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廣告中發現讀者的困擾與需要∕譚健民 醫師
最近電視上猛打緩解胃食道逆流的藥物廣告,內容包含麻辣火鍋篇、企業主管篇、肚皮舞篇等,其重點都在訴求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或過食油膩、辛辣、甜味之物,以致出現胃食道逆流(俗稱「溢赤酸」)、食道灼熱感(又名「火燒心」),甚至噁心、嘔吐、打嗝、胸口悶痛等不舒服症狀,此時只要服用該錠劑即可改善。由於廣告太過密集,該品牌可說已經婦孺皆知,多數人均可朗朗上口,行銷策略相當成功,很多類似症狀的患者不斷詢問是不是真的那麼有效?有些人還認為他的胃腸不適也是胃食道逆流惹的禍!
大家都知道,電視廣告以秒計費,若要密集出現就得不惜血本、砸下重金才行。業者既所費不貲,還能持續不斷加碼、增加劇情演出,顯然相當受歡迎;我們由最近跟進做廣告的品牌增多,就可以知道其效果。流風所及,中醫藥界也加入戰局,宣稱胃食道逆流與鼻涕倒流有關,只要治好鼻炎、鼻過敏,就具有防治作用。甚至前總統陳水扁身體不適,其支持者亦以「長時期趴著寫稿」引起胃食道逆流為由,申請保外就醫。
這些現象所凸顯的訊息是:罹患或疑似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相當多,讀者(或觀眾)有這種需要,業者才會不惜血本大打廣告;因為廣告有效,才有其他品牌陸續跟進。那麼實際的情況又如何呢?
根據「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學術研討會中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二○○一年台灣人的胃食道逆流罹患率約七%,也就是說每一○○人中有七人為胃食道逆流所苦;到二○○五年時,罹患率已升高到一四.二%。患者在短短三、四年間增加了一倍多,可見情況真的相當嚴重,並非危言聳聽。而醫師(尤其是家庭醫學科)的責任就是苦民所苦(解決患者的痛苦)、扶著病人的手幫忙度過難關;從這個角度來看,本人忝為肝膽腸胃與家庭醫科醫生,更應責無旁貸地負起「正確衛教」的重責大任,告訴讀者胃食道逆流的真正原因與正確治療之道。這就是我急於出版本書的原因之一。
門診時常有患者詢問:胃食道逆流真的是三餐不定時、喝咖啡或吃甜食引起的嗎?「吉胃XX錠」等廣告藥物的作用機轉在哪裡?服用之後真的可以好轉嗎?
其實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甜食、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加上吃得太飽、姿勢不正確(如剛吃飽即躺臥睡覺,或過度彎腰、頭部前俯過度)、肥胖,以及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舒張、收縮不良有關。其他原因當然還有很多,例如醫學界一直懷疑胃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是禍首之一;目前比較可以肯定的是,胃食道逆流應該與胃酸受到刺激而過度分泌、胃幽門螺旋桿菌,以及吃得太飽、姿勢不正脫不了關係。其他可能的因素(例如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胃癌等)還有很多,將在書中仔細討論。
至於強打廣告(吉胃XX錠等)產品的成分,據推測應該是一種微鹼性的胃酸調節劑、制酸劑或質子幫浦阻斷劑(PPI),基本上與醫師所處方的胃乳片等藥物的功能差不多,其功能主要在中和分泌過多的胃酸以緩解症狀,減輕患者的不舒服感而已,不具有治療作用。若要有效治療,一定要去看專科醫師,仔細檢查、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何況消化道疾病的症狀都很像,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例如可能與胃癌或食道癌的表現症狀類似),最好做一下胃鏡或其他檢查比較保險。
臨床上曾經診治過一位三十二歲剛結婚的女病患,她因時常胃痛、噁心不適而來看診;起初以為是害喜,不久月事來潮,證實沒有懷孕。後經胃鏡檢查發現,胃幽門處已經潰爛,而且長了腫瘤;進一步切片檢驗確定為癌,結果患者及其家屬都很明快,同意立即動手術切除;結果術後復原良好,至今十幾年過去,持續追蹤都未發現問題,可見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還是防治的最簡易有效方法。
最怕的是已出現溢赤酸、食道灼熱等症狀仍不願好好檢查,也不去治療,只諮詢藥局裡的藥劑師,就直接服用制酸劑或質子幫浦阻斷劑(PPI),其實這類藥物只能抑制胃酸分泌或予以中和,以減輕胃酸逆流時的不適感而已,病症並沒有改善,遑論獲得治療。
建議凡是一年內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三次以上,而且發作間隔不到一個月,那就更應盡快去就醫,透過專科醫師的檢查、診斷,再做合理的治療,而不要自己當醫師。當然不可諱言,目前醫藥界還沒有找到根治胃食道逆流的方法,但醫界已經知道誘因與改善之道,未來的發展十分樂觀。
再強調一次,千萬不要以為胃食道逆流很常見、只是個小毛病,自己隨便買胃藥吃吃,或以為調整飲食習慣就可以改善;如果胃酸長期逆流入食道,還可能因此誘發食道病變,包括癌症等,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本書內容幾乎都是個人的門診心得,加上一些醫學同道的發現,綜合、篩選而成,書中將所有可能誘發的因素與可能結果都詳細列出,以供需要者參考。其中,胃食道逆流可能與消化性潰瘍有關,而且互為因果,因此另立一節詳細討論。此外就作者多年的研究與臨床經驗,胃幽門螺旋桿菌也可能會誘發胃食道逆流,雖然二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不明確,但書中也做了最完整的論述。總之,作者已經參考了很多資料、力求完整,若仍有不夠周延之處,希望能於再版時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