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導讀
理書是我認識了將近五十年的好朋友,作為她精神層次的觀看者,我一直陪伴也看顧著她。在她困惑時輕輕捏捏她的耳朵,在她傷心時抱抱她的頭,我是她一直保持著觀照的那個部分。理書是我看過的人類中,非常非常真誠且認真的人。她把很多真誠的精神放到字裡行間,與其說閱讀這本書能學到什麼,倒不如說,透過這本編輯得很溫柔的書,能與理書的真誠相遇,並進入這份溫暖如春風的愛中,被輕輕吹拂。
理書寫這本書的動機,始於老大出生,她心裡有個不合理的恐慌,擔憂自己無法陪伴孩子長大,無論是死別或是孩子走失,都是難以想像的痛。於是,就在孩子零歲的時候,她決定要讓這不完美的世界,至少可以更美好一點點。她的傻念頭是: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更充滿愛,那麼當別離時刻發生,她就可以更放心地接納變化。
從那時起,她積極把文章放在部落格,內心那細緻的愛,以及始終相信世界可以成為愛的天堂的希望,推動著她一路前進。十多年來,理書發表了近兩千篇的文章,用嚴謹的態度來自我省視,珍惜每個自己生氣或失去愛的時刻,因為只有在那樣的時刻,她可以找到一條路──回到愛心的道路,而一路的風景與細節,就能支持與服務到讀者。這本書理書用很多可愛與會心的故事諄諄善誘,讓閱讀者無論是身為父母或回想起自己身為孩子的歲月,都可以從多元角度獲得很多滋養,也說出了想成為充滿愛的父母,可以參酌的種種精神法則。
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守護」。守護的意思是,原來的我們和所經歷的每件事的原貌,都蘊含珍寶及力量。守護,讓每件事情與困難都能最快來到愛中,並能獲得祝福。祝福,就是和宇宙攜手合作,揭露事情蘊含的學習所帶來的愛與力量。用療癒來看,親職之路,也是父母療癒自己不完整的道路。
閱讀理書的書不要太認真,翻開任何一篇都能找到一條路,去到那最終我們要去的終點:一個以愛來說話、以愛來言行,每個時機都可能是機會,打開一扇神奇的門,下個轉角就是回歸愛心的入口。帶著一點領會或感動,再來翻閱整本書,會逐漸找到理絡與脈絡。
最後,要提醒讀者,不要用這本書的例子來和自己走過的路比較,而是讓理書為你打開一扇通往未來的門。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道路,身為父母就是一條珍貴的成長之路。無論你長什麼樣子,你對孩子來說,就是個「完美」的父母。這份完美,不在於不犯錯,而在於透過每個機會打開的學習,讓自己把愛帶回原來沒有愛的乾涸之地。
推薦序
延展自我、滋養親能的新世紀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我在高中時就認識理書了,那時她是新竹高中的物理老師,我是男校中臭呼呼的學生之一。後來,理書出國學的是「諮商」,那時開始跟理書熟識。而我的生涯,開始於理書回台後帶領的第一個團體。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同理心」,學習閱讀著我不太懂的心理學語言,然後,在團體的演練中,我探索到人們彼此敞開心胸得以接觸的內在世界,竟是如此豐饒。所以,大學念了心理系,參加張老師,畢業後在小兒科做心理師,然後出國拿了心理治療博士,回國後在大學裡教授心理學知識,理書就這樣做了我二十多年的老師。
二十年間,理書離開了前一段婚姻,有了新的婚姻。然後有了孩子,轉眼間,她的老大已經上國中了。而我也步入了心理學專業,有了自己的家庭與孩子,也一直與發展遲緩的孩童與家庭共同奮戰。理書一直在幫助許多家庭與助人者,也一直用她細膩的反思文字在我挫折時,給我很重要與即時的建議。
我們曾經合作了一本參考書,叫做《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其中清楚明白地論及許多給從事親職工作者與父母的建議。多年後,理書在本書中用自己和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給了更多、更重要,也更實際的提醒: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其實是親子「關係」得以重新定位的機會。一個回應,將自己重新連結了孩子,也連結了自己,並連結到天地神人的世界層次之中。理書重新為「親職」賦予能量的流動,透過這本新世紀的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得以滋養你我的「親能」。所以,你我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延展自我,然後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
英國有一位慈愛的心理治療師溫尼考特說,媽媽「夠好」就好了,只要能夠形成一個涵容(containing)的環境,孩子就能自然地以自己的樣態長大。我們常常在親子衝突中,忘記了自己的成長樣態,而硬梆梆地限制了和孩子的相互關係,衝突的情緒隔絕了「愛」,也中止了涵容的可能。理書提醒我們,連結到最深層的「愛」,來自我們的母性、我們的世界。所以,我們可以回到「夠好」的位置,孩子也「夠好」,一切就變得如此平凡與簡單。
我們因此可以回到愛,以感恩而真實的樣態,回到天地之間。
這本新時代的父母效能手冊,是對身為父母的你我珍貴的提醒。推薦給你我、你我周遭的父母親,以及你我內在的孩子們。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翁士恆
編輯室報告
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化為祝福!
當一個媽媽常會擔心。
擔心孩子的功課、擔心孩子沒有人緣、擔心孩子不積極進取、擔心孩子個性懶散落於人後、擔心永遠擔不完的心⋯⋯如果你是虎媽,做法可能是勇於要求孩子、鞭策孩子,也不管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另一種極端,就是不斷用甜甜的愛、無條件的讚美,教出看似自信的孩子,這種對自己或別人的孩子誇獎無極限的家長,比比皆是!
我帶著這樣的疑惑來到理書面前。
當時剛帶孩子離開一支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的球隊。因為不理解為什麼球隊練習時,父母需要在旁邊遞毛巾、遞水、接手套;不理解比賽的時候,為什麼需要帶上大聲公、喊翻天地為孩子加油打氣;尤其不理解為什麼在參加盃賽之後,要席開數桌辦慶功宴;不理解為什麼外面有這麼多孩子交不出會費,而我們每個月還要花錢慶生、辦家庭日?
理智上心焦的是,孩子繼續在那樣的球隊裡,會不會慢慢離開了只想單純感受運動的快樂和因練習而進步的本質,分不清喜歡的是前者,還是在群體中有先發地位且玩樂無限的俱樂部(也或許是家長們同樂的俱樂部)?
當時,理智告訴我該離開了,但為何會心如刀割?
這時,我看到理書在〈給孩子最重要的守護〉一章中分享:
「我喜歡孩子可以在小的時候就經驗失敗,並經歷敗中苦練而有成的美好⋯⋯面對輸球的孩子,我尋思著要如何使用這苦的力量。我說:『找個角落,好好地、單獨哭泣吧!讓眼淚出來,記得這種深刻的感覺,累積起來成為練球的動力。』沒有擁抱與安慰,我給了他一個角落,把旦旦帶開,幫他點了蠟燭陪伴,讓他安靜地與自己在一起。這孩子內心,有挫折、有懊悔、有自責。我相信這些難受的心情會成為未來的動力,讓他安靜面對與自己的人性相處。我提醒自己,不要用太快的擁抱和安慰,去阻擋他品嘗人生滋味的好機會。」
我知道理書的親職經驗是我想要的,我也想支持孩子品嘗真正的人生滋味!得到太多「你好棒」的孩子會怎樣,或許要很久之後才看得出來,但我發現我太在意、太積極、太關注孩子了,很少有機會緩下來,只是陪著而已。或是說,我沒有方法或能力,提醒他感受心碎和無助、解讀負面能量,遇到這些我也會慌,慌亂的我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體會內在的真實?
和理書認識之後,我慢慢可以解讀了。當時離隊的痛,是對於關係斷裂的一種「不習慣」,否定他人,更否定自己—否定那個愛熱鬧、還是喜歡和家長們在一起的自己!原來我反對的,是內心的認同,是想看到孩子表現好被讚賞、在愉快的團體氣氛中很有安全感的認同!我的那份虛榮心,是該被打破,好好檢視!
讀著理書的文章,我看到那個不斷要糖的自己。陪伴孩子前,父母是不是先與自己和好—我把親職的機會當做最愉悅的功課,接受那個不完美卻圓滿的自己!
「在過敏防治中,有個名詞叫做『免疫教育』。免疫教育的意思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年幼時,就練習接觸各種環境。不能讓孩子被養在無塵室,錯過長出各種免疫力的關鍵時刻。痛苦、失敗、挫折、分離的哀傷、飢餓、跌倒、受傷⋯⋯都是成長歷程中,最必要的養分。嚴格地要求,提出真實的觀察與回饋,看著錄影帶教孩子看出自己在球場上有什麼樣的缺失、什麼樣的不良習慣,這部分的支持,與鼓舞孩子一樣重要。」
理書在孩子踢球時,聽到別的大人對她兒子說:「你好棒。」理書會說:「是贏球讓人振奮。孩子棒與不棒,還是等球賽結束了,讓他自己判斷吧!」我或許無法像理書這樣思慮清明,但我知道,孩子的生命只有他自己一步一腳印走在上面才有意義。旁人如我,不驚擾、不干涉,最好的陪伴就是一同學習!一如理書所說:「能支持孩子活出靈魂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自己先活出靈魂的力量。當我們真正在自己靈魂的力量中,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小小成就而高興得太多,或讚揚與傳述得太多,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真正力量的可能。」
理書所寫的每一頁都是精華,因為是靈魂的聲音!
方智出版社專案企畫經理 賴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