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五十堂課》是當代文學評論大家,英國首席現代文學作家大衛.洛奇為讀者量身開設的小說解析課程。他用淺顯的言詞做深入的分析,以經典作品進行最完整的舉例,在嚴謹的學術邏輯下娓娓道來,把文學史上最常出現在小說創作裡的文學技法逐一拆解。讀者閱畢後,不但會看小說,會評小說,還有可能會寫小說。
《小說的五十堂課》內有五十個簡短篇章,編排輕鬆又容易吸收。每個篇章介紹一個小說技巧,包含「開頭」、「觀點」、「神秘」、「意識流」、「陌生化」、「驚奇」、「角色介紹」、「寓言」、「異國風」、「諷刺」等等,完整涵蓋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小說創作者常用的寫作手法與技巧。
每個篇章的一開始,作者擷取一部或者多部經典小說的片段,包含《此情可問天》、《尤里西斯》、《麥田捕手》、《蒼蠅王》等作品,作為該篇章之例示。然後再用該篇章的主題(也就是招式)來分析小說,告訴讀者這個技巧是如何出現在小說裡,作者的手法如何,顯示的效果如何。除了開頭經典小說的例示,每個篇章裡面還提到其他很多作品,環繞著該篇章的主題招式,全面而徹底拆解小說內容,讓小說的創作、內容及意義,變得清晰透明。
本書原本是為英國《獨立報》撰寫的每週專欄,目標就是一般讀者,目的就是讓讀者瞭解小說是什麼東西,把小說加以解密,把小說還給讀者。作者後來將專欄內容全部整理更新,添加更精闢的素材,更貼近讀者的需求。
得獎與推薦記錄
★作者曾獲之文學與影視獎項:英國豪森登獎、約克夏郵報書獎、惠布瑞特年度最佳好書獎、兩度布克獎入圍決選、週日快報年度好書獎、作家協會獎、大英國協作家獎、影視獎項:皇家電視協會最佳戲劇類獎、蒙地卡羅國際電視影展銀翼獎
★「(洛吉的這本書)內容實用又平實,容易閱讀,《小說的五十堂課》會使人沈浸著迷,展開一連串的思考與討論。」——著名作家拜雅特(A. S. Byatt)在週日泰晤士報上撰文表示
★「容易親近又高度知性,最佳的讀物。」——週日電訊報
★ 「學術內涵,人性呈現!本書是自(作家)E. M. 佛斯特完成《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Novel)》以來,最適合大眾讀者的小說研究作品。」——英國金融時報
本書特色
看完本書,等於看完五十餘部經典作品。不管是亨利.詹姆士、EM佛斯特還是費茲傑羅,不管是《黑暗之心》、《蒼蠅王》還是《尤里西斯》,在本書的解析下這些作家及作品才能真正讓普通讀者領略。看完本書,從此小說變簡單了,讓你輕鬆走進文學世界,從此變成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水準,令人愛慕的「文藝復興人」。從此,無論在課堂,在社交圈,在兩人約會的甜蜜世界,在辦公室,在會議呈報等各種場合,你都能針對小說侃侃而談,提出精闢而正確的觀點,讓其他人目瞪口呆,佩服不已。
讀完這本書,看透人生!
★為何世界上有人要寫《紅衣彼得潘》?為何江澤民在演講中多次提及中國經典詩文?參見本書「文本互換」一章。
★狄更斯為自己的哪一本書取了十四個名字,最後才選定其中一個?參見本書「書名」一章。
★網路流行把陸遊的〈臥春〉改為〈我蠢〉:參見本書
★你認為九把刀的文字特殊?參見本書「少年史卡茲」一章
★勞勃.瑞福的電影〈叛將風雲〉裡面,為何男主角名叫爾文?為何反派男主角名叫溫特?參見本書「名字」一章。
★馬施熱線,決定驅離紅衫軍?參見本書「電話」一章;施明德先死,還是陳水扁先死,參見本書「懸疑」一章。
為何懸掛國旗國父遺像總統玉照?參見本書「象徵主義」一章
作者簡介
大衛.洛吉(David Lodge)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倫敦。伯明罕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大柏克萊校區、伯明罕大學等校,現為伯明罕大學現代英語文學榮譽教授,並專事寫作。
集小說家、劇作家、文學批評家、影視劇本編寫專家諸多頭銜於一身,大衛.洛奇是當代英語文學世界中,最受注目、著作最豐的學者之一,迄今已經出版十四部小說,十餘部文學評論、分析及學術論文集。他的成就在英國及歐洲大陸的學術圈、出版界普遍獲得肯定,更因此獲頒大英帝國三等爵士勳位(CBE),以及法國政府頒贈的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res)。
他的小說寫作緊扣社會脈動,從自身經驗出發,筆調風趣幽默,又有辛辣的諷刺意味。作品先後獲得Whitbread等十餘個重要文學獎的肯定,也曾入圍英國布克獎多次,另擔任布克獎小說類的評審。
大衛.洛奇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要娛人,要給人喜悅。他的文學評論以新批評主義為起點,更能從符號學、結構主義的觀點清楚闡明現代主義與後現代評論運動的觀點。《小說的五十堂課》就是他的文學批評代表作。
譯者簡介
李維拉
大學畢業於外文系後赴美取得語言學碩士,現旅居美國,從事翻譯工作。譯作有《我嫁了一個共產黨員》、《垂死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