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飢餓的女兒』英文版
躍登英國----------『泰晤士報』
旅居英國倫敦的大陸小說家虹影最近又躍登國際級主流媒體,在華文世界備受注目的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由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譯成英文,更名Daughter of the River,預計十月由布魯姆斯伯利(Bloomsbury)公司推出。新書未上市便造成『虹影旋風』,英國第一大報「泰晤士報」八月九日在頭版刊出『飢餓的女兒』評論及作者照,「星期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新聞版(New Review)同日並以跨版大篇幅連載『飢』書菁華,之前只有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紀念亡妻普拉絲(Sylvia Plath)的詩集「生日書簡」(Birthday Letters)一書獲此殊榮。
新聞版刊出專輯以「時代之子」( A child of her time)為題:「中國生活的現實面從未被如此強烈的展現。」英文版『飢』書被歸為「自傳」(autobiography)文類,因而介紹作者時特意強調虹影是「中國『失落的』天安門世代」(China\’s \’lost\’ Tianammen generation):「她在中國的中部城市重慶長大,現居倫敦,是位成功的小說家。她的自傳是共產主義統治下,中國貧民生活的嚴酷寫照,關於生存、關於自我的發現。」同時刊出虹影與母親及重慶的照片。近年虹影作品『背叛之夏』等頻密翻譯成不同語文譯本進軍文壇,均無此次聲勢浩大。
英國書評界對『飢』書英文版也是一片掌聲。安東尼亞.弗雷澤(Antonia Fraser)稱:「此書有十九世紀經典小說中的所有成分-----非婚生、貧困、無望的愛情,卻是扣人心弦的真實自傳,把我們帶到現代中國的最核心處。」卡門.卡莉爾(Carmen Callil)則說:「對動盪中國倖存的一代,虹影寫出了有力的證詞,他們存活,只靠者堅韌,靠著『心上一把刀』。」被喻為「一本讓人心都揪起來的書」,『飢』書英文版,是否會將虹影推向張戎、譚恩美之後的國際級華裔作家,值得期待。
今年文壇最閃亮的一顆星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長篇小說
『饑餓的女兒』最成功之處,在於其情感不外溢的敘述風格。誠然,此書中有議論,甚至點到哲理,但是故事講述之清淡,與所寫生活的灰黯,與難以置信的殘酷,包括天災,包括人禍,配合得恰到好處。而死神實際地到來,沒有使生命低賤,反而使生命得到昇華。體制化的麻木不仁,經常是權力與特權的結果,但更使人憤怒的是受害者們甘心而默認的承受。這本書當然不會讓中國官方高興,因為書中令人信服的自上至下的無法無天,正是中國官方刻意要隱瞞的。
一般說來,從個人角度描述的歷史,由於是切身經驗,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認同作者的喜怒哀樂,虹影的『饑餓的女兒』正是這樣一部將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社會史,活生生地呈獻給讀者的作品。
這是一個使人難以安枕的故事,意義超越特定的地點與時間。飢餓與貧窮,其原因,其後果,在此書中都是個人體驗,而且感受切身,敘述清晰。很少有作家能有此功力,包誇王若望備受讚揚的『飢餓三部曲』,也無法與此書相比。虹影此書中政治與國家大事只是一個潛文本,艱辛苦難中人性的經驗,才是本書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