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大揭秘

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大揭秘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譯界人生】讀國際關係的書,你很難錯過他的譯作──專訪譯者林添貴

    文/蔡雨辰,|,陳佩芸2018年05月14日

    四月底,八旗文化與多家出版社聯合為71歲的譯者林添貴舉辦了一場分享會,場上,老媒體人、出版人、政治人物雲集。預計進行一個半小時的分享會,來賓致詞便花去一小時。其中,長年鼓勵林添貴筆耕不輟的《聯合報》前社長張作錦,將他的翻譯成績形容為「林添貴障礙」,後人難以超越。 翻開林添貴的翻譯 more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唐耐心 (Nancy Bernkopf Tucker)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華府喬治城大學歷史學教授,並於艾德蒙.華許外交學院任教。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台灣的未來 : 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宋美齡新傳 : 絕代風華一夫人》、《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蔣經國傳》、《季辛吉大外交》(合譯) 、《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等。

 

目錄

推薦序
導讀
作者中文版序

導論:地貌與記憶

冷戰的脈絡
第一章  戰略模糊的起源

低盪
第二章  台灣是可犧牲的嗎?
第三章  活下去

福特的困擾
第四章  崩殂與緩刑

道義責任、軍事挑戰
第五章  斷交
第六章 最後一幕
第七章 台灣關係法

承認友與敵
第八章 雷根的不同
第九章  美國的保證

冷戰結束
第十章  大轉變

追尋世界新秩序
第十一章  改變與持續
第十二章  台海危機
第十三章  釐清記錄

反恐戰爭
第十四章  民主的影響

結論:處變不驚

 

推薦序 

  唐耐心教授於二00九年著「一九四九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大揭密」一書,敘述六十年來美國處理與台灣及大陸關係的變化。英文原題是「海峽談話︱美台關係及與中國的危機」,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兩岸關係,然而實際上涉及兩岸對話在書內敘述不多。本書主要是討論美國對雙方的政策和作法,因此中文版的書名比較適宜。

  本書的撰寫,在前一半主要是根據美國政府的檔案,特別是最近十年來,依「資訊自由法」而解密的白宮和國務院的極密檔卷;同時也有若干處引用我國外交檔案。至於後一半則由於檔案尚未屆解密時間,因此主要是依據和三方面當事人的訪談,學者專書、專文,以及媒體的論述。當然,大陸方面的檔案尚未公開,而多數當事人未能接受訪問,這是不可避免的無法使整個圖像完整呈現。

  本書是一本近四百頁的鉅著,若要我在其中找出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應該是「導論」最後一段所述:「互不信賴只是美、台關係的一個特徵,但它一直居於最中心位置,有傷害,又持續不滅。了解和消泯互不信賴應該是最重要的當務之急」。我於一九六0年代到一九九0年代,處理雙邊關係,對於這點感觸最深。

  季辛吉的秘密北京之旅(一九七一年七月),種下我們對美國不信任的種籽,同年十月下旬他在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的緊要關頭,身在北京,使各友邦清楚瞭解美國的琺碼已轉到北京,因此「變化重要問題案」(排我是重要問題要三分之二多數,北京入聯,不是重要問題),缺了三票被擊敗,使我們不得已退出聯合國。事後周書楷部長於十一月一日帶我去白宮拜訪季,他竟然大罵美國首席代表布希無能,不知道拖延投票時間到他回美以後。可是以後我們在書上看到他是故意挑投票的時間去北京,以昭顯他支持中共的決心。

  書中也一再引用解密的白宮極密檔說明季在會晤毛同時的曲意奉承,凡對方所要的無不一一拱手奉上,其卑躬屈節的態度簡直不像是一位資深的外交談判者。不幸此人主導美國外交事務幾達四分之一世紀,歷任總統都奉他為國師,這是美國與我國關係的負面發展的一個原因。

  在我國與美國終止外交關係的前後數年,變成美國對我們沒有信心,一方面美方懷疑我國在暗中發展核子武器,另方面美方懷疑我們在破壞美國與大陸的關係。美方的疑慮也不是無風起浪,在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各種想法都有,政府的指示也不一定能完全貫澈。

  一九八三年初我奉命駐美,履任之初就以增進互信自勉,切實作到「言忠信、行篤敬」;不過半年雙方關係就開始改善。可惜不久又發生「江南命案」,使關係蒙上陰影,所幸我方不作掩飾,依法處置涉案人員,始將陰影消除。

  九0年代中期,為了李登輝總統赴母校發表演說,又使雙方關係陷入低迷,稍後「兩國論」的提出,更是雪上加霜。二000年台北、華府兩地總統易人,情勢好轉,布希總統就任三個月就宣佈對台四十億美元的軍售案,並且在電視上公開宣佈美國有清楚的義務保衛台灣。只是可惜陳水扁總統稍後公開說臺海兩岸一邊一國,過了一年又宣佈將就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舉辦全民公投。他的舉措明顯逾越了美國政府的紅線,因此最支持我們的小布希總統的態度大轉,認為陳是為美國造成麻煩。曾擔任國安顧問和國務卿的萊斯女士(Condoleezza Rice)近日出版回憶錄,書中指出陳使美政府感到芒刺在背,美方認為他多次把台灣帶到戰爭邊緣,使美政府與他交惡,但也因此使美國與大陸利益趨於一致。

  這些事實,明確的告訴我們,外交為維護國家利益必須以誠信為出發點;欺騙或能得逞於一時,終久仍將會被識破,尤其是在今天資訊公開的時代。

  這本書是作者精心之作,不過一如許多出版品一樣,難免有些疏失。如二○二頁敘述一九八一年六月我方要請李光耀總理向雷根總統進言,提到我與在台協會葛樂士處長談到這點,附註二十六說是引自葛氏當年六月二十二日日記,我並無此印象 ,查了當日前數天我的日記都沒有和他談話的記錄。另外一九八頁第七行提到雷根總統就職後,「蔣經國和錢復、行政院秘書長王紹堉、外交部長沈昌煥會商之後,就對台美關係拿定了主意」。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是瞿韶華、外交部長是朱撫松。我猜作者是想指經國先生和行政院長孫運璿、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沈昌煥會商。

  本書譯者林添貴教授,譯筆流暢,並有多處對原著有疏漏處予以斧正。

前監察院院長.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錢 復

作者中文版序

  《一九四九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中文版問世之際,世局顯得與它的英文版於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研究與寫作時大不相同。前幾年,美、台關係從溫馨變艱鉅,台北方面有許多人莽撞衝動、華府方面則憤怒不平。

  因此,《一九四九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可謂適時之作,它說明了雙方互不信任及不滿意的根源。本書說明從尼克森上台以來、走向斷交,以迄小布希及陳水扁執政末期的美、台關係史。它採用美國、台灣及中國的文件紀錄,也在美、台、中、日等地訪談上百位參與制訂及執行政策的人士。《一九四九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探討前人罕知的發展,澄清我們自以為已了解的事件,經過深入、仔細分析後才知事態恐有不同。

  今天美、台關係已大幅改善,兩岸往來趨向正面、有建設性。鑒於二十一世紀將是太平洋世紀,這些重要關係的進展意義重大,也盼望它們能持續下去。可是,也有些挑戰存在。美國必須擺脫戰爭,並從痛苦的經濟衰退復甦。它必須證明美國並未式微,也要提醒其人民肩負全球責任。中國正在崛起,努力在國際、國內尋找新定位。台灣的民主持續發展中,但它和中國的經濟整合福禍兼具。

  隨著時間進展,會出現新問題,也有新理由必須合作。不論情勢如何發展,華府和台北不能自滿。關係需要持續不斷呵護。兩國人民都必須了解利害關鍵所在,學習了解彼此的優先目標和兩難困局。撰寫《一九四九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時,我試圖提醒讀者歷史,盼望能夠鼓勵出現使美、台關係更堅強、更有彈性、信心及建設性的政策及態度。最後,關係需要透明及誠實,才能培養互信。

作者識,二○一一年

導讀

  中華民國政府(國府)遷臺至今已經超過一甲子,六十年來與國府關係最密切的國家無疑是美國,只是冷戰高峰期美國對臺灣的政策在冷戰研究中長期不被重視,冷戰史學者們多聚焦於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互動,臺灣只是在此關懷下的附屬議題。但一九八九年大陸天安門事件與一九九○年代臺灣的民主化等發展,讓對中國失望的學者,開始注意到「另一個中國」──臺灣。加上兩岸關係的張力對東亞地區穩定的影響的因素,因此過去二十年來的兩岸關係,以及美國在此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開始吸引許多觀察家、評論家、國際關係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多半著作都是針對特定時間、特定問題的研究,例如美國對臺軍售問題與美中雙方為此的爭辯衝突,以及美臺之間的各種協商等,都是關懷的焦點。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長卜睿哲(Richard C. Bush)二○○五年的專書Untying the Knot(中譯本為卜睿哲,《臺灣的未來》,臺北:遠流出版社,二○一○年,亦為本書譯者林添貴所譯),即是以參與者的角度,討論了一九九○年代兩岸關係癥結的作品。但到目前為止,有關美國對臺政策歷史演變的著作並不多。

  本書作者唐耐心是近二十年來頗受矚目的美國中國政策專家,她在一九八○年代後期曾服務於國務院中國科與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近幾年更曾任美國情報總署(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主管,長期執教於華府喬治城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的訓練加上外交實務經驗,讓她比多數外交史學家更深刻理解美國外交思維與運作模式。除了經常參與美國智庫與兩岸領導人的溝通外,她也是多方媒體請益的對象,更是與兩岸三地相關學術與政策會議長期的參與者。她在一九九四年出版了美臺關係的第一本專書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中譯本為唐耐心,《不確定的友情:臺灣、香港與美國,1945至1992》,臺北縣:新新聞文化,1995年)討論了1945到1992年間美國與臺灣的外交、軍事、政治、社會與文化關係,2005年再編輯了Dangerous Strait: the U.S.-Taiwan-China Crisis 一書,討論臺灣民主化、美國對臺政策與臺灣的軍事、經濟、獨立等問題。

  本書是唐耐心第二部有關美臺關係的「通史」,討論雙方從1949後一甲子的政治與安全關係。與《不確定的友情》不同之處,為本書略去社會文化與經濟部份,將重點從感嘆美國對臺灣的影響有限,轉變為探討雙方政軍互動的癥結。本書除前言、結論外,共分十四章。第一章背景部分濃縮了作者舊作的論點,書的主體則是一九六九年尼克森政府開啟與中共關係正常化進程,以及之後福特、卡特、雷根、布希、柯林頓與小布希政府對臺政策的起伏,略為涉及與中國的互動。作者開宗明義指出:美臺關係最大的問題是雙方缺乏「互信」,導致臺灣海峽成為當今美國所面對「最危險的挑戰」──因為臺海地區是全球唯一可能使美國與另一核武大國發生衝突的地方。

  作者指出美國對臺政策最大的特點是:歷任總統與其核心幕僚們對國際事務的主要關懷都不是亞洲,對亞洲的關懷重點也不是臺灣,更顧不到「臺灣人民」的感受。尼克森與季辛吉在打開與中國交往之門時固然如此、甚至不惜犧牲臺灣利益;繼任者也莫不如此,如卡特政府到與中共建交前都沒有具體保護臺灣的計劃。其次,臺灣方面預期會較友善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一旦當選上任後卻更傷害臺灣的利益。例如尼克森在副總統任內以反共、堅定支持中華民國著稱,一旦進入白宮,卻開始推展與中共關係正常化,認為臺灣可以隨意犧牲(第二章);雷根在競選時宣稱蘇聯與中共都是邪惡帝國、當選後要恢復與臺北的正式關係,上任後卻發表了限制對臺軍售的八一七公報,也選擇犧牲臺灣換取中國支持對抗蘇聯(第八、九章)等。反倒是上任前對臺灣不友善者,上任之後卻意外好轉,例如甘乃迪(第一章)。第三,華府認定臺灣依賴美國,故對臺決策常未諮詢臺北,逕自採取自利的行動,不給國府足夠的反應時間,有時甚至連個「糖衣」都不裹。作者認為:這樣的模式不但給華府找了不少麻煩,也增加臺北的疑懼;而這個問題在美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各階段尤其明顯。

  至於臺灣方面,作者最大的批評是:作為一個受援的弱國,國府卻常透過操控美國制度,讓華府採取對自己不利的政策。作者早先的著作中,就已經嚴厲批判蔣介石對美國政策的操控;她在本書中再度指出,蔣無法超越自己的政策規劃,瞭解其與美國國家利益的一致或相違之處,讓美國採取了不實際的中國政策(第一章)。後來舉出的重大案例則是蔣經國在華府內部安排間諜以破壞中美建交(第五章),以及李登輝透過大規模的運作取得前往康乃爾訪問的簽證,造成1996年的臺海危機與中國和美國的衝突,嚴重降低美中臺三方的互信(第十二章)。其次,她指出臺灣的民主化是斷交之後吸引華府決策者與其他美國人重新注意臺灣,因而增加軍事和政治互動的原因;沒想到民主臺灣比獨裁時更複雜(第十章),李登輝濫用民主(第十三章);陳水扁則缺乏外交經驗,加上臺獨狂熱者逐漸激化他的言論,讓美臺與兩岸關係更加困難。作者認為臺灣內部的混亂讓其難以拓展國際空間、對世局的變動做出合理的調適,以及有效運用自己的優勢(第十四章),因此增加了美臺間相互的疑懼與海峽衝突的可能性。

  作者在結論中指出:當前日益強大的中國擁有前所未有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華府卻認為美臺關係肇禍的可能性增高,因此對美臺關係的熱情也下降。錯估情勢、錯誤行動或者只是壞運氣都可能讓美、中、臺陷入三方都想避免的衝突;美國不能犧牲臺灣,故對解決問題有政治與道德義務。她因此建議:美、臺總統直接會談溝通,同時向中國強調官方立場不改變,藉以重建彼此的信心,消弭衝突的可能。

  本書充分利用官方檔案與豐富的研究成果,還有作者歷經20多年親自訪問121位參與決策者的記錄,以及自身經驗所累積的判斷力,用流暢的文字敘述了美臺政治軍事關係中各種重大問題的脈絡;即便行文中交錯敘述三方立場,也不會讓讀者有混淆的感覺。尤其令讀者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簡短、生動的描述了近二十多年來美方各層決策和執行者的性格、偏執與彼此的衝突。作者對同時期臺灣要人的性格也有類似描述,只可惜較不深入。

  在《不確定的友情》之後,本書再度成為美臺關係「通史」的指標性著作,無論是否同意此書的觀點或解決問題的建議,將來相關的研究恐怕都必須參閱此書。唐耐心從美國學者的觀點出發,自言寫作的目標之一是釐清雙方關係進展的歷程,作為美國決策者的參考,希望可以消泯美臺間的互不信賴,減少臺海爆發衝突的可能。但對臺灣的讀者與決策者而言,此書對於瞭解過去六十年來美國對臺的決策主要思維,以及美、中、臺三方的互動,也有很大的幫助。筆者更期許的是:臺灣的研究者們也能依據自己的資料與觀點,寫出美臺(以及與中國)互動的「通史性」著作,讓三方(與全球)從對過去經驗的充分瞭解中,擷取避免衝突、增加合作與促進和諧的方法。畢竟,生活在臺灣的人,絕對不會希望臺灣海峽真如本書作者所描述的,是「危險的海峽」。

張淑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608204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軍武迷集合,日文軍事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