裡,世界發生許多事:歐巴馬執政一年,一年內民眾對元首大失所望;蘋果電腦推出了ipad ;波蘭總統連同內閣在墜機意外裡全部罹難;台灣鬧哄哄舉行五都選舉……發生很多事,大部分重要的事情感覺起來都不太好,而那些好或不好,某種程度上持續滲透到了現在。
因為一些原因,某部分的我被捲進了「也許算重要」的二○一○事件漩渦裡,因此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這些事,很大一部分,不管對於自己,或是對於別人,都難說是不是有意義。不過這些有沒有意義或難論定的事,卻占去生活中相當大的一部分。
我在那份虛空裡忙碌勤勞。慢慢的,軀體裡,腦子裡,也就讓虛空一點點侵蝕去,逐漸什麼都不剩下,只遺留疲累的空殼。
那一年,有長達兩三個月的時間,每日都要凌晨兩點才會離開工作的地方,有些時候在歸途看見破曉;在辦公地方會突然忍不住落淚,必須躲到洗手間去安定自己;花費很多時間在等待什麼發生,然而無論如何都等不到結果;第一次覺得自己沒有用處,不管做什麼都滿是無力;期間出版第一本書(這算好事),然後在三個月後卻完全忘記自己出書這回事。總而言之,是非常混亂的一年。雖然以結果論,純粹以局外人角度看,這一年或許充實而成功,但內心深處知道,這一年是失控的,不管得到或失去。
在身心差不多崩盤前,二○一○年總算過去。為期一年的任務告終,看來算是功成身退。旁邊的人看我還是一樣聰明能幹,生活彷彿重新回到可以掌控的時期。
只不過,二○一○年留下的巨大空虛感,還殘留了相當部分在身體裡。我想要好好整頓,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和生命的溫度,我想要重新擁有疲累以外的感覺。
這時,我想,或許可以來一段長長的旅行。
不,應該說,我感覺非要做一趟旅行不可。
當然,旅行的可能何只成千,心中想去的地方也不只一處,選擇追櫻自然還是有原因。這原因不止一樣,事實上,有很多很個人的因素,有些原因很實際,有些原因挺無聊,不過下決定的當時沒有壓力。反正就是離開日常生活的一段旅行。櫻花深受許多人喜愛,日本也並非龍潭虎穴,追櫻當然可以,自然也不會碰到什麼人非要我給個交代不可。
於是計畫順利進行。為了讓旅行更有目的,我想追櫻或許可以當作下本書的主題,由此特別找了可能協助、日本方面的單位,寫了提案。這段時間我什麼也不想,只是愉快的讀著櫻花資料,身體裡殘留的空白,暫時一點一點讓櫻花填滿,心情逐漸塞滿「要出發」的粉紅氣泡。隨著出發時間愈近,氣泡愈來愈大,慢慢膨脹到心中某個等待被觸碰到的地方。如果真能碰到,大概就會「啵」一聲,渾身舒暢的找到生活的感覺吧?至少我是這樣希望著。
接下來的事,您就知道了。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天崩地裂的剎那,許多人生活從此改變,我微不足道的小小旅行,也 難以避免的在漩渦的最外圍受到一點牽連。
「妳真的還要去看櫻花嗎?難道不怕危險?」
「地震海嘯什麼的還看得見,輻射呢?還是別去冒險吧。」
「很難說不會對後代有影響啊!雖然言之過早,但總有一天妳要結婚生子吧?」
諸如此類難以辯駁也不想辯駁的苦勸在身邊響起,其中最難以面對的,還是父母明顯的擔心和不贊同。
深夜難以成眠,在無邊網路上搜尋各國資料,試圖佐證還能成行的依據。
「放棄」這個念頭,從沒有真正出現,即使理智上知道並不是好時機。我試著說服自己「可以放棄」,並理性的條列出不該去的理由。然而無意識的塗塗抹抹間,紙張卻寫滿了「我想去」這三個字。
那麼,為什麼「我想去」不能是一個真正重要而且不能忽視的理由?我確確實實很想走一趟追櫻旅行,不是明年、不是後年。某種感覺告訴我,就是非要在今年、現在不可。現在不去,就再也不會真正出發了。何況,人生畢竟還是有許多說不上聰明的決定來自於衝動,不是嗎?
話雖如此,那段時間裡我難以對別人解釋為什麼非要是此刻、非要是櫻花的原因。因為說不出,所以遭受的反對更是激烈,最終幾乎要對每個盤詰我的朋友發怒。在膽顫心驚裡克服了許多困難(老實說,包含一些取巧),才終於踏上旅程。
雖然這趟旅程明確的圍繞櫻花,以行程論,也確實循著櫻花前線一路前行。但更貼切的說,或許這趟旅行,更像為了喚回對人生暫時失去的感覺而做的旅行。出發前,我並不知道追櫻是不是真有辦法改變什麼,也曾懷疑過所寫下的,終歸只是流動間殘留的記憶風景。畢竟,這趟旅行本來不存在探討任何嚴肅議題的層面,所包含的終歸只是當時十分空洞的我本身而已。這樣記錄的文字,或許對當時日本發生的狀況、櫻花盛放、旅人多寡、氣氛憂慮種種,多少會以某種顯影方式模糊呈現,但也很可能,實質上一點意義都沒有。
只是,為了再次動筆寫下當時的點點滴滴,重新檢視一張張櫻花攝影時,旅途中一點一點發生的悸動,再次鮮活浮現眼前。櫻花的雪白、深深淺淺大小不一的粉紅,在剛敲過凌晨三點鐘的黑暗客廳裡一朵一朵旋轉,綻放出生命鮮活顏色。在沙發上打字的我,心情再度沉浸在櫻花裡,覺得一切,都變好了。
純以結果論,這該算是一趟成功的旅行。雖然沒辦法確實知道,但是,或許正讀著這本書的人,也可能正陷在某個生活泥淖中,或對夢想懷抱許多卻不敢踏出一步。那麼這個「勉強也算冒著危險」的旅行,多多少少,可能給予這些朋友一點幫助也說不定。當然,如果純粹只是因為喜歡櫻花而看這本書,大概也沒有什麼不好。
至於我,二○一○年殘留下的巨大空白,終於完完全全讓櫻花取代。然而我深深的相信,或許還會特意去看看櫻花,但這樣長長追著櫻花走的旅行,應該不會再度發生。我的生活已經恢復常軌,對於代表人生某些意涵的櫻花旅行,終於可以滿足的嘆氣而不再憧憬。
那趟任性的旅行,在我身上留下帶有希望的印記。我不確定這種印記是不是非要透過櫻花旅行才能出現,但我始終很慶幸,在二○一一年春天,走了一趟櫻花下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