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練習 ◎黃文倩
«比天空還遠的地方»是淡江大學第三十一屆五虎崗文學獎的得獎作品集。本屆由中文系大學部鄭安淳同學統籌規劃、全體系學會同學落實技術執行,並且由我忝列指導。感謝中文系殷善培主任對新生代的寬容與鼓勵外,文學院林信成院長的支持與吳秋霞總編輯的專業指導,都讓我們銘感於心。此次文學獎的精神與典律上溯俄羅斯文學大家列夫.托爾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 1828-1910),托爾斯泰曾在他著名的藝術論中提出:「藝術是以自己的感情感染他人的手段,藝術家所再現的感情越是為大家所共有,人們就越是容易被感染,感受也就越強烈。」又說:「任何一種藝術,本身都具有把人們聯合起來的特性。」、「只有當人民中間的某一個人在體驗到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要求把這種感情傳達給別人時,才產生全民的藝術。」我們想繼承與強調的是:文學藝術作一種深刻的感情表達媒介,從最積極的意義上,它不但是我們的社會、歷史、靈魂與精神的反映與表現,同時也是促使各種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同情與理解的最具體的環節。是以,古往今來,我們因為有了文學與藝術,人類的歷史、情感與各式生命經驗才能感通,孤絕的個體也才能與他/她者產生交流,這既是文學、藝術家們的自由選擇與實踐,也是與讀者們共同作用與生成的理想。同時,我們也非常清醒的自覺,現代文學在晚清的現代性轉型以來,已慢慢形成了自身的「代變」史觀— 一代有一代的文學,一代也有一代的「本土」特質,因此,展現在這一屆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人與新作,體現出我校新一代文藝青年對個人、生命、社會的理解、回應與困惑。例如小說組〈房間〉(林雨承),企圖以性愛來安頓與消解對自身殘缺的恐懼(在小說中,這種殘缺以「醜」來表現),但最終那女體仍如窄小的房間一般,無能也無法建立起真正的救贖,但當中的不安與焦慮的書寫,似乎也以一種辯證的方式,讓我們見證了世俗對「醜」的霸凌,進步的批判性意在言外; 極短篇〈失蹤〉(楊沛容)有一種卡夫卡式的荒謬調性— 姊姊失蹤了,但似乎除了自己在內,沒有任何人發覺,正如同作者藝術地嵌入父母輩的批評:「女孩子,弄的男不男女不女」,但什麼是男、什麼又是女?性別及人的存在是否有本質?存在的人又是否一定能被看見?這篇作品巧妙地保留了真誠的疑惑。散文組〈花襯衫〉(劉兆恩)以外祖父穿著花襯衫的喪禮起筆,保留且烘托了一種對人類神秘性的尊重與靈性往來的深情,在那些生命中諸多無言甚至失語的時刻,你我彼此凝視,或許反而才能真正安慰與理解彼此。而在新詩組〈比天空還遠的地方〉(洪崇德)中,作者揣想西藏自焚僧人對自由意志的爭取,展現了力抗被同化的悲劇形象與感覺結構,已經略具有普世移情與同理心的品格。對所有參與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學獎的同學,這場每年度的文學競技盛會,也是我校文藝青年的一種「心聲」練習與觀摩戰場—練習表達自我、心理與靈魂秘密,想像穿越不同的性別、種族與世代,甚至最後到場聆聽各方名家的公開審稿會議,都是大家爭取靈魂與技藝成長的不同形式。起步雖然微小,但星星之火,未嘗不能燎原。祝福且期待五虎崗的種子們繼續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