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陳夫人

陳夫人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大海阻擋不了的愛,時間淡化不去的情
一位日本少女為愛私奔來台

一本MADE IN JAPAN   100%台灣的純愛小說

  這是台灣文學第一本純愛暢銷小說,也是一齣家庭倫理劇,更是反映時代、紀錄台灣庶民生活與啟示民心的文學名著。屹立於台灣文學史七十年,歷來名家推薦者眾,皆直指人人值得一讀。讀台灣文學不能忽略《陳夫人》,因為讀《陳夫人》一定觸及其深層的社會與文學價值。

  故事開端是:台南的富家子陳清文,為東京帝大法科高材生,與日本少女安子燃起熾烈愛情後,便向女方家裡提親。不料不論其學歷、身世、品格、外表如何地好,只因為他是台灣人,即遭女方家長屈辱婉拒,至此,安子不顧一切私奔清文懷抱,並儷偕回台入門。自此,展開驚濤駭浪的家庭傾軋、語言、生活、宗教、事業、命運等連綿糾葛歷程,最後安然融合整個家庭。

  本書提點的核心在身分認同,至今仍普遍折射在台灣及世界各地比比皆是的社會問題之中。冀望本書女主角安子堅持的「愛,能化解一切困難」,成為化解社會與國家問題的解方,也是台灣進步的動力,此為文經社版本的最高價值所在。

  .一位日本作家在七十年前所寫的小說,被台灣文學史家葉石濤讚美說:「台灣文學書單不能沒有此書!」。作者庄司總一幼年時隨父親來台,中學畢業後才回日本讀大學,對台灣文化了解甚深,使本書的面貌非常多元。他用生動簡明的文筆,從殖民、原住民、性別、民族各角度切入,將日後台灣文學家能書寫的所有議題全都囊括,因而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台灣文學。

  .《陳夫人》的情節生動、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令人一看再看。作者藉由一九二○年代一位私奔來台的日本媳婦安子,倒映折射出台南夫家結構裡的種種衝突與矛盾。無論是父子兄弟歧見、妯娌的衝突、財產的爭奪、妻妾的爭寵、夫妻間的愛憎,鉅細靡遺、刻畫入微,忠實記載著當時台灣的風土民情。要認識日治時期整體的台灣風貌,須從這本書開始!

  .作者用細膩的筆法,描述近代文明的日本鄉下貧寒少女安子,嫁給台南世家、東大畢業的少爺清文,兩人雖因信仰而克服萬難、跨國聯姻,依然無法解決兩人身後龐大的族群與階級矛盾。本書敘述安子如何從被眾人的排斥中,融入完全不同的社會;以及如何藉著基督的信仰,帶領整個家庭和諧相處。讀者會驚覺,原來庄司總一在半世紀之前就已犀利洞察,台灣日後也將變成一個「跨國移動」的社會,《陳夫人》在今日看來,極具高度價值和可讀性。

  .作者雖是基督徒,卻用淵博的學識與細膩的觀察,富含戲劇張力地演繹著台灣這佛道教信徒所能理解的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盛陰」的課題。讓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安子,在語言不通、生活差異之下,感受到整個家族、整個社會對她的排斥,卻依然堅持要用「愛」來化解一切爭議,拆毀一切隔斷的牆。

  .本書在日本文學史上也有重量地位,曾獲第一屆大東亞文學獎次獎,為文學經典之作。《陳夫人》是第二十六屆芥川賞入選者-庄司總一畢生的代表作,!並獲日本文藝評論家尾崎秀樹、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河原功、作家巫永福、葉石濤、楊照、彭瑞金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及作詞人嚴云農等人熱情推薦。

本書特色

  台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暢銷書,日治時代的經典純愛小說
  感動台灣與日本兩地數百萬讀者-
  70年來已有四種版本出版,可惜均已絕版,無數讀者向隅

  唯一獲得家屬授權全新譯本,撼動上市!

作者簡介

庄司總一(一九○六~一九六一)

  小說家,生於日本山形縣,慶應大學英文科畢業。六歲時跟行醫的父親全家來台灣,先到台東,旋即居住台南,在台灣長大,畢業於台南一中,一九三三年起以阿久見謙的筆名,在《新三田派》、《三田文學》等發表海明威等英美小說家的翻譯作品,及創作的小說〈夜景〉、〈傻子的天國〉等。一九四○年以本名刊行長篇小說《陳夫人》第一部,一九四二年完成第二部,獲得第一屆大東亞文學獎,一九四四年,改訂第三版發行。《陳夫人》的評價隨著歲月而提高,成為研究台灣文學的名著,在文學史上有其地位。著有長篇小說《土與光》、《惡夢》,中篇小說集《殘酷的季節》等,及評傳《勞倫斯的生涯》。

譯者簡介

黃玉燕

  資深翻譯家,一九三四年生,二十餘年來譯有:《日本名家小說選》(共四輯八十篇),《川端康成短篇小說選》、《三島由紀夫短篇小選》、廚川白村《走向十字街頭》、遠藤周作《婚姻的藝術》、大江健三郎《性的人間》、高樹信子《熱愛》、伊集院靜《上弦月》、連城三紀彥《背對背的愛情故事》、近藤誠《抗癌革命》等二十餘種,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八十二年度文藝獎章文學翻譯獎。

 

出版導言

不是單純的「出版一本書而已」

  《陳夫人》在台灣歷史上,不只是一本小說或一齣戲劇,她代表的就是二十世紀中期以前,在台灣所有受過日本教育的日本人與台灣人,心中共同完美女性的典型。

  但有趣的是,「陳夫人」之所以能受台日兩地讀者與觀眾的歡迎,靠的不只是她日本人的特殊身分,作者更強調她是虔誠的基督徒,願意犧牲自己原有的特權,堅持用愛來包容與接納台日兩地人民各自特有的陰暗面。她始終相信愛就是光,光能照亮一切,並去除所有的黑暗,也因此能贏得旁人的尊重與憐惜。

  著有《台灣--苦悶的歷史》的台灣旅日學者王育德,在他晚年所寫的《王育德自傳》裡,就提到自己一九四四年因戰局影響,中斷了在東京的學業而回台,在故鄉台南的親戚「黃家」,暗戀一位日台混血的美少女「惠美」的經過。

  王育德在書中不但說到「我在東京時,惠美就讀於青山學院大學。她是一位嘴唇豐滿,也就是現在所謂體態豐盈、嬌繞型的可愛大姑娘。我喜歡上她。」在形容「惠美」的媽媽時,更提到「夫人芳子即是庄司總一《陳夫人》中的主角。」以及「芳子夫人更是理想中的日本女性,我覺得將這個人稱為母親,再適合不過了。惠美也具有知識份子的氣息,長相可愛,體格又好。」

  雖然王育德在自傳裡,「惠美」只是一個化名,但王育德熱情地寫出自己年輕時在被戰火波及的南台灣,因深愛著這位在測候所工作,活潑美麗的台日混血少女,專程從嘉義翻山越嶺,前往她疏開(避難)的南化山區,途中還必須經過一段名叫「揀死猴崎」的地方,就是台語形容連猴子都會摔死的險峻山路,這樣不惜一死的冒險犯難,就只是為了單純地見佳人一眼。

  這段因緣最後雖因王育德與「惠美」的信仰不同而告吹,但從王育德的自傳裡就能看出,《陳夫人》在日治時代的台籍知識份子之間,早已是人盡皆知的小說人物。小說中那位聰明善良的台日混血少女,更成為當時台日兩地男性的夢中情人。

  《陳夫人》作者庄司總一幼年時隨行醫的父親來台,畢業於日治時代台南一中,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在台灣渡過,因而這本書裡所描寫的台灣,真實度絕對高於其他日文小說。

  庄司總一就讀慶應大學時代,就用「阿久見謙」的筆名,在《三田文學》發表過不少小說和評論。《陳夫人》內文分為兩部,第一部「夫婦」於一九四○年十一月由通文閣(東京)出版,這是庄司總一首次用本名發表的小說,上市後立刻轟動日台兩地文壇,並榮獲新潮獎候選作品,以及名作家佐藤春夫的讚賞,成為台灣文學史上第一本以台灣為背景的暢銷小說。

  一夕之間在文壇洛陽紙貴的《陳夫人》,在藝壇也頗受青睞。由森本薰和田中澄江改編成劇本,久保田萬太郎負責製作和導演的話劇《陳夫人》,也在一九四一年四月,由話劇團「文學座」公演而獲得好評。

  一九四二年七月,庄司總一完成了《陳夫人》的第二部「親子」,仍交由通文閣(東京)出版,不但連續印行十二刷,並在一九四三年八月獲得大東亞文學獎次獎(首獎從缺),因此《陳夫人》不只是在台日兩地,連朝鮮、滿州與中國沿海各省及南洋各大城市,都擁有廣大的讀者。本書就是第一部「夫婦」與第二部「親子」的合定本。

  七十年來,《陳夫人》在日本由不同出版社、在不同年代,又有了不同版本,台日兩地文學家與學者的評介推薦不絕如縷,可見《陳夫人》是一本質量俱佳的小說。可惜隨著歲月消逝,日文版在日本也多已絕版。

  更遺憾的是戰後由於政權更迭,這本以日文忠實反應台灣在日治時期日台兩族人民間互動的小說,只因得了當時台灣總督府頒贈的「大東亞文學獎」,竟被誣名化為附和二戰時日軍侵略的「皇民文學」,在白色恐怖的戒嚴時代,這本書始終沒有中文版,只在曾受日本教育卻逐漸凋零的台灣知識份子間流傳。

  解嚴之後,一方面憲法所明定的出版自由得以實現,另一方面在台灣能直接閱讀日文小說的讀者更少了。翻譯家黃玉燕女士因此受台灣文壇前輩,也就是《台灣文學史綱》作者葉石濤先生所託,將《陳夫人》一書翻譯成中文,由文英社出版。

  文英社是以出版學術書籍為主,因此印量有限,流通也不廣。十多年來,很多人經常從書介或推薦中久聞其名,卻又難見其書。黃女士為了傳承文化,於是在經作者女兒同意後,將此一中譯本重新修訂,交給文經社出版。我們心想,這是讀者的福音。既然如此,就不是單純的「出版一本書而已」,而是肩負有傳承的使命。

吳榮斌

譯者序

「愛」能拆毀一切隔斷的牆

  從事日本文學翻譯工作,一晃已近三十年,但是翻譯庄司總一的這本長篇小說《陳夫人》,仍是一件想不到的緣遇。

  由於這部小說是以日治時代的台灣背景呈現的舞台,所以如今讀起來仍倍覺親切、感動。雖然是出於一位日本作家的創作,但孕育這部作品的泥土、空氣、陽光、人物,全都是來自這一塊土地,把讀者重新帶進當時台灣特殊的時空,與書中的人物、角色一同呼吸、哭笑、掙扎。

  這種來自作品直接的感動,是因為作者庄司總一,曾在台灣這塊土地接受小學到中學的教育,他的體驗真實,讓這部小說不是憑想像虛構,而是他真實的記憶與理想,字裡行間都流著庄司總一溫熱的血液、青春時代的憧憬和成長歷程的影子。

  我之所以會著手翻譯這部長篇小說,完全是來自前輩作家葉石濤先生的鼓勵,他向我推薦了三本日治時代的優秀長篇小說,分別是西川滿的《台灣縱貫鐵道》、濱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與這本庄司總一《陳夫人》。我在獲得庄司總一長女山本悅子的翻譯許可書後,就著手翻譯本書。

  .

  本書原文在一九四二年曾得過第一屆大東亞文學獎次獎(首獎從缺),這篇小說是描寫嫁給台南有錢人陳家長男陳清文的日本籍妻子安子,起伏多變的後半輩子。根據文藝評論家尾崎秀樹的介紹:

  「安子因信仰而與清文結合,不顧父母的反對,一意渡海到了風俗習慣、生活感情等方面,都與日本迥然不同的台灣。安子和這個家族集團保持接觸,想以陳家長媳的身分盡力融入這個集團中。

  她的先生清文則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了自己的理想主義者個性而不容於現實社會,他也看破了要當公務員的念頭,到長老派教會所經營的學校當一名教師。然而,時代的激烈變化卻不讓他有安住之地。

  清文之所以放棄進入官界,原因就是成績比他差的多的同班同學,只憑自己是日本人的緣故,就成為他的上司,使他發現了一個無法跨越的鴻溝。

  其他像是當清文偶爾穿上台灣服裝,到日本人的教會參加聚會,卻在大門口被趕出來;或有些特權階級為了開設高爾夫球場,竟要把台灣人的墳墓挖出,並對每一個墳墓課上二十圓的遷移費用,像這種事在殖民地是極為平常的現象。

  清文和安子的這些煩惱,也就傳給女兒清子了。同學們不叫她『清子桑』(日本同學之間互相稱名),而叫她『陳桑』(日本同學對台灣同學則稱姓),對這一點她就感到極度的自卑感。另外清子對穿上台灣裝出現的父親清文,心裡不禁湧起憤怒般。那麼,作者要對這些問題如何回答呢?

  『--愛,安子在心裡小聲地說。』作者庄司總一想用這句話替代回答。只要殖民地體制不改變,他們會永遠被鎖在裡面。只有在心裡小聲地說出「愛」,這才是無論作者、身為主角的清文和安子,都可以做到的事。」

  .

  就如大家的第一印象,二戰時《陳夫人》得到的「大東亞文學獎」,與「大東亞共榮圈」的戰時宣傳,當然脫不了關係,因此本書很自然被捲入「皇民文學」的範疇裡;再加上作者庄司總一是日本人,因此戰後在台灣飽受輕視,往往祇在評論家批判行文時提及作者、書名,但書的實際內容則煙沒不見。但作家楊照在評論本書時則說:

  「讀遲來的《陳夫人》中譯本,我們大概會驚訝於這部小說裡,對於殖民同化前途、皇民歸順宣傳上一廂情願的部分,如此之少。庄司總一藉由一個私奔嫁入台灣富豪大戶人家的日本女子的經歷,寫出了在殖民處境裡台灣人種種不同的反應。

  受到自然主義寫實精神的規範,庄司總一其實並沒有在行文中擅加太多明白的價值判斷,對自己身為日本人、身為殖民者的偏見固然無法真正自覺地排除,卻也謹守分寸不太過份干擾情節、人物的自主發展。」

  文學評論家彭瑞金也指出:「這部作品裡的主角陳清文,既是學有所成的留學生,又是家世不俗的世家子弟,女主角安子,卻是日本的鄉下女子。不過,作者卻讓安子以德以容,逐一征服了陳家所有的成員,她由局外人逐漸成為家族穩定的力量,成為家族的重心。

  即使她的丈夫陳清文,不論學識、地位、家世、財富、容貌……都較她優越、優秀,結果卻出現清文向安子的文化認同,而不是安子向陳家文化認同。或許它誠實地說明了當時的日本文化強勢現象,不僅僅陳家的男人會愛上面貌並不姣美的日本女子,或者說台灣舊家族的教養的確有其陳腐、落伍、卑劣的質素,不若日本民間生活文化貼切生活現實。

  譬如說,安子貴為陳家的大少奶奶,處理生活衣食起居的能力,就要優於她所有的妯娌,必要時,她也能下田勞動,這大概就是舊世家文化中一旦成為世家媳婦便喪失的能力。」

  .

  最後要向讀者們說明的是,葉石濤先生推薦的三本日文長篇小說:西川滿的《台灣縱貫鐵道》、濱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與這本庄司總一《陳夫人》,我都已經翻譯完成。

  會將《陳夫人》這本書交給文經社出版,除了是因本書能從殖民、原住民、性別、民族等各方面切入,包括了日治時期文學家書寫的所有議題,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台灣文學,在文學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另外書中所提到基督徒的「愛」,更是其他日治時代長篇小說裡罕見的題材。

  文經社之前已出版過《孤女尋親記》、《苦兒流浪記》與《小天使海蒂》等飽涵基督大愛的西洋經典長篇小說,因此我放心的將《陳夫人》交給他們處理。我深信:「愛」是串聯我與作者、出版者與讀者間的唯一橋樑。

黃玉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636523
  • 叢書系列:文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5.0
|
2015/03/13

尋找冷門書且從中品嚐閱讀樂趣,始終是我閱讀生涯中不斷追尋的目標,只是這種類似「獵書人」的行為過程中,往往留下許多殘念,譬如好不容易在網路上或聽同好介紹了一本好書,但是繁體中文版卻經常面臨絕版,除非掏錢購買原文版本,或只能從二手網路書店取得污損殘破的二手書籍。



回到主題,這本《陳夫人》絕絕對對是本不折不扣的冷門書,早在1942年,作者庄司總一就已經發表日文版,直到1999年曾經發行過繁體中文版,但似乎並沒有引起太多迴響,到了2012年,出版商獲庄司總一女兒授權,並且再次請出當年的譯者黃玉燕女士,整理後重新再版,我購得此書是2015年年初,這個新版本出版了將近三年,依舊還是首版首刷,看樣子銷售情況真的不太樂觀。



本書描寫一名出身於日本東北的貧窮鄉下的女子安子,書中只提到東北,但一開始男主角從東京搭車去找女主角,在一個名字叫做坂谷山的地名遇到大風雪導致火車停駛好幾天,我查了一下,那是位於福井縣,所以女主角的故鄉應該是日本北陸(福井、石井、富山一代的通稱)。無聊的考證後繼續故事的簡單介紹,故事發生大約在1920~1940年年間日治時代的台灣,男主角陳清文是出身於台南旺族,到東京留學十年後返台,在日本認識來自貧窮農村的日本女子-「安子」,兩人不顧雙方家長的反對,安子私奔跟著陳清文來到台南陳家這個大家族,故事從兩人的異族婚姻、男女主角回台灣結婚厚的生活、開始拓展到陳家這個大家族、陳家的產業、和陳家的後代子孫。



為什麼叫做「陳夫人」?因為當年不論是日本還是台灣,出嫁後的女人一律冠夫姓,日本人更是徹底,她們完全拋掉原生家庭的姓氏,不像台灣女人只是在原來的姓氏加上夫姓,日本冠夫姓的傳統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舊有許多女人奉行,而台灣在二三十年以前就幾乎沒有女人會冠上夫姓。



然而姓陳就算了,名字依舊還是玉子,而她的女兒名字為陳清子,百分之百的純台灣姓氏,卻帶著日本名,從書名與主角的命名,便可以隱約知道作者創作的企圖所在。



台灣文學前輩葉石濤曾說:「台灣文學書單中,不能沒有《陳夫人》。」



我百分之百認同?讀了這本書之後雖然無法如大文豪葉石濤產生澎湃的讀後心情,但也請容我野人曬暴地書寫一些自己的讀後感想:



一、難得一見且應該是空前絕後的書寫角度:

作者在1940年代的當下用日本人的角度來描寫日本,用歷史當背景的時代大和類型作品書寫的難度在於,創作者無法百分之一百還原歷史的時空背景,且作者以一個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到當年台日通婚、台灣當年社會與經濟,無須像現代作者得大量考證或大膽想像才能書寫得出來,本書雖然只是本宛如紅樓夢的大家族故事,但我相信本書應該有其歷史意義的地位。



二、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

男主角也是陳家的長子清文是個在日本讀書生活十年的高級知識份子,回到台灣看到許多昔日陋俗,夾雜在現代化與否的夾縫,回台南後在官場仕途與經營事業的不順遂,變得有些憤世譏俗,他來自日本貧村的妻子,反而不會感受到文明的差異性。



嫁到台南旺族陳夫人-玉子,雖燃眉有文明上的差異衝突,但卻無法適應台灣人對家族的觀念,台灣人對家族的向心力遠遠超過個人、社會甚至國家,而日本人因為長子繼承的習俗,所以對家族的觀念比較淡薄。



陳家三男瑞文在視察自己農地田產時邂逅了一位熟番(當時對已經半開化的原住民的稱呼,多半指得是平埔族)陳陣,於是將她娶回家當細姨,貧窮小家庭的平埔熟番女嫁到富有的福佬家族,其文化衝突一點都不小於台日異族婚姻,也可以從書中去感受到當年福佬人對原住民的歧視,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歧視。



三、身份認同的時代混淆:

本書的後半部《親子》,篇幅幾乎放在陳家三兄弟養兒育女的過程,背景應該是1925~1935年,當時日本已經統治台灣超過三十年以上,在1895年以後出生的台灣人已經沒有所謂祖國記憶,再加上當時日本景氣與國力相當強盛,陳家的第三代子孫雖然仍舊有「中國」的古老情感,但心理上漸漸認同強勢與比較先進的殖民者日本,雖然不至於會想成為日本人,但已經臣服於日本的文化優勢了。從這也可以得知為何國民黨台灣時,被1920~1930年代出生長大的台灣人所鄙視的原因。



更特殊的是陳清文與陳玉子的女兒-陳清子,她的身份相當特殊,既不是傳統的台灣人,也不是日本移民者在台灣生下的後代-所謂的灣生,於是她產生了很嚴重甚至接近扭曲的身份認同迷失:「到底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



四、還原1920-1930的台灣真相

雖然故事的背景是台灣富有的地主大家族,但是從與故事有關的市井小民乃至於鄉下的佃農的描寫,可以看出台灣當時的相對富足程度,至少大多數台灣人是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絕非國民黨政府刻意醜化的悲慘殖民世界,當年台灣人的平均國民所得是日本內地的85%(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的統計),而今呢?只有日本的40%。



五、真實反應當年台灣的習俗社會現況

如當年的納妾、佃農與地主的關係、婚喪喜慶、宗教儀式、食物與物產、穿著、財產與金錢經濟的各種制度、台灣人分家的過程…..透過故事,真實的還原在現代人眼前,讀了此書,更能體會台灣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經是個開化與進步的文明世界,更讓我訝異的是,書中所描繪的1930年代的經濟、文化與習俗背景,似乎和我兒時的1970年代相去不遠,可見,台灣從1930年到1970年,完全毫無進步可言,造成台灣發展四十年停滯不前的中國外省國民黨權貴實在可惡可恨。



當然,這本書的創作期間是1940年代,作者的筆風傳統相當注重修飾,但是以今天的讀者的口味標準而言,本書的文筆似乎過於冗長,用現代的詞彙來形容:「過度古典的文青」。本書的歷史地位、時代意義以及文學價值相當崇高,堪稱是經典,不過若以「閱讀性」來說,的確有點「不符現代大眾口味」,且家族的故事太過於「扁平」,沒有大起大落、沒有撒狗血的愛恨情仇,厚重的詞藻文字與平淡的故事,或許對現代讀者的閱讀口味而言會不太習慣,但這也是閱讀經典所面臨的共同窘境吧。此外,由於本書完全還原當年日本作者的時代史觀,無法抽離情緒的台灣讀者也許會感到強烈的種族歧視。



結論是:對於日治時代的台灣有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只是具有閱讀價值,更具有收藏價值。對於想要藉由閱讀殺時間的單純讀者而言,恐怕就沒那麼有趣了。在此必須提醒各位!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懸疑推理小說展(止)
  • 橡樹林全書系
  • 性別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