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一位人類學者的另類旅遊實踐記事

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一位人類學者的另類旅遊實踐記事

  • 定價:480
  • 優惠價:75360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沙漠無法被言說,只能去活過。」
――遊牧民族格言
 
  關於撒哈拉沙漠的旅行文字與書籍很多,能在大漠中待上十年的台灣人卻很少。
 
  蔡適任曾留學法國十二年半並取得法國社科院博士學位,也曾下定決心回台灣貢獻所長,卻直至二○一一年雙腳踏上撒哈拉,才找到了此生的歸屬。
 
  「這片寂靜無聲的廣袤無垠,讓我真實感受到蓋婭的愛與溫柔。」她說。
  然而,撒哈拉不再是人跡罕至之地。
 
  早在氣候變遷成為全球話題之前,長年乾旱就讓撒哈拉失去大片良田,也讓遊牧民族不得不舉家走入旅遊業。但當觀光業成為經濟命脈,觀光勝地梅如卡因應國際旅遊日漸茁壯,帶給瑰麗絕倫金色沙丘的衝擊也益發加劇。
 
  本書忠實道盡現今撒哈拉的真實困境,從脆弱的自然生態飽受過多的觀光客與垃圾摧殘,到觀光業如何大幅影響傳統遊牧文化,不只透過蔡適任早已內化的人類學之眼率直並陳在地視角與外來觀點,從多重角度剖析沙漠現況,也充滿了她長年蹲點沙漠深處的寶貴紀錄與深刻反思,是一本放眼全世界都極為難能少見的重磅級撒哈拉當代見聞錄。
 
  ◎金鼎獎作家洪震宇專文推薦
 
各界鄭重推薦(謹依姓名筆畫排序)
 
  江慧儀/大地旅人樸門設計創辦人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周伸芳/實踐大學文化創意學院助理教授
  唐綺陽/占星專家
  張光斗/「點燈」節目製作人
  傅家慶/三立新聞「消失的國界」前資深記者
  黃建忠/世界遺產協會顧問
  廖科溢/金鐘獎行腳節目最佳主持人
  劉俊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蔡珠兒/作家
  Prof. Nicolas Marechal/倫敦藝術大學互動設計系(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前主任
 
名人推薦(謹依到稿順序刊登)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人類學的第一堂課,都在說人與動物的不同,在於人能直立,騰出的手用來做事(創造文化)。在法國拿到人類學博士學位的蔡適任,則用自己的雙手,證明不踏入學術圈的人類,既可以留在台灣教舞,也可以扎根北非沙漠孕植綠地。
  我見識過適任手上行雲流水的好筆,沙漠人文她寫得生動說得自然。但在《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中,她講的不是他人的生命,說的是自己──她這麼多年在沙漠,做了什麼,又是如何去做,什麼時候她運用了知識,什麼時刻她是萬般嘗試。她不是要告訴讀者成功的故事,是要訴說沙漠的現實,大地的能量,與她所面對的生靈。
  我無法代替適任詮釋她的書寫,更不願只將她的實踐簡化成應用人類學。我只能說,這是適任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而她騰出的手,支撐著自己的理念,以及與沙漠的因緣,書寫,則是為了讓我們看見,遠在世界邊陲的這一切。
 
  劉俊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這是一位在撒哈拉生活的台灣奇女子的故事。雖然我只在「天堂島嶼」民宿生活兩、三天,蔡適任卻讓我了解沙漠生活的辛苦,如利用大沙丘內遺留的千年古水灌溉村莊農業等。當然也讓像我這自稱台灣環境捍衛者感到汗顏。當我在為環境議題疾呼時,適任在千萬里外的撒哈拉為保護一棵樹或栽種一棵樹而奮鬥。將來人類社會或許會改變,若有改變,正是像適任這樣的人努力所得的成果。這本好書值得大力推薦,尤其對環境運動者而言。
 
  黃建忠│世界遺產協會顧問──
  一九七八年,二十一歲的紐西蘭女生瑪格麗特在約旦佩特拉遇見貝都因男子穆罕默德,相處兩個月之後,嫁給穆罕默德。
  如今,瑪格麗特開設的小紀念品店就位於佩特拉古蹟中的羅馬劇場正對面,《嫁給貝都因男人》一書正正擺在店前,此段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成了約旦旅遊界佳話。
  認識適任是在撒哈拉,她剛結婚那會兒。
  即便是同鄉結婚或同族通婚,就算成為「家後」或「牽手」,同樣也是吵吵鬧鬧才知是夫妻。異族通婚,更是兩種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結合。
  「一為沙漠之居,一為都市居民」、「一為遊牧心態,一為定居心態」、「一為男性為首,一為男女平權」、「一為大地教育,一為學院教育」,的確需從中找出相處之道。
  撒哈拉美景瑰麗絕倫,生活在撒哈拉卻非外人所想那般浪漫,尤其面臨沙漠化和溫室效應等環境危機,撒哈拉子民的生存更是加倍艱難。
  適任的新書「一腳踏進撒哈拉竟有了歸屬感,自己與這片土地連結」不僅僅以生活層面做出發點,更鑿了井,種了樹,樹枯再種,為保護沙漠子民生存的環境,護樹和養樹,與飯店槓上。同時語重心長期許自己這「不安分的靈魂,化作雨滴降落,讓井水盈滿,孕育生命,是應許之地」。
  難得有第一手深入敘述撒哈拉的種種生活,讓我們更了解沙漠與土地之愛。我非常推薦此書。
 
  傅家慶│三立新聞「消失的國界」前資深記者──
  在這個只重量化,例如我們這行的收視率,而不重質化標準的時代,仍有一位作者認真耕耘她的書,既重視量化的字數,又重視質化的內容,而我竟然認識她。
  永遠記得二○一五年去摩洛哥採訪時,適任深刻的人文觀察對我報導的增色。看她一路從異國婚姻上演的「鄉土劇」,到完成「應許之地」,我知道她在沙漠滴下不少淚水。這些文字是一種吶喊,甚至是呼救,就像在「天堂島嶼」民宿門口受訪時,一台飆沙車疾駛而過打斷了訪問,她是那麼地不忍未知的動物被觀光車輛輾壓。
  適任說過,最不喜歡旁人勸她不開心就回來,因為沙漠其實給她滿滿能量。孤單過的人才能在沙漠靜得下,傷心過的人必能從沙漠找回力量。所謂「應許之地」永遠是心裡最軟的一塊,祝福適任永遠被沙漠愛撫。
 
  江慧儀│大地旅人樸門設計創辦人──
  什麼樣的力量引領一位亞熱帶島嶼土生土長的女子前往北非沙漠,還將它視為另一個故鄉,為它努力著?我禁不住想,如果不是對土地有無限的愛,那或許就是前世業力的牽引了?
  讀著適任的文字,時而如同跟隨著人類學者的腳步探訪遙遠國度的真實生活樣貌,時而感受字裡行間無不是人生哲學與生命中不曾間斷的選擇題,也不時引領我們在篇章之間回應自己內心對生命曾有的疑慮與渴求。
  在這全球社會、氣候變化都極為快速的時代,無論身處何處:雨林、沙漠……只要需要我們的地方,都可以是家,而唯有與大自然重新連結,才能在我們所選的「家」生根,也才能找到自己在地球上有意義的位置。我認為適任已經在這樣一條道路上。
 
  Prof. Nicolas Marechal│倫敦藝術大學互動設計系(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前主任──
  二○一九年暑假,我擔任倫敦藝術大學互動設計系所主任,帶領碩士班學生前往撒哈拉沙漠進行為期一周的戶外教學。對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互動設計是一個極新的專業領域,他們著迷於未來科技能力,勝過於人與自然的關係。沙漠研習計畫是一個在專業教學上的創舉,而我們短暫的居留中,蔡適任博士與夫婿貝桑帶我們進入沙漠世界,探訪那裡的人、事、物。學生們回到倫敦後,分享著沙漠行中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深刻思索我們所處的環境風險及我們與自然的關聯。沙漠是一則說不完的故事 ,我非常推薦這本《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給還無法造訪沙漠的人閱讀。
 
  周伸芳博士│MA (RCA), PhD. University of Warwick、實踐大學文化創意學院助理教授──
  書寫沙漠,需要有內心強大特質的人。內心愈是強大的人,不會冷漠無感,而是愈來愈溫柔。蔡適任博士的《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娓娓道來,不徐不疾,她的沙漠沒有風花雪月的愛情,有的是對人文、生活、社會、環境更深刻的情感,像是學習著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正如法國哲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所言:「沙漠是身體內在寂靜的自然延伸。」(The desert is a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inner silence of the body.)某些看似「柔弱」的書籍,其實是鐵打的硬漢,這本就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適任
 
  法國社科院(EHESS)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第四屆(2014)首獎與第十一屆(2022)評審推薦佳作,著有《沙漠化為一口井: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鷹兒要回家》、《偏不叫她肚皮舞》及《管他的博士學位,跳舞吧》。
 
  此時旅居摩洛哥,開辦「天堂島嶼」民宿,戮力推動撒哈拉深度導覽、生態旅遊與沙漠種樹等行動,以回應氣候變遷下的我們的時代。
 
  FB:「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目錄

緣起
.
烈日下
種下一棵樹
從土裡長出來的「天堂島嶼」
觀光商機V.S生態危機
我們不過是領路人
讓商品成為一場文化交流
及時雨:星球旅行社
大疫來襲
.
後語
 

推薦文
 
一位風土創業者的沙漠行動
洪震宇(金鼎獎作家,著有《風土經濟學》、《風土創業學》等書)
 
  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在沙漠追尋自我、記錄文化探索與生活感受的人類學田野筆記,沒想到竟是一本風土創業者的沙漠實踐,嘗試在異地創造文化、商業與社會三贏的經營模式。
 
  對於在台灣實踐十多年「風土經濟」的我來說,看到書上提到我的《風土經濟學》、《風土餐桌小旅行》的認同與異地實踐,非常意外與感動。書上遇到的種種難題、挫折與找尋突破方法的過程,如果地點不是在撒哈拉沙漠,還以為這是台灣某個偏鄉角落的故事。
 
  對照之下,這不也是我多年的實踐歷程。我們都穿梭於在地人、外地人、文化、社會與商業經營的角度,嘗試找出挖掘地方風土特色,轉換成可與外界溝通、改變現狀的經營模式。
 
  點點滴滴的心情,都是不易訴說的孤獨寂寞。
 
  記得多年前開始在偏鄉推動整合地方資源、串聯不同人的故事,找出風土文化特色,推出深度探索地方的「小旅行」,常常遇到許多旅人、外地人、甚至在地人關心與質疑。他們的問題都是,一團只有十多人的旅客,能帶來多少產值?這麼小眾,如何吸引大眾?
 
  我不是預測專家,只能回答透過深度交流,先創造感動的價值,而非產值。就像經營一個品牌,如果一開始想的是賺錢、產值、規模與連鎖,那大概不會有人願意到台灣各地做這些事情了,應該去挑一個觀光客雲集、更好操作的地方。
 
  這種「假設、推估」產值、參與人次的思維邏輯,多半都是坐在辦公室搜集資料、用想像寫政策計畫政府官員做的事,從上而下的放煙火。然而模仿、抄襲、削價競爭,已經證明是毒藥與煙火,轉瞬即逝,而且帶來許多後遺症。就像疫情下,台灣老街、夜市陷入無人問津的窘境,各地彩繪、天梯只吸引走馬看花的人,打卡完卻一去不返。即使是擠滿人潮的小島,卻帶來垃圾、噪音與破壞的問題。
 
  即使行路難,仍有逆勢創業的契機。只有抱持改變現狀的強烈動機,願意探索現狀,找尋突破難關方法,做出各種創業實驗精神的人,才可能在沙漠中長出一棵樹,即使枯萎了、甚至沒有蔓延成一片森林的希望,仍會繼續前行。
 
  就像適任的「天堂島嶼」民宿、建立獨特定位的深度導覽行程,都是從沙漠中種下一棵樹的浪漫想像開始。
 
  身為一位女性,在撒哈拉沙漠創業,遭遇的困難挑戰,是身在島嶼台灣的我們很難想像的。一個是廣袤無垠的沙漠,有什麼可以讓人探索流連的特色?其次是阿拉伯民族對女性的貶抑忽視,尤其是這位異國女性的處境更艱難,第三是當地富貴權勢與窮困弱勢的落差,弱者往往難以抗衡。第四是商業營運的挑戰,歐洲人來此都是過著奢華的觀光行程,在地業者只能取悅滿足,卻容易失去自我特色,更無法賺到該有的利潤與尊嚴。
 
  種種挑戰,適任要如何溝通、克服?故事令人動容精彩之處,就來自於她的折衝協調與堅持強悍。該妥協之處,她只能隱忍,找尋轉進之道,該堅持的地方,她不惜與家族決裂,與財團對抗,只為了人道價值、土地永續。
 
  其中最值得台灣讀者學習之處,在於她運用人類學精神與方法,以「他者」角度來探尋沙漠文化的奧秘,以及轉換成創新內容,引領旅客深度認識沙漠之美。
 
  比方她認為「景點」並不是非得澎湃壯闊、可歌可泣的史蹟,若能做好扎實的田野調查,帶著理解與真誠地訴說,讓旅人感受在地人如何在天地間活著的美麗故事,「風景」在旅者眼前就能鮮活起來。
 
  為此她與丈夫貝桑四處探尋,找出自己經營民宿與導覽的獨特定位。例如沙漠除了石頭什麼都沒有,適任就讓「石頭」成為吸引觀光客的號召。她將化石產地加入導覽之中,解釋眼前散落荒野的化石如何生成,在地質學上的意義,讓客人更深刻地感知荒漠風土的古老神奇。
 
  此外,她努力讓在地生活與生硬歷史產生溫度。這也是台灣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地人習於固定的生活模式,或是不知道整個地方的大歷史,無法跳脫出來轉換角度,以外地人理解的方式來溝通。適任努力找資料、閱讀、採訪各處耆老, 像拼圖一樣慢慢拼湊在地文史,再放入導覽解說裡頭,並與前後兩個景點呼應,串成一個有歷史脈絡的在地故事。
 
  她在書上寫著:「像山一樣思考,像沙漠一樣思考,才能發現圍繞在四周的奧祕,也才真的能以另種方式,像個『真正的人』一樣地思考。」
 
  要成為真正的人之前,得先化為風土的一部分。不論是身處沙漠、島嶼、高山、還是溪流,只有學習以人類學的視野,先讓自己化為風、變為土,以地方角度來思考與感受,才能找尋改變的力量,實踐我們的理想。
 
  最後都能像適任一樣,先做有故事的人,才能讓家鄉成為有故事的地方。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354746
  • 叢書系列:Across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緣起〉
 
若說撒哈拉是三毛「前世的鄉愁」,它則是我渴望在今生實踐夢想的「應許之地」。
 
我天生有個不安分的靈魂,極度渴望自由,人生大半輩子,無盡漂泊,腳不著地,如同一朵飄浮天空的雲。直到一腳踏進撒哈拉,竟有了歸鄉感,只覺自己與這片大地有所連結,即便雲兒四處來去,仍在地球天空裡,那片寂靜無聲的廣袤無垠讓我真實感受到蓋婭的愛與溫柔,而我願化作雨滴降落,讓井水滿盈,孕育生命,滋潤棕櫚樹我的弟兄們。
 
二○一○年,教舞的挫折讓我決心暫離台灣,加入浩然基金會國際志願者計畫,前往摩洛哥人權組織工作,是而接觸「另類全球化」(altermondialisme)運動,也因而走入撒哈拉,見著沙漠的美好如何被氣候變遷與觀光業荼毒,很是憂心。
 
我同時還是個熱情的理想分子,擁有過度旺盛的批判神經,卻也務實地問自己能否為我深深眷戀的土地做些什麼。
 
法國詩人 Paul Éluard(1895-1952)曾說:「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但就在這個世界當中。」(un autre monde est possible mais il est dans celui-ci)這句話成了另類全球化口號。
 
我告訴自己,光是憂心或批評無法改變既定事實,那麼就回撒哈拉,在撒哈拉、在不盡如人意的現實裡,試著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一條有著「另種可能」(alternatives)的道路。
 
舞蹈是一場祈禱,時時刻刻於日常生活這聖殿裡進行著──這是我放下舞蹈,走入沙漠前,舞蹈教會我的事。帶著這份知曉,回到沙漠,我讓自身生命隨著詭譎多變的世間有為法即興而舞,感受著心中那一個如如不動。
 
沙漠的富饒絕美不在於物種數量的豐沛,卻是那份堅毅不拔且無處不在的生命力。即便乾旱苦絕,生命依舊在,只是靜待水來。涓涓雨滴讓棕櫚樹得到滋潤,得以庇蔭萬物,讓萬物熱鬧一整座沙漠的靜謐。而生命得以在沙漠延續的奧祕,正在於系統的循環生生不息。
 
我試著成為沙漠生命循環系統裡的一棵樹,推過多場計畫,實踐夢想的同時,也不得不自我調整甚至妥協以適應現實環境。
 
甫回沙漠,好友M提醒我:「這輩子,不再需要成為孤單的烈士,憤怒的知識分子,熱血的理想家。只要真實的,抱著溫柔的心,創造分享感謝生命本質中的美好。也許妳的計畫會變動,然神聖計畫會自然流動。」

會員評鑑

5
15人評分
|
1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沙漠無法被言說,只能去活過。」
— 遊牧民族格言

關於大自然的壯闊,我只看過高緯度國家的冰河地形,還未見識過沙漠的野放與靜謐,因此很感謝蔡適任作者用她溫柔堅定,甚至是堅毅不拔的文字,讓我看見撒哈拉沙漠的廣袤無垠、柔情與殘酷,還有人文社會。書中關於消費習慣、經濟發展與生態永續間的權衡角力的描述讓我印象很深刻,讀完對於「旅行」這個行為有了很多的發想與感觸。

我很少閱讀沙漠旅遊文學,並不是不喜歡,只是因為好書真的太多了,一直沒緣認識相關作品...(歡迎推薦我!)不過很開心能被版上的書友燒到,進而認識這本好書。更幸福的是,當我才翻開本書沒幾頁時,蔡適任作者的下一本新書《#娑婆撒哈拉 》剛好上市了,因此可以開心接續閱讀下去了!(是的,我就是很喜歡這本書跟蔡適任作者)

🔹關於被馴服的自然🔹
「地球所有生靈全活在相互影響、彼此牽動的一張無形網絡,旅者行走一地,之於旅者的「景點」是諸多生靈的「原鄉」,旅者的造訪不會全然「無痕」,而是形成強大經濟力量,影響當地人生活,甚至形塑自然地貌。那是雙面刃,可以養活僅能靠觀光業維生的遊牧後裔,實實在在改善他們的生活,同樣也可以摧毀傳統與生態於無形。」

氣候變遷導致沙漠因長年乾旱,而迫使遊牧民族不得不改採定居的生活模式,紛紛走入觀光產業來生存,但觀光產業帶來了金錢卻也帶來了毀壞。書中提及:撒哈拉越發盛行的越野沙灘車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甚遠,不僅讓寧靜的撒哈拉充滿噪音、讓美麗的沙丘印上一條條醜陋的胎痕,還會讓沙漠中的野生動植物失去家園或甚至是死亡,是個基於人類的自大所建立的休閒活動。若說,遊客前往撒哈拉是為了脫離日常、補足能量,那麼透過一個「不道地、不自然」的行為所累積的,可能恰恰與遊客所預期的背道而馳。

「破壞沙漠獨有的靜謐,揚起漫天粉塵給鄰近居民,被放大的是傲慢自我,卻與撒哈拉瑰麗壯闊所能帶來的感動與能量擦身而過。」

🔹關於富足🔹
「沙漠資源流動,宛若沙漠生態體系,就「雨露均霑」四個字吧,天空下了一點點雨,餵養了水草與棕櫚樹,好讓羊群及駱駝有得吃,讓「人」得以在沙漠懷裡延續生命,一旦有人想獨佔,阻礙資源流通,便是整體系統的緩慢死亡。這樣的集體生存模式,是來自水草豐足,追求致富與囤積的文明人所無法想。」

書中許多故事都體現在沙漠生活實屬不易,不管是水源還是客源,都需要共享大家才能一起生存下去。閱讀過程我不只一次由衷佩服作者,不管是選擇遠嫁並定居於撒哈拉的決定,還是無私奉獻、試圖在沙漠種樹並保護生態的行為,都讓我覺得她的心好寬廣。她讓讀者體會到:「富足」並不需要在積累與佔領中尋得,用愛與良善面對一切,「富足」自會了然存於心中,滋養靈魂。

「一如世間所有資源,「水」是神的創造,囤積或獨占只是餵養內在匱乏與貪婪,永遠不可能「足」,分享與流動卻可滋潤整體生命網絡,才是真的「富」。」

IG:valerie_the_bookworm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09/08

跟著蔡適任的文字,一起感受她對沙漠真摯熱切的情感。行文間,那撒哈拉遙不可及的人事物,老檉柳、沙丘、天堂島嶼、羊群與駱駝,彷彿歷歷在目。她是荒漠裡的綠洲,用她堅毅柔軟的心,支持著生命和大地。而我們總是幸運的,透過一本接一本的沙漠之書,得已窺看這汗水和淚水築起的日子。蔡適任在沙漠種樹苗,種呀種的,也在我心裡種下了撒哈拉的種子。謝謝你!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9/06

作者蔡適任懷抱著為環境與社會貢獻的夢想,於二○一一年踏入了撒哈拉,並在撒哈拉找到了她的「歸宿」。而《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一書寫的,就是作者在撒哈拉這十年間,從種樹、護樹,到成立民宿「天堂島嶼」、幫助貧困家庭並致力於永續光觀的故事。

她在思考如何保護環境並做出實際行動時,也曾與當地人起過嚴重衝突,對方不僅發動親友支援、警方協助,甚至出言威脅她的生命。她並非不害怕,卻依然堅持做對的事。

🏜「地球不需要人類,是人類需要地球。」

身為一個在當地沒有地位的女人及外國人,這些衝突在這十年間沒有少過,但她卻也在這些衝突之中,一步步了解了當地的文化及生活的艱困之處。而她也因著這些了解,在撒哈拉觀光業蓬勃發展的期間與之後,盡力的在環境與觀光之間取得平衡。

🏜「沙漠的富饒絕美不在於物種數量的豐沛,卻是那份堅毅不拔且無處不在的生命力。即便乾旱苦絕,生命依舊在,只是靜待水來。」

還在讀最初的「緣起」時,我的心便作者的這段文字給吸住了。短短的一句話,就帶領了讀者以文字欣賞沙漠的堅毅不拔的耐性。就像書中的作者一樣,面對惡勢力絕不輕易妥協,細心觀察所有可能的機會,並耐心等待值得的好事。

而我最喜歡作者在最後說的,對於他們為旅行團開發的獨家行程,她說:「行程可以抄襲,但蔡適任獨一無二,無法被複製。」帥氣。(然後我在讀到作者和貝桑原來是一對時,有大驚了一下。)

我好喜歡這本書!尤其是手織地毯的篇章,讀得我好想落淚!書中文字時而優美,時而真實,若要我來替這本下類別,我大概會說這是一本遊走於旅遊紀實、環境保護與人文社科之間的華文文學(也太長),書中還有許多照片,讀完後也好想走訪一次真正的沙漠啊。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09/06

這是一本會讓人感動不已的好書,讀的過程體驗就像是洗了一場心靈三溫暖…
本書封面引用了一句遊牧民族的格言:
「沙漠無法被言説,
只能去活過。」
讀完這本書,我久久靜默…
然後,心裡冒出一個聲音:
「適任這書無法被言説,
只能去讀過。」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09/05

偶然在廣播中聽到此書作者的訪談,在此之前完全對遠方沙漠一無所知的我瞬間就被吸引。
閱讀後很能共感作者那不管是遭遇好與壞都還是深深的被腳下的土地、自然萬物所包容的感受。
每個章節後還有附上書中內容真實情況的照片,更能讓讀者如臨其境。
有機會的話很想去天堂島嶼支持並感受作者對沙漠大地的愛。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2024日本秋季旅遊書展,參展旅遊書‧雜誌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