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訂序
我笑,故我思
(哲學)教授:你有沒有聽過一隻搖頭豬的故事?
學生:什麼?
教授:就是有一頭豬,只要別人一問牠問題,牠就會一直搖頭。
(學生搖頭)
教授:哦,原來你就是那隻豬啊!
學生(恍然狀,大叫):教授!您這種年紀、身分和學識,還開這種幼稚園小學生的玩笑!
教授:嘿,嘿,嘿……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這和哲學議題有很大的關係呢!
學生:什麼?和哲學議題有關?您晃點我啊。
教授:你知道悖論嗎?
(學生搖頭,教授有趣地看著他;學生發現了,再度大叫:「教授,您欺負我。」教授連忙正色:「對不起!開玩笑嘛。」)
(教授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句子。)
(A).(A)語句是假的
教授:這個句子就是悖論。
學生:為什麼?
教授:你認為它是真還是假?
學生:這……如果它是真的,它卻又說自己是假的,那麼它就是假的;如果它是假的,表示它說自己為假不對,所以,它就是真的。所以,它既假又真,既真又假。到底是真還是假?我被搞混了。
(學生搖頭不解狀)
教授:嗯,不錯。你的腦筋蠻清楚的啊,不必一直搖頭嘛!
學生:教授,您歧視豬哦,豬又不一定笨!
教授:對對。你是一隻聰明的搖頭豬。
(學生噘起嘴巴)
學生:到底悖論是什麼?
教授:就像(A)語句這種句子,當你設定它為真時,它就變成假,設定它為假時,它又變成真。
學生:似是而非?
教授:不。不能只說「似是而非」。勉強可說:「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就是既真又假,既假又真的情況嘛!你不可能決定它的真假的。
學生:那這和「搖頭豬」又有什麼關係?
教授:一般悖論,是因為「自我指稱」而產生的。你看,(A)語句中的主詞「(A)語句」指稱它自己,它說它自己為假。這就造成悖論。所以囉,當我問你沒有聽過「一隻搖頭豬」的故事時,你搖頭,表示沒聽過搖頭豬的故事,我卻把你的「搖頭」動作,解釋成你就是故事中的那隻豬……
學生:哦,所以,我搖頭的動作代表一種「自我指稱」?
教授:其實你沒有自我指稱的意思啦,而是我——或者這整個笑話——把你這個動作解釋成自我指稱,以便製造玩笑的焦點!
學生:嗯,這我懂了。但是,我搖頭的動作,並沒有形成悖論啊!
教授:沒錯。這笑話不是悖論,它的重點在自我指涉。但是,它蘊含了一個避開「悖論」的方法。
學生:哦?
教授: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不會把搖頭看成「自我指稱」。搖頭是針對故事的,在故事之外,和故事中的「搖頭」處在不同的層次上。就好像電視劇裡的「阿扁和阿珍」和現實世界中的「阿扁和阿珍」,是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不能把兩個「世界」混淆在一起。
學生:所以,笑點就是因為混淆了兩個層次而產生;悖論也是因為混淆兩個不同的層次?
教授:對,很好,繼續繼續。
學生:如果我們不混淆兩個層次,悖論就不會發生,不是嗎?
教授:對,繼續,加油!
學生:因此,(A)語句本身和其主詞指稱的其實分屬兩個不同的層次。主詞「(A)語句」指稱的必定和語句所描述的世界在相同的層次上,而不能跨越到語句本身所屬的層次。
教授:對!非常好。一般我們稱語句中的主詞指稱的是在「對象層次」上,而語句本身則是在後設層次上。主詞「(A)語句」指稱的是另一個語句,在對象層次上的;而不可已是在後設層次上的(A)語句本身。如此,就可以避開悖論了。
看了這段對話,您會有所領悟,又會心一笑嗎?
如果是,恭喜您,您可以步入哲學的幽默殿堂了。
哲學?笑話?
哲學?一般人聽到這個詞,要不肅然起敬,想到那些莫測高深的智者;要不就皺起眉頭,暗想:頭殼壞掉的人才會去搞的吧?相反地,人人都喜歡看笑話;雖然不見得會每則必笑,但總比啃枯燥無去的哲學書好玩吧?
A:你聽到「笑話」會笑嗎?
B:會啊!
A:那你為什麼不笑?
B:我為什麼要笑?
A:你不是說你自己聽到「笑話」會笑嗎?
B:是啊!
A:那你為什麼不笑?
B:什麼,你又沒講笑話?
A:我沒講嗎?我一開始,不就說了「笑話」?
B:#&︿&……
如果一本結合哲學和笑話的書籍呢?大哲學家為根斯坦曾說:「我們完全可以只用笑話就寫出一本好的嚴肅哲學著作。」可惜,他自己並沒有去實現。但,這句話絕不紙是個「笑話」。它的「深意」與「嚴肅」(以及維根斯坦的期望)已由本書作者包洛斯達成了。《我思,故我笑》可以說就是一本只用笑話寫出的嚴肅哲學著作。
乍看之下,實在很難想像,「嚴肅」和「笑話」如何能拉上關係?(或者,這種企圖本身就是個笑話?)但是,我想讀者不用懷疑,只要打開本書,不必正襟危坐,輕鬆地(慵懶地靠在手扶椅上,或隨性地坐在地上,音響放著輕快的旋律,泡一杯咖啡或一壺熱茶),神遊幽默的國度,同時,您也正在進入哲學的殿堂中。
語言遊戲,遊戲語言
一開場,包洛斯立刻給我們兩場幽默震撼。沒人想到,性格嚴肅、飽受哲學問題折磨的維根斯坦,和《愛麗絲漫遊奇境》(一向被視為兒童故事)的作者卡羅,兩人在著作中的「遊戲」,居然就像「鏡裡鏡外」般——維根斯坦有著名的「語言遊戲」的觀念。卡羅則明顯地在《愛麗絲漫遊奇境》和《鏡中漫遊》中大玩「遊戲的語言」。也沒人能想像,著作等身的大哲學家羅素,居然和百老匯的喜劇演員葛佬秋,在故障不動的電梯這種密閉俠窄的空間中,來場關於「悖論」的幽默對話。唔,理性碰到悖論,不就像人們身陷故障的電梯中?
接著是邏輯。
(天啊,饒了我吧!若P則Q,P或Q什麼的,P真Q假則若P則為Q為假……簡直令人頭痛之極)
如果您是一聽到「邏輯」兩個字的反應,就像括號中朋友一般,那很可惜,您就會失去很多頭腦體操的樂趣。事實上,第二章的重心,就是在本文中屢屢出現的「悖論」。讀者可以想想,日常生活中得很多幽默和笑話,不就是出於理性陷入困境當中嗎?而人們在這困境中,努力尋求出路的窘狀,不正值得人們對自己的處境發出智慧的微笑(但絕非嘲笑)?這四忽視苦中作樂。但也正是苦中作樂,才透顯出人的限制,與人生的微妙意義,不是嗎?
曾有位香港演員「每年」都宣稱,他只有二十五歲。如果他看過本書,他或許會改說:「到目前為止,我每年的生日歲數都不大於二十五歲。」這樣的說詞就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也不必再費心去整容拉皮、運動健身之類的,以便證明自己看起來真的只有二十五歲。
上述就是第三章「科學」(其實是「科學哲學」)的主題了。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這樣應用歸納法對嗎?沒錯,的確有問題,但問題再哪裡?難道您不想試著去找出來?並且解決它?這正是哲學的樂趣啊!
《我思,故我笑》的「我笑,故我思」
本書的確是一本獨特出眾的哲學笑話集,但這也不代表您可以像看媒體雜誌上的笑話輯錄那般,不用腦力,一看就懂。誠如本書書名《我思,故我笑》,您必須稍作思考,才能體會期中幽默會心之處,或許能因此領悟到更深刻的「智慧」。本書也不僅僅是輕鬆的笑話集,事實上,所有的笑話都圍繞在困擾哲學加的哲學難題或概念上。然而,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下,這些難題和概念都得到了最清楚的說明。譬如,令人聽之生畏的「哥德爾定理」,似乎很多人掛在口中,用來證明理性的不完備,但它的基本觀念如何?很少人能說得上來。現在,您可以在本書中讀到清楚幽默的闡明。
包洛斯是位數理邏輯家,因此他所創作的「笑話」,分屬邏輯、科學哲學、心智哲學和人工智慧這三大領域。它們都是二十世紀哲學家研究與思索的重心。毫無疑問,它們也將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引領哲學風騷。欣賞本書並想通其中的笑點和幽默,您就能一窺當代哲學的宗廟之美和百官之富。同時,本書也很適於當作邏輯、科學哲學和心智哲學的輔助教材,相信透過「笑話」對諸哲學觀念的闡述,能夠大幅提昇學生對它們的興趣。
本書由台大哲研所三位同學合譯,依其專長而分配章節,他們的研究領域恰與本書節符。最後再由我作總校訂。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曾開過多次討論會,大家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將用英語表達的幽默,傳神地轉譯成中文。部分困難之處,我們也都加上譯註,以便幫助讀者瞭解其笑點所在。相信譯者們的努力,讀者應看得到,也笑得到。然而,我建議讀者在不明所以時,勿急躁地查閱譯註,先努力思考一番,究竟幽默處何在?經過一番深思激盪的笑果,必然更為甜美!祝大家 開卷大笑。
陳瑞麟(現任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