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福音演義:晚清漢語基督教小說的書寫【限量精裝版】

福音演義:晚清漢語基督教小說的書寫【限量精裝版】

Attuning the Gospel: Chinese Christian Novels of the Late Quing Period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西方傳教士與華人基督徒小說家,
如何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福音演義」......

  本書研究晚清時期具代表性的漢語基督教小說,上編「翻譯編」分析首部漢譯德文基督教小說《金屋型儀》、以儒家經典評點基督教寓言的《勝旅景程》、想像天國樂園的兒童小說《安樂家》;下編「創作編」考察把英國建構成「無上之國」的《是非畧論》、演義聖經的史傳體小說《約瑟紀畧》,以及兩部藉基督教思想為中國社會革故鼎新的「時新小說」──《無名小說》及《驅魔傳》。每一章從作品的敘事結構及特徵出發,於宗教思想及文學形式之間穿梭往來,多角度探析西方傳教士與華人基督徒小說家的書寫策略,如何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福音演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黎子鵬


  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漢語基督教文學、中國小說與宗教文化、宗教文學翻譯等。專著有Negotiating Religious Gaps: The Enterprise of Translating Christian Tracts by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2012)、《經典的轉生──晚清〈天路歷程〉漢譯研究》(2012);編著有《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2012)、《贖罪之道傳──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2013)、《道德除害傳──清末基督徒時新小說選》(2015)、《中國基督教文字事業編年史(1860-1911)》(2015)、《中外宗教與文學裡的他界書寫》(2015;與李奭學合編)。曾獲香港中文大學「卓越研究獎」(2011)及「文學院傑出教學獎」(2010、2011、2013、2014及2015)。
 

目錄

序文/李奭學
自序
導論

上編 翻譯編

第一章 模範聖徒:葉納清《金屋型儀》(1852)
一、女徒四德
二、靈性維度
三、宗教矛盾
四、族群張力

第二章 評點天路:胡德邁《勝旅景程》(1870)
一、天路歸化
二、小說評點
三、儒家評批
四、多元評述

第三章 想像樂園:博美瑞《安樂家》(1882)
一、樂園鄉愁
二、聖女形象
三、天堂曲調
四、夢中幻境

下編 創作編

第四章 建構大英:郭實獵《是非畧論》(1835)
一、英國想像
二、誠非外夷
三、興旺超卓
四、持守正教
五、崇英緣起

第五章 稗說聖經:理雅各《約瑟紀畧》(1852)
一、敷演經文
二、讀史之樂
三、勸世之教
四、聖賢之德

第六章 以歌證道:張佃書《無名小說》(1895)
一、時新小說 針砭時弊
二、無名小說 證道之歌
三、西方寓言 中國曲調
四、推動情節 深化主題
五、信仰圖譜 諸教合流

第七章 群魔亂舞:郭子符《驅魔傳》(1895)
一、神魔之爭 千年不息
二、魔王混世 魅惑眾生
三、鬼魔肆虐 萬惡之源
四、驅鬼除魔 革新之道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序文

  《福音演義:晚清漢語基督教小說的書寫》分為「翻譯編」及「創作編」,綰結七部出現於晚清的基督教小說為一帙。此中的著譯者有英國漢學大家理雅各,也有德國傳教士中的「梟雄」郭實獵等,俱是時傳教士中頭角崢嶸的人物,不論所論小說或所涉譯著者都代表性十足。《無名小說》與《驅魔傳》則是中國人最早創作的基督教小說。上下兩編合而為一,恰是清末基督教小說最佳的代表,可代表其全景,《福音演義》以小窺大,呈現出來的正是這幅全景。這也是目前為止,所有涉及晚清基督教小說涵蓋面最大的一部著作。

  子鵬走進晚清基督教小說的研究,應該是他猶在香港大學當研究生的時代。他後來選定《天路歷程》為題,寫下《經典的轉生——晚清〈天路歷程〉漢譯研究》,在學界嶄露頭角。這本《福音演義:晚清漢語基督教小說的書寫》前,子鵬另撰有英文專書Negotiating Religious Gaps: The Enterprise of Translating Christian Tracts by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則為他在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作品。就在我猶為他的成就驚嘆之際,子鵬又推出了厚厚一冊的《中國基督教文字事業編年史(1860-1911)》,展現他沉潛的一面,也可見他爬梳資料的本領。此外,子鵬也是位高明的譯家與精湛的編者,所譯與所編之作散見於港臺兩地,多數可謂功在清末文學的研究界。至於本書各章,我有幸多曾與聞:有些是因我身任刊物主編,有機會先他人而一讀為快,有些則是子鵬申請香港研究資助局的計畫前,承他看重而和我討論構想時得悉,有些則因學術會議故而得以當那少數第一位的論文聽眾。我的本行是比較文學,因緣際會研究起明清之際東來的天主教文學,基督教小說我所知絕不如子鵬當行。不過不論在哪裡,相關的學術會議總把天主教和基督教擺在一起;擴而大之,還會把和中國相關的其他宗教文學也彙為主題。我和子鵬訂交,應該就在某次籌辦類似會議的「會前會」上。

  那一場會議,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合辦的「中外宗教與文學裡的他界書寫」,時間約在2008年前後,子鵬當時發表的文章,就是本書「翻譯編」第三章的主題:博美瑞譯《安樂家》研究。印象中,子鵬對小說裡以「白色」為主的各式象徵闡述尤精,博得與會學者不少好評。在這之前,我又承子鵬惠贈一文,專論理雅各的《約瑟紀》,乃他新考而得的鴻文,本書中收為「創作編」的首章。子鵬出身翻譯系所,對理雅各英譯的中國經典當不陌生。在牛津攻讀博士時,他又以基督教中文文學的研究為職志,理雅各的小說創作也不陌生,《約瑟紀》自是難逃法眼。本書冠以「福音演義」一稱;狹義言之,書題所指的「演義」,就是類如《約瑟紀》這類由《聖經》擴大改寫而來的基督教小說。「演義」二字有中國古籍之典,卻因佛子借之推演經文,化為敘事而廣為明清史傳說部的編次者好用。子鵬慧眼獨具,早就看出清末基督教小說的譯或作者也有類似之舉。前述那場「會前會」,我受教良多。

  《約瑟紀》實為《聖經》史傳。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那麼《聖經》的演義——不論是以創作引申或以譯作申說——又能為我們帶來何種道德教訓?廣義言之,以《聖經》為鑑,我想至少可以揚善懲惡,說信仰而堅信心。理雅各繼馬禮遜出掌香港英華書院,所作雖不多,卻是傳教士小說家中的翹楚。「創作編」裡還有郭實獵,則不僅是《聖經》譯家,為太平天國提供信仰文本,也是位傳教士小說的能人,所撰說部達十餘種之多,本書中子鵬唯取《是非論》,一瓢而飲。但他對郭實獵涉獵實廣,認識精湛,從而編注了一本《贖罪之道傳―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其中也收錄了前及本書所論的《是非論》,閱之可收互參之效。當世研究郭實獵的學者,子鵬應稱第一。

  郭實獵的小說之外,子鵬另編有《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和《道德除害傳——清末基督徒時新小說選》,一網打盡清末各類基督教小說的優秀之作。後書中的「時新小說」,係1895年傅蘭雅在上海各報刊徵文,舉行小說有獎比賽,擬藉此拔除鴉片、時文和纏足,繼而一新中國的結果,見證了當時基督教與中國國運的關係。這一百六十餘篇來稿的作者,都是大江南北的中國基督徒,子鵬在他們原稿的複製本中梭巡,最後終於以張佃書的《無名小說》與郭子符的《驅魔傳》為題,率先寫出了有關時新小說的兩篇專論。《無名小說》所寫特殊,和《天路歷程》此十七世紀新教的經典之作有關,因為小說以「時調」新譜班揚此一小說為十二個月令的勸世之歌,而主角卞尚文也因《天路歷程》此一時調而改宗,變成了基督徒。至於《驅魔傳》,則為「天上的戰爭」這個米爾頓曾取之撰《失樂園》的主題的中文新寫版,講魔鬼反叛上帝,擺布三個中國家庭中的人物,展開一段通姦謀殺而最後各得報應的始末。這兩個故事寫來頗見功力,可代表《清末時新小說》中150篇的時新小說。子鵬刷新了自己研究中國基督教創作性小說的經驗。勇於自我挑戰,令人佩服。

  待我看到《福音演義:晚清漢語基督教小說的書寫》的書稿,才了解子鵬上述論文,篇篇都是研究計畫下的產物,都在本書的架構下一一撰就。子鵬在崇基學院有行政職,但他很少在社交場合現身,幾乎一下課就回家。我原以為他是臺灣所謂的「新好男人」,而他的確也是;不過我近來發現子鵬不隨便逗留在外還有一因:他擅於把握時間,全神貫注在學問上。《福音演義》是見證,見證子鵬由英國返港後十餘年掌控時間確實有成。

李奭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2449
  • 叢書系列:臺大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 規格:精裝 / 316頁 / 15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論(摘錄)
 
一、漢語基督教小說的翻譯與創作
 
十九世紀,隨著歐美各國的擴張,基督教傳教運動蔓延全球,這差傳運動與宣布、傳揚「天國」(Kingdom of God)的降臨密切相關,而天國的概念既涉及世界末日的來臨,又與改變人世現狀的訴求逐漸結合。在十九世紀的自由神學思潮中,「天國」常被詮釋為理想基督教社會的建立,即使其基督教色彩依然濃厚,但該理想已經變得世俗化。他們認為天國的實現,可藉由社會進步、發展及富庶達成。至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北美工業城市興起的「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更以天國為焦點,社會福音不僅關注個人的得救,同時著重社會的轉化及救贖。即使神學和宗派背景各異的傳教士對「福音」內涵的理解不盡相同,傳播天國的福音始終是他們遠赴中國的核心目標,例如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傳教士紀好弼(Rosewell H. Graves, 1833-1912)明言:「今且全球五大洲幾無一國不獲聞耶穌福音,而以方言翻譯聖經,亦已逾四百種。……而如此傳佈者,實因其是萬國應共率循,萬民悉莫能外之世界唯一真道。」
 
1807年,倫敦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來華,揭開了基督新教在中國傳教運動的序幕。從基督新教來華開始,一直到清朝覆亡(1807-1911)之間,不少西方來華的傳教士致力參與文字出版的工作,其中翻譯西方的基督教著作成為關鍵的傳教策略。晚清時期,傳教士譯著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敘事文學類,以及神學思想與崇拜禮儀類,前者主要包括《聖經》故事、宗教寓言、基督教兒童文學及基督徒傳記等,後者主要包括護教書籍、講道集、靈修作品、教義問答、信仰聲明,以及規範崇拜禮儀的《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等。翻譯本身更是極為複雜的多元系統,作者、譯者、讀者、文本、社會、歷史等因素互相制約。譯文往往受以上種種錯綜因素影響,我們也可把翻譯視為對原著的一次重寫或改寫(rewriting),即是對源文本(source text)的重新解釋、改變或操縱(manipulation)。因此,翻譯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大量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一點在來華傳教士的文學翻譯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變革背後的隱藏力量,現代世界的關鍵時刻,文學│史地│哲學 精選滿799現折79。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