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市、基金、銀行、外匯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應用五大類型,精選出50個常見的名詞,做深入淺出的解釋及如何應用的建議,還有一些優質網站及刊物的資料幫變讀者取得財金資訊。
作者簡介
劉培元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研究所研究。曾服務於中央通訊社,工商時,大成體育報,擔任財經記者及主管多年。採訪財金新聞長達15年,民國七十七年代表中國時報系赴蘇俄採訪,為台灣首批前往鐵幕國家採訪的記者之一。著有《理財相對論》一書。
從股市、基金、銀行、外匯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應用五大類型,精選出50個常見的名詞,做深入淺出的解釋及如何應用的建議,還有一些優質網站及刊物的資料幫變讀者取得財金資訊。
作者簡介
劉培元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研究所研究。曾服務於中央通訊社,工商時,大成體育報,擔任財經記者及主管多年。採訪財金新聞長達15年,民國七十七年代表中國時報系赴蘇俄採訪,為台灣首批前往鐵幕國家採訪的記者之一。著有《理財相對論》一書。
股市篇
基金篇
銀行篇
外匯篇
其他篇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要完全與財金脫離,其實並不容易。試問那一個家庭不曾買賣過股票?不買個幾張保單能安心嗎?面對五花八門的共同基金難道不會動心嗎?新台幣的升貶及外幣的匯率不是三不五時就會關心一下嗎?可是有一個現象絕對是普羅大眾面對財金時心中永遠的「痛」,那就是專有名詞實在太多了,而且許多財金現象似乎複雜無比,讓人頭痛萬分,不是嗎?
其實財金名詞及現象可以很簡單,至少比想像中簡單得多。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所有的財金名詞及現象,除了學術研究所需之外,絕大部分都與一般人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受過最基本的教育,便絕對不會、也不應為其難倒。
當你看到報章雜誌上出現「存款準備率」、「重貼現率」的名詞而生產似曾相識卻又大惑不解時,千萬不要退避三舍,更不要咒罵發明這些字眼的專家,因為所有財金名詞都是為了簡單化而非複雜化而取名。接著,當你知道「存款準備率」就是當銀行收到的存款太多了,必須將一部分放在銀行或中央銀行,這筆錢與銀行所有存款的比例便是「存款準備率」,就不會再覺得這個名詞那麼的深奧難懂了,不是嗎?如果你知道「重貼現率」就是銀行拿著客戶的票據向中央銀行請求融通時的利率,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名詞也不過爾爾罷了?
本書的目的,就是試圖將大眾日常生活可能遇到的財金名詞及現象,用最簡單及生活化的解釋、舉例及引申,讓讀者在最短且最不傷腦筋的情況下了解其意義。更希望大多數讀者在花上幾個小時閱讀完畢後,即能成為人生記憶的一部分,日後隨時再度接觸到這個名詞及現象時,即能應付自如。
當然,財金名詞及現象多如牛毛,很難有一本書可以完全收納及解釋。本書共吸納了五十個與一般人經濟生活較有關聯性的財金名詞,並歸納為股市篇、基金篇、銀行篇、外匯篇、其它篇等五篇,每一篇皆為十個名詞。每個名詞皆是一篇文章,筆者盡量用最簡單的文字作解釋,並且用生活化的方式及筆調加以引申。
為了讓讀者閱讀方便起見,本書在多數文章中,皆設計了「燈」型標示,讀者看到此時,不妨「眼睛為之一亮」,因此此處應具有提綱挈領之效。另外,許多篇文末的「財金大補帖」內容,則是較新也較與財金實務相關的資訊。
筆者在報社採訪及處理財金新聞十多年,對於眾多財金名詞及現象經過了「懼怕」、「陌生」、「熟悉」、「了解」等必然的階段。希望藉由本書,能讓有緣者大幅縮短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