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

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

Bottomfeeder: How to Eat Ethically in a World of Vanishing Seafood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譯界人生】陳信宏:一如鋼琴曲改編吉他曲,翻譯也必須做很多取捨

    文/王昀燕2016年07月27日

    台灣多本艾倫.狄波頓作品皆由陳信宏翻譯 問陳信宏,從事翻譯是否已20年?他聞言靦腆一笑,「這樣講出來很可怕。」 陳信宏自大學時代開始接觸翻譯,當時同學接旅遊錄影帶的字幕翻譯,他也跟著做,因而生起了興趣。其後曾獲梁實秋文學獎之翻譯獎,被出版社發掘,自此正式踏入譯者之路。 他的第一 more
  • 【2009年度百大】愛書100人:葉怡蘭

    文/葉怡蘭2010年11月04日

    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 海鮮的美味輓歌:健康吃魚、拒絕濫捕,挽救我們的海洋從飲食開始! 推薦品1 一本令人讀之心情沉重、胃酸驟升、消化不良,卻又深受啟發、不忍釋卷的好書。作者深入描繪了人類於飲食上的貪婪與輕率、因而殘害了環境與生態的沉痛真相,同時也亟欲以美食愛好者角度尋出面 more
 

內容簡介

人類與海鮮的美味關係,即將在二○四八年終結?
吃魚,就要吃得美味、環保、健康!
吃蝦子為什麼造成海嘯災難?鮭魚為什麼是紅色?黑鮪魚為什麼會讓你變笨?
令人大開眼界的水產內幕,本書將揭開海鮮的真相。

◎ 2008年加拿大作家信託獎最佳非文學類
◎ 2009年國際專業烹飪協會IACP飲食文學大獎

除了慢活、慢食,人類還得要「慢漁」才行。
我們不該再當生態裡的鯊魚,而要學習當「底食動物」。

  海鮮的美味是胺基酸的奇妙組合,其細緻的風味變化,使海鮮料理被認為是烹飪的最高境界,十萬年前,海鮮的奧米加三脂肪酸更使人類的大腦呈倍數成長。然而藍色革命的推動,經歷二十世紀好幾世代的用力吃喝,海洋這鍋眾神的魚湯終將枯竭殆盡,人類以後不僅恐怕只剩花生醬水母三明治可吃,還把食物鏈中的所有毒素全集中在肚子裡。

  基於老饕的危機感,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從老家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出發,走訪北美、歐陸、印度、中國與日本十個地方,深入追究海鮮供應鏈的源頭,從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吃到東京迴轉壽司,他在切薩皮克灣和一個飛魚船船長一起出海捕撈牡蠣,在印度調查養蝦場,在馬賽煮道地的馬賽魚湯,還和舉世知名的生態學家一起走訪超市的海鮮販賣區。他震驚地發現:失控的汙染現象、迴避規範的捕魚行為,還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在在都對我們盤中的海鮮造成影響。

  在這個鱈魚瀕臨絕種、蝦子有抗生素,鮭魚又遭海水魚虱嚴重感染的世界裡,我們真的能繼續大啖海鮮而不覺愧疚嗎?況且,吃海鮮仍然是有益健康的行為嗎?還好作者在這場環球行動後告訴我們,我們仍可以透過挑選海鮮,確保健康以及影響漁業、養殖活動,保護海洋環境,比如奉行「底食原則」,不吃食物鏈頂層魚類。當作者從菜單剔除了鮪魚、鱈魚,他發現沙丁魚罐頭也很美味,還差點飛上天去。本書附有海鮮挑選指南。

作者簡介

泰拉斯.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

  著有《老饕犯賤走天涯》、《他方的盡頭》以及《大吃一斤:魁北克揭祕》三本著作。其中《大吃一斤》不但入圍作家基金會獎決選名單,也是加拿大的全國暢銷書。他的文章可見於美、英、加三國的各大出版品,包括《獨立報》、《康泰納仕旅人雜誌》、《美食》、《衛報》、《國家地理旅遊者誌》以及《紐約時報》。作者目前住在蒙特婁。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幸福的歷史》、《品牌思考很簡單》、《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老饕犯賤走天涯》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味蕾下的科學與良心 方力行
我也有一張美食清單,但是…… 王浩一
一本海洋保育的最佳科普讀物 邵廣昭
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盧郁佳
海鮮美食的嚴肅意義 鄭明修

引言

1. 小妖精崛起
紐約市--香煎鮟鱇魚

2. 牡蠣王國
切薩皮克灣與不列塔尼--牡蠣

3. 奇比餐館恐慌紀實
英國--炸魚配薯條

4. 小小池塘
馬賽--馬賽魚湯

5. 小小魚兒
葡萄牙與法國--沙丁魚

6. 為害千里
印度--咖哩蝦

7. 佛跳牆
中國--魚翅湯

8. 告別鮪魚
日本--黑鮪魚生魚片

9. 規模經濟
英屬哥倫比亞--烤鮭魚

10. 速食vs.慢漁
新斯科細亞省--魚條

結論

附錄 海鮮挑選指南

致謝

名詞對照表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50684
  • 叢書系列:人文旅遊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告別鮪魚
日本--黑鮪魚生魚片


飛鳥這一天標下的伊朗黑鮪魚,將以每公斤一萬八千四百日圓(每磅八十一美元)的價格賣給壽司餐廳,而餐廳又會把價格提高至少一倍,所以一份腹肉生魚片至少要價十七美元。不過,在東京的頂級餐廳裡,價格絕對比這高得多。飛鳥的老闆飯田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銀座一家餐廳的地址,是他供應黑鮪魚的數十家餐廳的其中一家。我相信他對這些餐廳瞭如指掌,因為他是魚販家族的第七代成員,他的家族自從一八○○年就已在東京批發海鮮了。

「 日本最棒的壽司餐廳在銀座,」飯田對我說:「位在歌舞伎劇院隔壁的金田中餐廳則是銀座最頂級的其中一家餐廳。」金田中的確是最有名的一家餐廳,座上賓皆是企業老闆和他們的歌舞伎女伴。一九八○年代,金田中也招待過季辛吉與卡特。在那裡享用以黑鮪魚為主菜的餐點,通常一人就得花上八百美元。現在,你也可以到金田中享用價格只要四分之一的懷石料理。(隨著日圓貶值,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壽司餐廳反倒出現在倫敦與曼哈頓。)不過,金田中餐廳仍然必須在幾週前事先訂位,所以我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到那裡用餐。

所幸,東京共有三十萬家餐廳,而且供應腹肉生魚片的餐廳在其中似乎占了相當高的比例。光是在築地市場鄰近的幾條街上,就有數十乃至數百家的小型壽司餐館。幸好如此,因為參觀過築地市場之後,我已餓得足以吃下一條黑鮪魚了。

我早就認定日本是個能夠讓我暫時放縱口腹之欲的好地方。這個國家為了讓饕客享用到沒有旋毛蟲病的新鮮豬肉,豬仔特別採取剖腹接生。日本人把活生生的鰻魚苗煮成一塊塊的豆腐,成魚則是被人從眼睛釘在砧板上,活生生地剝掉外皮。來到日本這個毒河豚饗宴之鄉,絕對要放開心胸,更要勇於嘗試。依照各人觀點不同,日本的海鮮文化可以是該國精緻文化的代表,也可以是人類貪婪的終極表現-即將導致海洋裡的大魚在我們有生之年內消失殆盡。

至於哪一種觀點才算正確,則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得知。在日本停留期間,我將暫時把道德判斷拋在一旁,盡情享用當地的各種海鮮美食。這個自古以來就從海中攝取養分的文明,對於如何在保育和濫吃之間取得平衡,想必有值得世人學習的地方。

日本人說,每嘗試一種新食物,就可以讓人多活七十五天。依我那天早上在築地市場目睹的景象來看,我顯然可以長命百歲了。

黑鮪魚早餐
儘管中國急起直追,日本目前仍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海鮮消費國,每年每人平均吃掉六十公斤的海鮮,相較於全球平均的十五公斤,高達四倍之多,也等於是每人每天吃掉六片生魚片。對大多數日本人而言,所謂海洋的變化將迫使他們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僅言之過早,也根本是想都沒想過的事情。現在全世界捕捉的魚,每十條就有一條是在日本被吃掉的。

鑒於歷史、文化以及地理上的因素,這個現象應該不令人意外。日本是個可耕地不多的群島,又位於北太平洋這座全球養分最豐富的海洋上。在十九世紀之前,佛教與神道教信仰都反對食用四足動物。而且,不同於朝鮮與中國,日本是所有平民百姓都遵循這樣的教誨。(頭腦靈活的饕客當然也有辦法鑽這種宗教限制的漏洞,例如野豬就被叫做「山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捕魚國,目前仍有許多個體漁民生活於日本海岸上的數千座小港口內。

會員評鑑

4.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1/12/28

失控的海洋漁業

地球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照道理來說,海洋資源應該可以源源不絕的供應人類豐盛肥美的海鮮,直到海枯\石爛為止。可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因為書中所揭發的真相而感到背脊發涼,同時也開始為多數人肆無忌憚大啖海鮮的行為感到焦慮。

知名的美食記者泰拉斯‧格雷斯哥 (Taras Grescoe),為了深入追查海鮮供應鏈的源頭,從故鄉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出發,走訪北美、印度、中國及日本等十個國家,藉由當地最負盛名的海產及魚鮮料理,帶出該物種歷年來質量下降的情形,以及工業化漁業如何運用高科技加速全球漁場的崩潰。

底拖網的暴行
我們一向將海洋當成自家後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免費超市。在捕撈技術有限的年代,海洋內豐富的生物質量確保了漁民的豐收,也成為人類蛋白質的穩定來源;但隨著人類對海產的需求量大增,加上冷凍與運輸技術的推波助瀾,漁民開始勠力於改造船隻以提高漁貨量。

1366年,被稱為「萬底掠窮」(wondyrechaun)的拖網(拖行在水底的漁網)首次在英國出現。一開始是由馬匹在岸上奔馳,身後拖著一根木條把水底的蝦子刮起,讓牠們落入木條上的網子;後來拖網與蒸汽動力結合,建造於1886年的第一艘蒸汽動力拖網漁船「黃道帶號」發揮了驚人的捕魚效率;十年後,史上第一面單船拖網在蘇格蘭進行測試,這種漁網呈圓錐狀,由鐵板撐開網口在海底拖行,這正是現代拖網的原型。英國傳統菜餚「炸魚薯條」對鱈魚龐大的需求,則被視為是這項革命的濫觴。

拖網之所以被稱為萬底掠窮,除了它過度擴張的漁貨量之外,對海底地形的破壞和混獲也對海洋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泰拉斯‧格雷斯哥以鮟鱇魚為例,由於受到美國食譜作家朱莉雅‧柴爾德的青睞,鮟鱇魚三番兩次出現在她的文章和電視節目上,所以這種早期經常被視為雜魚而拋回海底的魚種,忽然變成上流餐\廳的熱門食材而價格暴增,過度捕撈的命運也隨之而來。

棲息在深海底的鮟鱇魚,遭遇危險時會藏匿在海床裂縫中,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捕獲的魚類。但底拖網和滾輪拖網(採用沈重鋼鐵與橡膠輪胎,可攀越海底岩石)的運作,在刮起漁貨的同時也夷平了複雜的海底地形,海床裂縫、珊瑚礁、山丘等生物棲息地就像被坦克車碾過一樣,化成一片焦土。鮟鱇魚輕鬆入袋。

而且底拖網對捕捉對象來者不拒,漁民撈捕鮟鱇魚的總數中,約有22%是其它魚種,這種額外捕捉到的魚隻在漁業術語中稱為「混獲」,通常會被扔回海裡,但多半已經死亡或奄奄一息,嚴重浪費海洋資源。

到底拖網漁船的捕魚效率有多驚人?改編自英國記者查爾斯.克勞福的著作一 紀錄片「魚線的盡頭」(The End of the Line)裡提到,現在全世界最大的拖網,開口足以容納13架波音747,再加上以精確的衛星導航和電腦顯像技術追蹤魚群,高經濟的鱈魚、鮪魚、鯊魚等大型掠食魚種,從1990年起便陸續面臨漁場崩潰的問題,而且每年有高達七百萬噸的混獲被扔回海裡。

急遽消失的魚種
在早期的加拿大,據說鱈魚的數量多到足以讓人踩著牠們的背橫越海面。但是在1992年,加拿大首相布萊恩.穆隆尼召開記者會表示,鱈魚因過度捕撈而導致商業性滅絕,為了恢復魚群數量,北鱈魚海岸禁補鱈魚兩年,此舉引發了漁民的暴動,也導致四萬漁民沒了生計,但日後由於官方科學家承受不了政治和社會壓力,設定的捕撈限額過於寬鬆,最後加拿大政府在2003年正式宣告大西洋鱈魚為瀕臨絕種動物。

過去三百年來,直布羅陀海峽的漁民在大型鮪魚從大西洋向地中海遷徙時,會使用傳統的捕魚方法進行進行圍捕,每次大約會有數千尾的收穫,但過去十多年間,漁民發現鮪魚的數量減少了80%。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估計,2006年全球鮪魚捕撈量至少超過限額的30%;每年吃掉60萬噸鮪魚,佔全球黑鮪魚漁貨量三分之一的日本,也坦承該國在2005年的南方鮪魚捕撈量超出限額1800噸。意識到將來可能再也沒有鮪魚可吃的危機,日本在2007年主動降低黑鮪魚的捕撈限額。

海洋的最終清算
被亞洲人視為珍饈的魚翅,因為中國人每年高達一萬兩千噸的消費量,帶來33億美元的產值;而割鰭禁令無法徹底執行的代價是全球400種鯊魚已經有83種瀕絕,而且預估有20種將在未來10年內絕跡。

但魚種的耗竭,絕對不是「消失」這麼單純,後續對生態平衡所造成的威脅,才是左右海洋存續的關鍵。在鯊魚的數量崩潰後,缺乏天敵掠食的小型魟魚開始大量繁殖,美國東岸目前有超過四千萬隻的叉頭燕魟,而且數量持續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這些魟魚向南遷徙到佛羅里達,就把當地的牡蠣和海螂蛤吃光,同時也摧毀了北卡羅來納的干貝漁業。

任何一種魚類的消失,都會造成生物鏈的失衡,危害海洋環境健康。可是在2003年,科學家已經發現有高達三分之一的魚種接近崩潰,如果情況沒有獲得改善,預估到2048年,人類現有的食用魚種就會全部消失,海洋會只剩下泥土、海藻和蟲類。

距離海洋的最終清算日,剩下不到40年的時間,地球上最危險的掠食動物不可能以全面禁補的方式進行海洋復育,但身為一個消費者,你有權利知道餐\盤上的海鮮從哪裡來?用什麼方式捕撈、是否對環境造成傷害?這本書不僅帶來海洋的求救信,也附上海鮮挑選指南,讓你知道哪些魚類可以安心食用,哪些魚種應該少吃或避免再吃。

我們有不計其數的美食可以選擇,短少幾種選項,不會造成什麼遺憾。更重要的是,不要讓這麼珍貴的自然資產,從我們這一代手上消失。(撰文/Alicia Yang)

展開
user-img
Lv.3
4.0
|
2011/02/02

原先我的飲食習慣是菜、瘦肉,碰到魚這種要去骨、細挑的食物實在不太喜愛

本書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飲食風情與文化,還可以知道一國的環境保育重視程度
(更甚,把食物描述得很好吃...)
可說是美食旅遊節目的深入報導,別於節目,作者是探究其背後原因的
(ex:作者親訪鱈魚場,透過了解上游公司和基層產民了解哪些地方的魚可能對健康和生態不優)
對我,可以知道麥當勞用的阿拉斯加鱈魚是不錯選擇,雖然無緣造訪外國,卻能就地吃到好貨

當作者以一位西方人的角度造訪中國時,對魚翅的批判也讓我們了解其有益健康程度並不如我們所預期
而對自然的禍害卻可能是我們口福之後多倍的付出(如食物鏈)

本書最後有附錄海鮮食用指南,告訴我們怎麼辨識魚種好壞、對健康優劣
雖然我們不能親自到國外去嚐鮮,但也能從中學到這些通則(身在台灣放眼國際,回顧本地漁產的好方式)
下次去市場時,您或許\可以問:這魚從哪來?又是怎麼來的?

當然對老媽來說,她也省了很多力氣說服我,魚很好吃喔!吃了才會長聰明喔!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10/11/30

在這個時代,美食與旅遊應該己是一種大眾顯學了吧?
若只由目錄來看, 這是本遊歷全球,介紹特色海鮮的專輯: 由紐約的香煎鮟鱇魚開始, 一路介紹到炸魚薯條及馬賽魚湯的材料和典故, 跟著走訪日本築地與上海銅川路市場, 連印度的養蝦事業也不忘評論一番. 除了分享特色美食, 更有許\多料理的典故或撈捕食材的體驗; 但是, 真正看完書後的餘韻, 則是許\多關於『如何延續這些味覺饗宴』的提醒和研究.
書中文章就如同海洋資源警語:您的選擇將左右未來我的存在; 作者用實地走訪的經驗, 提出追求享受和海洋永續間取得平衡的建議, 假如仍舊用現在的吃法面對海中的珍饈, 也許\人類與海中眾生的緣分將盡於西元2048年了. (永恆存在的只有水母與海苔?)
看過它,也許\下次, 在海鮮餐\廳點餐\的那一刻, 你也會想起這本書.
展開
user-img
Lv.10
5.0
|
2009/11/03

海鮮的美味是胺基酸的奇妙組合,其細緻的風味變化,使海鮮料理被認為是烹飪的最高境界,十萬年前,海鮮的奧米加三脂肪酸更使人類的大腦呈倍數成長。然而藍色革命的推動,經歷二十世紀好幾世代的用力吃喝,海洋這鍋眾神的魚湯終將枯\竭殆盡,人類以後不僅恐怕只剩花生醬水母三明治可吃,還把食物鏈中的所有毒素全集中在肚子裡。
  基於老饕的危機感,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從老家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出發,走訪北美、歐陸、印度、中國與日本十個地方,深入追究海鮮供應鏈的源頭,從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吃到東京迴轉壽司,他在切薩皮克灣和一個飛魚船船長一起出海捕撈牡蠣,在印度調查養蝦場,在馬賽煮道地的馬賽魚湯,還和舉世知名的生態學家一起走訪超市的海鮮販賣區。他震驚地發現:失控的汙染現象、迴避規範的捕魚行為,還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在在都對我們盤中的海鮮造成影響。
作者走訪了全球十個海鮮或海產產地,把海鮮饕客間接對海洋生態的破壞,以及因為人類的海鮮的高度需求而造成的海洋食物鏈大崩解,十篇文章閱\讀起來是既輕鬆又沉重,看了本書以後或許\該改變一些海鮮的過度浪費。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