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源自生活,除了記誦朗讀,它更值得你去「感受」。
在生命中的某些光景,一首唐詩,浮現心中。
小時候,我們背唐詩;因為爸媽說背一首一塊錢。
學生時代,我們背唐詩;因為國文考試要考。
我們,到底為何讀唐詩?唐詩裡到底有什麼?
透過作家琹涵善感的心,唐詩不只出現在教課書。
它是一種抒發,更是生命的映照。
讓人不禁想說:「在唐詩裡找到共鳴,不亦快哉!」
詩是美的。當眼前的景物觸動了心弦的那一刻,我們的腦海中,自然浮現了古人的詩句,是這樣的貼切、委婉、優美、深情,難怪千古以來傳唱不絕。也是在那樣的感動裡,我們突然懂得了那首詩的真正涵義。──琹涵
自在 慢活 放輕鬆
泡一壺好茶,覓一處舒適好所在,
散文作家?涵邀您翻開書扉,快意過生活。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我在總爺住過二十多年,那個幽靜美麗的廠區,大王椰的高大挺拔,樟樹細細碎碎的樹影迷離有如幻境,日本式的住宅,家家庭院的果樹和花草……不思量,也難忘。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我常常帶著快樂的心情去旅行,也常有美滿的結局。心中浮現的是裴迪的〈送崔九〉的詩,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的那個武陵人,只在桃源裡短暫的玩了一回,就匆匆出山了。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纔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天上有雲朵自在的舒卷,人間有花朵繽紛的綻放。所謂:「春風無遠近,處處有花開」,我在朵朵向陽的紫花酢醬草裡,讀出了春天的希望和祝福。
作者簡介
琹涵
一位本名叫鄭頻的女子。
讀她的文章,她是「琹涵」,浪漫、真摯,是性情中人。
聽她的聲音,她是「鄭頻」,陽光、直率,不拖泥帶水。
她當了大半輩子的國文老師。
老師有兩種:
一種是畢了業後完全沒印象的;一種是畢了業一輩子忘不了的。
忘不了的老師裡,又分兩種:
太恨她,忘不了;很愛她,也忘不了。
她是後者中的後者。
因為那股發自內心的熱忱,對學生也好、對文學也好,
她成為後者中的後者。
因為有愛,她的熱忱永不止歇。
目前專事寫作,曾獲教育部教學優良獎、中山文藝獎等,多篇文章被選入海內外國文教科書。著有散文集:《遇見幸福》、《微笑的心》、《一口快樂井》、《Bravo!青春》等;以及寫作教學、兒童文學、詩集等共六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