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小國大想像:創新創業,開發以小搏大的巧實力

小國大想像:創新創業,開發以小搏大的巧實力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世界快、台灣慢,台灣僅佔全球人口的0.3%,連同經濟規模,屬於小型國家。
要從現在走向未來,要從島內放眼全球,要在世界中以小搏大,就得靠巧實力。

  曾經有38項世界第一的產品,生產過全球超過九成的筆記型電腦,迄今自行車仍是全球產值最大車廠。

  「我很小,可是我很努力」,台灣人靠著這股拚勁,闖入矽谷、奔向全球,成就「經濟奇蹟」的美名。

  曾幾何時,台灣政治邊緣化、產業空洞化、創新活力不再,陷入景氣低氣壓而無從脫困。

  創投專家鄭志凱先生,久居矽谷、心繫台灣、放眼國際,不時針對科技、創投、創新創業、制度進行針砭,希冀引領台灣新創團隊,走出困局,勾勒未來。

  作者擁有世界觀,看盡最新最多企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更看到無所畏懼、不輕易放棄理想的青年創業家們的成長軌跡,分析歸納了「前瞻力」、「創業力」、「創新力」、「制度力」四項通往未來的實力。

  本書是作者帶給台灣的禮物,適合亟欲創新的企業與有志創業的年輕人靜心閱讀,得到一個接軌世界、看見未來的機會。

名人推薦

  小國創新,看台灣的機會與挑戰(排序依照來稿先後)


  CK對於矽谷與台灣都有很深的了解,身為一個長期在世界頂尖創業中心的過來人,認真、熱心、博學又樂於分享,這本書是一位很真誠的人,所寫的一本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書。(創新工場董事長 & CEO 李開復)

  這是一本知識含量豐富,卻不失於枯燥、充滿艱深理論的輕鬆讀物,它是一本豐富的概觀書,是許多重要熱門話題與研究的資訊入口,若想深入研究科技產業與趨勢的讀者,以這本書為導覽針對裡頭提到的議題作個人興趣研究不會有錯。(教育部政務次長 陳良基)

  身處全球大國競爭之林中,台灣如何自我定位、掌握區域利基,以小搏大,善用「巧實力」來爭取不可替代與或缺的競爭位置,是本書主要論述的主軸,也是作者對台灣的智慧建言。(政大商學院教授 吳思華)

  當年的聖經,提醒所有帶兵打仗的將軍,善用自己的比較優勢。而CK這本書,則是提醒當代的小國台灣,以及所有新創企業、年輕人,小傢伙們的機會在哪裡,又該用什麼態度與方法去抓住。(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 林之晨)

  這是一本知識密度非常高的書,值得反覆閱讀與思索,更棒的是內容深入淺出文采燦然。我很贊同作者主張的,關心社會,願意改善社會,希望為既存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這是創意最重要的動力。(作家 李偉文)

  CK提醒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並接受台灣是一個小國,我們才可以在紛紛擾擾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只有讓這世界更好,我們台灣才可能更好。(漣漪人文化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朱平)

  此書有趣易讀,每單元皆有獨特觀察點。大題至人類未來,小題至個人創業。核心清澈明確──創新與國際化。現今全球供給過剩、資金氾濫、資訊互通。只有創新,找出獨特價值,才是唯一法門。(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 蔡鴻青)

  透過作者宏觀的思維、深刻的思辨,以及深入淺出的筆觸,本書不僅能有效激勵創業家走向國際機會的企圖心,更勾勒出台灣追求創新轉型的新途徑。(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台大創創中心與學程主任 李吉仁)

  小大之分,常在視野、挑戰、機會與變革中取決。作者以《小國大想像》為書名,論述人生的視野,及創新創業的挑戰與機會,希望在台灣變革變遷的社會,豐厚見識謀略,分享台灣可能大未來的想像。(台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曾任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 吳壽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志凱


  矽谷 Acorn Pacific Ventures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台灣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及董事長。

  職場生涯中一半台灣,一半矽谷,一半企業,一半創投。因創投業務廣泛接觸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離觀察產業更迭,企業興衰,深刻感受到名與實,見與識,知與行的差距,無論創業或人生,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縮短其中的差距。

  歷年來對台灣產學研多所接觸,最近幾年參與許多連結矽谷和台灣的活動,往來的朋友有平均年齡逐漸下降的趨勢。看到年輕朋友不輕易放棄理想的模樣,更堅信美好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世代手上。

  著有《錫蘭式的邂逅》(遠流)。目前定期在《天下雜誌》撰寫「點矽成章」專欄。為文旁徵博引,筆觸精練流暢,兼具深情與理性。

  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
 
 

目錄

推薦序 小國台灣創業的挑戰,期許青年主導未來 李開復
推薦序 科技究竟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陳良基
推薦序 大國比腕力,小國施巧勁 吳思華
推薦序 速度,大衛,速度! 林之晨
大想像推薦 李偉文、朱平、蔡鴻青、李吉仁、吳壽山
自序 台灣出發 取道矽谷 走向未來
前言 小國經濟,致富要靠「巧實力」
 
※實力1:前瞻力※

●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台灣,你給人類的禮物是什麼?
01 幸福經濟=幸福+經濟?
02 1964,2014,2064
03 無人機浪潮捲起千堆雪
04 舌尖上的矽谷,食物的未來
05 農業加科技,舊症與新方
06 基因改造是否亂點鴛鴦譜?
07 人機共生三定律
08 科技開始剝奪工作機會?
09 為人類未來批流年
 
※實力2:創業力※

●創業家,你在打台灣盃、亞洲盃、還是世界盃錦標賽?
01 青春作伴,創業去了
02 由二次創業看創業的意義
03 小池養小魚,大魚找大池
04 創業者有必要溫良恭儉讓嗎?
05 除了錢,工作還為了什麼?
06 願「微型創業」遍地開花
07 創業引擎——四缸、六缸、或八缸
08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發明
09 經濟小國,如何打造品牌?
10 企業大即是美?
 
※實力3:創新力※
●創新思維,如何接台灣的地氣、矽谷的天氣?
01 薄創新與厚創新
02 畫地不為牢——盒子裡創新
03 第三種創新——由設計觀點驅動的創新
04 避免創新的空頭市場
05 矽谷創業的最新跑鞋
06 稀少與過剩,問題與機會
07 開放智慧財產的天空
08 在完美壟斷與自由競爭之間
09 從馬太效應思考台灣的科技發展
 
※實力4:制度力※
●制度啊制度,請打開創新創業的大門
01 最有槓桿效果的創新——制度創新
02 不要忘了還有軟創新
03 創新與法制,破壞與秩序
04 增加社會流動,創造平等未來
05 公益公司 vs. 私益公司
06 凱因斯之夢——每週工作15 小時
07 數位時代下,台灣新創法規的發展方向
08 徹底的透明,完全的信任
09 世界越來越扁平,企業呢?
 
 

自序

台灣出發 取道矽谷 走向未來


  有位前輩作家說:寫文章,心裡要有目標讀者,文字才有重心。一不留神,我的「點矽成章」專欄居然寫了三年多,老實說,主要是有話要說,不吐不快,倒沒認真想過目標讀者在哪裡。不過因為平日創投業務接觸的多是年輕人,最近幾年又參與許多連結矽谷和台灣的活動,往來的朋友有平均年齡逐漸下降的趨勢。看到年輕朋友不知天高地厚而無所畏懼,因為一無所有而不瞻前顧後,雖然困於現實卻不輕易放棄理想,下筆時,心裡難免經常浮起他們的影像。

  過去、現在、未來,何者對人類社會比較重要?有人主張歷史不能忘記,如果不能記取過去的教訓,相同的錯誤必然會反覆發生;有人認為只有現在可以掌握,現在,是通往未來天梯的第一階;有人相信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只要我們手中有一張可以實踐的藍圖。無論哪種人,不都在盤算著如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如果不相信今天可以改變明天,明天可以比昨天好,那麼一代人的努力,甚至於人的生存,又在哪裡意義?

  未來掌握在年輕世代手中,這不是場面話,而是時間的定律。只是在長幼尊卑嚴謹的東方社會,現在和過去受到更多的重視,未來受到忽略,甚至於排擠。而近年來台灣社會又被吸捲在過去的漩渦裡,無法抽身,終於失去了對未來的想像。因此,雖然台灣人口老化是個嚴重問題,更可怕的是社會心理年齡也在迅速衰老。想要逆轉,唯有走向年輕世代,走向未來。

  矽谷跟台灣有一點相像,都是移民社會。全世界的人才匯集到矽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過去,但都眼光向前,將心力投向未來。矽谷不是耶路撒冷,也不是麥加,或是菩提迦耶,也有人認為矽谷人急功近利,過於短視。卻不能不承認,矽谷人都是行動派,不怨天尤人,寧願把未來抓在自己手裡。更由於在創新和創業上的長期領先,他們站在潮流前緣,不但對產業發展的方向高度敏感,也對科技造成社會、人文、人類未來的衝擊有最深刻的體會。

  台灣由現在走向未來,當然有許多途徑可以選擇,但如果取道矽谷,就像買了一張歌劇正式演出前的預演票,得到一個接軌世界、窺看未來的機會,也許對台灣未來經濟、產業、甚至於政治的發展方向,都能有更多的啟發。

  過去三年多,我在《天下雜誌》維持兩個專欄,一個在紙版天下,一個在網路版的《獨立評論@天下》。這本《小國大想像》,近四十篇文章全部選自《獨立評論@天下》的【點矽成章】專欄。當初寫文章的時候,眼中看到矽谷,心裡想著台灣,因此字裡行間有不少對比、鞭策和期待,熟悉矽谷的讀者和比較不熟悉的讀者,看到這些觀點,或許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困惑,甚至於質疑。

  因此在本書出版前,承蒙侯勝宗教授帶領他在政治大學和逢甲大學博碩士班的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深度閱讀,並且代表這本書的未來讀者,在每篇文章之後提出三個「讀後想像」。這些好奇或疑問不是家庭作業,當然也沒有標準答案,目的只是在刺激思考,牽引更多的想像,因為「提出問題是尋找答案的第一步」。

  要感謝的人很多。

  侯勝宗教授是許多靈感的泉源,書名《小國大想像》出於他的建議,他的眾多學生也為這些文章加上多維度的思維。

  《獨立評論》的前主編何榮幸,及幾位編輯三年裡給與我及時的鼓勵和鞭策,是我持續寫作的助緣。

  遠流出版公司繼我的第一本書《錫蘭式的邂逅》之後,原班人馬曾文娟總編輯、鄭祥琳資深主編,及新加入的編輯江雯婷不吝厚愛,是這本書能夠用現在的面貌跟讀者見面最大的功臣。

  最後,將這本書獻給逐夢和築夢的人,希望明天會因為你們而更好。

前言

小國經濟,致富要靠「巧實力」


  目前全球大致有兩百個國家、準國家或經濟體系。若以國家總人口來區分,約略可以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國家四類。

  以一億人口為分界點,全球大型國家共有十三國,除了美、中、印度、巴西、日本、蘇俄等傳統人口大國之外,也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奈及利亞、衣索比亞這些未開發甚至於落於貧窮線之下的國家,中間還有力爭上游的墨西哥、印尼和菲律賓。另外越南與埃及的人口約9000 多萬,十年之內人口必將超過一億。屆時,這十五個國家的人口將佔世界人口的65%左右。

  若以人口超過3000 萬、低於一億為下一個區間,全球的中型國家共有32 國。歐洲的先進國家英、法、德、義,東南亞的南韓、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阿根廷、秘魯、委內瑞拉都屬於這個區間。中型國家人口佔全球人口20%,大型和中型國家兩者合計共有四十五國,佔全球國家數20%,人口數卻佔全球85%,十分符合20/80的分配原則。

  如果將小型國家定義為人口數落於300萬至3000萬之間,全球大約有九十個國家,人口佔全球14%。台灣人口2300萬人,是小型國家中的大國,排名在台灣之前的九個國家多數是貧窮國家,只有澳洲人口略多於台灣,但經濟實力遠遠超前。

  人口低於300 萬的算是微型國家,全球大約有七十個左右,佔世界人口不到1%,其中甚至還有人口只有幾萬人的超微型國家。例如位於義大利境內的聖馬利諾(San Marino),人口僅僅三萬。1871年義大利境內各城邦決定聯合成立義大利共和國時,聖馬利諾選擇不加入,此後一百多年一直維持著獨立國家身份,到現在還是聯合國193個正式會員國之一。這世界上之所以存在著許多微型國家,都有類似的特殊時空背景。

  ◎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有關嗎?

  國家實力與經濟實力(GDP)和人口多寡自然有正向關聯。根據2014年資料,G20的每一個成員國,人口都比台灣多。最接近的是澳洲,雖然人口剛剛才超越2400萬,GDP 卻高居全球第12名(台灣名列26)。以全國GDP 而言,二十個會員國中,阿根廷GDP 略高於台灣,南非只有台灣的70%,這兩個國家分別位於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最南端,之所以能忝列G20 會員,顯然有區域代表性的考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全球最貧窮的二十個國家中,除了阿富汗和海地之外,其餘十八國全在非洲。如果觀察這些國家的人口數,居然有高達十五國是屬於小型國家,大型國家只有衣索比亞,中型國家有阿富汗和烏干達。微型國家七十餘國中,貧窮國家也只有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和葛摩(Comoros)兩國。

  為什麼全球小型國家中貧窮落後的國家比例,比大、中或微型國家高出一倍以上?或是人口多寡跟人民富庶是否有正向相關?這都是值得經濟發展學家進一步研究的議題。

  ◎大型國家的優勢

  理論上,大型國家的優勢是容易達到經濟規模,增加國際競爭能力。小型國家的優勢則是機動靈活,可以隨市場變遷或景氣循環而隨機調整,兩者各有優劣。但大型國家確實有幾項優勢,小型國家無法望其項背:

  一、因為擁有廣大的國內市場腹地,本國公司能夠發揮主場優勢,掌握先機。
  二、在國內可以完成有效而完整的水平或垂直分工,建立健全的產業鍵或生態圈。
  三、資訊、知識或技術的擴散更具有時效性,少有跨越國境的路障(語言、合作關係、智慧財產保護等)。

  話雖如此,小國仍然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全球人均GDP 排第1 名的盧森堡人口只有50 萬,第2 的瑞士838 萬,第3 名卡達(Qatar)230 萬,第4 名挪威527 萬,第5 名才是人口大國的美國,可見人口不 是決定人民富庶與否的唯一因素。

  ◎德、韓、以色列,台灣能學嗎?

  台灣最近幾年由於經濟成長明顯減緩,對未來失去了方向感,跟南韓、中國、新加坡、香港的發展相比,更失去了過去四小龍時代的信心。因此難免四處追詢,希望藉他山之石攻錯。先是「韓國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後來想到以色列四面楚歌,跟台灣處境相似,卻仍弦歌不輟,創新能量越發犀利。最近看到德國成為歐洲經濟、政治、文化的中流砥柱,又興起了一股「瘋德」的熱潮。但是韓國漢江奇蹟、德國的萊茵經濟、以色列的沙漠玫瑰,真的可以在台灣複製嗎?除了以色列之外,德國人口是台灣4 倍、韓國2.5倍,人口因素既不能忽略,也無法複製。

  雖然人口不是決定人民富庶程度的唯一條件,但卻是一個重要參數。台灣如果要在國際社會中尋找參考座標,國家人口應該還是具有高度價值的一項指標。台灣既然是一個人口小國,不妨在九十個小型國家中,尋找一些參考點。

  ◎小型國家的生存方式

  小型國家中比台灣經濟表現優異的國家所在多有,以下選出台灣較為熟悉、較具代表性的8 個國家,來做一些分析。

  澳大利亞、台灣、荷蘭、比利時、瑞典、以色列、瑞士、香港、新加坡,這八個國家人口大都比台灣少(澳洲除外),人均GDP 卻高出了70% 到300%。有哪些原因讓這些小國能夠擺脫小國寡民的限制,而在經濟表現上脫穎而出?從這八個國家中,大概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大類因素:

  一、許多國家扮演了區域金融中心的角色。瑞士、比利時是歐洲大陸甚至於全球的金融中心,瑞士前十大企業中有三家是金融機構,比利時則有四家。同樣的,香港和新加坡也在亞洲扮演了類似金融中心的角色。

  二、這些國家雖小,卻是出口外銷的優等生。在全世界出口國家排名榜中,台灣排第20 名,這八個國家中有五國人口比台灣少,出口排名卻排在前面。包括荷蘭(第7 名)、香港(第8 名,但有許多轉出口)、新加坡(第12 名)、瑞士(第17 名)、比利時(第18 名)。而且這些國家的出口值佔GDP 比例相當高,例如比利時高達90%,荷蘭72%,瑞士60%,台灣也在60% 左右。瑞典雖然出口比例不高,但有Volvo(2010 年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Ericsson,Electrolux 等老牌國際公司。

  三、有些國家掌握了寶貴的自然資源。例如澳洲因為地大物博,擁有石油、稀有金屬、礦產各種天然資源,瑞典也有可觀的礦產和石油收入。比利時和荷蘭雖然本國沒有礦產,但拜帝國主義殖民時代之賜,比利時的Umicore 公司掌握了剛果的銅、錫、鈾等礦產,荷蘭則擁有西方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

  四、這些國家都高度國際化。荷蘭是歐洲最早崛起的貿易大國,1602 年成立的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曾經縱橫七海,還為台灣引進第一批漢人移民。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同時是比國和歐盟的首都。瑞典每年頒發諾貝爾獎,全球媒體關注,是學術界一年一度的盛事。瑞士兩百年來維持中立立場,與歐洲所有國家為善。香港與新加坡是亞洲英語最發達的地區,因此成為西方公司建立亞洲總部的首選。最特別的是以色列,雖然獨立建國不到七十年,但全世界一千萬猶太人掌握全球金融、政治、文化、科學可觀的實力,成為以色列跟世界接軌最重要的資產。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了解,小國邁向富裕各有其不同的道路,沒有現成的軌跡,百年前的歷史條件也不可能再複製。以上四類因素中,台灣已經失去成為區域金融或營運中心的機會,又缺乏天然資源,國際化程度近十幾年不進反退(前列九國中只有台灣的外國移民人數掛零)。唯一具有良好基礎的是出口外銷,但是因為產業轉型緩慢,加上與中國大陸產業重疊,溫水煮青蛙,也逐漸失去了國際競爭的優勢。

  ◎台灣還可以做什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仍然擁有不少獨特的條件,其中包括:

  一、勤奮、聰明的優質人才,期待在適當的舞台一展身手。
  二、亞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區域,也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亮點,台灣擁有無可取代的地利之便。
  三、中國大陸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將持續加重,台灣位居厝邊,又有同文同種之誼,雖然統獨的齟齬始終存在,但是利害相權,應該還是利多害少。
  四、過去三十年經濟發展,台灣累積了相當的資源,可以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墊腳石。

  台灣繼續往開發中國家的道路邁進,雖然一路上有不少先行者可供參考,但是時、地、物大不相同,唯一可以仰仗的,只有善用以上客觀的獨特條件,加上主觀的決心和努力。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家庭的故事大同小異,不幸的家庭的故事各不相同。」這裡不妨套用這句話:大國邁向富裕之路都似曾相識,小國致富之路卻各具巧思。

  人口大國質量大,可以用物理力量來比腕力,小國只能用化學作用來施巧勁。作為一個人口小國,台灣要以小搏大,只有靠「巧實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8320
  • 叢書系列:實戰智慧叢書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1. 幸福經濟=幸福+經濟?
 
幸福是一隻難以捉摸的小精靈,是無法探測的脈搏。
 
要把這樣古靈精怪的幸福關在經濟學硬邦邦的鐵籠子裡,
 
其難以駕馭可以想像。
 
也許正好把經濟牢籠打開,看看這古怪的小精靈,
 
能把我們的經濟發展帶到什麼樣的新天地?
 
無論你是否到過不丹,大概都聽說過不丹是個幸福的國度。雖然年人均所得不到2500 美元,但在這小小王國,人人「發自內心的幸福出於言表」。現代社會裡,贏者全拿的資本主義似乎走到了山窮水盡, 不丹這樣一個與資本主義背道而馳卻充滿快樂的國度,給對資本主義失望的人帶來了一絲希望。
 
不丹是幸福經濟最早的提倡者,早在1972 年,不丹國王便勇敢地說:我們要快樂,不要GDP。然後提出了「國家快樂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
 
這些年來,許多台灣人迷上不丹,去一次不夠,有人去了七次、八次、十二次,但卻不太聽說有哪些人移民到不丹。同一個時期,許多人選擇移民到美國,雖然那裡生活緊張、競爭激烈,是個人吃人的世界;也有許多人選擇到中國闖蕩江湖,雖然那裡霧霾籠罩、生態惡劣,是個環境吃人的世界。
 
為什麼人的嚮往和人的選擇有這麼大的距離?不丹的幸福只有不丹人才能擁有?還是不丹的幸福只是旅人的想像,他鄉人的移情作用?還是,其實人追求的先是經濟,其次才是幸福?
 
這些問題不免牽涉到:幸福經濟真的可以能夠帶來幸福嗎?幸福來源在哪裡?甚至於,幸福究竟是什麼?
 
幸福經濟的兩種論述
 
如果把幸福定義為快樂(happiness),那可是百分之百主觀的個人心理作用,一無所有的窮打鐵匠,也可以比予取予求的國王更為快樂。如果把幸福定義為福祉(well-being),那就得問:如果全國所有的打鐵匠都一無所有,這是不是社會的問題?他們成為打鐵匠,是否因為別無選擇?國家是否應該提供機會,使得技藝超群、別有才情的打鐵匠,有一天能夠更上一層樓?
 
如果說快樂就是個人需要能夠得到滿足,像打鐵匠甘於現狀,無憂無慮,這是英國哲學家邊沁對快樂的主張。如果說快樂是一個人能夠掌握機會,自我實現,即使是一個打鐵匠,也能夠發揮他最大的潛能,這是希臘古哲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職場高效成長術:越級打怪技能get、職場能力level up!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