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a
大亨小傳(電影書封版)

大亨小傳(電影書封版)

The Great Gatsby

  • 定價:280特價:199
  • 特價再9折:17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6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2013.05.17大亨小傳電影版  3D獻映
  坎城影展開幕片 
  洛杉磯時報預測金獎熱門大片
  【紅磨坊】大導演巴茲.魯曼改編經典文學鉅作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凱莉墨里根主演

  電影官方指定原著中文版

  遠流╳師大譯研所「經典文學新譯計畫」NO.1
  計畫主持人  師大譯研所長賴慈芸
  計畫顧問    台灣翻譯學會執行長蘇正隆

  我想起三個月前初次來到他這棟豪宅的那夜,當時草坪和車道上擠滿多少張面孔,--而他就站在那道台階上,與眾人揮手道心裡藏著那個純潔的夢。

  1920年,費茲傑羅出版第一部作品便在文壇一舉成名,接連兩部小說也大獲好評,但是四年之後費茲傑羅卻交出很不一樣的作品,這部小說一開始的書名為《特里馬奇奧》,還在校樣階段就經過大幅度修改,最後的新書名定為《大亨小傳》。

  故事是由初出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尼克來敘述。尼克懷抱著夢想來到紐約,認識了住在隔壁的神秘大亨蓋茲比。剛開始尼克對蓋茲比夜夜笙歌感到不解,後來才理解到蓋茲比心裡其實也藏著一個夢想,而唯一的牽掛竟是海灣對岸那盞小小的綠色燈光,因為那裡住著他心愛的黛西。

  但蓋茲比的美夢終究是幻夢一場,璀璨僅是一瞬,痴戀換來的是幻滅與悲劇。

  這本書一開始賣得很差,在費茲傑羅生前,還賣不到二萬四千本,但是在他過世之後,《大亨小傳》被認為是他最傑出的作品,而且是最傑出的美國小說,到了二十世紀末期,更被列為百大小說之中的佼佼者。

本書特色

  ★真正全新譯本
  ★師大翻譯研究所與遠流合作「經典文學新譯計畫」第一本書
  ★附師大譯研所所長總序、譯者解析文字
  ★已列入美國高中、大學標準教材
  ★海明威與沙林傑讚譽有加、影響村上春樹最深的作品
  ★BBC票選20世紀百大經典小說之一
  ★TIME雜誌評選20世紀百大必讀小說之一
  ★Newsweek百大書單
  ★美國「現代文庫」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名列第二
  ★英國Radcliffe出版社20世紀百大小說第一名
  ★英國衛報最偉大的百大小說之一
  ★法國世界報(Le Monde)世紀百大必讀作品
  ★125位英美名作家評選「200年最佳作品」第二名
  ★美國國會圖書館2012票選「美國最具影響力」
  ★2012亞馬遜經典文學類排行榜第一名

作者簡介

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

  1896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市,後來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並於1920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塵世樂園》,同年迎娶潔達.莎爾,這對夫妻四處遊歷,足跡遍布紐約、巴黎,以及蔚藍海岸地區,此時有許多美國作家名人皆離鄉背井在外漂流,費茲傑羅夫妻便是其中一份子。他們認識了葛楚.史坦、海明威,以及約翰.多斯.帕索斯等作家。

  費茲傑羅活躍於一九二○年代,是當時新一代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傑作包括《美麗與毀滅》、《大亨小傳》、《夜色溫柔》等。1940年他因為心臟病發而去世,享年44歲,最後一部作品《最後的影壇大亨》還沒來得及完成。

  他的作品中蘊含敏銳的社會觀察,文筆精雕細琢,讓人讀來讚嘆連連,小說細膩描繪出爵士時代的風華與虛無,時至今日依然讓人折服。費茲傑羅是公認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許多現代作家都深受影響,其中包括《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以及台灣讀者熟知的村上春樹。

譯者簡介

汪芃

  就讀於師大翻譯所筆譯組,譯有《關於我和那些沒人回答的問題》、《夢之湖》。

 

【經典文學新譯計畫總序】

聽見譯者的聲音 師大譯研所所長賴慈芸

  想像你今天走進一家書店或圖書館,來到世界文學的專櫃前面。很多作品你都聽過名字,別的書裡也許提過,也許小時候看過改編的青少年版本,也許還看過改編的電影電視版本。但不知為何就是沒有真的讀過全譯本。假設你拿起了其中的一本,但一看左右還有六七種版本呢。那該選哪一本好呢? 比較封面、印刷字體大小、推薦者、出版社的名聲、出版年代、還是譯者?

  其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譯者。你所讀的每一個中文字都是譯者決定的,每一個句子的節奏都是譯者安排的。每個句子都有不只一種譯法,是譯者決定了用哪種結構,在哪裡斷句,用哪一個詞彙,要不要用成語;也可以說決定了文學翻譯的風格。咦?你也許會問,那作者的風格呢?譯者不是應該盡可能忠實於原作的風格嗎?這就是文學翻譯有趣的地方,也是很多讀者不知道的祕密。

  文學翻譯其實是一種表演。就像音樂演奏一樣:作曲家決定了音符和節奏;但聽眾聽到的是演奏家的演出。沒有演奏家會把巴哈彈得像蕭邦,但每一個巴哈的演奏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就像每一個蕭邦的演奏家也都不一樣。沒有演奏家,音樂等於不存在。沒有譯者,陌生語言的文學也等於不存在。作者決定了故事的內容,但把故事說出來的是譯者。譯者決定在哪裡連用快節奏的短句,在哪裡用悠長的句子減緩速度。哪裡用親切的口語,哪裡用咬文嚼字的正式語言。譯者的表演工具就是文字。

  而且譯者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時空背景、觀點、好惡、語感。也就是說,兩個譯者不可能譯出一模一樣的譯文,就像每一個男高音唱出來的〈公主徹夜未眠〉都有差異。面對同樣的模特兒或靜物風景,每個畫家的畫也都不一樣。就翻譯來說,就算其中某個短句可能雷同,一整個段落也不可能每個句子都選擇一樣的形容詞、一樣的動詞、一樣的片語。五十年前的譯者,不可能和今天的譯者譯出一模一樣的段落;大陸的譯者,也不可能和台灣譯者風格雷同。

  而所謂經典,就是不斷召喚新譯本的作品。村上春樹在討論翻譯時曾提出翻譯的「賞味期限」:他說翻譯作品有點像建築物,三十年屋齡的房子是該修一修了,五十年屋齡的房子也該重建了。因為語言不斷在變,時髦的語言會過時,新奇的語法會變成平常,新的語言不斷出現;所以對於重要的作品,每個時代都需要新的譯本。

  但台灣歷經一段非常特別的歷史,以至於許多人對文學經典的翻譯有些誤解。很多讀者小時候看的經典文學翻譯,是不是翻譯腔很重?常有艱深而難以理解的句子?根本不知道譯者是誰?即使有名字,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年紀多大?有些作品掛了眾多名人推薦,但書封書背版權頁到處都找不到譯者的名字? 甚至於書上有推薦者的生平簡介,卻毫無譯者簡介,彷彿誰譯的不重要,誰推薦的比較重要。為什麼會有這些怪象?

  這是因為從戰後至今,台灣的文學翻譯市場始終非常依賴大陸譯本,依賴情形可能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台灣在戰前半世紀是日本殖民地,普遍接受日本教育,官方語言是日文;漢人移民以閩粵原籍為主,日常語言是台語和客語,影響現代中文甚鉅的五四運動發生在日治時期,台灣並沒有親歷五四運動,中文私塾教的還是文言文。也就是說,戰後大陸接收台灣時,台灣人民在語言上面臨極大的困難。中華民國國語根據的是北方官話,對台灣居民來說已經是全新的語言了;五四運動後提倡我手寫我口,不會說就不會寫,因此台灣人的白話文也寫不好。至於翻譯,民初還有文言白話之爭,一九三O年代以後白話文翻譯已成主流,對於國語還講不好,白話文還寫不好的台灣人來說,要立刻用白話文翻譯實在不太容易。因此除了少數隨政府遷台的譯者之外,依賴大陸譯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不是受到政治因素干擾,本來也沒有太大問題。我們也沒聽說過美國讀者會拒絕英國譯者的作品。

  問題出在戒嚴法。1945到1949年間,已有好幾家上海出版社來台開設分店,把大陸譯本帶進台灣。但1949年開始戒嚴,明文規定「共匪及已附匪作家著作及翻譯一律查禁」,由於隨政府遷台的譯者人數不多,絕大部分的譯者遂皆在查禁之列。這些查禁若嚴格執行,台灣就會陷於無書可出的窘境,因此從1950年代開始,一些出版社開始隱匿譯者姓名出版。啟明書局每一本譯作皆署名「啟明編譯所」翻譯,新興書局則會取一些「卓儒」、「顧隱」等假譯者名,大概是取「著名學者」和「因故隱之」之意。1959年內政部放寬規定,將查禁辦法改為「附匪及陷匪份子三十七年以前出版之作品與翻譯,經過審查內容無問題且有參考價值者可將作者姓名略去或重行改裝出版。」,等於承認上述手段合法,因此後來各家出版社紛紛跟進,「林維堂」、「胡鳴天」、「紀德鈞」等假譯者皆有甚多「譯作」,最多產的譯者則要算「鍾斯」和「鍾文」了,可以從希臘荷馬史詩、阿拉伯文的天方夜譚,中古的神曲,翻到法文的大小仲馬、英文的簡愛,甚至連海明威和勞倫斯都可以翻譯,真是無所不能。書目中登記在「鍾斯」名下的經典文學超過二十部,相當驚人,而且這兩個名字還可以互換,有些版本是「鍾斯」的,再版時卻改署「鍾文」,更添混亂。

  因此,在「本地翻譯人才不足」及「戒嚴」這兩大因素之下,台灣的經典文學翻譯簡直成了一筆糊塗帳。解嚴前的英美十九世紀前小說,大概有三分之二是大陸譯本,法文、俄文的比例可能更高。而且因為這個不能說的秘密,譯者完全被消音了。最具譯者個人色彩的譯者序跋常常會留下破綻,例如1969年出版的《西線無戰事》,譯者序居然出現「譯者做這篇序的時候,華北正在被人侵略」字樣,匪夷所思(其實這篇譯序是錢公俠1936年在上海寫的,一點也不奇怪);或是書名明明是《金銀島》,序卻寫「這本《寶島》…」(因為抄的是顧鈞正的《寶島》,編輯忘了改序)。因此後來比較聰明的出版社多半拿掉原譯序,以免露出破綻;有些還會用介紹作者作品的文字作為「代譯序」,或放些作者照片,希望讀者完全忘記譯者的存在。在這種作法之下,譯者不但名字遭到竄改,連個人翻譯的心聲看法也一併被消音了。

  戒嚴期間依賴大陸譯本的情形,還不限於1949年以前的舊譯。事實上,1950年代的大陸譯本仍源源不絕地繼續流入台灣市場(可能是透過香港),當然也是易名出版。到1958年以後,因為大陸動亂,譯本來源中斷了20年,下一波引進的大陸譯本是文革後作品,1980年代的「遠景」、「志文」都有不少文革後新譯本,但彼時台灣仍在戒嚴期間,所以也還是以假名出版。1987年解嚴之後,才逐漸有出版社引進有署名的大陸新譯本。這個時期雖然有些版權頁會註明譯者是誰,但出版社似乎仍不希望讀者知道這是對岸作品,也不強調譯者,多半請本地學者及作家寫導讀和推薦文章,譯者的聲音還是極其微弱;甚至有些譯作,列了一大堆推薦序,就是不知道譯者是誰。加上原來的假譯本也沒有立即消失,仍繼續印行十餘年,今天還可以買到,更別說各圖書館書目及藏書也都沒有更正,研究者仍繼續引用錯誤的資料,譯者的聲音仍然沒有被聽見。

  因此,今天這套書的意義,不只是「又一批經典新譯」而已。我們還希望讀者可以聽見譯者的聲音。每一個譯者都會以表演者的身分,寫下譯序。他們也是讀者,有自己的閱讀經驗,有自己的偏好;他們知道自己的翻譯不是第一個,可能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他們的譯作是在今天的台灣出現的,有今日台灣的語言特色,不同於其他時候和別的地點。過去匿名發行舊譯的年代,不少譯作是1940年代的作品,除了有語言過時的問題之外,翻譯策略偏向直譯,也是一大問題。比較起來,1920年代的作品雖然較早,其實比較易讀。以前課本收錄的幾篇翻譯作品,如胡適譯的《最後一課》和夏丏尊譯的《愛的教育》,就都是1920年代作品。但由於戒嚴期間盲目改名出書的結果,台灣經典翻譯以1940年代的直譯為最多,造成文學作品就是翻譯腔很重,很難讀的普遍印象。我們希望透過這一批的新譯,一方面是讓譯者發聲,有清楚的「生產履歷」,讓讀者意識到你所讀的是譯者和作者合作的成果;一方面也希望除去「文學作品都很難讀」的印象,讓讀者可以體會閱讀經典的樂趣。

  閱讀世界經典文學是人文素養的一部分,但一種外語能力好到可以讀原文的文學名作談何容易,遑論三、四種以上的外語。英國的企鵝文庫、日本的岩波文庫、新潮文庫等皆透過譯本,為其國人引進豐富的世界文學資產。英美作家常引用各國文學作品;村上春樹、大江健三郎這些著名作家,也常常在散文中提起世界文學的日譯本。但台灣的文學翻譯有種種不利因素,首先是前述的譯本過時、譯者消音現象;再來是英文獨大,很多人看不起中文譯本,覺得要讀就要讀原文(即使是英文譯本也強過中文譯本);再來就是升學考試壓力,讓最該讀世界文學的學生往往就錯過了美好的文學作品,未來也未必有機會再讀,極為可惜。我們希望藉著這套譯本,為翻譯發聲,讓大家理直氣壯地讀中文譯本;也讓台灣的學生及各年齡層的讀者,有機會以符合我們時代需求的中文,好好閱讀世界文學的全譯本,種下美好的種子。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0140
  • 叢書系列:經典文學新譯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我年少涉世未深時,父親曾給過我一段忠告,這番話我始終放在心上不斷想了又想。

他是這麼說的:「每當你想批評人的時候,要記得,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樣擁有許多優勢。」

父親就只說了這麼幾句,我們父子倆雖然互動很含蓄,但是彼此心思原本就異常相通,我了解他這番話其實有很深的寓意。因此,我這個人極少妄加批判,而這個習慣使許多性情乖僻的人都對我開誠布公,老喜歡煩人的傢伙也要纏著我;如果一個正常人具備這樣的特質,心理不正常的人總是馬上就能發現,並立刻黏上來。正因如此,大學時代許多人都誣賴我活像個政客,因為許多怪異且素昧平生的傢伙總願意向我吐露內心的苦痛。其實很多時候我根本不想聽這些秘密──每次我發現一些跡象,我知道絕對錯不了了,又有人要來找我傾吐心事了,我要嘛裝睡,要嘛裝忙,要嘛擺出一副不甚友善的輕浮態度,因為年輕人所謂的傾吐心事往往千篇一律,而且我總能看出他們其實只挑想講的講。不妄加批判這事給人無窮的希望;父親這句話帶著些自命不凡,而我謹遵這番教誨也帶著些自命不凡,我們這個想法,等於暗示每個人出生時品格高下便已注定,而至今我仍心懷戒慎,怕自己忘了這一點。

當然在我自誇為人寬容之餘,現在我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寬容是有限度的;人的行為準則或許有的如磐石般穩固,有的則如泥沼般軟弱,但到了某種程度後,我也不管他們究竟為何變成如此。去年秋天我從東部回來的時候,心裡只但願全世界的人都套上制服,永遠向道德看齊立正;我再也不想到處胡亂見識,不想再有機會去窺見人心深處了。只有蓋茲比,也就是這本書所要講的主角,只有他讓我還想一探究竟──因為蓋茲比這個人正代表了我真心鄙棄的一切事物。若說人的性格可以用一連串完整的姿態表達展現出來,那麼蓋茲比確實具有漂亮迷人的魅力,生命讓每個人擁有迷人的願景,他能夠強烈感受到生命的能量,像一台能探測到萬里以外地震的精密儀器,有人將他這樣的熱烈回應形容為「奔放的氣質」,但其實他只是過於軟弱而顯得敏感,不對,和他的氣質無關,這是一種天賦異稟的樂觀,一種極度浪漫的情懷,我以前從未在其他人身上見過,未來也不太可能再見到了。不──蓋茲比這個人到頭來其實還不錯,我之所以暫時對人們那些強說愁的傷痛及一時的歡欣失去興趣,是因為那些傷害、利用他的人事物,是那些伴隨他的夢想而來的齷齪塵煙。

我出身頗為顯赫,我們家在這個美國中西部城市已落腳三代,家境富裕。我們卡洛威家族稱得上是一個大家族,家裡人總說卡洛威家是蘇格蘭伯克祿公爵的後代,但我們家族其實最早從我伯公開始發跡,他在一八五一年來到此地,沒去打南北戰爭,找別人替他上戰場,自己則經營起五金批發生意,事業一路傳到我父親手上。

我從沒見過這位伯公,但我倆應該長得很像,從父親辦公室裡掛的那幅嚴肅肖像便看得出來。我一九一五年從紐黑文市畢業,離我父親讀完耶魯正好隔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畢業不久後,我便參與了條頓民族遷徙的盛事,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大戰,我徹底沈浸在戰勝的喜悅中,因此返鄉後整個人焦躁不安,若有所失;中西部對我而言,不再是溫暖的世界中心,倒成了天地間殘破的邊境──因此我決定到東部去學習從事債券業,我認識的每個人都在債券業,所以我想這行業也應該能再養我一個人吧。決定後,我所有叔伯姑嬸便再三商議,像在幫我挑選私立中學似的,最後他們終於帶著嚴肅而猶豫的表情鬆口說:「那好吧。」父親同意資助我一年,接著歷經重重耽擱後,我終於出發到了東部,那時是一九二二年春天,當時我心想,我再也不回去了。

當時實際點的做法,應該是在城裡租間公寓,但那時正是春暖花開時節,我又是從草坪寬闊、綠樹蔥蘢繁茂的鄉間來的,正好辦公室裡有位年輕人邀我一起到郊區小城合租獨棟房屋,我便答應了。房子是那位同事找的,是一間飽經風霜的破爛平房,房租一個月八十塊美金,沒想到快要搬家的最後關頭,公司卻把那同事派到華盛頓去,我只好隻身一人住進郊區,帶著一條狗(至少牠陪我待了幾天才跑掉)、一輛老舊的道奇汽車,還有一位芬蘭籍的幫傭,她每天替我鋪床、打理早點,還經常在廚房電爐前自顧自咕噥著一些我聽不懂的芬蘭大道理。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9/02/28

好書!值得一看 用字十分優雅,感覺身歷其境蓋茲比的豪宅派對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5/04/27

儘管早已聽聞此書大名卻一直興趣缺缺,連電視台播出電影時依舊沒得到我的關注,後來不曉得重播幾次了,直到一次想著:好吧,來看看經典大作是如何拍成電影。至此之後腦海裡都是揮之不去的劇情,這才瞭解天啊!我多愚蠢!為什麼現在只能怨相見恨晚?為什麼不早點看啊?
太淒美的故事讓我決定要買本書好好收藏,在眾多譯本中試閱到汪芃老師的版本,感覺最讓我貼近作品的原貌,流通順暢的像早晨的解放那樣神清氣爽啊! 可惜的是不太喜歡買電影書封,那樣容易聯想到電影人物、場景,阻礙自我想像空間,要是有汪芃老師翻譯的其他書封設計精裝版就好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現在就把心情傳達給最重要的人《山茶花情書【山茶花文具店․再次與你相逢】》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加碼
  • 小天下本本折
  • 日月滿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