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增訂版)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增訂版)

  • 定價:380
  • 優惠價:953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4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1980年代是台灣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當時人民對社會的不公、國家的無能及資本的霸道發出悲鳴怒吼,各種運動風起雲湧。1990年代中期以後,社會運動的力道逐漸減弱,而社區營造開始蓬勃發展。本書致力捕捉、描摹及分析的,正是這股社會動能的延續與轉變。

  在2000年前後的世紀之交,楊弘任帶著三重身分(社會學博士生∕國會法案助理∕保育協會研究員),進入國境之南的屏東縣林邊鄉,從事長期的深度參與觀察。憑藉對當地社會紋理的洞識與掌握,構築出理解黑珍珠之鄉的三個視角(蓮霧技術創新、在地結社風潮、社區總體營造),寫就這部扣人心弦的社區民族誌。

  本書精巧地結合了林邊與台灣、在地與外力、個案與整體,使得這份針對特定地區的田野研究具有更廣泛的啟示意涵:呈顯出過去百年來所謂邊陲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即諸如傳統與現代、外來與本土、中心與邊陲等二元範疇彼此拉扯所引起的相互搓揉摩盪問題。

  值此「社造二十年」之際,《社區如何動起來?》的增訂版帶我們重返黑珍珠之鄉,透過當地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引領我們再次思索:在怎樣的機制下,組織者與群眾才能交會融合,共同創造出嶄新的「公共性」與「社會想像」,讓看似不可撼動的地方派系得以鬆動甚至轉化,進而啟動社會改革的機制,讓社區自轉前進。

台灣社會學先行者誠摯推薦

  這本書的內容很本土,寫作的筆觸更是本土。它不只是一份優秀的學術作品,更是一份相當具有特色之成功的「報導文學」。整個論述不像一般學術論文,充斥著炫惑而難懂的術語以及彆扭而拗口的西化表達方式,倒比較像民間說書先生侃侃而娓娓地以委婉口吻細說著故事。——葉啟政教授

  從改革社會的淑世關懷出發,進入田野,淬鍊出嚴謹的學術研究,成就了這本精彩的專書,然後再回饋給社會實踐,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本書以紮實的個案研究,指出了由「不動」到「能動」、由「現實就是如此」到「另類可能」的轉變,是可以實現的。「能動」與「另類可能」的信念,將開創出嶄新的問題意識。——謝國雄教授

  《社區如何動起來?》是一本生物社會學。透過田野的細緻解剖,作者向我們揭示了社會生命體誕生的奧秘。本書之所以精彩,正是它從「生命」的角度來呈現社區花園,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花園中花葉果實之所以能夠長成,其背後所需要的各種養分與熱能。——李丁讚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弘任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近年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社區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的綠能轉型、宗教社會學、現代性與社會理論等。
 

目錄

推薦序  由不動到能動,由現實到另類可能/謝國雄
推薦序  走入「地方」/葉啟政
自序  回到社區,探問社會

第一章  行動中的社區
.技術、社區與認同 .兩種習性的文化轉譯

第二章  黑珍珠之鄉的地方派系
.派系的命名與起源:為什麼是舊派與新派? .拼貼歷史:派系分化與菁英甄補 .派系成員的日常習性與轉型軌跡 .黑珍珠之鄉地方派系轉型趨勢

第三章 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
.誰發明了黑珍珠? .技術,為何看不見? .黑珍珠的技術發展史 .準師徒制:銘刻在身體裡的技術之傳承 .技術,真的看不見?

第四章 在地結社風潮及其轉型
.林邊民主促進會的形成與轉型 .東港溪保育協會的形成與轉型 .林邊文史工作室的形成與轉型  .結社、公民性與在地民主

第五章 黑珍珠之鄉的社區總體營造
.為什麼純粹的「村落行動」無法使社區動起來? .為什麼純粹的「社團行動」無法使社區動起來? .社區動起來的主要機制  .社造行動的特質

第六章 社造,持續的文化轉譯
.社區是「做」出來的 .不斷轉譯在地習性

附錄一 建立社區行動的理論:社運到社造
.社運到社造 .社造,潛在對手的社區認同 .轉化地方社會中的網絡與資源 .文化轉譯,啟動有廣度也有深度的動員過程

附錄二 個案能說什麼?——重探詮釋個案法與延伸個案法
.民族誌個案的魅力 .範例,或者異例:鬥雞事件的爭議 .深描,或者解釋:文化理論的科學基礎 .從詮釋個案法到「社會—象徵分析法」

附錄三 何謂在地性?——從地方知識與在地範疇出發
.在地性、邊界與文化轉譯 .以地方知識轉譯專家知識 .以在地範疇轉譯外來範疇 .結語

參考書目

跋  社造,一種生命工程/李丁讚
 

自序

回到社區,探問社會


  身為社會學者,我很慶幸自己在兩千年前後的世紀之交,能以一種深度參與觀察的角色,來到一個內在變動力量非常豐富的華人小社會之中。黑珍珠之鄉,國境之南的屏東縣林邊鄉,一個人口數兩萬多人,家戶數六千戶上下,全鄉分為內五村與外五村等十個村落,這樣一個福佬人為主的小社會。兩千年前後,台灣社會的本土化認同與民主化進展已相當成熟,各種社會改革的論述或制度,延續著一九八○年代中期以來社會運動黃金十年的態勢,仍在擾動大社會與小社會,每一回激起的波瀾都還在逼問著這個社會的質地是什麼,這個社會的走向是如何。

  兩千年前後,我以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生的角色,同時擔任了屏東縣立法委員曹啟鴻國會辦公室的法案助理,以及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的研究員。三重角色,三種身分,時而斷裂或矛盾,但每每絕處逢生,在水窮雲起之境,忽然撞見了社會的細緻紋理,也參悟了自己為什麼走到這裡來的因由種種。運動年代裡的許多朋友們早一步來到屏東落腳,當我還在學院裡苦苦思索許多大論述之時,不時被這些朋友的細膩觀察、歸納與創新驚起。幾年之間,這些朋友們開始對屏東在地的水文、地質、山林、海岸、昆蟲、動植物、作物,以及上山下海的各種途徑瞭若指掌,怎麼到達一座蓮霧園,跟著天天聚會、元氣飽滿的鄉里老者們談論時政;怎麼到達一個養殖池,在曲曲折折的鄉間小路盡頭,看著池裡池外生機蓬勃。幾年之間,我發現我的這些朋友們已成為社會中的第一線實作者,能從在地生活世界裡反覆整理出有意思的軌跡模式來。其中,尤其以「南方水學」的在地論述最讓我驚豔。來自在地公共社團的主導者,包含了關心生態保育與文史保存的政治人物曹啟鴻,一方面從省政府文獻館調閱出清領、日治時期高屏一帶的老地圖與水文圖冊,另方面結合數代鑿井的在地資深師傅多年實作歸納,加上在地學院中專攻地下水水利工程的專業學者,不斷進行現地踏查與規劃討論。這一過程特別讓我看到「地方知識」的可貴之處,也看到「文化轉譯者」如曹啟鴻這樣的鄉紳知識分子,在帶領「地方知識」迎向「專家知識」時的自信與創新。

  莫拉克風災,二○○九年八月八日極端氣候強降雨給南台灣上了寶貴的一課。在這之後,災難不再是常態型災難,如每年固定的夏季颱風、冬季寒流之類,這類常態型災難其實常被蓮霧農夫或魚塭業者納入成為在地創新的契機,在因應小規模天候變化時,調節出更佳的農漁產出。莫拉克之後,災難變成臨界型災難,生存處境被逼近到「留下、或者離開」的臨界點來了。屏東的社區總體營造核心團隊諸多成員,在這之前已陸續跟隨曹啟鴻縣長入主屏東縣政府,擔任各類機要職位或局處首長。「二次社造」的態勢逐漸在形成,這次是以地方政府的治理轉型與資源動員來發動。莫拉克風災的災難治理,促成曹啟鴻主政的屏東縣政府出現了跨局處的任務型編組「綠能工作小組」,仍舊雙向動員「地方知識」與「專家知識」,這一次更連結了各類的綠能廠商,策劃出同時處理地層下陷區國土復育、在地社會綠能轉型、農漁產業與綠能共生的政策。從林邊鄉與佳冬鄉的「養水種電」到屏東全縣的「綠能造縣」,地方政府的綠能治理與社會創新,正在繼續試煉「二次社造」的最大潛能。

  本書第一次出版是在二○○七年春天,感謝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將我的博士論文選為社大文庫論述類叢書,並交由左岸文化出版社出版。本書第一版出版後,激起社造界、學術界不少迴響,出版後的三、四年間,我也隨著這本書遊遍台灣各處的社造中心與許多大學的相關科系,與第一線社造行動者或學院內關心社造、社區研究、台灣社會史、第三部門、在地民主化、教育實作轉型、甚至是宗教團體的公共性等議題的學者們充分交流。進而,來自日本的年輕學者也看到這一個案研究,嘗試追溯回日本造町運動或地方自治進行比較。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社區伙伴團體,也前來交流討論,探詢華人地方社會自治轉型的條件。台灣社會的年輕新世代在各個校園中所成立的社會議題社團,也陸續邀約演講交流或以本書做為讀書會的閱讀討論材料。一本博士論文,在左岸編輯睿智的建議下,將第一章拗口的理論回顧部分裁減掉一半以上,沒料到竟有這麼大的共鳴與迴響。

  這一次的改版,感謝群學出版社總編輯與幾位年輕有活力的編輯們,建議出「增訂版」的再版編輯方式。首先,黑珍珠之鄉的田野民族誌將保持六章的原貌,但進一步再將第一章社運到社造的理論對話與第六章社造理論的定位等篇幅,也一起移出併合到本書新版的「附錄一」之中。編輯眼光獨到,建議我讓全書前六章一氣呵成,以流暢的民族誌看看能不能引起更多共鳴。完整的民族誌之後則規劃了三篇附錄,分別是附錄一〈建立社區行動的理論:社運到社造〉、附錄二〈個案能說什麼?——重探詮釋個案法與延伸個案法〉、附錄三〈何謂在地性?——從地方知識與在地範疇出發〉。三篇附錄,第一篇是二○○四年博士論文時期以社運理論來思考社造行動的嘗試,如對行動理論感興趣的讀者,可從其中捕捉一些線索,繼續做突破。第二篇是本書第一版出版後,二○○七年夏天我以黑珍珠之鄉的研究為基礎,對民族誌個案研究方法做出方法與理論的初步定位,原收錄於南華教社所出版之《質性研究方法的眾聲喧嘩》,如對社區民族誌參與觀察感興趣的讀者,可從其中比較出幾種主要民族誌取向的勝場之處。第三篇是二○一一年發表在《思與言》期刊「地方學專號」的作品,將邊界與認同、地方知識與專家知識、在地範疇與外來範疇,以及文化轉譯的意涵,做出更明確的討論與定位,如對在地性、地方生活世界的公共性等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這篇附錄應可引發不少突破性的對話。

  從非常多年前,還在熱衷於台灣社會轉型的年輕碩士生時期起,我就受益於三位台灣社會學的先行者。一位是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的葉啟政教授,一位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謝國雄教授,一位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的李丁讚教授。關於社會理論、社會思想史、行動與結構的糾結與釐清,我深深受益於葉啟政老師,從大學時期跨系選修社會系課程起,一直到博士班時期跟著葉老師有系統的幾門課,行動與結構、日常生活、文化社會學,這樣的基礎受用至今。我能不畏懼西方,甚而逐漸站在本地基礎上挪用並編排西方,都是葉老師走在我們這一世代前面,先一步鋪排出來的基礎。

  我的博士指導教授是葉啟政與謝國雄,碩士指導教授則是李丁讚與謝國雄。九○年代中期剛離開社會運動場域時,我就擔任謝國雄老師的研究助理,跟他一起跑田野,以準師徒制方式做中學,在台北縣(今新北市)勞工局勞工申訴中心擔任輔佐人,同時蒐集勞動研究的田野素材。準備挑選社區田野個案時,也是謝國雄走在前面,先行以坪林茶鄉進行民族誌個案研究,嘗試再拓展社會人類學社區研究的視野。隨後,帶著考察「基本分類範疇」與「社會構成原則」的社會學關懷,我來到黑珍珠之鄉。

  李丁讚教授一直關心公共性、公共行動的議題,我也長期分享這些關懷。李丁讚很早就注意到「細節、綿密」等生活世界行動方式的特質,在他自己的研究中,在他擔任指導教授或口考委員的過程中,不斷提醒捕捉社會質地的重要起手式。李丁讚與他的同事也以新竹金山面社區為個案,發表了「講道理與搏感情」關於公共領域修辭模式的重要著作。本書第一版之時,李丁讚就給了本書一篇萬餘字的長序〈社造,一種生命工程〉,為社造行動與黑珍珠個案研究做出理論定位。這一次增訂版,編輯建議將這一篇序文改為全書總結的跋文,呼應我自己三篇附錄的理論性思考。

  一路走來,從直接介入社會運動、直接參與社造行動的參與式觀察學徒,到晚近逐漸標定出應該從個案研究走回原初關懷,再次逼問台灣社會的質地是什麼、台灣社會的變動能量是什麼,甚而是,以台灣社會為個案,嘗試提問社會是什麼、社會的動與靜原由何在等等,我是享受在許多個案參與觀察後的沈澱回甘時刻了。除了由衷感謝三位社會學先行者之外,我還要用力的謝謝社運的朋友們,謝謝屏東公共社團、在地村落以及仍在二次社造的朋友們。當年能在青春的尾巴之際深度融入並省思台灣地方社會,從黑珍珠之鄉的考察分析進而參悟社會學的種種,我需深深的禮敬上天、禮敬大地、禮敬人群。在天地人周流轉動之際,社區動了起來,我也動了起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834
  • 叢書系列:SOC 社會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5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 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

台灣的 WTO 元年已然來到,二○○二年之後,農政單位判定台灣多數溫帶水果將遭受嚴重衝擊,獨獨幾項熱帶果樹反而有走向國際市場的契機,屏東的蓮霧就是其中最被看好的果品。

蓮霧並不是台灣原生種的熱帶果樹,它是如何在小農體制的台灣社會裡得到新生,變成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黑珍珠」果品呢?其中牽涉到哪些技術的創新?這些技術的創新淵源於何方,而技術創新的社會條件又是如何?更為根本的則是,蓮霧栽種,真的是「有技術」的一項人類實作嗎?像這樣與實作者身心狀態緊密關連的農業栽培「技術」,有什麼獨特的意涵呢?

其實,剝除某些來自於社會條件的遮掩效應之後,我們將看到,早在工業剛起步的年代裡,台灣社會就已同時在孕育著許多技藝精湛「師傅級」的農民。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故事,一部綿延二、三十年的技術發展史,讓我們看到蓮霧如何從一九六○年代中期起,經由品種確立、創新命名、以及許多栽培技術的創新改良,進而影響既存的形象與市場的供銷;而所有技術的發展過程,都跟生活在鄉民社會關係與文化氛圍底下,創新力量十足的行動者——果農息息相關。

在本章的最後,我們藉由常民對技術相關詞彙的價值階序安排,嘗試說明技術的有無與高低是由「比較」而來的,但像這樣的農業栽培技術仍有其特性,包括「銘刻在身體」與「整體性」,以及前二者為前提所衍生的「不易複製性」與「擴散遞減性」。以這些特性為基礎,我們也進一步分析了排除社會條件的遮掩效應之後,何以仍說栽培技術是「看不見」的技術。同時,對於農民實作的「經驗」、「技術」與農學專家的「實驗」、「理論」之間,本章也嘗試分析這兩種知識性質的異同與關係,以及這兩類行動者特殊的角色互動方式。

誰發明了黑珍珠?

林邊黑珍珠與屏東蓮霧的名號,讓當代台灣社會的人們,一想到蓮霧就想到陽光驕豔的南台灣;蓮霧與南台灣,像魚離不開水那樣,深深鎖扣我們的印象。根據農政單位歷年的統計,一九八七年全國蓮霧栽種面積達到歷史高點一萬餘公頃時,其中將近九成的比例就是在屏東。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開運命理展
  • 人生哲學書展
  • 秋冬保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