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誰製造了你的世界觀》
Splog(垃圾部落格)、Flog(冒牌部落格)、UGC(user-generated corruption,使用者製造的腐化);這是你將會在本書中讀到的三個名詞,而它們祇不過揭露出複雜黑暗的網路世界之一小部份面貌罷了。
打從現在被稱為 Web 1.0 的網路早期發展時代,作為一個充滿熱望與理想的觀察者、我參與了這場風起雲湧的革命;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以網路的佈道者自許,不斷發表著對於網路產業與網路文化的評介文字。一方面,讚嘆於這個美麗新世界的活力、遼闊與多樣;另一方面,也無情批判部份藉由媒體大肆炒作、似是而非的網路商業發展觀念或模式。
因為太愛網路,所以不希望人們對它抱持過度樂觀的錯誤期許,及至希望破滅之後,反過頭來詆毀、否定、嘲諷它;這,正是我當時的心情。
正如作者自述,「這本書不是一般的評論,而是一個叛教者的作品。」誠然,如果是一個自始至終就對網路發展抱持排斥與疏離態度的保守主義者(或我私下稱為「被地球重力束縛的人類靈魂」)所作的批判,則或許只值一笑,但是從一個曾經信仰過網路的先行者口中說出來,我們便有虛心聆聽的必要。
「兩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憑一個開張十八個月還沒賺錢的網站(Youtube),就賣到十六億五千萬美元,兩人各分到價值三億美元的股票,這種不理性的估價和一夕暴富的億萬富翁,已經影響了其他美國人,紛紛感染了這種不理性的態度和信仰。」
“非理性繁榮”,並非Web 2.0的特有產物;至少我親眼見證了20世紀末最大的一場火力展示,當時是由網景、雅虎、eBay、亞馬遜等Web 1.0時代的先驅者所發起。台灣的網民、股民們,看到太平洋對岸升起超大型煙火,在困惑中,才慌忙試圖理解發生了什麼事。那波煙火打響了網路經濟時代的先聲:唯有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與實際參與,這個經濟體才能夠被運作的更大、更順暢,這是我深入理解後建立的認知。
不可否認,有許多極具創意與實用性的新事物在網路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充實了我們原本貧乏枯燥的人生;卻也不可不防,我們對於網路世界(甚至現實生活)的觀點,也受到這些日新月異的 New New Thing 嚴重影響或潛移默化。
舉個例子來說,作者在第三章提到「有時是一則廣告式報導,卻弄得像是Myspace或Facebook這類交友網站上的個人網頁。有時是一則Youtube上很紅的影片,結果是一家刻意想引導消費者意見的企業所製作。」
類似的現象,事實上在台灣的「部落圈」也曾引起熱烈的討論:越來越多廠商邀請部落客(blogger)試用商品、試讀新書,主要就是希望藉由他們在部落格上的影響力,增加產品的知名度、可信度,或者作為產品上市前的市場調查。據我所知,一些知名部落客目前多半採取謹慎的態度,在寫文章時註明該產品是由客戶所提供、或者從中獲取多少利益,以昭公信。
但,這樣的遊戲規則,並非從一開始就建立;部落客、以及部落格的讀者雙方,或許還包括廠商,都必須從實際的經驗中學習、成長;歷經被批評與修正的過程,才建立起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互信基礎。
至於扭曲報導,那更不是Web 2.0時代才有的現象:早在e-mail的時代,我們便時常發現某些人看到網路上的文章或圖片後,將標題按照自己的意見更改、又廣為轉寄出去;台灣某大媒體網站還針對此特別開闢「網路追追追」專題,專門破解這些網路謠言的真相;有些以訛傳訛的程度,簡直令人啼笑皆非!
這些經由作者所稱的「業餘者教派」基於有心或者無意的二手、三手或無數手傳播,在網路上大量散佈與流竄的訊息,勢不可擋;就連時常被作為 Web 2.0「集體智慧」、「共同協作」象徵的維基百科(wikipedia),也難免充斥著諸多謬誤的字句與偏見。在台灣,更有所謂的「鄉民」文化,儘管未必與本書中所舉的例子完全契合,卻也同樣反映了一種強大的業餘者力量。
理解業餘者,甚至向業餘者學習,可能是Web 2.0時代最重要的課題。
當然,本書中提到的部份案例,好比說用Youtube上面某段影片被觀看過的次數,來引證有多少人遭到誤導,這是不夠準確的,因為可能其中有許多人看過之後嗤之以鼻或一笑置之。但,我們不妨將作者這樣的觀點,看作苦口婆心;如果你是網站經營者,必須瞭解這種生態所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如果你單純是個網路使用者,更需要學習如何在險惡的網路叢林中保護自己。
話說回來,從來也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一般,在短短的數年間,許多新的理論被建立、被廣為流傳;然後被質疑、被摧毀,又從中生出新的趨勢與理論來。Web 2.0製造了更多資訊垃圾,但也多虧了網路的民主,我們才能發現這些虛偽背後的真相,所以,我還是抱持著審慎樂觀的態度。
「或許保羅.賽門說得沒錯。我們會走向 Web 2.0。
不管喜不喜歡。」
工頭堅 kenworker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資深部落客。1.0時代的網路趨勢觀察者,2.0時代的旅遊平台思考人;目前任職於旅行社,擔任行銷企劃以及國際領隊。創辦《部落客旅行團》,首先將部落格行銷觀念帶入旅遊產業。
﹝註﹞「鄉民」一詞在網路上源起於台灣大學PTT BBS中「網友」之俗稱,特別是指批踢踢黑特(Hate)看板之網友。後來此稱呼亦被網友使用至其他BBS及網路論壇中。因取其「愛湊熱鬧」的意味,常被網友用以自嘲。同時,「鄉民」一詞也可帶有貶意,用以指稱一些不懂得判斷事情是非、只跟著群眾起鬨的網友。﹝以上註解乃引用自《維基百科》的條目,倘若有誤,也是「業餘者」之責,可不是我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