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教你讀論語

教你讀論語

  • 定價:490
  • 優惠價:944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1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百年以來,對《論語》原典、對聖人孔子的誤讀尤多。針對當代諸多譯注本對《論語》有所誤讀的片斷,展開深度解讀。不迷信權威的注釋,不盲從慣常的解析,質疑百年誤讀,睿智而深刻,通俗而犀利,說理透闢,廓清蒙塵,力圖還原孔子的思想真諦。

作者簡介

張石山

  中國大陸極具獨立個性、堅守民間立場的作家之一。一九八八年,辭去《山西文學》主編一職;二○○三年,辭去省作協副主席一職。小說幾度獲中國全國性獎項,被評論界稱譽:「得趙樹理真傳者,張石山一人而已。」著有文集《拷問經典--未來世紀的文革考古索引》、《穿越--文壇行走三十年》、《洪荒的太息》,以及電視劇作《呂梁英雄傳》等。

 

目錄

「學而時習之」,憑什麼「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樂乎?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是不知,還是不智?
有子立論的致命偏頗
曾參犖然也「三乎」
「賢賢易色」,究竟何義?
「慎終追遠」,民德如何歸厚
「禮之用」,何為貴?
可與言詩誇子貢
「為政以德」居其所
被百年詬病的孝道
遠離宗教的祭祀
詩禮文明的自信
君臣關係的規範
超時代的批判
天下己任何嘗擇居處
與世俗追求的決裂
仁者如何能惡人?
「禮讓為國」可行否
豈止「忠恕」而已
「你是個東西」的幽默
一樁睡午覺的公案
一壺醋的辯證法
「乘桴浮於海」的困惑
夫子志向切忌曲解
顏淵:求道派的典範
閔子騫:不合作的前驅
冉雍:卑賤者的榜樣
君子跳井之辯
「子見南子」可對天
癡人說夢見周公
收受束脩又如何
夫子何嘗想稱王
宣導普通話的聖哲
天命所歸乃從容
軸心期的無神論
同姓不婚的天才禁忌
耳提面命上位者
曾子為什麼戰戰兢兢
孔子並不曾搞愚民政策
孔子「無道則隱」乎
「子罕言利」辯
執鞭趕車樂融融
才藝者鄙事而已
「逝者如斯」的緊迫感
死不違禮仍從容
「苗而不秀」待後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辯
「翔而後集」的深意
先進的野人
夫子為顏淵有槨
子路問難子不語
「鳴鼓而攻」的震怒
「善人之道」探討
「克己復禮」說
問政子貢明白否
片言折獄是片面斷案嗎?
有子到底是不是幫兇
「成人之美」的現身說法
樊遲學稼的易位思考
「三年有成」的構想
父子相隱,大哉人倫
小人素描一幅
君子如何可有不仁
「危行言孫」何以稱勇
夫子的寂寞
「以直報怨」歸來兮
擊磬於衛末之難
「三年不言」可信否
「一以貫之」者何也
「有馬借人」說
謀道、憂道思慮深
「仁也甚於水火」析
不憂不懼何來三畏
「生而知之」有之乎
「其斯之謂」說景公
「問一得三」何足喜
子如不言,小子何述
上智下愚不移
「割雞焉用牛刀」之戲
子欲往何必之之
守孝三年的錯位討論
女子小人誰難養
鳳不與鳥獸同群
「遇丈人」的批評與反批評
「無可無不可」的夫子
三仁三黜孔子行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
「諸」解
「攻乎異端」,止於「也已」
「不足征也」,何能言之
禘之不知指其掌
「不知所以裁之」的無頭案
人之生存靠正直乎
「人而不仁」,不可疾之耶?
「空空如也」知乎哉
「惡夫佞者」佞者誰
原憲問恥恥為何
為有為亡何所之

後記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

 

黃永厚

  前不久美國有人鬧過一陣抵制孔子學院的事,還沒等我私下裡作出反應它倒平復了。估計八成是發現孔子書裡塞不進什麼意識形態。其實意識形態的生長對土壤特挑剔,這都是常識了;美國佬這次有了覺悟便志氣陡長,不再害怕十三億中國納稅人慷慨解囊給他們上門送識字教育了。

  北京也鬧過孔子,比美國早了好幾個月。在天安門廣場的博物館大門口曾經立過一尊特大號的銅像,沒過多久卻莫名奇妙地給誰弄走了,走了好,不走,哪天與他對門的毛潤之老先生撞個滿懷,能一笑泯恩仇?總是麻煩。

  孔子死去兩千年了,拿他說事的從來沒人肯歇嘴。皇上把它做幌子;革命拿它做靶子;學問家一起勁就跟他玩「問孔」,追究他歷史和文化上的責任,簡直成了秋後算帳,年復年啊,誰受得了?還有個「黑修養」因為引了《論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倒楣,也不去做讓別人倒楣的事,使作者的上司很不信邪,許多年後終於做了個套,把他當赫魯雪夫辦了。想想都荒唐,你拿孔夫子的仁話去教訓信奉鬥爭哲學的鬥士,這對哪方都褻瀆。上好的人生智慧全在底線上越界,回頭失路,能不浩歎。

  張石山先生只說孔子是個好老師,這個評分不多也不少,還打算幫他補辦一個教師證。這個意思張石山沒說,是我從前面兩章裡讀出來的,我覺得張先生很誠懇,活脫夫子現身,決定把他這本《教你讀論語》讀下去,成績如何,我還是不預報為妙。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915452
  • 叢書系列:新銳文學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篇‧第一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篇‧第十六章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衛靈公篇‧第十九章

《論語‧學而》開篇第一章,接連「三乎」,都是疑問句、反問句。

第三乎,是這樣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兒的「知」,又是一個通假字,可以當「智」來使用。

習慣的一貫的注釋,「知」都是按本義作非通假的理解:別人不知道、不瞭解自己,自己並不生氣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這樣講,當然也解釋得通。但在意味上,覺得比較淡薄。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並沒有生氣,這算得上是君子的人格條件嗎?值得放置在《論語》開宗明義的開篇「三乎」中來大聲疾呼嗎?

《論語‧學而》篇第十六章,孔子這樣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九章,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這兩段語錄,說得極其明白。作為君子,只會慚愧自己能力不夠,從來不害怕、也不會怨恨別人不知道自己。「人不知」,君子原本就應該「不慍」,何足道哉!

而且,上述兩例,說到「別人不知道自己」,都是倒裝句法「不己知」。如果按照通常的解釋,把「人不知」解為「別人不知道自己」,那麼,《論語‧學而》篇原文第三乎就應該是這樣的:人不己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於是,我認為人不知而不慍,「知」在這兒極其可能是通假用法。這句話中的「不知」,就是不智。「人不智」,說的當然不是自己,倒恰恰說的是別人。

《論語‧述而》篇第三十八章,弟子們對老夫子的一致評價曰: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溫和而嚴厲,有威儀而不兇猛,莊重而安詳。

《論語‧子罕》篇第十一章,在顏淵眼中: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老師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相應的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

孔夫子自己歸納出的教學方法,在《論語‧述而》篇第八章中這樣表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導學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

猜想孔子當年講學講話的口氣,應該不是疾言厲色,不是居高臨下,不是質問的口氣。不是我們的御用批評家慣用的,「難道不是這樣的嗎」的霸道句式。而是溫文爾雅的、啟迪心智的、循循善誘的態度和口氣。老人家開創的是啟發式教學的萬古先河。

所以,《論語‧學而》篇第一章的第三乎,也完全可以這樣解讀:

前來求學的人不夠聰明、學問不足,我們不急不躁、不慍不怒,這不正是君子應該具備的風範嗎?

如前所述,《論語》二十篇,是一個有機整體。那麼,《論語‧學而》篇第一章,就更應該看作一個整體。三句話,三乎,三個疑問句,內在精神是統一的,意思也是連貫的。人不知,而不慍,這兒的「知」,通假而用,當「智」來講,第三乎就有了上述另外的解釋;而唯其如此,三句話的連貫性方更加顯豁。

在「學而時習之」的孔子學府,眾多學子游憩於六藝,學習過程其樂融融。有朋自遠方來,大家共同參悟學問、研習禮樂的氛圍和諧而愉悅。學生中,包括訪客中,有人不知,也就是不智,知識不夠、學問不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個時候,因為別人有所不足,值得慍怒嗎?課程稍稍深一點,研習瀕臨失傳的古典禮樂,多數人對此不甚了了,又何足為奇。即便有些學生,有些遠客,屬於下愚,水準相當差,夫子也總是要循循善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那不就是我們夫子一貫奉行的嗎?面對不智,不慍不怒,不正是君子應該具備的風範嗎?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年末電影展
  • 皇冠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