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終於,還是愛了【暢銷銅印版】
5
6人評分我要評價

終於,還是愛了【暢銷銅印版】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入榜作家為你導覽年度暢銷榜【文學小說篇/蕭詒徽】|2020博客來閱讀報告

    文/蕭詒徽2020年12月04日

    每一年都在公布圖書暢銷榜,每一年都從第一名看到第一百名,每一年都想著啊這本書有進榜啊那本書沒進榜。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多做點什麼呢? 今年,讓類型暢銷榜的入榜作者與長期研究類型出版的業界人士,帶你一起看看,他們是怎麼樣解讀這份榜單,又能從暢銷榜與暢銷書的內容中,看見哪些臺灣讀者們 more
 

內容簡介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

  這是一冊愛與情的備忘錄
  她説的豈止是她的故事
  那,是眾人


  ★陳文茜創作生涯最刻骨銘心的生命書寫
  ★愛情教主張小嫻、文藝天后劉若英,對談全收錄
  ★隨書附贈文茜語錄小冊,人生智慧真摯分享

  不論是大愛、小愛,盼是真愛
  不論是年輕、年老,仍有至情
  雋永深刻之處,我們不知不覺中
  跟著她的文字、故事、疾病、揮別,熱淚盈眶

  一場大病,讓她明白,生命輕如雲。生命的紙或許已褪白,但非純白,留下殘存的墨痕;紙也早已不平整,但留下一道道摺痕。我們的一生都是回不去的進行式,如果好好想著愛,就不用怕凋零。關於愛,關於生命,關於你,關於我,陳文茜畢生最深情的一次書寫。她說,盼有一天,回看往事,可以像目睹雲朶飄過般,輕輕地、慢慢地,終而散去。

  「這本書,是我一生虧欠自己性別的書籍。
  『她』與我共生一輩子,而我給她的,那麼少。」—陳文茜

  【文茜語錄節選‧關於人生】

  「你以為腳踩的地獄,其實是天堂的倒影;而我唇角的皺紋,其實是智慧的積累。」

  「記得,老了,也要冒險。因為……你,還會更老!」

  「我們的人生是為了好好愛這個世界,不是來凋零的。」

  「你以為『錯過』只是一件短暫的事,其實就是一生,於是滄桑感,油然而生。」

  【文茜語錄節選‧關於愛情】

  「情,是一個很脆弱的東西。它像半透明的玻璃,不要把它看透,不要把它當成實物……因為它一摔就破。」

  「人們說愛不釋手,我認為愛要放手。對我這種愛情信仰的人來說,搶來的愛情,有時寧可不要。」

  「我不打算聽到你的回音/打開窗,所有的星星/我只選那一顆/從此我與夜同眠」

  「難道女人承認她需要愛情,就表示她是個不成材的女人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文茜


  曾經年輕,不認老去。曾經從政,瀟灑告別權力。曾經文藝,不躭溺文藝。

  她的書寫包含世界財經、國際政治、小品散文、女性與愛情、生活感悟及哲學思辯。

  人生橫跨學術、電視主持人、廣播主持人、作家、藝術策展人。曾授課台灣大學財經系教授「小人物的國際政治」,在政治大學文學院擔任講座教授,在東海美術研究所教授「儀式美學」,在亞洲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至今。

  李敖曾經笑她,除了沒唱歌仔戲什麼皆包辦。她回李敖:至少擔任過EMI唱片公司台灣總經理,而且主持一檔「文茜的音樂故事」。

  問文茜為什麼轉折如此多的人生,她的答案:我只有一生。問她為何活得和許多女人不同?她説:女人的責任就是悦己。成為公眾人物的她,只為自己打扮,不為他人眼光穿衣。

  文茜的座右銘:亂世中,老去時也要當佳人。
 
 

目錄

自序—她
終於,不愛了!
一年之間
與病同行,愛上罹癌的自己
我喜歡自己,像一把泥土
聚散‧幻影
悄悄告訴你
十七年的旅程
女人‧夕陽情
愛,太難
女人可不可以異國尋歡
謝謝,冬
穿胸罩的女性主義者,請舉手!
告別與不告別:憶李敖
手與筆的Tango
傷口
從此以後,所有的聚散都是溫柔的—張小嫻vs陳文茜
紙上茜問
因為我們都有殘缺,才彼此欣賞—劉若英vs陳文茜
水落之時
 
 

自序



  生命,只是一頁薄薄的紙,一翻就過;一過度用力摺損,就破;一不經心,放任它日曬雨淋,不細心呵護,就捲縮不成形,甚至裂、碎。

  這本書,是我一生虧欠自己性別的書籍。我是一個一哇哇落地,即是女性的嬰兒。「她」,注定也註冊了我一生的人生軌道。我起初不明白,也不曾以女性角色受限自己。直到一個年齡,回頭看,那個性別的分類、社會化、家庭體系……包括情感,我從來沒有真正成功逃逸。

  我蔑視社會為女性纏上的道德包袱,我的語言對婦道、對男尊女卑向來充滿挑釁……我太刻意和女性的符號保持距離。

  以至於,我給「她」的,那麼少。

  初啟,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我看著許悔之的美好書法,書名一會兒「終於,不愛了」,一會兒「終於,還是愛了」,抄寫十多次,一整張紙,密密麻麻,好像黑雲壓頂,好似蝗蟲蔽天。我的直覺反應是:這是什麼鬼東西?簡直是四面埋伏,準備徹底淹沒一個人—一個女人。

  說穿了,我不喜歡女人在情感中的沉淪,我厭惡痴情,我不喜歡女人把愛情當做人生第一目標。所以,我也吝於付出。

  我以為,這樣的我,可以免疫於愛情的悸動,或者至少倒楣陷落了,也不必浪費時間審視那隨光陰必然飄散的苦痛。

  我生來是要做大事的,笑傲江湖的,快意瀟灑的。男歡女愛,不如一首法文歌曲,打發了!

  這曾經是我對「她」的期許。

  當然,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

  女性作家談情感似乎很自然,可是我不是一個正常的「女性」書寫者。這麼多年,我迴避這個角色,儘管我一直活在其中。這麼多年,我談起邱吉爾、大蕭條、一九六八學潮、社會運動、黃金時代……一個句點都不需要停頓。

  但身為人必有的感情呢?身為上了年齡的女人必有的夕陽感嘆呢?身為一個病痛纏身的老女孩,她的自處呢?

  聶魯達寫他的流亡,他自旅遊和憂傷歸來,他為前途茫茫的工人祈求田地,但他仍然深情地寫著情詩,「我無法棄絕妳的愛,除非死亡到來。」

  無論年輕或中年時閱讀他的情詩,那裡永遠摺疊並密藏著我的情感奔放。

  聶魯達是名男性,他可以是革命家,可以是詩人,可以寫下最哀傷的詩篇。

  但我只是半個女人。我的外表,框架了太多女性角色,及我心不甘情不願的他人認知。猶記得我第一次聽到人們敘述我的嫵媚風情,我的下巴差點沒有掉下來。我六十歲時,朋友截下我約莫三十八歲與他人同台說話的影片,其中的表情,我真想對著鏡頭扁一扁那個挑眉自以為煙視媚行的「女人」(我自己)。

  真相是,我一直是一個女的,而且是一個倒楣的異性戀者,而且是一個至今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女人,又是一個至今豐滿乳房尚未下垂的女人。我怎麼逃,也逃不出「她」的角色。

  「她」與我共生一輩子,而我給她的,那麼少。

  於是,某一個近春的冬夜,當時家居巷口櫻花開得絢爛,一年絢爛過一年,蒼白的月光退讓了一步,我點起了三根火柴,一根接一根在黑夜中擦亮。第一根點亮,為了看清楚自己現在的模樣;第二根點亮,為了看清楚過去離散的自己,那個「她」;第三根點亮,在一片漆黑中回想我對「她」的虧欠。

  寫下這本書,把「她」摟在懷裡,寫進書裡。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看世界的方法
  • 規格:平裝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終於,不愛了!

終於不再愛了。
為什麼?是老了嗎?
是;也不是。

人的一生都在渴望愛情,直到死亡。這是人的本性,不分性別。性別的差異現象,不是本性,不是荷爾蒙,是文化,是體制,是現實的殘酷。它明明白白告訴所有上了年齡的女人,你的皺紋、身體摺痕、皮膚鬆垂,身為一個物種,你已經和魅力和美,都毫無關係。

在一個東方歧視女性的社會中,一個老去的妳,沒有資格渴望愛情。而若有男子出現,他們八成愛的不是妳的人,而是妳的財富,或是妳的社會地位……。

於是渴望愛雖是人的本性,卻只是上了年紀男人的專利品。他們的成功、地位,或是累積的生活智慧,擋卻了老人斑、啤酒肚,和早已變形的身材。

男人不是被觀看的物種,是愈老愈待價而沽的品種,環肥燕瘦,各有所長。只要狀態還沒有太糟,尚未進入後威爾剛時期,總有個傻女孩痴心塌地陪著他。沒有太多人嘲笑這是一段社會地位或是財富交易,頂多羨慕讚嘆:「哦,他娶了一個嫩妻!雄風再現!」

我是一個女的,老去的女人,而且還真老,六十二歲。依循古禮,這樣的歲數,公開討論愛情,顯然是個既不得體也貽笑天下的事。

不過古禮向來和我沒關係,天下離我也愈來愈遠。

我的生命年數當然是倒數的,如果我渴望愛情,那些古禮、目光、議論,當我閉眼的時候,比腸蠕動,比放個屁還不重要。

是的,我的身體的確沒有年輕時豔麗。這些都是事實!可是再怎麼糟,我總比那些兜著嫩女的男人們,一、出色;二、聰明;三、有智慧;四、眼界寬;五、脾氣尚屬溫和;六、擅長所有賢妻良母之事;七、年幼時偶爾會紅杏出牆,現在牆爬不動了;八、我比年輕時更明白珍惜愛我的人;九、我早已歷鍊了一身不佔有、不嫉妒、不勒索的愛情高情商;十、不會禿頭。

總之,我的優點,比其同年男子,實在族繁不及一一備載。

所以我為什麼要向這個歧視女性的社會現實投降?我為什麼不可以在千千萬萬人中,尋一人,長伴人生?

尤其我,怎麼可以叛逆一生?老來卻變成妥協的笨女人?

他們又說:妳是公眾人物,走在街上,人人盯著妳,再喜歡妳的人也會有壓力。

我說:我早已過氣了,何況即使我仍是公眾人物,我也不是這個社會的囚犯。何只是我,這個社會四面八方都不準備給上了年齡的女性「自由戀愛」的權利,甚至連渴望、想像,也連根拔起。那是對老女人苟延殘喘活下來,擺明的貞節牌坊,精神上徹底的謀殺。

會員評價

5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2/06
《寵愛陳文茜》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閱讀陳文茜的《終於,還是愛了》讀後記

閱讀陳文茜的文章,有時候會覺得她好像李清照,寫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的孤獨寂寞;有時候又感覺像是林黛玉的喟然而嘆「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某種顧影自憐的哀傷;更有時感覺她的筆鋒銳利,如同鑒湖女俠秋瑾寫著「秋風秋雨愁煞人」控訴世界的不公不義盲從附和,但一轉身又彷如大周女皇帝武則天睥睨天下,逐鹿寰宇捨我其誰?

也許再厲害的人,都免不了面對兩個敵人的攻城掠地,她最大的對手就是時間,最大的障礙莫過於疾病的侵蝕,在生死的兩端就是老病的拖磨,如果沒有閱讀她的書,會感覺她的人生是一場盛宴,好像有開不完的派對,但閱讀她的文章後,發現她中年以後的生活,大部份都是孤獨的生活著,跟著幾隻毛孩子過日子,她花很多時間在閱讀資訊與書籍,為了每週兩天的「文茜世界週報」而努力。

她隱晦的說著人生的愛情故事,有很深刻的羅曼史,她絕對有能力愛人,也曾經希望與所愛的人在一起登上人生的頂峰,只不過發現最後兩個人不在同一座峰頂,最後只能黯然分手各自下山,她也害怕一般名女人的遭遇,遇上喜歡的男人,她發現對方不是攀附她的愛情,而是想攀附她的名利圈,進入她的浮華世界,吸收她的資源,愛情只是一個幌子,雖然她感受到與對方的愛情,但這愛情雜質太多不夠純粹,喝了終究難以入喉解愛情的渴。

陳文茜有一種超能力,就是她筆下的人物都充滿感性的魅力,不管是已故的施明德主席、李敖大師,或是依然活躍於文壇的白先勇老師、蔣勳老師,都能在她的描繪下展現動人的姿態,看到不同的生命風景,李敖的文章和陳文茜的文章雖然是完全不同的風格,但閱讀起來都是行雲流水,彷彿有音樂的歌,完全不會覺得詰屈聱牙,讓人學問胃弱吞不下肚。

陳文茜的文筆很優雅,像是民國初期那些北京清華女子的文字,充滿知性氣息,有若她手中彈奏的琴音,溫柔的流瀉而出,也跟她說話一樣充滿溫柔婉約的氣息,她幾乎不用任何典故,全然的白話文風采,好像有人陪著你聊天,談天說地卻不落俗套,文字簡單卻文情並茂,這本書充分展現這種迷人的風格。

當陳文茜與張小嫻談著戴胸罩與不戴胸罩,來闡明女性主義或非女性主義,但對男人來說,有戴或沒戴都是女人沒有分別,男人也不在乎是不是女性主義者,認為只是女人給自己畫圈圈畫地自限而已。當說到女人的乳房與慾望時,我很有感觸,當一個男人的腦袋,被緊緊抱在不穿胸罩的雙峰間,這時候真的感覺到女人的慾望,女人的慾望向來就是要用來征服她所愛的男人,讓男人丟盔卸甲直接投降,肉體始終是女人最強大的武器,女人慾望的歡愉來自於征服她想要的男人。

佛門有一個女尼的故事,慧春尼是少數在日本禪宗史上留名的女性,她天生麗質,長得非常美麗,幾乎凡是見過她的人都會愛上她。慧春深知外表的美麗非實,想要追求究竟的實相,因此少女時代就剃度出家了。雖然慧春剃了頭髮,穿上樸素的法衣,依然風姿綽約,她和二十個和尚一起在一位禪師的座下習禪。由於她太美了,使得二十個和尚的禪定更為艱難,有幾名和尚甚至暗戀著她,有一天,其中的一位寫了一封情書給慧春,要求和她私下約會,慧春收到信後不動聲色。

第二天,當師父上堂對大眾說法之後,慧春突然站起來,對著寫信給她的和尚說∶「如果你真的那樣愛我,現在就來擁抱我呀!」從那一天開始,慧春的師兄們受到她的「一喝」,全部收心,對慧春更為敬愛。我喜歡慧春的故事,是因為她充滿了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使是美貌也不能遮蔽的。一旦有了真正的智慧之光,愛慾也會化為清淨的敬意了。陳文茜就像慧春尼一樣,打開雙臂迎接願意勇敢站出來愛她的人,但是這世間少有這樣的對象,也許要像陳玉慧、林志玲一樣在異鄉,才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佛教說人生有八苦,書中陳文茜提到很多生老病死的感慨,但對她來說真正的苦是愛別離苦,她與劉若英的對話中提到一句話「你以為『錯過』只是一件短暫的事,其實就是一生,於是滄桑感,油然而生。」一輩子錯過的人,錯過的事,錯過的風景,反覆在人生脆弱的時候湧動,真的苦不堪言。

她又說:「人永遠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一景一物。年輕時不太明白這個道理:後來年長了,想起一生去了許多地方,逐漸明白你和許多景物的相逢,往往一生就那麼一次。而當下的你,並不知道。」於是更清楚明白人生不能過於任性,要珍惜眼前人事物,給自己生命最大的回報就是「終於,還是愛了!」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5/2/6)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1/10/24

雋永的文字,神怡的照片,恍如一個接著一個的分鏡,帶我進入文茜的生活與觀點。有悸動,有心疼,有深省,有玩味....捧在手心不忍放手,看了一遍再一遍,值得珍藏的作品。
user-img
Lv.5
5.0
|
2020/08/14

「有時候我們看到堅強的人,但多堅強就有多脆弱,有多愛就有多痛」

終於,還是愛了…完食

書中

對愛與生命的讚歌,對性別不平的吶喊,

以幽默對抗疾病的痛楚,在死亡前來回帶來的謙卑

還有那已經過一切看空一切的智慧

那是現在的我

跟不上,也是無法想像的人生體驗

也許五年、十年、二十年後重拾此書,

將會有不同的體悟吧…

這是一本不知從何說起的書

一段一段,主題未前後相連

但,又覺得從來都沒有離開主軸

一篇一篇,性質截然不同

但,都是在說著同一件事

跟不上的我,只能勉強從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的字句中

一頁一頁,抱著期待又怕被撥開傷痕的翻下去

其中,對黃絲帶那段,感觸很深

「但他毫不在意展示傷口。他沒有受傷後的創傷症候群,更多的是惜福當下。

他沒有學佛,但悟道很深。

從無到有,從痛不欲生到笑笑面對傷痕累累。

他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傷口,而是這些陌生人無條件給他的愛。」

這段,雖然是在敘述流浪狗,

同時,這何嘗不是陳文茜女士對自身的寫照,

尤其是看完她抗癌與面對死亡時的種種

更佩服她的意志力與豁達

期許自己有一天,能夠在面對那一刻時

能夠跟她一樣,瀟灑,優雅、可愛

引用書中:「謝謝妳讓我看到一個很美麗的生命,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沒那麼孤獨。」

做為我對她的感謝!!

謹將本書,推薦給

在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中

被傷得體無完膚的朋友們

陳文茜女士在書中的勇氣、善良、溫柔與智慧的話語

一定能夠讓你抱著些溫度,繼續前行

#超愛後半與張小嫻與劉若英的珍貴對話
展開
user-img
Lv.6
5.0
|
2020/08/08

一向喜歡陳文茜的文字,覺得她是位誠實的作者,讀她的文字可以很自在,像聽著電台主持人用感性的聲音朗讀詩文,在深夜配著舒柔的音樂,可以滌盡鎮日汙塵,讓聽眾仿若仰望群星, 可以靜靜睡去。如她文中提及: 「真正的快樂來自仰望星星,而不是擁有它。正如盧梭『真正的快樂在於慾望本身,而非慾望的滿足』」。
這是作者敞談人生的書,因為大病,因為曾緊鄰死亡邊境,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新的體悟。她談了很多關於愛,以及因愛而來的各種連結,搭著圖片和短詩,讓這本書散發著美麗的氣息。
最讓人感傷的篇章是〈憶李敖:告別與不告別〉,作者感念李敖,也慨歎悲劇其實未曾消逝,時代演替,野火沒能拯救世界,理想主義者終究孤獨。
「世間本交織著深情與無情。
你選擇了前者,也理解了必然的後者。
前行的路上,因此更知道
這個世界為什麼需要我們活著。」
這個世界為什麼需要我們活著?
user-img
5.0
|
2020/05/29

特別喜歡這句,「我們的人生是為了好好愛這個世界,不是來凋零的。」~很多感觸,文筆不好卻寫不出心中那份漣渏,只能說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電子書八週年慶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新時代展
  • 角川全書系
  • 咖啡烘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