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代的臺灣,是變動與美好兼存的年代,在黨政高壓監控下,文壇歷經白色恐怖、鄉土文學論戰、美麗島事件的震動,卻也孕育出新生的力量。政治解嚴後本土意識抬頭,文壇繁花競放。當時任職《自立晚報.副刊》的向陽,風雲際會,與作家們以文會友,以筆傳情,寫出了相惜相攜的溫暖情緣,共創寫意年代,也見證了波瀾歷史。
二十四則手稿故事,在歲月的印痕中,照見了二十四位作家對理想的堅持,為臺灣在地文學積極發聲的身影。這些身影中,對臺灣詩壇具啟發性的郭水潭、唐文標,推動臺語文運動的黃勁連、楊青矗,勇於批判威權體制的巫永福、渡也、王拓、李敏勇、施明正,深耕在地文化的王灝;展現個人新詩美學的楊熾昌、辛鬱、趙天儀、白萩、羅門、蓉子、林燿德;走過日治時代,以外省作家身分寫本土礦工題材的王默人,對晚輩提攜不倦的元老級小說家鄭清文,還有經營出版社,對本土作家看重的林海音、林佛兒、隱地。
他們多數經歷臺灣文學史上的鄉土文學論戰,曾遭受政治迫害,或為當時百家爭鳴的詩社花圃中留下經典,或以勇猛的身姿,為戰後新生代的後輩作家奠定基石。光陰匆匆,青絲轉鶴髮,向陽從風化泛黃的信稿,抽一縷精魄,帶領讀者重返寫字年代,為輝煌的歲月留住感動與溫情。
本書特色
★以圖輔文,從相片與信札重回八○年代臺灣文壇歷史現場,感受文友間彼此真摯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