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發現幸福:1000位長者教會我的人生30堂課

發現幸福:1000位長者教會我的人生30堂課

30 Lessons for Living: Tried and True Advice from the Wisest American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第1295期強力推薦

***      ***      ***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傳承計畫」,
傾聽1000多位長者平凡卻動人的人生經歷,
透過他們最睿智、最實用的處世建言,
淬煉出30堂課,
讓我們重新發現美好人生的幸福真諦!
***      ***      ***

  皮勒摩走進護理之家,和年近九十的老婆婆茱恩不期而遇,簡單的問候卻讓他的內心產生戲劇性的衝擊:為何一個日薄西山、受盡病魔折騰的人,會有如此積極樂觀的心態?

  儘管每一個人生,都是無法複製的,但一定有什麼是長者瞭然於心、對我們來說卻仍是一無所悉的處世祕密……於是,皮勒摩決定去探索長者的智慧之鑰。

  從婚姻到子女,從事業到金錢,從懊悔到快樂,皮勒摩從探訪1000多位長者的第一手經驗中發現,他們的真知灼見,竟然會不約而同地指向30個課題!

  這些實用又具啟發性的群眾智慧,是長者們但願在他們年輕時就能早知道的事;在人生謝幕前,他們真摯、大方地與我們分享。皮勒摩的發現,不僅改變了他的人生,也將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作者簡介

卡爾.皮勒摩 博士(Karl Pillemer, Ph.D.)

  為國際知名的老年學權威,其研究檢視了人們的一生是如何發展及改變。不僅是康乃爾大學人類發展學教授,也是康乃爾老化轉譯研究中心的創辦人。著有五本書,發表過千餘篇科學論文,並在全球各地以優質老化、家庭關係和長者照護為題發表演說。目前定居於紐約上州。

  【傳承計畫】legacyproject.human.cornell.edu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棒球團翻譯、主編雙語刊物,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被遺忘的人》、《夠「駭」才能成為職場A咖》、《偉大的企業家都嗜血?》、《告別施捨》、《精微化成長》、《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這就是行銷》、《傾斜的星球》、《設計自然屋》等。

 

目錄

謝辭
關於姓名

第一章 尋找最睿智的人
他們可以教我們什麼?
獨一無二的人生專家
這一生學到哪些最重要的課題?
你將在這本書裡找到什麼?

第二章 白頭偕老的挑戰
課題:幸福美滿的婚姻
第一堂課:跟氣味相投的人結婚
第二堂課:友情和愛情一樣重要
第三堂課:別那麼計較
第四堂課:彼此要交談
第五堂課:別只對另一半許下承諾--要對婚姻許諾
〈附記〉不要帶著怒氣上床

第三章 早上醒來時會想上班嗎?
課題:實現自我的成功事業
第一堂課:選擇有內在獎勵,而非財務報酬的事業
第二堂課:別放棄尋找能讓你快樂的工作
第三堂課:充分利用爛工作
第四堂課:情緒智商勝於一切
第五堂課:人人都需要自主權
〈附記〉早晨的第一件事

第四章 沒有人是完美的
課題:避開教養的危險陷阱
第一堂課:時間就是關鍵
第二堂課:偏心很正常,但千萬別表現出來
第三堂課:別打孩子
第四堂課:不計代價,避免產生裂痕
第五堂課:著眼在與孩子一輩子的關係
〈附記〉拋棄完美

第五章 跨越怕老的心理魔障
課題:無懼、從容地變老
第一堂課:變老,遠比你想像得好
第二堂課:假設你需要你的身體一百年
第三堂課:別擔心死亡
第四堂課:不要與外界失聯
第五堂課:事先計畫你(以及你的父母)要在哪裡生活
〈附記〉放棄抵抗老化

第六章 你敢直視每個人的眼睛嗎?
課題:無悔過一生
第一堂課:一定要誠實
第二堂課:向機會說「要」
第三堂課:想旅行,請即刻出發
第四堂課:慎選伴侶
第五堂課:有話請現在就說
〈附記〉放輕鬆

第七章 選擇快樂
課題:活得跟專家們一樣
第一堂課:從現在開始「算日子」
第二堂課:快樂是選擇,不是狀態
第三堂課:花在擔憂的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第四堂課:想小一點
第五堂課:找個信仰
〈附記〉「黃金律」

第八章 智慧就在你所認識的人身上
可以詢問專家們的十個問題

附錄 研究進行方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65634
  • 叢書系列:VIEW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堂課:充分利用爛工作

「找你喜歡的事去做就對了。」「沒有什麼事情比每天拖著身子去做你討厭的工作更糟了。」「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工作,趕緊脫身吧!」以上是專家們建議的精義,但我敢說你一定看到這幾句話的語病:在現實世界,我們不可能一直從事我們喜愛的工作。絕大多數人都幹過至少一份,甚至是一連串討厭的工作。

我曾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一家已經關門大吉的格洛斯特餐廳當洗碗工。餐廳位於一家假日飯店(Holiday Inn)內,全店裝飾成海洋風(想像牆上掛著漁網和浮筒),在沒有靈魂的旅館環境中提供不怎麼樣的餐點。我的工作是清洗永遠堆滿水槽的鍋碗瓢盆和收拾餐桌,為此女服務生們會勉強分我小費。在那段度日如年的歲月,我記得有一天真的有謝天謝地的感覺:我被牛排刀割到手──傷口必須縫合,但至少我可以提早回家!

很多人都覺得工作中的自己就算沒那麼悲慘,也不盡理想:新手工作──居住地最多職缺的工作;入門工作──在我們希望有朝一日能發展事業的領域,但也是我們覺得沉悶、不悅或失去活力的地方。我們每天都會看到那些似乎沒什麼樂趣的人:眼皮下垂的店員、暴躁的銀行櫃台人員、乏味的速食店員工。處於這種情況的人或許很想吶喊:「去你的,哪有『愛你的工作』這回事!」

我發現每當我遇到像這樣的難題,專家們的解答如出一轍。我們可以改一下史蒂芬‧史提爾斯(Stephen Stills)的歌詞來總結專家的看法:「如果你沒辦法跟你愛的人在一起,寶貝啊,就愛跟你在一起的人吧。」把它大幅修改,變成像這個樣子:「如果你找不到你愛的工作,寶貝啊,就在你現在的工作裡找些有價值的事吧。」別忘了,專家們待在乏味、無聊、不快的工作的經驗,可能比你還多;他們很少人能循著當今的路徑走:揮別高中和閒暇活動,進大學,然後從事白領階級的工作。最成功的專家學會如何接受最平凡、最枯燥的工作,並將它轉化成學習經驗。

一位指導這個課題的專家是現年八十一歲的山姆‧溫斯頓。山姆一生做過數種高階的職務,他曾受過工程師訓練,但也做過行銷工作,擔任總經理。他將相當不錯的事業成就,特別歸功於他從不喜歡的工作中學習的能力,關鍵在於將它們視為學習經驗,並把握機會蒐集有關業界或專業的知識。

對年輕人來說,有一件事很重要:要懂得觀察。無論你的工作是什麼,無論你喜不喜歡,重要的是,盡可能了解在你身邊發生的種種。你永遠不知道日後那些可能有多大的價值。我這一生已經學到許多不同的經驗,即便當時我真的不喜歡我做的事,或者覺得我做的事情無關緊要。但我從那些事情學到的課題,卻在我的人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我念大學時得半工半讀,做的都是你可能覺得無意義的工作。後來,它們在我成為雇主後發揮了重要的價值,幫助我了解我的員工。我會告訴年輕人,不管是什麼樣的經驗──學就對了,一定會有好事發生的。

山姆還提出另一個非常實用的見解:我們不該只向最好、最優秀的人學習,也要向廢物和毒瘤般的同事學習。

人很重要。我常說的一句話是:「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但這句話有個重要的推論。如果沒別的話好講,你當然可以說:「那是壞榜樣。」這是你可以說的話,並不表示那個人一無是處。重點是,多數人都是好的。但我們可以這樣推論:就算你不覺得某個人好,他仍然可為你充當壞榜樣。你可以向每個人學習,無論他是誰。無論他們是何種身分地位,你都可以向他們學習。

要怎麼付諸實行呢?七十五歲的史蒂芬妮‧法林頓在大學時,因財務因素被迫休學,必須上街找工作,最後她在銀行裡找到職務。外行人或許會覺得她的工作既單調,壓力又大,沒什麼機會或成就感。但史蒂芬妮不這麼想,反而將這份工作轉化為饒富意義、服務人群的機會:

銀行在徵人,所以我在那裡找到一份工作,做了大概兩年,後來始終沒回去念大學,那在很多方面都是遺憾。我在信用部門,負責催收貸款。我把它視為一種關懷照護的工作。因為我發現付不出錢的人,有百分之九十是因為發生災難。對於這些人,我以關懷為本,因為你不可能要求他們馬上繳清六期款項。你要和他們合作──幫助他們把錢付出來。你必須認識他們,而他們都是好人。當他們重新站起來時,你會希望他們再來銀行樓下辦理業務。
我的老闆常跟我說:「妳知道嗎,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去樓上開會,銀行總裁拿了一封信給我,內容是讚揚收款部門的員工。他們不該喜歡我們的!」但他們真的喜歡我們,因為我們找到幫助他們的辦法。

要拯救不盡理想的工作,專家們推薦的另一個戰略是,讓它變成你非常擅長的事。冷漠的態度會加重無聊與倦怠感,其解藥就是全盤掌握,甚至是改善這份工作。安朵娃奈特‧華特金斯曾經擔任簿記和會計,後來進入一所大學擔任系辦主任。「我找到我喜愛的工作,我真的很喜歡我的最後一份工作。」但她較早任職的工作則距離理想甚遠,她是這樣應付的:

就算你的工作不是你的心之所向,也不是最讓你興奮的──還是要好好幹,因為如果你表現傑出,你會感覺舒服得多。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要白白浪費時間。所以,請盡可能學習,請盡可能加以利用。任何工作都有值得學習之處,那就是你必須做的。

這個課題不僅適用於白領工作。七十九歲的喬治‧威拉巴連高中都沒有畢業,但他非常滿意其工作生涯。請他提供建議時,他要我們充分利用任何工作,最重要的理由是:你對自己的感覺會比較好。

以前我做焊接時有個同行,大家比較喜歡找我勝於找他,似乎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我不在乎你焊接得有多好,但你要以你的工作為榮。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一樣──盡力而為,以你的成就為傲。他其實可以焊接得跟我一樣好,但他從來沒有努力營造好的成果。

偶爾我會遇到能夠完美地替一堂課做總結的專家。就「你該充分利用你的工作,就算是爛工作也一樣」這個概念,凱斯‧庫恩(我們在前一章已聽過他分享婚姻生活的智慧)做了精闢的結論。他曾任管理顧問,負責精進組織文化及激勵員工。基於那段經歷,凱斯提出的辦法是,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都要用力榨取,並且盡量學習:

萬一你在做的是你覺得很難的工作,該怎麼辦?你要如何從中獲益?注意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請注意,並了解正在發生什麼事。工作的目標在於不斷學習,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我們都會學到日後可在生活中應用的事情。很多人會說:「可是凱斯,這工作好無聊,我學不到東西。」他們必須去尋找值得學習的事物,一定要在你所做的工作中尋找機會,累積知識。你從這份討厭的工作學到了什麼?不要輕言放棄。請刻意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因為那個知識一定會派上用場。那將是你不可或缺的學習經驗。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13/02/17

我在當兵
因為一些公共意外 導致我受傷
而有時間好好讀這本書
這也是我第一本寫書評的書

因為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
所謂的老人家智慧都藏在其中
即便每年拿出來讀一次
我想每次都會不同的感受吧

當兵是一個尷尬的階段
要面臨著過來未來工作選擇 或 伴侶 家人問題...
這本書也讓我充分去思考 許\多層面問題
不敢說這是一盞明燈的書
至少它會給你一個大方向
使你不在惶恐
而讓你勇敢去做
展開
user-img
Lv.3
4.0
|
2013/01/06

「教養」是多數人完全沒受過訓練、也沒做好準備的專業。雖然孩子們的體內有我們的基因,有時行徑卻跟外星人一樣。孩子讓我們成長,挑戰我們並改變我們。教養構築了多數人生活的重心,且通常會持續20年以上,直到孩子獨立,離家生活為止。但父母的角色並未就此終止:多數美國人將花更多的時間跟成年後的孩子相處,直到子女步入中年。為期數十年的研究和普遍的經驗顯示,這句諺語說得真對:「要是孩子不快樂,你就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幾乎沒有其他經驗能比教養更令人振奮和喜悅,能比教養更具挑戰性和令人喪氣。

在《發現幸福》一書中有部分著眼於教養兒童和青少年的課題,以及一些與成年子女有關的概念,並提出五個可以幫助你避開許\多教養的危險陷阱:

一、時間就是關鍵
有沒有哪種行動方針既能營造慈愛的親子關係,又能充當問題警示系統,讓你和你的孩子一輩子緊緊相繫呢?專家們說:有,多陪陪孩子。如有必要,犧牲其他事物也無妨。要一輩子關係親密,有一個重大因素無可替代:你的時間。

在專家們的眼中,孩子最想要的不是你的錢,他們想要你跟他們在一起。要兼兩份差事才能維持家庭生計的父母或許\別無選擇,但如果你和你的配偶每週工作七十小時,是為了買消費品和度奢侈的假期,那你就誤用了你的時間。曾經千雅就教過這類家庭的孩子們,父母忙於事業的打拼,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但卻花大筆錢送他們去名校、請一堆老師到家裡教學和送孩子到外面學才藝……等,卻很難撥出時間陪孩子,平常都是由阿嬤或是家中外傭陪伴,他們多數會寵孩子,這類的孩子也許\知識性方面比同齡孩子佔有優勢,但是內心其實是缺乏愛的,而內心的缺失並不是用外在就能衡量,它需要長時間的注入及陪伴,好一點的家長若時間允許\就只有孩子睡前的30分鐘陪孩子,其實那是不夠的,平常的陪伴更是重要,要真正了解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他們身邊。我們的孩子有時會像蚌殼一樣緊緊關閉,雖然外面堅硬,裡面卻柔軟而脆弱,多陪伴孩子,他們會突然決定打開和你分享。

親子關係的品質與相處時間成正比,這裡所說的時間通常是一起從事日常世俗活動的時間,而非難忘的「特殊場合」,我們要時常陪孩子參與活動,而那需要父母本人長時間在場,花時間陪孩子之所以至關重要,還有一個原因:它可以做為問題萌生時的早期警示系統,這點很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陪伴他們,支持他們,否則你會無從得知他們要往哪裡去,他們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以及他們想投入時間做什麼與打算怎麼做。重點不在於活動,而是共享的時間。

專家們對「時間就是關鍵」提出三大關鍵要點:

第一:孩子要的是你的時間,而以後他們會珍愛地懷念你與他們共度的時光。

第二:最重要的是共同參與的活動。

第三:我們應該犧牲一些事物來爭取陪孩子的時間。


二、偏心很正常,但千萬別表現出來
多數父母並不樂於探討他們是否喜歡某個孩子勝過於其他,然而一開始提到偏心問題時,幾乎每個父母的第一句話都會類似的說:「噢,沒有,我愛我的每一個孩子,每個都一樣。」但事實上,當你們聊的夠久時,他們就會吐露實情:父母通常有偏愛的小孩。比較常見的是,父母會在不同的生活領域有不同的偏愛。在現實世界,我們都知道凡事皆難講求公平。孩子不僅是父母的骨肉,雙方也發展出人際關係。我們一旦涉及人際關係,就難免會喜歡某些人勝過於另一些人。

針對父母偏心的主題,學者們已進行數十年的研究,其中許\多著眼於這種行為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關於明顯偏心的消息很不妙:當孩子感覺父母不公平地對待各個孩子時,孩子比較可能會出現行為問題,心理健康較差,並且較早涉入青少年犯罪,另外,認為父母偏心的小孩也較容易和兄弟姐妹起衝突,較無法與他們發展愉快而支持的關係。研究顯示:這些問題會延攬到成年子女的身上。其實,父母要做到絕對的公平是困難的,通常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會更明顯;對於兄弟姐妹發生爭執時,若父母不論是非對錯的過於偏袒某一方,不找出問題的來源,長期對於不被偏愛的受害另一方,他們成年後通常也不願意多和家人接近,因為得不到支持及真理,反而愈接近愈傷痕累累,發展好的會判斷並尋求適合自己的社群,發展不好在心理上可能會出現許\多反社會性格。

乍看之下,父母對某個子女的偏愛或許\不是什麼大問題,就算它已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對立。但它其實有一個毀滅性的效應:它會致使手足之間漸行漸遠。偏心會釀成疏遠,往後的人生將不再與兄弟姐妹分享時間、經歷和回憶。之前有家長及朋友和我分享他們的家庭經驗 ( 許\多朋友和家長說我有諮商師的特質,有同理心且願意傾聽協助並瞭解核心問題,也許\這和千雅一些經驗有關吧,哈!而千雅的工作,除了教導孩子之外,透過長期的教學,父母通常也會願意多分享他們的家庭、人生經驗…等 )曾經他們提到偏心的問題,他們從小就知道父母偏愛其他手足,他們漸漸的學到「父或母不見得喜歡他們全部的孩子,而他們剛好就是不得父或母喜愛的小孩」,因為偏心也影響了兄弟姐妹的關係,嚴重一點,手足也是會相殘的,所以她們學習將手足逐出了她們的生命,其實遠離原生家庭的孩子,不是只有他們的父母會難過,通常遠離的孩子他們的心是更痛的!透過傾聽和引導,千雅也告訴這些家長學習不要對孩子們過於偏心且告訴朋友們未來有孩子避免過於偏心。

針對「偏心」的主題,專家們還提供了所有年紀的父母都應該認真看待的兩個重要而複雜的人生課題:

第一個課題:少許\程度的偏心很正常,你幾乎無從避免,就算試著避免,八成也徒勞無功\。不要擔心這點,覺得比較親近某個孩子很正常、很自然,沒有什麼好內疚的。

第二個課題:坦然接受你對孩子所有的誠實感覺,然而深埋起來。還有,避免拿孩子做任何有高下之分的比較,身為父母你可以在心裡面想,但別說出來,最傷人的家庭經驗之一,就是不得寵的感覺。專家們提到,就偏心這件事,誠實不是上上之策。


三、別打孩子
體罰對孩子的人生會造成負面影響,遭到體罰的幼童會表現出較強的侵略性和反社會行為。而孩子遭掌摑或毆打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愈高,對其心理健康的負面效應以及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性就愈大。研究顯示,體罰也和青少年及成年後較差的親子關係有關。最令人不安的是,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較可能在成年後對自己的伴侶和 (或) 孩子施暴。

那麼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何處理,我們可以用行為改變技術,所謂的行為改變技術是應用實驗心理學行為原理,客觀而有系統、有步驟的處理行為的有效方法。比方說:增強 (正和負)、削弱、模仿……,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再給予適合的方式處理,才能有效減少犯錯的行為產生,若是用體罰的方式,也許\短暫有效,但長時間而言是沒有效果,甚至會產生負效果,例如:說謊、不負責任……等。


四、不計代價,避免產生裂痕
在一些家庭,裂痕起因於父母與孩子在生活方式上的選擇。「裂痕」一詞運用於社會學的世界時,意指人際關係發生破裂,導致人與人的疏離,但它在地理學上的定義,其實更加有力地凸顯專家所描述的效應:「因受力、爆炸或緊繃而產生的斷裂,或分裂成兩個以上碎片的情況。」裂痕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任何家庭之中,專家們提供三個「預防裂痕」的秘訣:

秘訣一:及早發現潛在裂痕,加以消弭
裂痕一旦出現,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會變得愈來愈難以修補。在早期徵象出現時,就要採取行動,但不是要去掌控孩子,而是要敞開心胸去瞭解,若是想掌控,潛在裂痕很可能變真的裂痕。

祕訣二:裂痕一出現,就要立刻採取行動
此時雙方的觀點會很快變得激烈;不用多久,不去努力和好就會比試著和好來得容易了。若是此時有其他人瞎攪和,或是用其他不得體的方式,就只會讓情況愈來愈惡化,最好方式是雙方能推心置腹的談談,也許\需要一些時間溝通,但是是值得一試的。

秘訣三:當其他方法統統失敗,必須妥協的人通常是父母
這個建議聽起來有失公平;不過,在檢視有關兩代之間裂痕的紀錄時,專家發現如果出現裂痕時,要付出較高代價的人通常是父母。父母為孩子付出的,遠比孩子能為父母奉獻的來得多。事實上,老年學家稱此為「兩代之間的風險」(intergenerational stake):父母通常較需要也較重視親子關係,因此如果關係惡化或崩解,父母失去的也比較多,還有一點尤其重要:裂痕一出現,他們與孫子的距離也會被拉遠,甚至永遠分開。

這個訊息對所有年齡的為人父母者都十分重要:避免出現裂痕。有可能使你和某個孩子一刀兩斷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當然,如果孩子出現傷害或暴力行為時,為了父母的身心健康著想,適當的隔離是無可厚非的。雖然裂痕往往出現在當時看起來很重要的事情,但那些事情絕對不值得你一輩子承受分離之痛。


五、著眼在與孩子一輩子的關係
爸媽照顧孩子是很重要的事,當孩子成年後親子可以處得好嗎?很簡單:彼此關愛,互相照顧。隨著你年歲漸長,你也可以向你的孩子學習 (其實從事教學過程當中,千雅也不斷在向孩子們學習,學習是互相的而非只是單方面的教學而已)。世界已經改變,你不能封閉心靈,所以你要多聽、多看,要試著傾聽,聽聽孩子說些什麼,但千萬要記住,不要聽了只是更想控制他們或是說教。

做一個「夠好」的父母,意謂著允許\孩子失敗。讓孩子們試著自己做決定,雖然他們並非每次都能做出對的決定,但他們會從錯誤中學習,而這很重要。如果你從未犯錯,你就永遠不知道做事情有對的方法,也有錯的方法。你的方法不見得最好,但你將學會如何面對困難。
對於教育孩子,父母可以放輕鬆一點:放寬你的期望,從旁支持他們解決問題,而非追求完美。

在閱\讀《發現幸福》一書,尤其是在「避開教養的危險陷阱」統整了很多事情,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從原生家庭中成長,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的相處,以及父母的教育及態度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現在也深入學生的家庭,更能看清楚每個家庭不同的結構對孩子們的影響。

相信有些讀者已經為人父母或是從事教育相關工作者,不論是何者,千雅都和各位一同為教育努力和付出!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12/12/21

非常推薦給所有尋找生命價值的人,本書涵蓋\了對於婚姻.事業.教養.變老等數個主題,作者訪問了許\多以過耳順之年(甚至近百歲)的長輩,聆聽他們所習得的人生智慧。
這些長輩以自身的經歷給你提供各種的忠告,”好好對待你的身體,因為可怕的不是死亡,而室一個充滿病痛的身體” .”對孩子偏心是正常的,但是千萬別表現出來”等等。閱\讀的過程中,似乎可以聽到他們以平和緩慢的聲音訴說著安慰和勸勉的話語。
這本書為這個價值觀混亂的世代提供一盞明燈,傳承耆老們的智慧結晶,是一本值得買回來一看再看的書籍。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