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成功投資人必備的四種本領
吳啟銘(政大財務管理系副教授暨美國財務分析師)
本書讓讀者了解到,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投資人,至少必須具備四種本領:一、懂投資理論;二、看穿歷史;三、參透人性;四、規避看似「專家」的騙子。很遺憾,國內大多數的投資人可能其中一種能力也沒有,會成為輸家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投資理論沒有想像地高深,不外乎「風險與報酬相稱原理」、「好公司未必是好股票」、「公債未必比公司債低風險」、「股票報酬率未必高於債券」,因為報酬與風險高低全在於是否買貴了,而不在於投資的標的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敢於二○○二年第四季買進債信差的高收益債券的背後原因——因為低價買進才能換取高報酬。
很多人投資犯錯,不是沒有看歷史,而是看得太短了,誤以為長期持有,股票必能打敗債券,卻忽略了在本益比四十倍買進股票,幾乎是不可能獲取高報酬的;同樣的,目前國人持有過多債券部位,只是無法克制內心的心理恐懼,卻可能造成長期少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報酬的機會損失。熟讀投資歷史,方可克制心理謬誤,才能在「物極必反」的回歸平均軌跡中,全身而退。
本書是良心的書,卻可能是部分券商、投信業者、財經記者不喜歡的書,因為它照顧到投資人的利益,要投資人小心「被坑」。
推薦序二
醫生,也很適合做投資分析師!
於貽勳(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很多人說,打棒球的人,很適合去打高爾夫球,而我覺得當醫生的人,也很適合去做投資分析的人。所以,《投資金律》這本書可說是少見能清楚說明投資是門科學的書。作者William Bernstein以他醫生的背景,使用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來闡明投資理論,這樣的作者在市場上實在很罕見,也因此,這本書成了極為特殊的佳作。
在書中,Bernstein將投資的基本架構和方法做了嚴謹且鉅細靡遺的說明。因此,我會將此書推薦給以下三類的讀者:
一、專業操盤人。像共同基金經理人、保險資金操盤人及以投資為專業的相關人員,相信看了之後,會覺得心有戚戚。
二、對股票投資具高度興趣,希望以較有紀律的方式去投資股票的人。
三、財務金融相關科系的學生。因為此書不只探談了理論,也綜合談到了歷史、心理學,以及作者個人的實務經驗,學生既可學到理論,也學到實務經驗,更可利用此書來做討論與辯證。
此外,雖然此書所舉的多為美國的案例,但我認為股票就是股票,其實到哪裡都一樣,在美國或在台灣投資股票道理大部分都相同,而其中存在的小小差異則在於,每個國家的股票都有其背景,或者當地的投資人會對某類的股票具有主觀的特殊情感,這些就不全然可用投資理論來解釋,其中有歷史感情因素,也有企業形象因素,東方人和西方人難免對於這些事情的認知會有所差異。不過,由於Bernstein在此書中談的是理論,因而可以跨越國界,而讀者也可以此作為基礎,之後再根據不同的市場來做調整。因為每個市場的條件和限制必會有所不同,在美國做得到的,在其他地方就不見得做得到,如Bernstein所舉的恰當的投資組合中包含了貴金屬等,在台灣就只有黃金,所以在實務上勢必要做些調整,由於Bernstein對於他所舉的例子都清楚說明了由來與方法,所以我們在台灣還是可參考使用他建議的方法。
最後,雖然Bernstein在此書中已盡量白話,盡量減少統計、數學方面的內容,但不可避免地還是談到了相當多的財務理論,分量也不輕,在此我還是鼓勵讀者要好好地看,慢慢地看,對書中的四大關鍵——理論、歷史、心理學、產業——加以融會貫通,對於個人投資,乃至於想成為一個專業的投資人,都將非常有幫助。
推薦序三
四大關鍵讓財富永保安康
林奇芬(Money+理財家社長)
投資理財對所有民眾來說,真的不是新鮮事,但是,在投資理財領域中成果豐碩的民眾,可真是寥寥可數。為什麼每個人積極理財,但是卻不斷地在理財路上屢戰屢敗?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大部分人把理財當作是一件簡單、人人可做的事,疏於學習投資理財的專業技能。
《投資金律》這本書的作者Bernstein,本身是一個醫學博士,和投資理財毫不相干,但是他根據自己理財經驗,徹底的學習,進而慢慢體會投資成功的真諦。他對投資最主要的結論就是,投資也是一門科學,必須透過大量的基礎研究才能獲得資訊。
我相當認同Bernstein的看法,大部分民眾把理財一事看得太簡單,也太輕率。投資前甚少做足周密的功課,投資產生虧損則選擇長期持有,認為不賣出就沒有虧損。真正對於投資標的的投資價值、大環境的變化,以及未來影響投資環境可能的變數,甚少花費心思去研究。或是研究不得法,只是純粹在消息面打轉,對於產業結構性的問題、經濟環境的變動,則是一知半解,因此無法做出正確決策。
作者提出的投資四大關鍵,其實是投資理論上耳熟能詳的定律,包括:高獲利一定伴隨高風險;投資過熱後一定泡沫化,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人性是理財的最大殺手,唯有反市場操作才能投資獲利;認清金融機構的遊戲規則,才不會淪為短線進出幫金融業者賺手續費。這些主導投資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一直都是影響投資成果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但卻不斷的被理財民眾忽略,因而出現理財行為像飛蛾撲火般的自殺式行為。
台灣過去長期都是處在高度經濟成長的環境,即使有幾年的衰退,最終都以再一次的高成長突破,所以,台灣民眾整體來說,財富累積的效果還算不錯。不過,近三年來,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空頭市場,而隨著台灣經濟優勢的改變,未來即將進入一個低成長的年代。大環境的改變,將對投資理財環境產生巨大的衝擊,如果未能了解投資市場的遊戲規則,將使個人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之中。而作者以投資的四大關鍵為根本,提出建立個人資產組合的概念,其實也是相當具體的做法。
今天整個投資市場處在相當不安定的環境中。究竟這場金融風暴是短期的變數,還是另一個經濟大蕭條的來臨,沒有人敢斷言。但在此時閱讀此書,重新回顧歷史、檢視自己的理財缺失、擬定未來的理財策略,無疑是捍衛個人財富最聰明的選擇了。
推薦序四
投資,可以學習!
章嘉玉(荷寶集團東南亞行政總裁)
這幾年,投資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似乎已變成一種不需要經驗累積、沒有一點循序漸進邏輯的行為。因為多數投資人只覺得在這個領域內,老是大起大落,彷如乘坐雲霄飛車一般,因此只要沒有在對的時機裡進出,賠錢、失敗者居多,於是不少人質疑起投資的價值。
在《投資金律》一書當中,重新喚起了過去那些極具價值、卻老是被投資人遺忘,基本的投資道理,這些包括了:投資的理論架構、投資的歷史經驗、人們在投資中的心理狀態,另外則是讓人瞧瞧從各個角度切入投資領域必須多加領略的產業虛實面,當然更重要的是除了掌握四大投資道理之外,本書也讓投資人從一個全面的架構基礎中,思考屬於個人的投資策略。
我一直認為,在投資的領域中,投資人是可以被教育的,這是為了減少投資的錯誤,我也認為投資是可以學習的,這是為了提高投資成功的價值,當然投資更是具有邏輯性的,只要經歷過這幾年投資浪潮洗禮的投資人,大概會認同下面我想說的:所有投資都伴隨著風險,請先認清自己的希望與需求是什麼,冀求一蹴可幾,可能跌跌撞撞還不見得到得了終點站,掌握局面循序漸進,反倒可以安穩到達目的地。
《投資金律》的一開頭,我就讀到一段作者William Bernstein極為深刻的自白,他雖然擔任過醫生,受過科學訓練,但就如同平常投資人一般,一進入投資領域裡,總是忘記了所有的科學的道理,與旁人的經驗與建議,這是讓自己陷入投資悲慘境遇的理由。
此外,他也告訴了所有人,就像在醫學領域內,醫生所受過的嚴格訓練與大量的研究試驗,與可信賴的統計數據佐證,一項成功的藥物或是手術過程,都是經驗的累積與專業的知識為基礎所造就的結果,同樣的,要能夠成功投資,就不能缺乏這些投資的理論架構與旁人經驗的交流,而且學無止境。無論醫生或平凡的投資人,進入投資殿堂時請相信,學習雖不一定加速您抵達終點,卻必然能幫助您抵達終點。
在這本書中,Bernstein亦赤裸裸地批判了券商營業員及共同基金等投資產業,同時也把美國免收手續費的基金做了一些背景介紹。我個人較不認同作者極端的批判,畢竟各地基金公司的結構都有其道理,不合理的收費自然可以有所爭議與討論的空間,但並不意味著只有低價不收費的基金才是真正為投資人追求績效。
投資朋友真正應該關切的還是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團隊操作成果、誠信透明等方面,而不僅僅是「費用」一項,而身處在投資產業的朋友們,看過此書,亦應該深自反省與檢討,自己的服務模式是否符合大多數投資朋友的期望。
這是一本兼具理論基礎、前人經驗累積與實用價值的投資書。我很樂於看到臉譜以本書帶給投資人全新的投資價值,經由作者深入淺出的理論解說,兼備經驗性、故事性的引導,相信無論專業投資人、一般投資人都能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啟發,並大有收獲。
推薦序五
資產轉換,為世界一流投資家最大的挑戰
謝金河(財訊傳媒董事長)
從投資戰略來考量,世界一流的投資家在掌握投資機會時,最大的挑戰是資產的轉換,在什麼時機下持有什麼樣的資產,從資產轉換再到資產配置與組合,像一九九○年從日圓資產換成美元資產的人是最大贏家,一九八○年代拋掉黃金轉換成日圓資產的人則是最大贏家。而台灣的投資人,假如懂得在一九八九年前後股市大漲到一萬兩千六百八十二點,拋掉台灣股票轉換成六四事件爆發、房地產與股市慘跌的香港資產,也可能成為大贏家。
那時候香港恆生指數只有兩千多點,比台灣足足少了一萬點,台灣三商銀都漲到千元高價的時候,代表香港的匯豐銀行股價只有四塊多港元,後來四股併成一股,如果以每股十六港元買進匯豐,到了九七前夕,匯豐已大漲到兩百七十九港元,後來再一拆三,股價再漲到一百二十港元,一九九○年代賣掉台灣銀行股買進香港銀行股的人成了最大贏家。
一九九○年前後,香港房地產價格只有台灣的二分之一,但是一九九七年前後,香港房價一度是台灣的五倍。九七之後香港房地產大跌,但仍比台灣高出五成到一倍,而香港股市原本比台灣少一萬點,可是一九九七年香港股市一度大漲到一萬六千八百八十八點。
二○○三年,美伊戰爭加上SARS疫情,投資人心態都變得保守謹慎,股市成交值遽縮,反而債市交易熱滾滾,從二○○○年美股崩跌以來,全世界都認同一些價值與觀念,例如價值投資抬頭,巴菲特理論成為投資寶典;也有人服膺「現金是王」原則,減持股票、房地產,寧可抱牢低息債券,甚至是把現金放進銀行存款。
而從過去二十年來的投資市場變化來看,金價在一九八○年創下八百七十三美元天價之後,已沉寂二十多年,一九九一年美伊戰爭,金價一度彈升至四百一十三美元;二○○三年美伊開戰前夕,金價一度大漲到三百八十九美元,但是戰爭之後,金價即回落。過去黃金是亂世英雄,未來恐怕要美國經濟發生重大困難,美元強勢地位徹底瓦解,黃金才有機會出頭天。
至於日股與美股,從日經向下修正長達十四年來看,二○○○年美國科技泡沫吹得比日本九○年的資產泡沫還大,理論上,美股調整的程度恐怕不下於日本,不過美國經濟調整力強,美國企業透過裁員、縮減成本來調整體質,調整力遠甚於日本,因此,美股可能不需像日本經過十四年調整仍未見曙光。不過若在同樣發生泡沫的美股與日股之中二選一,已慘跌十四年的日本股市可能比美國股市有機會。
雖然跌了十四年的日本股市也許還有少許下跌空間,但是「賤下極則反貴」,當外資大力追殺,日本本地投資人紛紛外逃的時候,眼前的日本股市實在有點像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過後的香港股一般,應該是眼光銳利的投資家尋寶的天堂。
這種從九○年以來一直任人遺棄的資產,很可能是未來財富之源,反而是九○年代以來人人爭持的科技股,類似台灣的半導體股,或是大家一窩蜂避險的債券,很可能是令大家財富受創的源頭。
這一次臉譜出版由William Bernstein所寫的《投資金律》一書,從投資理論、投資簡史、投資心理學、到投資產業,再到整合思考,整個精神就在資產分配與資產轉換,值得大家深入咀嚼細讀。
推薦序六
了解自己的理財需求,選擇適當的理財商品
陳忠慶(中國南方基金公司顧問)
我接觸並在投資理財領域打滾已超過二十年,早先還在美國提供個人理財相關服務,起先我只賣基金,只取得一個基金經紀人的執照。漸漸我覺得客戶的理財需求不只是基金,或只利用共同基金就可滿足一家大小所有的理財需求,於是又陸續去考取多種執照,算是可以提供較全方位的理財服務。
當時在美國要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可經由取得認證理財規劃師(CFP)或特許理財顧問(ChFC)的證照,然後執業為人服務。不過要取得這兩種證照,光是上課考試就要費時經年,所以我採取多執照的策略,在較短時間內就取得房地產、保險、綜合證券、共同基金及期貨等經紀人執照,希望能讓客戶做到一次購足(one-stop shopping)。
不論是CFP、ChFC或多執照經紀人,要提供對客戶有所交代的服務,應該要包括分析(analysis)、對策(solution)、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購買(purchase)及服務(service,含諮詢)等主要項目,也就是根據客戶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生活、理財需求,進行符合客戶需要的分析,並提供對策,然後協助客戶把資產分配到適當的理財工具(例如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甚至風險較高的選擇權、期貨等),如果客戶有需要,還要協助他們做相關的買賣或投資。當然,進行這些項目的全程服務,包括事前與事後,都要提供解說、諮詢、提供資料、代辦等等相關服務。
從在美國提供這樣的理財服務,到回國後進入因法令規定而分業的單一金融服務業,到曾在媒體工作主管一些理財版面、刊物,到目前仍為媒體執筆撰寫理財專文,我覺得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自己就做到妥善規劃理財,並且實際理好財,尤其是投資,不是人云亦云,就是太倚賴所謂專家。
這種情況在國內尤其明顯,即使現在已有十五家金融控股公司(金控)可提供全方位理財服務,但由於過去長久的分業,所以從業人員仍然只懂單一商品的銷售,勉強想加強交叉銷售,銷售多種金融商品。其中,即使是交叉銷售,重點仍是以銷售為導向,而不是客戶需求導向,因此現階段仍無法真正進行前述的分析、對策、資產配置、購買、諮詢等服務,社會大眾仍然無法了解自己的理財需求,選擇適當的理財商品。
那能不能在業者之外取得協助呢?比方說找專業的書刊參考。是有相關的媒體與專書,但前者時效性有限,後者水準參差不齊,甚至連新聞從業人員、演藝人員也出理財投資專書,所以我們還是不容易找到實用的理財參考書刊。
不過我最近倒是找到了一本好書,很值得隨時參考,作為「座右書」或「床頭書」,時時可以翻閱。這本書是Bernstein的《投資金律》,內容以談論個人投資為重點,涵蓋多種投資工具。
本書異於其他投資理財專書的特點是理論與實務兼顧,並能真正提供實用的指引,特別是資料的蒐集、整理、並提出建議及觀點,都十分嚴謹而有說服力;作者學醫出身,重視科學方法,所以論述也異於一般金融「業內人士」,特別側重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並且以「業外人士」的立場剖析投資產業,讓讀者知道該如何與業者打交道,謀求自身最大利益(很可能就是根本不和他們打交道)。
要做好投資理財,不外乎具備正確的觀念、利用實用的原則、採行有用的方法,本書在這些方面算是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持續挖掘,在金控真能提供完整有益的投資理財服務之前,本書是可以讓我們散戶在投資時增加勝算、減少失敗的最佳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