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新加坡,原來如此!:一個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公民真心告白

新加坡,原來如此!:一個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公民真心告白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人都羨慕?各國都想超越?
在後李光耀時代,聽聽新加坡在地人的焦慮和付出的代價。
2014至2015年華人地區熱門話題書,讀者票選最愛選讀!

  第1本新加坡人寫給全球讀者的新加坡在地生活紀實和觀察
  最親切的文字、最全面的視野、最深刻的紀錄、最真實的告白
  一翻開就停不下來,完全顛覆印象,給你所不知道的新加坡!


  全新角度,勾勒時代輪廓,書寫時代心聲
  BBC特邀撰稿人、土生土長的70後新加坡人李慧敏,
  從個人的成長經歷與生活感悟,思考李光耀的治國之道與政策。

  提起新加坡,你會想到什麼?
  可能是歌手林俊傑或孫燕姿,可能是乾淨整潔的市容,
  也可能是口音怪怪的新加坡式英語和新加坡式華語,
  又或者是這裡的「嚴刑峻法」:鞭刑、罰款、禁售口香糖之類的……
  當然,更少不了名字響噹噹的、新加坡人人敬畏的李光耀先生。

  作者李慧敏從一個普通新加坡人的角度,通過夾敘夾議的方式,書寫在李光耀時代的成長經歷,為大家呈現一個不一樣的「新加坡故事」──一個新加坡平民的新加坡故事。這個故事沒有血淚,卻包含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共20篇散文,第一部分記敘作者在光耀威權時代成長過程的種種,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起居大小事;第二部分則是對後李光耀時代的當 前論述,聚焦在2011年大選的效應,以及接踵而來的種種變革。帶領讀者從全新的角度了解新加坡的建國歷程與發展模式,同時思考國家的政策與未來的走向, 讀來興味盎然、發人深省。

本書特色

  ※ BBC特邀撰稿人、土生土長的70後新加坡人書寫的新加坡故事,小人物卻擁有大視角。
  ※ 讓世界4000萬華人和14億中國人瞭解新加坡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
  ※ 涉及李光耀時代新加坡民生與改革領域的許多實際問題,是理解「新加坡模式」得失的必讀書。
  ※ 全書風格輕鬆幽默,全新視角敘述,比李光耀個人傳記更親切易讀,比新加坡旅遊類圖書更富內涵。
  
名人推薦

  如果不是飲著這裡的水長大、如果腳下的根不是緊緊擁抱這片土地、如果欠缺敏銳的觸覺和獨立思考能力,任誰也寫不出這樣真實反映島國人心的作品。如果你不習慣閱讀高度如此逼視雙眸的文字,閱讀時不妨戴上墨鏡。── 蔡志禮,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主任

  書裡談論的課題是嚴肅而沉重的,慧敏卻能以輕快而幽默的筆調、反諷及嬉笑怒罵的方式,輕鬆地談論這些不小心就要悶死人的話題,點睛處留下咀嚼的空間,讓人讀來興味盎然、回味無窮。── 陳劍,文化歷史學者

  慧敏(作者)這代人在李光耀先生威嚴的注視下長大,成年後開始反省新加坡走過的路。我鄭重推薦這位新加坡70後女記者的心路歷程。── 張力奮,《金融時報》中文網總編輯

   我覺得慧敏(作者)是有著七十二般變化、揮舞著金箍棒的孫悟空。而李光耀先生,像是法力無邊、戰無不勝的如來佛。面對佛祖,孫悟空雖然敬重有加,行止有 度,但並不卑躬屈漆,唯唯諾諾;偶爾還會直呼其名,數落其事。而悟空的敢愛敢恨,亦笑亦罵,才真能彰顯佛的寬厚與仁慈。── 呂元禮,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慧敏


  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出生於1970年代,是在李光耀治國模式下成長的一代。英國廣播公司(BBC)特約撰稿、自由寫作人、新加坡時事評論員。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畢業,曾從事教育工作,並曾在新傳媒、BBC等機構任職,對新加坡時事、區域政治等課題有廣泛的研究與涉獵。
 

目錄

序一 歷史總令人神傷 蔡志禮
序二 溫室嬌花還是鐵樹開花 陳劍
台灣版序 後李光耀時代的衝擊與挑戰


前言 不一樣的新加坡故事
第一部分

1.呱呱落地
2.牙牙學語
3.華語、英語、Singlish
4.十年樹木……
5.……百年樹人
6.組屋生活,組屋夢
7.待嫁女兒心
8.南洋大學
9.精英崇拜
10.排名幾乎墊底的新加坡媒體
11.三餐溫飽 v.s. 言論自由
12.龍應台和林寶音
13.我們是這樣變得優雅的……
14.宗教信仰的力量
15.快要死了還怕被罰
16.我也想移民

第二部分
17.二○一一
18.他們說,後李光耀時代開始了
19.全國對話
20.期待另一個李光耀?
後記 我們這一代新加坡人的心聲
 

序一

歷史總令人神傷
蔡志禮/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主任、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言文學博士


  當我的目光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穿梭時,一種難以言喻的奇異感覺油然而生。書中所描述的六、七○年代舊事,那些早已風乾的童年記憶,又突然鮮活了過來。就像突然看見電視播放早期本地黑白歷史紀錄片一樣,那些人物與場景看似有些陌生,又是如此的熟悉。

  我與作者多年前有過一面之緣後就沒再聯繫,在時光的流域中各自漂移,然而讀著此書時,我驚訝地發現彼此對島國的觀感竟有許多共鳴之處。

  如果不是飲著這裡的水長大,如果腳下的根不是緊緊擁抱這片土地,如果欠缺敏銳的觸覺和獨立思考能力,任誰也寫不出這樣真實反映島國人心的作品。旅遊局的宣傳口號「非常新加坡」(Uniquely Singapore)是為本書量身訂做的形容詞。

  縱使你對書中的一些說詞不以為然,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作者那片知識分子熾熱的良知,那股直抒胸臆的勇氣,以及把如此龐雜的問題梳理得有條不紊的功力。

  對書中語言和教育問題的論述我特別關注。作者生動地形容本地早期的語言環境如「囉惹」,後來還攪拌成別具風味的南洋沙拉,但是被快速地整頓清理後,變成了沒什麼味道的西式沙拉。

  對被放逐到社會邊緣的方言群,慧敏寄予了極大的同情。

  作者感慨地說,她雖是「講華語運動」的受益者,但待丟掉了所有種種身分的負擔後,才赫然發現剩下的身分——華人和新加坡人的概念卻是如此模糊,而無論她口中說的華語和英語有多標準,在別人眼裡都不正宗。如此動人心魄的表白,怎不叫人震撼之餘,唏噓不已?

   作者單刀直入地對島國語言政策和教育問題進行剖析。對偏激的語言和文化歧視,以及這些年來教育制度改革的許多謬誤(如精英崇拜、分流狂熱症和「長短腳」 的雙語政策)的炮轟,她的火力常隨著凜然大義的增長,一次比一次猛烈。慧敏語重心長地說,儘管分流已成為歷史名詞,其模式「依然在教育體制裡陰魂不散,繼 續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留存在每一個新加坡人的精神裡。」

  作者對南洋大學的描述也特別令人側目,沒料到這個比我年輕許多的作者,對這所在三十多年前飄搖的風雨中倒下的民辦大學,竟然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

   作者也不放過對本地媒體窘境調侃的機會,她巧妙地把民間與本地媒體各自表述的反差,織成一幅對比強烈的圖案,讓讀者自行判斷。對非常務實的政府與遠離理 想主義的人民之間的微妙關係,書中也有許多精闢的剖析,此處就不再贅述。此外,作者也從外人的瞳孔中,窺見島國人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導致精神生活的匱乏和 夢想的流逝。

  這本書像一面鏡子,在強烈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部分島國人的感受,如果你不習慣閱讀亮度如此逼視雙眸的文字,閱讀時不妨戴上墨鏡。

  這本書比勞民傷財的刻板民生民意調查更有深度與廣度,更有研究價值。

  這本書比任何單音節枯燥歷史教材更生動有趣,更有人情味,也更能啟發反思。

  這本書會讓即將隨著方言永久掩埋在赤道雨林中的老一輩方言群,在晚來風急的屋簷下感到絲絲的慰藉。

  歷史是一面望後鏡,若不頻頻回顧,我們又如何往前進?

  這本書記錄了半個世紀來島國人在政治、教育、經濟、文化等方面所經歷的風雨與哀樂,讓我們在回顧來時路神傷之餘,一起振作精神思考島國的未來。

序二

溫室嬌花還是鐵樹開花
陳劍/文化歷史學者


  新加坡經歷過上世紀五、六○年代轟轟烈烈的反帝反殖運動,也走過冷戰熾熱時期意識形態激烈鬥爭的嚴酷過程。

   建國之後,資源欠缺、地小人稠,國際國內嚴峻的形勢,致使新加坡執政者以威權治國,力求務實穩健立足。五十五年來(新加坡於一九五九年自治),新加坡歷 經三代領導,人民從適應威權統治到要求更加民主開放。在當今世界民主大潮的衝擊下,一黨獨大持續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終於要面對反對勢力的挑戰。

  不管願意與否,民主、民生的各方面改革勢在必行,執政者如不順應民意的趨向,一人一票的民選制度將展現其力量。

  自治建國時出生的新加坡國民,現在也都知天命。他們從李光耀的威權時代逐漸成長,成年後也逐步進入到後李光耀的民主開放時代,有多少人了解這超過兩代人的思想情感、生活感受?

  組屋建設的歷程是新加坡鄉村城鎮化的全過程,這是世界讚譽不絕的解決屋荒、為民置房的偉大成就,然而期間中鄉民們在社會轉型中遭遇的甜酸苦辣,新生代有多少人明瞭理解?又多少人心存感激?

  還有經濟轉型、技術提升、國民服役、家庭計畫、限制人口、鼓勵生育、媒體管制、箝制言論、南大問題、方言政策、教育改革、移民問題等等,人們又有何感受?事後諸葛亮,你現在怎麼看?這都是饒有興趣、耐人尋味的話題。

  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一代人,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國民?你好奇吧?是具有理性,還是只會無厘頭胡鬧的一群?是前怕狼、後怕虎的懦夫,還是一切皆反的叛逆?這是頗讓人深思的課題!

   這麼多年來,似乎就沒有見過有哪一位新加坡青年坐下來全面對新加坡的各方面作深入的思考,並潛心去好好寫成一本書,把成長的感受及潛藏於心的話公諸於 世。這樣做,需要超乎一般的勇氣,除了多少會暴露個人成長的隱私外,最忌諱的還是擔心會否冒犯什麼權貴或有關當局,特別是在長期處於或狀似處於言論禁錮狀 態的新加坡。

  慧敏果真是一位有膽識、有擔當的傳媒人,敢於述說個人成長的經歷、敢於評說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遭遇和感受。

  書裡不乏反映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語言、文化等政策對人民所帶來的照顧或傷害、改變或衝擊、順應或不適、感激或憤慨、歡樂或無奈,真是愛恨交聚。其娓娓道來似乎語調輕鬆,攀附在語尾的卻可能是沉重的心情或甩不掉的包袱。

   本書特別關注的是年輕一代,或建國以來的中生代,即在李光耀時代成長的一代吧。書中闡述了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對新加坡社會情狀、人和事的感受和見解,是 一本足供當政者細讀和參考的珍貴文本,也是年長一代了解年輕一代思想感情的一扇視窗,更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新生代了解上一代是如何走過來的時光隧道。對於 新移民來說,那可是新加坡五十年來真實情狀的珍貴紀錄。

  近三百頁的闡述和議論,涉及的範圍和課題深而廣。全書分成兩大部分:前一部分 談論的是李光耀威權時代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這裡有略略帶過建國過程中前輩鬥爭的剪影、國家治理與精英政策的效應、教育變遷與語文政策(特別是禁用方言、華 語運動實施後所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南洋大學關閉後仍遺留下來的問題、對民主的期望與對言論自由課題的討論等等。後一部分則是後李光耀時代的當前論述。 特別著重二○一一年大選的效應,以及接踵而來的種種變革。

  當初稿到我手中時,我有點吃驚,這姑娘膽子恁大,竟敢捋虎鬚。慧敏畢竟有過媒體的訓練和素養,敢於闖蕩、生活游走多國、見多識廣,筆鋒銳利卻也有理有節。

   慧敏展現的是客家妹子的辣,慧秀其外,柔中帶剛。她以成長過程為經、以社會事件為緯,條理分明地解讀時代的印記。課題是嚴肅而沉重的,慧敏卻能以輕快而 幽默的筆調,帶著調侃的語氣、反諷及嬉笑怒駡的方式,輕鬆地談論這些不小心就要悶死人的話題,點睛處留下咀嚼的空間,讓人讀來興味盎然、回味無窮。

   這就如其人,表面正兒八經、嚴肅而略帶冷酷表情,卻藏不住那一股調皮愛促狹的神情。這本書不失為一本具有紀實小說意味的長篇散文,有歷史的經絡,有敘事 的韻味,具象的辛辣對話中帶出了活蹦亂跳的青年,這些都是十分貼心的內容,痛癢相關,作為新加坡人,一拿起這本書,你就不願意再放下。

  是為序。

二○一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除夕前夜

台灣版序

後李光耀時代的衝擊與挑戰


  本書去年在新加坡出版,至今已有一年時間,現在很榮幸能推出繁體版與台灣讀者見面。

  這一年來,新加坡發生了不少事情:一群青少年冒險爬上組屋頂層,在外牆塗上謾罵政府的汙言穢語、總理控告博客誹謗、執政黨對反對黨展開的連番攻勢、報章媒體對反對陣營鋪天蓋地的負面報導等等……讓人看了心情沮喪。

  在網路媒體上呈現的又是另一番景象,線民們對各種政策以及部長、總理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批評嘲諷,躲在電腦螢幕後面猛力抨擊討伐,狂泄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與「主流」媒體上描述的太平天下形成兩個極端。

   去年,台灣和香港相繼發生大規模學運,而台灣的九合一選舉也給整個社會帶來震盪。無論身處何處,大家都在思索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制度。從 不同地方的公民運動來看也會發現,每個地方人民的訴求和表達手法各有不同,而相較之下,新加坡民眾在跳脫出網路世界後,態度是冷靜得近乎沒有溫度。

  現在我更加相信,新加坡的教育與政治制度以及整個社會氛圍,成功地培養出很多「理性」的人。有這麼大一群「理性」的公民,足以讓強勢政府在過去保持屹立不倒的地位,也讓豐衣足食的社會繼續享有繁榮與昌盛。

   的確,建國後執政至今的人民行動黨在李光耀的帶領下發展神速,開國元老們的貢獻不可抹殺。跟很多地方相比,新加坡政府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以一個中產 階級來說,在新加坡的生活還算舒適。然而,大家衣食無憂,人民將所有權力交託給政府,不干涉政府的決定,是否就是社會的最佳狀態?我們是否又該滿足於此?

   過去和一些台灣朋友交流的時候,發現有些會哀嘆台灣的不幸與不爭,由衷讚嘆新加坡的經濟成就。當然,也有不少友人不以為然,以台灣民主發展進程感到萬分 驕傲與自豪。但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民主制度有變質的可能,而當強勢政府的治理模式在成功造就了經濟奇蹟,並不斷被其他政府仿效,甚至形成強大理論體系 抗衡其他制度,這恐怕未必是一個可喜的局面。

  在香港媒體憂心經濟競爭力逐漸落後於新加坡,而台灣媒體也在探討如何超越新加坡的當下,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參考、學習所謂的「新加坡模式」上,卻往往忽略了在國家追逐經濟成就的過程中,整個新加坡社會和人民所做出的取捨和付出的代價。

   目前,走入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就跟世界上所有國家一樣,在經濟與政治發展上面臨獨立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強勢的政策遇上當今全球化的複雜時代,弊 端開始一一浮現,新加坡民眾的政治意識也正緩慢甦醒。這兩方面因素碰撞在一起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大家無從知曉,只等著下一屆大選到來才可看到更清楚的輪 廓。

  新加坡是我的生長之地,對這裡的人與物懷抱著深厚的感情,我自然希望這裡永遠國泰民安。但是當我們以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名,不斷追逐物質上的富足,而輕視、無視、擠壓其他方面的生存空間時,我的心裡難免感到失落與不安。

  在此,我也希望台灣讀者能透過本書樸實的「平民敘事」更貼近了解新加坡,並以平常心看待新加坡的發展,同時思考台灣社會未來的走向。

二○一五年三月十五日

前言

不一樣的新加坡故事


  一提起新加坡,你會馬上想到什麼?

  可能是歌手林俊傑或孫燕姿,可能是乾淨整潔的市容,也可能是口音怪怪的新加坡式英語和新加坡華語,又或者是這裡的嚴刑峻法:鞭刑、罰款、禁售口香糖之類的……,當然,少不了名字響噹噹的、我們所敬畏的李光耀先生。

  李光耀是一個在新加坡政壇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到目前為止,他在國家建設以及對人民生活上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李光耀在一九六五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宣布獨立後成為第一任總理,直至一九九○年宣布退位。退位時,他六十七歲,以一個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來說,這個年紀並不算太老。他辭任的消息公布後,國際媒體都感到震驚,紛紛讚揚他急流勇退,說他絲毫不戀棧。

  卸任後,他依然留在內閣,從未真正退出新加坡政治。他就像守護天使般,對國家大小事嚴格把關。

  在不少西方學者和媒體的眼中,李光耀是可怕的獨裁統治者。在他們看來,新加坡是一個保母國家,是一座有死刑的迪士尼樂園。然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卻是一位英明、有遠見的領導者,而他的治國模式更是不少國家希望學習的對象。

  對普通新加坡人來說,李光耀又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小的時候,我和大人們常常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他發表演講或與各國元首開會,覺得他就像個神奇的人物。

  長大後,我多數時候也是在電視上看到他。偶爾,自己和朋友們也會像過去的大人們那樣,在茶餘飯後評論他和他的政策。

  如此這般,又過了許多年。

  在二○一三年八月九日國慶慶典上,我們看到年邁的他步履蹣跚,在旁人攙扶下,出席了慶典,還面帶笑容向大家揮手示意。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建國以來,這個舉國歡騰的慶典他未曾缺席過。四十八年後的他,顯得如此蒼老虛弱,昔日的意氣風發已漸漸從他身上消逝。當他靜靜坐著觀看大家精心籌備的慶典,鏡頭前的他看起來慈眉善目,卻讓人感覺到,他是如此孤寂。

  這個人,真的是如西方媒體所批評的獨裁專制?又或者他是一個一絲不苟到近乎武斷、偏執、神經緊繃的完美主義者?又或者,他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無法真正了解的巨人?

  李光耀本人或許並不會在乎我們怎麼看待他,因為他曾說過,他不需要受人愛戴,而是要令人畏懼。

  年事已高的他本應該含飴弄孫,或下下棋,或到海邊垂釣,過著悠閒悠哉的退休生活。但他卻似乎閒不下來,他不時出版著作或言論集,分析國內國際形勢,或告誡新加坡人,或為自己過去的政策辯護。

  或許,他其實很介意人們對他的歷史評價,所以希望釐清人們對他的誤解。

  人,本是複雜多面的。一個人在我們眼裡是什麼形象,取決於我們從什麼角度看他。

  相信不少新加坡人也跟我一樣,對於李光耀,我們的心情是複雜的。我們可能不太能接受他的一些作風和曾經推行的政策,但卻不得不感激他為我們建立了穩定繁榮的社會。

  寫這本書,不是為了評論李光耀,也不是要論述所謂的新加坡模式,這類工作由學者冷靜分析更恰當。

  這本書希望做到的,是從一個普通新加坡人的角度,通過夾敘夾議的方式,書寫在李光耀時代的成長經歷,為大家呈現的,是一個不一樣的「新加坡故事」。

  這個故事沒有任何血淚,卻包含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希望能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新加坡這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同時思考國家的政策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5471
  • 叢書系列:無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呱落地
 
(政府很厲害,凡事交給政府就行了!)
 
雖然我也姓李,但跟李光耀卻沒有任何的親屬關係。
 
我來自廣東的祖父母,就誠如李光耀曾說的,都是不識字的、無田無地的農民的後代,而我的父母也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階級。
 
出生在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獨立以後的我,是在李光耀治國模式下成長的一代。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暴亂,但我也並非是嘴裡含著金或銀湯匙出生、要什麼有什麼、被慣壞的嬌貴富家女。
 
我出生時,新加坡剛建國獨立不久,可說跟我一樣正處在童年階段。不過,新加坡就像是個神童,在旁人的指引下,也憑著自己聰慧的天資,在短短的時間裡成功吸引外資、製造就業機會,在經濟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當時,越南仍深陷戰爭的漩渦裡,中國大陸仍然身處「文革」內亂中,而東南亞各國也處在動盪中。這些都給了新加坡起步的優勢,加上李光耀領導的政府以神速的行政效率,在短時間裡整頓了國家秩序,讓我們的經濟發展遙遙領先於同區域各國。
 
李光耀經常回憶建國初期的艱辛,也不時向人們描述過去的社會動盪。他就像一個經常替子女未來操心不已的老爸一樣,成天擔心我們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不懂得感恩,永遠只會抱怨,也生怕我們這些不肖子孫很快地蝕了前人所累積的老本。
 
不過我想,也正因為建國初期多數人「目不識丁」,所以大家都會把希望寄託在一個學識豐富的領導人身上。如果當時人人都是達官顯要、文人學士,各有不同的主見和主張,恐怕那時候的政治鬥爭會更加激烈。
 
「政府很厲害,凡事交給政府就行了」,這也是在我成長的風平浪靜的歲月裡,自小被灌輸的觀念。
 
記得我在念小學的時候,在英文教科書裡讀到一篇故事〈Father Knows Best〉(爸爸最清楚)。故事說的是一個小男孩約了其他朋友出海遊玩,卻遭到父親極力阻止。
 
朋友們出發到海邊那天,小男孩關在房間裡賭氣。媽媽不斷在旁溫柔地勸說:「爸爸最清楚情況,他是為了你好才不讓你出去的。」
 
後來天氣突然急速轉變,被關在家的小男孩看著窗外風大雨大,開始感到不安。之後,他在電視新聞中得知那幾個朋友在掀起巨浪的海上遭遇不幸。

會員評鑑

3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1.0
|
2020/04/24

初看封面與介紹,敬佩作者寫書的勇氣,道出了新加坡人不敢說卻心照不宣的秘密。
 
但必須說,這本書沒太多讀的價值。
 
整本書讀下來,看不到什麼建設性的東西,就只是說著這裡不好那裡不好,誰不好誰誰誰也不好,有點像孫燕姿<天黑黑>裡"懷念過去單純美好的小幸福"的孩子,但明明這孩子已經長大了、見過不少世面,也享受了不少大家顯而易見的好處,卻還是一直埋怨著養育她的人,而且有種說到淒慘處,彷彿全世界她們最可憐的感覺。你期待有個客觀的視角或是更全局的思考,得到的卻只有很主觀的人民階層對政府的種種不滿,而且還是很表淺鬧脾氣般的不滿。
 
抱怨是容易的,但只有抱怨而沒有任何實質的,那這個抱怨也就只是一段過不去的情緒,不會帶來任何改變。
 
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書中不時提到"新加坡人"如何如何,其實把"新加坡"三個字拿掉也完全不違和,她寫的是人類的共性:總是在挑刺,總是想要更多,跟身在何處沒太多關係。當然,不能說星國政府做的就完全是對的,甚至可以說為了讓新加坡變成今天的這個樣子,人民承受了不少必要之惡,但作者的論述只會讓人覺得"不就是這樣嗎""誰不是這樣呢",不止難以共情,且有那麼一點不想承受代價卻想享有一切好處的幼稚心態。
 
最後,不知道為什麼,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那句話:
如果開始有人討厭你,那你一定是做對了什麼。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17/11/02

很好閱讀的一本書,事實上從微觀的角度觀察一國的施政得失,是不容易的! 為何如此說?因為本書並不流於網路上網友的謾罵或是對於一件事已帶有偏見的想法而做的發表,而是實實在在的透過新加坡人民的想法,來讓他國了解新加坡與李光耀。首先,本書的作者本身的經歷就有去過中國大陸並且也在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接受過國際關係的訓練,因此我相信作者本身並不會對於事實的描述過於偏頗。再來,這是一本對於想要了解新加坡的好入門書,如果讀者覺得大鑽頭的歷史書籍(從英治的新加坡開始講起..)很難下手,那麼這本書可以讓您滿輕鬆的了解李光耀時期的新加坡。

台灣、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處在不同地區的華人,有著不同的政治制度,這些影響到了在這些地區踏在土地上的人民,新加坡可以是個供給台灣的借鏡,也許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已經不是台灣人民想要的,但是新加坡的領袖能力絕對是台灣政治人物可以藉鑿的對象。總之,個人認為本書的好閱讀性、易上手性,可以讓讀者輕鬆愉快掌握新加坡的時事,因此給四顆星。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16/10/24


雖然只有點到為止,但卻能夠讓對新加坡有興趣的人瞭解新加坡民眾的想法,
畢竟在新加坡,很少人會告訴你內心對時局的真正想法,
也不可能從媒體上得知。
我個人覺得頗值得一讀,也希望新加坡人能夠往越來越好的路上前進~
展開
user-img
2.0
|
2016/04/24

作者似乎是專找一些人(或她自己)的失敗遭遇來訴說對李光耀作為國家元首某些作為的不滿,並不是全面客觀分析其施政的利弊,給人的感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本書我覺得不看沒有什麼損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百大
  • 書展大獎入圍
  • 開運命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