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解讀中國經濟

解讀中國經濟

  • 定價:390
  • 優惠價:93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1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全世界都在問,中國經濟能紅多久?
世銀副行長林毅夫肯定,中國盛世將延續20、30年,甚至更長!
布局大業,你需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第一手觀點

  中國改革開放後,已經實現了近30年平均9.7%的高速成長,未來,中國經濟還能紅多久,是全世界都關切的議題。

  現在有兩派最具代表性的預測:一是,預測中國經濟在2015年到2030年內,會趕上美國,成為全球新龍頭;另一派,則預測中國經濟隨時會崩解。中國首席經濟林毅夫相信,中國經濟肯定還可以紅上二、三十年,甚至更久。

  林毅夫指出,中國經濟持續火紅的關鍵在於:藉由經濟與社會的改革,讓中國快速彌補先前落後的技術演化速度,從一個落後國家轉變成工業先進國家,重新站上國際舞台的中心,扮演全球經濟火車頭。

  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的改革與建設

  都將進一步成為台灣發展經濟的新契機

中國經改尚待解決的問題

  農村改革:確保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城市改革:改善資源配置,優化工業部門結構,提高人員士氣

  金融改革:調整金融結構,增加中小企業融資,防止股市、房地?泡沫

  國有企業改革:消除政策性負擔,改進經營績效

中國經濟重點建設專案

  新農村建設:預計每年投入2,700億人民幣,到2020年全面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自主創新與結構調整:持續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推動地區中小銀行發展

  出口導向轉型內需消費:促進鐵路、城市交通、電力、環境保護、社會安全等基礎建設;補貼消費,刺激景氣,創造就業

  振興經濟方案:投入4兆人民幣啟動投資和消費,確保經濟高速成長

作者簡介

林毅夫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一九八六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一九九四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一職。

  林毅夫教授是國內外知名的經濟學家,曾擔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是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一九九三年起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二○○五年當選全國勞動模範。

  此外,他還擔任亞洲開發銀行行長「名人顧問」;二○○八年二月四日,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並於同年五月三十一日就任,成為第一位來自中國、也是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目錄

第一章 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可謂近代以來最好的一個時代。經過鴉片戰爭之後幾代人的努力,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正在逐漸提高,影響也在逐步擴大。本章我們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將以這一時代背景作為起點。

  第二章 解開近代中國衰落之謎

  中國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落後於西方,最直接的原因是西方的工業革命,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在18世紀和19世紀以後,每當遇到技術發明瓶頸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基礎科學進行投資的方式來克服這種瓶頸,使技術發明可能曲線不斷右移,開發出新的技術發明空間。因此要尋找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工業革命的原因,關鍵不在於了解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工業革命這一問題本身,而是要回答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科學革命。

第三章 近代的屈辱和社會主義革命

  面對千年巨變,中國的知識分子油然生出一種讓中華民族重新強盛起來的使命感。但在另一方面,面對著戰爭的屈辱和國勢的日下,這些知識分子又有極大的挫折感,可以說,中國近代的政治和社會史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挫折感這兩種心態相互交融所推動的過程。

第四章 趕超戰略和傳統經濟體制

  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起點很低,為了能快速且一步到位地把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成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實現強國、自立的目標,中國的領導人選擇了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目標的發展戰略,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是傳統經濟體制形成的邏輯起點。

第五章 「東亞奇蹟」與可供替代的發展戰略

  真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趕上發達國家的只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這幾個東亞經濟體,被稱為「東亞奇蹟」。這些東亞經濟體的成功經驗,是否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替代路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了解東亞經濟成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第六章 農村改革及相關問題

  在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農業的發展績效確實大大提高了,但對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增長的貢獻問題,卻在80年代引發了很大的爭論。

第七章 城市改革及遺留問題

  城市改革就是從企業微觀治理開始,然後推向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機制,從單軌的價格和配置機制轉變成雙軌、最終趨向市場單軌的這樣一個進程。

第八章 國有企業改革

  中國的經濟改革沒有回頭路,只能向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前進,國有企業改革與其他領域的改革息息相關,只有解決了國有企業的問題,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才能最終實現。

第九章 金融改革

  當前的金融部門存在著很多問題,除了銀行的呆壞帳和股票市場的泡沫與投機等一系列問題外,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金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第十章 中國的增長是否真實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國最大的存量需求是在農村,因此現階段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改善農村生活生產環境、縮小城鄉差距的必要措施,也是刺激農村需求增長、消除產能過剩和農村勞動力流動障礙、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可謂意義重大。

第十一章 完善市場體系,促進公平與效率統一,實現和諧發展

  收入分配不均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中國宏觀經濟的治理,也關系到社會和諧的建立,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應該讓窮人的收入增長得比富人快一點,這是當務之急,但不應該是通過二次分配"劫富濟貧"的方式。

第十二章 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與總結

  經濟理論的作用就像一張地圖,地圖不是真實世界本身,而是幫助我們了解周遭的環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後、往右或往左會遇到什麼樣的新景象,地圖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簡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標忽略了或畫錯了,經常會造成人們行動的失誤。

附錄一 經濟變遷與制度成長
附錄二 前現代社會中國人均收入水平長期保持 不變和人口眾多之謎

 

給台灣讀者的話

  時報出版社出版的這本《解讀中國經濟》,是根據我過去十多年在北京大學所上《中國經濟專題》課程的講課內容,整理而成的一本討論中國經濟發展的專著。此書以史為經,縱談工業革命以來中國經濟和國際地位的沉浮;以論為緯,從技術創新和?業升級的角度,剖析政府的作用,以及中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和利用後發優勢以追趕發達國家。二○○八年七月此書的簡體字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成書出版後,甚受大陸各界歡迎,不到三個月已兩次印刷,半年間銷售萬冊,讀者的評論相當正面。

  本書出版後,恰逢世界經濟風雲變化,動蕩不安。由美國房地產不良債務(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海嘯波及全球,學界普遍論定,這是自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在這場危機中,已開發國家進入全面衰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紛紛下滑,世界貿易萎縮,各國公司破產、失業率急劇上升,上述困境可能每況愈下。各國政府現正想方設法解救金融業,動用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以挽救頹局。然而,全球經濟如何擺脫困境尚無共識,世界經濟不無可能重蹈日本一九九○年代「失落的十年」窘境,現有的國際經濟格局,或將因此而重新構架。

  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一向生機勃勃的大陸經濟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然而,和世界各國相比,大陸有近二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近幾年財政又年年有盈餘,給大陸政府採取反周期措施,以擺脫困境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日前公布的高達四兆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計畫如果運用得當,目前的危機很可能給大陸未來的發展帶來一個新的機遇。

  當前大陸經濟面對的挑戰,類似於亞洲金融危機時,在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之下,一九九八年至二○○二年間,大陸經濟出現產能過剩、通貨緊縮、成長速度下滑。那時,大陸政府適時動用積極財政政策,大幅增加交通、通訊、港口等處於瓶頸狀況的基礎建設的投資。以高速公路為例,一九九七年時僅有四千七百公里,到二○○二年已達二.五萬公里,到二○○八年進一步增加到六.○三萬公里,跨省市公路交通的擁擠狀況得到顯著改善。結果危機後經濟成長的潛力提升,年均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從一九七九到二○○二年間的九.六%,增加到二○○三至二○○八年間的一一%。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的挑戰自然遠超過一九九○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然而大陸經濟的綜合實力和一九九○年代相比,也同樣是不可同日而語。如果這四兆人民幣的財政刺激計畫,能再度針對成長的瓶頸,用於鐵路、城市交通、電力、 農村基礎建設、環境保護、社會安全等薄弱環節,並借勢推動漸進式改革遺留下來的各項制度扭曲和弊端,那麼,這四兆人民幣的財政刺激計畫不僅可以創造就業,使大陸經濟維持較高成長,而且,幾年後當世界經濟走出危機時,大陸經濟也將脫胎換骨,在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中與美歐成鼎立之勢,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百年之夢。

  目前臺灣和大陸同受世界經濟危機的考驗,臺灣經濟由於對外貿易依存度高所受創傷更重,亟需設法擺脫困境。所幸,臺灣經濟的基本面健康,生命力旺盛,臺灣人吃苦耐勞,善於開拓,敢於拚搏。相信只要政府應對得當,臺灣經濟也必將能夠挺過難關,再現輝煌。

  兩岸經濟唇齒相依,緊密關聯。臺灣經濟蓬勃發展有利於大陸經濟的提升,大陸經濟騰飛,給臺灣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最大的機遇。關心臺灣,不能不關心大陸。希望這本書的出版,有助於臺灣各界朋友深入瞭解大陸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最後,離開家鄉至今整整三十年,這些年來讀書、研究探索的僅有一個主題──如何富國富民。三十年來的研究心得可以簡單歸納如下:凡是政府實事求是地針對問題,因勢利導,務實地制定政策,經濟發展的績效就好;反之,不顧問題的實質,按照意識形態、主觀意願來制定政策,不管理想多高、口號多響,經濟發展的績效總會事與願違。藉著這本書出版之際,也謹以此一點心得和鄉親共用,希望臺灣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林毅夫
二○○九年一月二十日於美國華盛頓

推薦序

作者:巫和懋

  被拿破崙描述成「沉睡中雄獅」的中國,到二十世紀末終於醒了。在過去三十年中,只不過經歷了一代人,中國大陸就創造了「中國奇蹟」,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度,一躍成為全球矚目的經濟強權。

  中國的重新崛起,必將深刻改變和撼動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政經版圖,值得臺灣所有國民一起來關心考察,並且進一步解讀和追蹤關鍵信息。

  回到一九七八年的場景,當時臺灣在蔣經國先生主政下正在推動十大建設,起飛後的經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景象。相對而言,隔海的廣東省則是愁雲慘霧,文革浩劫剛過,不但民生凋敝,而且數以萬計的民眾正集結在深圳附近,覓機偷渡香港。

  剛被鄧小平委以重任,要他「殺出一條血路」的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勳(現任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之父)來到廣東,認清「經濟差距」是民眾外逃的主因,當時廣東省個人平均所得大約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的百分之一。面臨如此嚴峻的挑戰,主政者體認到只有發展經濟才是唯一出路。習仲勳向中央要錢沒錢,只好要政策,要求設立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引進外資和市場經濟,從此啟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

  這樣改革開放的浪潮,先由南而北,從深圳到上海,也從經濟特區和城鎮鄉村一起出發,三十年來終於匯集成浩瀚潮流,成就了今日的中國經濟實力。到二00八年,深圳的個人平均所得已經達到一萬三千多美元,與臺灣相差不多,也幾乎達到香港人均所得的一半左右。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大陸的總產值從一九七八年的三千六百多億人民幣,快速成長到二00八年的三十兆人民幣,也讓二億多中國人民脫離貧困線。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當然,它的全國個人平均所得只有三千三百美元,與已開發國家還有一大段距離,內部還有貧富差距和環境汙染等問題,但是回顧這三十年走過的艱難挑戰,中國大陸在很多層面上確實已經創造出一個「中國奇蹟」。

  三十年來中國大陸採行的發展策略,不同於前蘇聯與東歐的「休克療法」,也不同於主流經濟學家提出的「華盛頓共識」。中國大陸每階段的經濟發展,經常是在各方非議聲中向前挺進,這也造成各界對中國大陸經濟總是「霧裡看花」,除了看不清楚外又充滿好奇,這也代表另一個意義層面的「中國奇蹟」,引用既有經濟理論還不能完整解釋中國大陸所以能成功的原因。

  其實,經濟學家所以孜孜不倦,研究各地區經濟發展,除了想明瞭過去以瞻望未來外,還有更深一層人道主義的關懷。像臺灣從一九六0到一九八0年代的快速發展,創下了「臺灣奇蹟」,是今天臺灣民生安樂的基礎,而中國大陸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民眾也開始期盼「小康社會」的早日到來。諾貝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盧卡斯(Robert Lucas)教授研究經濟發展規律,認為「包含其中對人類福祉影響之深遠十分令人吃驚:任何人一旦開始關心(經濟發展)這個問題,他就很難再去思考任何別的問題。」

  林毅夫教授撰寫的《解讀中國經濟》,可以幫助我們解答對中國奇蹟的疑惑,帶我們一起來思考中國大陸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未來。除了在智性上,追尋中國大陸經濟運行的因果關係;也在人道關懷上,更深入理解歷史發展軌跡對廣大民眾福祉的衝擊。

  面對風雲變幻的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的一舉一動都深刻牽動臺灣未來的政經走向與民眾福祉。如何增進對中國大陸的瞭解,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掌握中國大陸迅速發展的道理,或許也能幫助身陷金融海嘯挑戰中的臺灣早日脫離困境!

(本文作者為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與朗潤講座教授,曾任臺灣大學終身職特聘教授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50035
  • 叢書系列:BIG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書摘】
改革的成就與現存的問題

收入分配是中國當前最受關注的一個社會經濟問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持了二十九年的持續高速成長,GDP年均成長率達到了九‧七%,對外貿易總額年均成長一七‧四%。尤其是二○○三年到二○○七年間,中國的成長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國內生產毛額連續五年成長速度超過一○%,對外貿易年均成長率高達二八‧五%。但是,中國作為一個轉型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各種社會經濟問題也會不斷發生變化,新的矛盾不斷出現。

在上世紀八○年代末九○年代初,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國有企業的改革,說國有企業是「三分之一明虧,三分之一暗虧,三分之一贏利」。現在國有企業的贏利問題已不再是主要矛盾,很多規模較小的國有企業已經民營化,剩下幾家大的國有企業贏利很高。目前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的重點是,如何提高競爭力的問題。又如過去金融體系脆弱,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的壞帳比例非常高。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這幾家國有銀行的呆帳、壞帳比例都有明顯下降,其中三家已經引進了戰略投資者,成功上市。股票市場也實現了完全流通,二○○六年開始出現牛市。
老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過去的主要矛盾逐漸緩解之後,次要矛盾由於持續地惡化,現在變成了主要矛盾。自二○○三年以來,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是所謂的「三過」:(1)投資成長過快,消費相對不足;(2)貨幣信貸投放過多;(3)外貿順差過大。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投資成長過快,過快的投資成長形成了過剩的生產能力,國內市場消化不了,就要出口到國外去,於是導致外貿順差過大。長期的外貿順差賺取了大量的外匯,為了收購這些外匯,國家必然就要增加發行貨幣,於是導致了貨幣增發過快、銀行貸款過多等一系列的問題。

自二○○三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都在進行宏觀調控,希望把投資的成長速度壓下來,但始終未見奏效,原因就在於未能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投資成長過快實際上是,近年來收入分配不均現象加重所造成的。個人的收入不是用來消費就是用來投資,低收入族群的消費傾向較高,但是,缺乏可消費的資金;高收入族群的消費傾向較低,消費不了的那部分收入就只能用來投資。改革前的中國是一個收入水準較為平均的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加深,一部分的地區和個人先富了起來,結果城鄉差距不斷擴大,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

不僅城鄉收入差距在擴大,城市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待業、失業,以及退休的低收入群體。目前,中國的基尼係數已超過了○‧四五,比國際公認的警戒線還高出○‧○五。此外,還出現了一系列如「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等關係到民生的大問題。雖然隨著經濟的高速成長,現在的生活條件與過去相比應該是改善了,即使在貧困地區基本的溫飽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但由於出現了這些社會問題,社會上的不滿情緒逐漸開始蔓延,甚至出現了一種懷舊思古的情緒,認為過去雖然窮,但窮得平均,現在雖然比過去富裕了,但與那些先富、快富起來的人相比,很多人反而顯得更窮了。

總的來說,收入分配不均問題的解決,直接關係到中國宏觀經濟的治理,也關係到社會和諧的建立。社會上對於改善收入分配問題有很多呼籲,希望透過二次分配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二○○五年和二○○六年討論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時候,有人提出要提高對富人的徵稅,將這部分稅收以轉移支付的方式補貼給低收入群體。但是,中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已達到了四五%,從世界範圍來看也已經屬於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因而我認為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是,執行的問題而非稅率的問題。結果這一觀點在網上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認為我是在替富人說話,當然這也反映了一種情緒,就是認為現在富人太富了。其實中國的富人和外國比起來還差得遠,仍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應該讓窮人的收入成長得比富人快一點,這是當務之急,但不應該是透過二次分配「劫富濟貧」的方式。

基於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中國共產黨制定了與時俱進的重要方針,二○○二年在中共十六大的時候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其內容一是仍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二是在全面發展過程中要做到「五個統籌」,即城鄉的統籌、地區的統籌、社會與經濟的統籌、人與自然的統籌,還有國內、國際市場的統籌。二○○七年中共十七大提出構建和諧社會,解決民生問題。二○○七年和二○○八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很多解決民生問題的具體政策措施。

在一次分配中實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中國如何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建構和諧社會?學術界的普遍看法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現在既然要強調民生、強調和諧,那麼中國就要更加注重二次分配的公平問題,政府就要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透過二次分配來解決初次分配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在一次分配中達到公平與效率的統一,而寄希望於二次分配,我個人認為,這很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

因此我的主要觀點是,在一次分配中達到公平和效率的統一,而把二次分配作為補充手段,解決初次分配可能會遺留的一點問題。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反對二次分配。當前的分配制度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也就是說初次分配可以不照顧公平,然後由二次分配再來解決公平的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既不能實現效率,也無法達到公平。但是如果要在一次分配中就達到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會不會又像我們所講的「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成為無法實現的空想呢?

「初次分配達到公平與效率的統一」至少應該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經濟成長要快,整體收入水準要不斷提高,這一點非常重要。經過二十九年的持續快速成長,中國在二○○七年的人均國民收入已達到二、四○○美元左右,但仍處於較低的水準,只有美國的五%,因此要繼續注重效率,加快經濟成長。至於第二層含義,何謂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就是指在經濟的快速成長過程中,窮人的收入成長速度要高於富人,這樣才有望達到公平。而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在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使得收入分配狀況不斷改善,兼顧科學發展觀中提到的「五個統籌」,關鍵就在於這門課一再強調的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按照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產品和技術。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17/04/12

這是本深入剖析中國經濟的好書,值得一讀。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職場高效成長術:越級打怪技能get、職場能力level up!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