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分享愛的最初
我人生當中,第一次很正式的聽廣播,是在高中。那個時候,為了專心唸書,獨自在校外租屋,但家裡又多事,一顆心兩頭牽掛。高雄的天氣熱情,當時租屋處沒冷氣,時常熱到全身是汗,晚上不好睡。
當時,就在無意中轉到了光禹大哥的節目。印象中,他似乎拿著吉他跟朋友嬉鬧歌唱,非常歡樂的感覺。眼睛或睜或閉,隨著聲音,想像無限蔓延,氣溫也像是清涼了些。
現在的年輕人,手機打開就有不少聲光刺激,大概很難體會,單純憑藉著聲音,能傳遞的溫度與營造的畫面。能靜下來好好享受聲音中的魔力,特別在夜裡,能夠洗滌白天累積的煩躁。
只是,當時小收音機收到的雜訊很多,印象中只聽了幾次,頻道一轉掉,又沒有播出的節目表,就自然而然沒辦法繼續收聽了。直到大學,在外租屋,恰逢飛碟電台開台,又重新聽到光禹大哥的聲音。
從大學一直聽到研究所,我正接受許多心理學大師的思想薰陶。說實在話,光禹大哥的節目,根本就充滿了療癒的能量。光禹大哥鮮少出現負面語言,常給人溫暖與正面的話語,我甚至對照他講話的方式,跟會談技巧的關係,藉此偷學了一些回應與互動的口語。
我記得很清楚,我那時心裡想,如果我能像光禹大哥那樣分享,讓更多人產生力量,感覺暖心,不知道有多好?
到現在,二十多年了。現在打開網路線上收聽,光禹大哥的聲音仍在,那是多麼長遠的陪伴。就好像一位老朋友一直在,那種踏實、安全的感覺,實在難以取代。我跟孩子們一起工作,如果我也能有這樣的陪伴,是不是等到孩子們大了,對社會有貢獻的時候,一回頭,我還在,我也能帶給孩子們這樣的踏實與安全感?
二○一五年年初新書《找一條回家的路》上市,書稿其實在更早之前的好幾個月就已經大致完成。在沒有特別的出版計畫的狀況下,我感覺,也許,我的文字對網路上的朋友,也有陪伴的作用。所以,我就盡可能一天兩篇,或長或短地寫。
文字鄙陋,但似乎能描繪出某些關係裡正在發生或曾經發生的困境,好像讓某些朋友能把事情想得更清楚一些。於是,有時候一坐下來就是一篇,有時候精神不濟也一篇,有時候斷斷續續也一篇,這樣一篇一篇,直到今天。
剛好,網路上的朋友提醒,是不是可以把這些文章集結出書,方便閱讀?!
我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訂定了一個臉書「分享」數字的門檻,把分享率高,又沒收錄到書中的文章挑出來。沒想到,竟然將近百篇,讓我十分驚訝。無意中,成就了這本書。
我想到,每逢重要節慶與假日的時候,有些在網路上寂寞的朋友,也需要被問候。我也經歷過那種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難受,或者在人生低潮,痛苦蝕心、無處出口的鬱悶。所以,重要的日子,我都盡可能守在網路旁邊,給留言的朋友一些即時的祝福。最近我的手機能上網,就更方便了。
我在想,我現在做的事,能不能對得起年輕時候的自己?很多事,我處理不好,是不是,陪伴這件事,我能多盡一點心?
元旦的時候,光禹大哥的夜光家族節目,舉辦了分享閱讀的活動,作為資深家族朋友的我也參與了。光禹大哥常在空中營造溫暖,並四處分享,分享愛與關懷。現在這個社會,這麼用心做這件事的人,實在不多了。
光禹大哥還寄了一張親筆卡片,看著這張卡片,然後閉上眼。彷彿能回到分享愛的最初,高中、大學、研究所、出社會工作……
洪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