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少女維特

少女維特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集散地】掀開脆弱版塊上的封印──專訪楊佳嫻《小火山群》

    文/李屏瑤,|,陳佩芸2016年06月20日

    心也會繞路,但是命運將指引它回原地。也許它繞路只是為了給我餘裕,才能真正打開掩埋的暗房,讓痛苦曝光。——〈退回洞穴〉,《小火山群》 小火山群 楊佳嫻適合紅色,適合火,她是自燃系女子,寫作、教學、演講、座談、主持,世界不斷供給她新鮮的氣流。她的紅,是上一本散文集《 more
  • 【集散地】凌性傑╳楊佳嫻,攜手打造《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文/李屏瑤2013年06月04日

    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向經典致敬,為閱讀指引。兼具教學者和創作者兩種身分,凌性傑和楊佳嫻共同合作,從自身閱讀經驗出發,從魯迅到湯舒雯,精選35篇好散文,推出了《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關於閱讀、文學和寫作,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師大國文系、中正中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曾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和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的新世代女詩人楊佳嫻,最新出版的詩集《少女維特》,一半是十年前日日在網路上且豪不修改的少作;一半是十年後,時時在紙頁上反覆推敲字斟句酌的近作。詩集如此編排,展現出摺疊光陰、跨越青春懷想的時間張力,不但使得楊照要抒情地說「凝視傷口而變成了傷口」,更讓詩評家奚密在書前推薦序中肯定寫道:一位新世代詩人勤奮建立了一套具有相當深度和堅實質地的美學。而中國詩人暨學者陳建華也讚嘆道:「數年前讀到楊佳嫻的詩,如見王師再臨。不在於追求『鏡花水月』之美,也不在於名句傑作的『戲仿』,而在含蓄、凝練之中蘊含那種『羚羊掛角』的禪意,那種凸顯文字之所以象形之美的爭鬥,在詩行中留下齒齧岩石的血痕。」

  詩永遠維特,為了愛,永遠維持著一種感傷的堅硬,可能是甲冑,可能是結石,可能是脊椎,可能是神祕的犄角。即使我曾是太過靠近太陽的伊卡魯斯,憑藉著詩,融化後我也落海為龍女。──楊佳嫻〈舊址〉

作者簡介

楊佳嫻

  1978年生,台灣高雄人,雙子座。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目前為台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當代文學與四十年代上海文學文化。作品曾入選多種散文與新詩選集。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編有選集《臺灣成長小說選》。

 

目錄

【推薦序】焚詩以自保◎奚密
【自序】舊址◎楊佳嫻

夢境裡外的交通

透明
一座擱淺的電台
花園
沉默但仍然充滿聲響
逆雨
蜜比血甜
定焦的海
雨中長巷
當我們艱難地穿越冬季

屠宰的本事
白癡
饗宴
我們從這裡失蹤
在卮言的腹地裡
大街
可疑之處
雷聲的午後
持續擴張
深僻之處

島與半島
放逐者
秋興
填海
冰島
寒陸一日
核心
囚徒

寂然地交談著
春初臨帖
越台八八線訪霧台
早晨花蓮走海岸
苦冬淡水
旱季
太虛幻境
Perugia古城午夜
約會
一般生活

我將代替你流血
在一個晴朗的週末
夢寐廿四行
細雪
無題
異端
天使,倘若你已決定拋棄我
今夜

你知道這不是最後的等待
鎮魂詩
秋日寄往邊境的信

 

推薦序

焚詩以自保  奚密

  一九九0年代以來的現代詩標誌著一個文學史的新階段。在多重交錯的歷史語境下,新世代詩人展現出具有特色的美學。從政治角度觀之,臺灣1987年以後進入解嚴時代,2000年經歷了第一次政黨輪替。隨著全面的民主化,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眾聲喧嘩的局面。經濟層面上,經過了七八十年代的「臺灣奇蹟」,社會呈現普遍的繁榮與富庶。1970年國民年度所得低於三百美元,到了2000年已超過一萬美元。類似歐美日本等發展國家,臺灣人口大量集中於都會,面對擁擠、污染,快節奏、高壓力等工業化社會的共同問題。至於文化方面,八十年代初以來,對本土歷史的梳理和反思,對「大敘述」的質疑和挑戰,對臺灣主體性的論述和爭議,風起雲湧,此起彼落。與此同時,一波接一波的國際思潮——從解構主義、性別論述,環保運動,到新歷史主義、少數族群論述、後殖民理論等等——和本土語境相結合,激發新的活力,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如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臺灣也見證了「資訊時代」和「傳媒時代」的到臨。鋪天蓋地的大眾傳媒和日新月異的電腦科技,對社會各層面都造成巨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臺灣的新世代詩人成長在一個遠比過去自由開放,富庶繁榮,高度全球化,媒體化,科技化的環境裡。他們比前幾個世代得以更快地掌握國際潮流的訊息,即便可能是泛泛的表面認知。在此歷史語境下,不斷發展的現代詩的生態也明顯地在改變中。誠然,今天的詩壇非常多元,很難說何為主流,誰是前衛。根 據個人觀察,我列舉下面五個衝擊臺灣詩壇的因素。

  第一,隨著報禁的解除,臺灣的出版業曾經歷爆發式的蓬勃。平面媒體在短期內迅速地擴張,不管是報紙的大幅增版還是大陸當代文學的引介。但是,激烈的競爭和視覺文化的強勢使得文學出版環境不斷地惡化。近年來不僅是文學,出版業總體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了極少數的常青樹,詩集的銷路萎縮,詩的小眾化和邊緣化日趨明顯。但是,另一方面,在所謂M型的出版市場裡,小眾的詩仍然持續出版,在人文取向的袖珍型書店裡仍然可以找到,例如台大附近的唐山或淡水的有河。詩人和詩讀者的執著見證詩作為一種文類,仍然有其恆久的意義。

  第二,雖然少數的詩刊仍然維持長期出版的紀錄,但是就詩壇生態來說,詩社和詩刊的影響力大幅度下滑。五六十年代的超現實風潮,七八十年代的鄉土詩和政治詩,都是詩社詩刊有意識的提倡的結果。相對來說,對今天的新世代詩人來說,創作似乎更是一種個人行為。個別詩人之間或許有不同程度的互動,但是私人情誼和詩的創作未必有直接的關係。近年出現的詩刊不是沒有,例如《現在詩》和《衛生紙》,但是它們都不是以詩社為據點的出版品,更遑論共同的風格或立場。相對於大陸,臺灣的詩壇已多年相安無事,沒有論戰,因為已無此必要。相對於對岸,臺灣的詩人早已接受了詩在當代社會的邊緣地位,因此已無此焦慮。

  第三,從戰亂紛紛的民國時期到政治鬥爭不斷的毛澤東時期,大多數的詩人都無法依照自己的意願繼續創作。不管是被迫還是自保,停筆是他們普遍的遭遇。相對於中國大陸,戰後臺灣的詩壇在長期和平穩定的狀況下發展,未曾中斷過。這個簡單的事實其實大有意義。從1921年出生的周夢蝶到1981年出生的曾琮琇,臺灣詩壇享有「五代同堂」的歷史優勢。從閱讀新世代詩人和參加詩歌相關活動等經驗裡,我得到的印象是,年輕詩人對前輩詩人非常尊敬,對個別心儀的前輩作品更是瞭若指掌。其優點是經過了數代的薪盡火傳,臺灣已建立了一個優秀獨特的現代詩傳統。其缺點則是,年輕詩人有時候過於受限於前人的模式,模仿的痕跡比較明顯。

  第四,相對於五六十年代,詩人對通俗文化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經過了七八十年代的校園民歌運動和鄉土文學運動的洗禮,「大眾」早已不再是一個貶義詞。詩的平易化和生活化不但表現在副刊提倡的各種短詩欄目,也可見諸於詩和表演藝術、書畫、攝影、漫畫等多元形式結合的努力上。置身於傳媒時代,詩和大眾文化趨向合流而非對立。2003年出版的《壹詩歌》創刊號以詼諧、諷喻、戲擬等方式,將詩和消費,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歷史大敘述和私密語言並列,是一個相當突出的例子。

  第五,網路的日益壯大,無可置疑,它逐漸改變了詩的創作、閱讀、和傳播。在這個跨越一切疆界、開放民主的空間裡,且不論電腦技術層面的新玩法,僅就風格來說,詩傾向於日記化、口語化、隨意化,甚至瑣碎化和速食化。很多作品或記錄個人的片刻經驗感受,或表現嘉年華會式的活力釋放(包括千奇百怪的筆名)。作者可能更願意自我定位為「寫手」、「寫詩的人」,而未必是「詩人」。寫詩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未必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固然,對很多詩人來說,網路寫作只是他們發表的一個管道,更重視的還是傳統平面媒體。但是對一些年輕人來說,網路寫作本身即是目的。他們並不在乎是否在平面媒體上發表,因為後者限制大,包括篇幅和人際關係的限制。

  以上對新世代詩人所處的多重歷史語境作了一個簡短的概括。在此語境裡來閱讀楊佳嫻,她和同代人的雷同或差異頗能凸顯出來。如同大多數的新世代詩人,在她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前輩詩人的影響。其中楊牧的痕跡比較明顯,例如他的句型、語感、及說話者「你」和「我」的互換。此外,也有一些周夢蝶、楊澤、羅智成……。□弦的影響似乎僅止於「X們」的用法;詩集裡多次出現花們、霧們、潮蟹們、樹葉們、靈魂們……等片語。這些前輩詩人在臺灣詩壇的普遍影響並不令人意外。比較有趣的是,詩集裡幾乎看不到「夏宇風」的作品。太多的新世代詩人,尤其是女詩人,致力於模仿夏宇的語氣、意識流語言、都會感性等。詩集裡有少量的欲望書寫,但是後現代的印記不深。除了楊佳嫻的中文系古典素養外,她的美學取向決定了她走一條不同的路。

  作為新世代的代表詩人之一,楊佳嫻活躍於網路世界,擁有一個頗有人脈的部落格(大陸翻譯為「博客」)。但是在她的詩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純粹」,而不是網路詩的隨意性和速食化。基本上,楊佳嫻的詩是一個抒情世界,一個相當純粹的抒情世界,戲劇和敘述的份量都比較輕。她的抒情具有高度的內在張力,此張力來自她對世界和詩的態度。從她的意象著手,詩中常見的動詞諸如:找尋、搜尋(〈一座擱淺的電臺〉)、追尋(〈細雪〉)、穿越(〈雨中長巷〉、〈當我們艱難地穿越冬季〉)、追蹤(〈深僻之處〉)、跋涉與忍耐(〈寒陸一日〉)等,以及與此呼應的旅程、航行(〈放逐者〉)、路徑(〈蜜比血甜〉)、沿途(〈愛〉)等意象,它們呈現的是過程,其意義是雙重的:那既是生命也是詩的過程。詩人以「徘徊追蹤的意志」,追求超越,尋找意義。

  早慧的詩人感慨生命是「機械時光」(〈一座擱淺的電臺〉),是不斷的重複(「再次我們漫步於 / 時間和歌聲拉踞的迴廊」〈花園〉)。這「微鏽的人間」(〈秋興〉)充滿了缺憾、無常、虛空。有的時候詩人應之以悲觀和憤世嫉俗:

  凡是美景便應該消逝
  〈放逐者〉
  
  啊愛的亡靈命運的亡靈
  宇宙防空壕裡
  推擠著,訕笑著
  〈異端〉

  刺破、跌墜、消逝、解散、飛散一類的負面動詞重複出現在詩集裡。但是更多的時候她決定以詩來抗衡機械的時間:「我繁衍了無數意象 / 抵擋時光的定格」(〈饗宴〉),以虛構來抗衡現實:詩「比現實更接近真理」(〈大街〉),而「真實總是以污點的樣貌出現」(〈我們從這裡失蹤〉)。因此,她的詩追求的不是狹義的詩意或優美,而往往透過矛盾修辭和對立並列的手法來凸顯生命的張力和複雜度。例如,生命花園中的花朵有「爛熟且等待被欲望的體質」,「大雨以榖粒的姿態淹沒饑餓的農人」(〈雷聲的午後〉),「在吞噬一切的本能裡 / 幻想著被吞噬」(〈愛〉),「迷戀和放棄」(〈沉默但仍然充滿聲響〉),「孤獨的鬧市」(〈無題〉),「緘默與噪音」(〈持續擴張〉),「眾神與眾獸」(〈雨中長巷〉),「自我與背對著的那個自我」(〈秋日寄往邊境的信〉),「那張被吞噬可是快樂的臉」(〈愛〉),以及〈秋興〉中以血/黃顏色的並列改寫了古典傳統(杜甫):「異地我們各自憑窗 / 看月亮又被時間射殺 / 其血玄黃」。

  抗衡現實,捕捉真實的詩來自超時空的靈魂。靈魂的意象不斷出現在詩集裡,還包括「一千兩百歲的魂魄」(〈雨中長巷〉)、「魂魄」(〈我們從這裡失蹤〉)、「鬼魂」(〈秋日寄往邊境的信〉)等。詩竟可用來「鎮魂」:

  有時候也聽見諸神翻身微響
  當我們終於試著遺忘,啊攤開
  如一張虛無的紙
  擦過如炭的宇宙
  〈鎮魂詩〉

  對詩的寄託,在早期的〈夢〉裡即見端倪:

  我的夢還很瘦,哦是的
  甚至可以穿越過現實的牆壁
  穿越過那些灰色的雨滴而不被淋濕......

  「夢」在楊佳嫻的作品裡具有正面的意涵,和星星、太陽、天使、天國、獨角馬、女神、諸神、金(金色蔓藤、黃金、金箔)等共同構成一個意象群。它暗示詩作為一種形而上的追求:「世界被反鎖 / 我們總是從縫隙裡 / 偷渡形上的光」(〈在卮言的腹地裡〉)。詩人和神祗相交通,因為他們本是同一族類:「神祇跌落,變成詩人」(〈逆雨〉);「也許曾經是天使 / 在冬季裡把翅膀燒了取暖」(〈雨中長巷〉)。在這個無神的人間,詩人是巫咸,以「不願瀆職的手指」(〈沉默但仍然充滿聲響〉)書寫「招魂符咒」——那只有「幻境來的人可以破解的暗語」。〈細雪〉第二節寫老電影看板上的明星,從而聯想到女神:

  整理好斷翅
  與棘冠
  如神殿簷下的雕像
  一心一意蔑視著
  從這世界不斷被抽換的
  人群的佈景

  斷翅的女神將荊棘傳遞給詩人,「像一名不滿,且窮途的青年」:

  從此我將代替妳流血
  代替妳,在這荒蕪啊時間的
  大拱廊內,遠望如看板上的女人
  蔑視這已經
  沒有妳的世界

  上面的若干例句也勾勒出楊佳嫻作品中相當明晰的詩人形象。她是現代版的謫仙,手上握著一張「不完整的天圖」(〈逆雨〉),流落在人間的她「通靈,隱身和解夢」(〈蜜比血甜〉)。她是放逐者,「曾經投身荊棘」(〈我們從這裡失蹤〉)。〈在一個晴朗的週末〉的結尾兩節這樣形容自己:

  你幻想自己可以是純白中
  浮出來的一個灰點
  你幻想樹葉們沙沙
  風中輾轉是受苦的心
  沿蛛絲往上爬
  把靈魂寄託給一朵花
  啊不能重來盼望重來的
  如無數鴉翅驟然破胸竄出

  你凝視著那個傷口
  你變成那個傷口

  彷彿齊瓦哥醫生「回到 / 冰雪的豪邸 / 逡巡舊日產業 / 仰視柱頭天使最後的黃金」(〈放逐者〉),詩人在絕境中重拾希望,在孤獨中提煉力量。詩人的孤獨形象和塵世的喧囂腐朽互為表裡。現代都市是人世具體而微的象徵,一座「疲憊的城市」(〈大街〉),「困居的城市」(〈可疑之處〉)。它好比一條「疲憊的魚」 〈大街〉,「疲憊如斯」(〈雷聲的午後〉),並且萎頓、乾涸、腐爛、死亡……。穿梭在「變形浮動的城市」裡,倖存的詩人「戴著面具、背著氧氣筒、牽著 / 一隻偽裝成寵物的詩集」(〈蜜比血甜〉)。

  詩必須偽裝成寵物,因為那是現實世界唯一還能接受詩,容納詩的方式吧!這隱含了詩人對詩庸俗化膚淺化趨勢的批判。在「孤獨的鬧市」(〈無題〉)裡,詩人只能「洋溢著美學與直覺的口水我們相濡 / 以詩」(〈沉默但仍然充滿聲響〉)。楊佳嫻作品最堅實的美學支柱,或許可以廣義的現代主義來形容,它融合了西方象徵主義和高峰現代主義(High Modernism)的精神。前者包括詩作為密碼、讖語,詩人作為獨通天機卻被世人誤解的的主祭,以及世紀末的憂鬱和死亡的陰影。後者則呈現在對詩語言的鑄煉,對現代人疏離的再現,以及視詩為個人救贖的信念。在這本詩集裡,我們傾聽一個「老靈魂」如何在詩中宣示:「我的瘋狂擁有絕對的居所」(〈大街〉)。她寫青春,寫美,寫愛情,卻不帶濫情和傷感。青春「留下雪地裡長長兩條半汙的痕跡」(〈寒陸一日〉)。愛情總是「容易蒂落」(〈逆雨〉),而且誤導阻礙了詩的前進:

  愛以美的姿態降臨
  我們發愣,震懾,忘記馳騁的本能
  讓厚厚的詩稿散落
  旋即被嚴冬暴雪掩蓋了
  〈當我們艱難地穿越冬季〉

  因此,「我決定擴大孤獨的存在」(〈大街〉),純熟地駕駛著「龐大的憂鬱艦隊航行於海」,「高速往末日前進」(〈雷聲的午後〉、〈沉默但仍然充滿聲響〉)。詩是提煉生命的艱難過程,也是終極目標。詩人是一位堅定的「鑄劍者」:

  作為秘密的超現實鑄劍者
  我們的鮮血,只奉獻給一個過程
  複雜,粗獷,僅僅迎著光
  就有無數幻象的招式
  凝結於眾神與眾獸之眼
  〈雨中長巷〉

  在楊佳嫻的作品裡我們看到詩不滅的光環,看到對詩的一份決絕,一份堅持:

  在焚詩自保的民主時代裡
  固執地犯法

  書寫,遊行,穿越荊棘林
  去拜訪消逝的太陽
  〈蜜比血甜〉

  一位新世代詩人自覺地「在路上」苦旅。詩集收入1998-2009年間寫的四十六首詩,近期作品更上層樓,不再有意象堆砌的瑕疵而能適當的留白。更重要的是,一位新世代詩人勤奮建立了一套具有相當深度和堅實質地的美學,一貫呈現了她對生命、時間,對自我、世界的閱讀,思考,書寫。楊佳嫻的詩有落寞,有激越;有內斂,有狂放;有批判,有理想。在這喧囂浮躁的時代,詩的神閒氣定彷彿在這首詩的結尾數行裡找到一則貼切的寓言。

  霧台今年好清晰
  但這也是無妨的
  沒有人詢問霧的行蹤
  沒有人丈量山與雲的距離
  沒能趕上冬天,我們擦著汗
  望著枯涸的瀑布發愣
  黃黑色水泥護欄上
  一尾蜥蜴平目,靜止,
  帶著索然的神氣
  〈越台八八線訪霧台〉

自序

舊址/楊佳嫻

  距離我在網路上發表第一首詩〈夢〉,已經過了十二年了。

  那時候我大三,而現在即將博士畢業。那時候我一天可以信手毫無修改地一天寫兩首詩(是的在bbs上按下ctrl+p,就在那黑色的螢幕紙上開始寫,寫完後ctrl+x,作品就張貼出去了),現在我一年才發表五首詩(反覆推敲,為了一個字兩個字改上一周,總是平面媒體刊出後才轉貼到網路上)。

  十二年是一個如夢似幻的數字。在那些水晶碎散每一個時間切片中,水流永遠是自己推擠著自己,排拒著自己,才可能得到前進。多年前的詩作,難道可以變成地圖,讓我找到失落的舊址嗎?或者,只是像Rene Magritte那張畫作,La Reproduction Interdite──男人面對著鏡子看見的是自己的,黝黑的背面.......。

  近十二年也是一個變化翻覆的時代。從世紀末到世紀初,政治變天過,我們意志高昂過然後失望過,手機像衣服,沒穿就無法上街,溝通科技一日千里。從bbs,轉到明日報新聞台,然後是部落格浪潮,再轉為臉書、噗浪,我幾次改換寫作與活動的媒介,更不提msn上即時對話中忽然出現詩意與笑話──「與時俱進」──參與了虛擬大宇宙的自我舞台與社交氣氛。關掉視窗,下了線,真真在那裡推敲著一兩行詩句時,又是孤獨的了。孤獨日益罕見(或貶值),我還寫著詩,在有詩的當下保存著神秘的美景,星河那樣開展在太空艙外。時間為我靜止,銅幣匡啷翻面,靈魂的答案緊緊握在掌心。

  學詩過程中,一再肯定的是寫作的獨特性與邊緣性。學會不輕視讀者。尊敬每一個字的聲色,每一個標點的呼吸。在白話與文言的交揉中試煉彈性,創造性地寫實,在壓縮與跳躍之間,讓留白成為詩的一部份。現代詩的語言基礎本身可能是散文的,可是詩和散文各有章法。我不寫句子連起來就真成為散文的,過份鬆散、摻水的詩。不寫意義正確而美學空洞的詩。也不寫說謊的詩。真誠乃文學第一要義。

  第三本詩集《少女維特》。這裡面是少女之我與現下之我的對壘。最早將收到我1998年第一首在bbs發表的詩作,現在回頭看看當時魯莽的文字,竟然頗有陌生的刺戟感。選擇文學作為青春甚至是終身功課者,必然以為自己與既成世界之間存在著某種裂痕。從前我急於揭露這裂痕,作品中遂有盲目的力。十二年前寫「不懂那些露出腥臊微笑的經血 / 以為長大必定會使自己腐朽」,而現在終於成為自己預言中的腐朽的大人了。十二年前我有難以駕馭的純真的狂氣,如今則是為「啊愛的亡靈命運的亡靈 / 宇宙防空壕裡 / 推擠著,訕笑著......」而悚然。但是詩永遠維特,為了愛,永遠維持著一種感傷的堅硬,可能是甲冑,可能是結石,可能是脊椎,可能是神秘的犄角。即使我曾是太過靠近太陽的伊卡魯斯,憑藉著詩,融化後我也落海為龍女。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228927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天使,倘若你已決定拋棄我
衣服是別人的
陽台是別人的
擺放在那裡的梯子
粗手感的離島明信片
有時候我害怕
終於我們只能在別人
夢裡的圖書館度過
約定的冬日

度過每一天像是
又仔細地在樹林裡挖了一個洞
雖然,總有那麼幾分鐘
迎著太陽站在青田街
我會盆栽那樣
有不思索的快樂

看激情的書
見幾個要被吹走的人
準備一趟其實
不比你漂亮的旅程
把說要帶你去的地方
多去幾次,彷彿替你去過了
這世界變成雙倍
遼闊得像電影

禮物都準備好了
節慶計畫
不同顏色標示的課表
下下一本書……
現在讓我們一一刺破氣球
讓我們解散房間,果決
如午夜路燈周圍
粉碎飛散的黑天使們

20080803
題目取自楊牧〈致天使〉(時光命題)中的一句。


一般生活
他體內有毛線
他體內有敗絮
他不慎把壓舌棒吞了下去
他剛剛被踩過
他是舊的
他的臉濕潤糾結
如剛剛被貓吐出

他拆過別人的牆
他封死過自己的窗戶
無人時刻,對著鏡子表演
如何快速拆卸假眼
樓梯上他總是踩空
總是妨礙發電

他定時清理沙發底下
毫不意外地撿到左腳拖鞋與
扳手
鎮定地鎖好
最靠近心臟的那顆螺帽

20080816完成
──刊於香港《月台》雜誌第十六期。



你知道這不是最後的等待
剪頭髮。剪指甲。
剪掉線頭和毛球。
剪開那封信。剪碎那一束花。
在黑房間裡剪出自己
燭焰描出的輪廓
讓愛人來吹滅

再一次剪出一個自己
更小一些
更小
不要驚醒蠟燭
不要驚醒愛人的剪刀
不要以為
可以空降占領陽台
不要以為進了愛人的廚房
就不會成為污漬

愛人蓋著時間的棉被
他撫摸著你像撫摸
一支功能確認無誤的新手機
但是他關掉你,他躲進棉被,
他和一個剛剛錯過的星體無線電通話
他愛你,照顧你,
他怕你無聊
他讓你穿著他的衣服,讓你
一個人扮演你和他

睡醒了愛人呼喚你
他已經準備好剪刀
新的一天,有沒有甚麼是多餘的——
一個如此清潔俐落的人。
你懷抱著他,聽他說昨晚的夢,
他剪掉截角,為了順利把你倒出來,
再把別人剪進自己的夢裡。
他是懷舊的,他是良善的,
他替每一條路清除路障
他喜歡在別人的房間裡
剪破你的胸口
他想幫助你清理蕪穢的內在
他的願望是世界大同
他要你也乖乖的
一起等待神蹟

你知道這不是最後的等待
你將開始自我檢查嗎
「你不會有東西可以剪的。」
你已經剩下最小
最小
如此地對抗著
愛人的潔癖與德行

20090402-3
幼獅文藝。2009。五月號。


無題
……也嘗試面對真實的自我,然而這自我比每一件荷李活道的菩薩頭都沉重,還不知它究竟是在嘲笑你還是安慰你。
──游靜〈半透明人〉,《今天》第77期「香港十年」專輯

把自己晾掛欄杆外
像時間忘了收進來的
一件舊衣
我將有虛擬的肩膀
我將有空洞的心胸
你可以是風
是明日來的幽靈
穿上我又還給我
你也可以是歡暄的雨季
佔領我然後
留下我

有時候我也可以輕易
折斷你,讓你成為這夏日的
簼火的一部份
也可以淡漠,像雪
無聲落下如伏兵
踐踏最後的顏色
更多時候
我卻允許你
將我擠仄在這孤獨的
鬧市的陽台,讓我不認得自己
像一座瀝乾了只剩下鹽分
昨天的海洋
像一本錯印的書
交付給目盲的圖書館員

20080627-28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