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瑞騰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成立,乃緣於大師對文學的熱愛與期待。他曾表示,在他學佛修行與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文學帶給他智慧;他也日夜俯首為文,藉文學表達所悟之道。因為他深知文學來自作家的人生體會,存有對於理想社會不盡的探求,也必將影響讀者向上向善,走健康的人生大道。
幾次聆聽大師談他的閱讀與寫作,發現他非常重視反思歷史的小說寫作以及探索現實的報導文學,而這兩種極有傳統的文類今已日漸式微,主要是難度高且欠缺發表園地,我們因此建議大師以這兩種文類為主來辦文學獎;而為了擴大參與,乃加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間佛教散文。大師認同我們的想法,這就成了這個文學獎的內容。此外,大師來台以後,數十年間廣結文壇人士,始終以誠相待,他喜愛文學,尊敬作家,於是而有了貢獻獎。
這個獎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為名,意在跨越政治與區域的界限,從2011年創辦以來,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議委員會和分組的評審委員獲得充分的授權,運作相當順利,比較遺憾的是,歷史小說參賽作品的量和質都不怎麼理想,我們將持續努力。
去年,我們把前三屆人間佛教散文的得獎作品結集,由香海文化出版,一套三冊,分別是《瞬間明白》、《推開黑夜》、《娑羅花開》,各以其中一篇為書名,組合起來竟似悟道後行動如花開璀璨;今年報導文學讓我們驚喜連連,於是趕著把它出版了,人間佛教散文原就相當穩定,一並付梓問世,各以其中一篇的主題命名,是為《綠色沙漠》與《回歸圓滿》。
我們將更專心更有耐心地把這個獎辦得更好更有意義。
序
文學創作與人生體驗的兼美(曾昭旭)
在文學式微的當代還能看到有人認真寫作,在生命異化的此世還能看到有人認真生活,都是令人深感欣慰的事。
但文學與生活兩者間有什麼關係而理當如此相提並論呢?就在文學可以幫助人更認真生活,生活也可以幫助人更認真寫作。
原來在文學中會比在真實人生中更容易看見「道」。乃因真實人生太複雜太駁雜,遂使生命所以為生命的「道」淹沒其間;也因此使人對人生失望、懷疑、沮喪,幾至於否定人生而不想活了!試看當前社會現象,不正是普遍如此嗎?而文學作品由於情節虛構,作者遂可以化身為造物主,用語言創造出一個較真實人生簡化又純化的世界,讓「道」在作者的善巧,引導下逐漸呈現,也讓讀者在作品中重新看到人生的可能與希望。於是回到真實生活,他也可以因創傷得到療癒而重新有勇氣有信心去認真生活了!所以說文學可以幫助人更認真生活。
但也正由於情節虛構,所以文學中的「道」只有形式而無內容,這「道的純粹形式」即稱為「境界」或「虛境界」。它雖能啟發人心,重開希望,卻仍不能成為生活的替代品。人仍須憑此啟發,重新回到真實生活中,面對生活中的駁雜,有所反省釐清,以期化妄成真,讓生活的經驗內容逐漸與道的純粹形式相合,以呈現生活的美善,這才是又有形式又有內容的道。此即《論語》所謂興於詩(藉文學啟發人心)、立於禮(在生活中反省磨鍊)、成於樂(終於獲致道的純粹形式與生活的經驗內容相合的美善)。而完成文學幫助人更認真生活的功能。
而這樣修道有成的人,坦白説才真有資格與能力去創造一個文學世界以凸顯道的境界。也就是説:他才真有眼界與智慧去在生活經驗中釐清真妄,化雜為純,以成就他的文學作品;而這樣的作品也才能發生啟導人心的功能。這也才是前文所說生活也能幫助人去作文學創作的深義所在。
而綜合上述兩端,遂可説文學與生活實乃一體之兩面,廽環而相生。不親近文學藝術的生命,是很容易流於庸俗惡濁的;但不植根於生活實踐的文學創作,也很容易流於虛無造作或者蕪雜不純。這不但就文學創作與欣賞而言如此,就文學評論而言更不例外。
以上所論其實就是我在評審本屆人間佛教㪚文獎的感想所在。首先無庸置疑,在文學式微、生命異化的時流中,仍有人執着於生活體驗與文學創作,是空谷足音而令人感佩的。這次入選的作品中,也的確有深於文又幾於道,令人擊節讚佩的佳作。但不容諱言,這樣的佳作還是嫌少了!多數的作品仍是瑕疵難免。或者是文字欠精純,或者是義理欠深刻。而兩者相乘,互為因果,佳作遂亦不免難產。本次入選十篇中,除有幾篇全票通過外,其餘諸篇,都或多或少引起評審間的爭議。
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在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的今日,這樣的表現與成績其實已經很可貴了!就讓我們立定腳跟,黽勉以赴,去開創未來文學人生兼美的新局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