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你累了嗎

你累了嗎

  • 定價:220
  • 優惠價:919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17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時常聽到有人說:「我覺得好疲倦,不想再活下去了。」

  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可能是因為憎恨、敵意或是厭惡等各種負面情感積存在內心深處之故,因此逐漸無法與他人相互交流溝通。沒有想吃的東西,沒有想看的事物,沒有想欣賞的話劇或電影,也沒有想見的人。但是,就算待在家中也覺得無聊透頂。

  還有許多人總覺得拚命工作,卻絲毫不見成就感,反而越做越累;或老因周遭人的一句話而忐忑不安、心情大壞;有時甚至提不起勁,連活著都覺得累。其實,當生活得靠意志力支撐下去之時,唯有休息才是善待自我、尋求幸福之道。

  本書能幫助讀者找出苦悶與憂鬱的真正原因,徹底擺脫人生困境,從自我設限和社會期待中破繭而出,活出燦爛生命。

作者簡介

加藤諦三

  1938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教養學科、東大社會學研究系研究所畢業。1973年至1975年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現為早稻田大學教授、哈佛大學Reischauer研究所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理事、產業諮詢學會理事。

  著作有《別找藉口啦!─瞬間改變,成就無限》(世茂出版)、《別做貧窮貴公子》(文經社出版)、《日子難過絕對是你的問題》(種籽文化)、《勇敢做自己》(洪健全基金會)等書。

 

讓心休息—如何超越「苦痛」的心理學

前言

  時常聽到有人說:「我覺得好疲倦,不想再活下去了。」

  所謂對生存感到疲倦,指的應該不是工作過度或運動過度所產生的肉體上的疲勞。若是肉體的疲勞,只要有充分的休息、足夠的睡眠便能夠恢復原有的體力。

  但是,當一個人對生存感到疲倦時,就算睡再多也無法消除疲累。基本上,這個時候通常想睡卻怎麼也睡不著。所謂對生存感到疲倦應該是身心都感到疲憊,但主要還是以心理上的疲倦為主。

  此外,對生存感到疲倦不是單純地受到某種打擊而產生,不是因為連續發生悲傷事件而造成心理上的疲倦,也不是因為失去親人而感到疲倦。

  如果一個人已經對生存感到厭煩時,通常都會說?對生存感到疲倦。?

  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覺得「活得很不耐煩」,同時對世間的想法也懷著憎恨之心與苦痛的感覺。

  說「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可能從小時候開始就每天生活在壓力之下,因而對所有的事情感到厭煩,而且也將憎恨的情感壓抑在內心深處。

  他們連與別人對話都嫌累。連跟身邊的人說話都覺得耗費精神體力。有人喜歡與他人對話,但是對於連活下去都覺得累的人而言,對話是一件苦差事,連無關緊要的日常對話也成為一件辛苦的工作。

  會產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勉強自己與別人說話。因為明明對談話的主題沒有興趣,卻必須假裝興致高昂。就算他們打起精神與別人說話,所表達出來的內容也不是內心真正的想法。

  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內心深處充滿被壓抑的憎恨,因此逐漸無法與他人相互交流溝通。一個人獨處不見得比較快樂,而在他人面前必須偽裝、保護自己,因此與眾人相處也覺得耗費精力。而且,做任何事都嫌累。

  所以,無論週遭的人要求他們做什麼,他們都覺得痛苦,即便是簡單的小事。

  沒有自己想做的事。雖說如此,什麼都沒做也覺得痛苦。對生存感到厭煩以致於不知道要如何自處。沒有想吃的東西,沒有想看的事物,沒有想欣賞的話劇或電影,也沒有想見的人。但是,就算待在家中也覺得無聊透頂。

  或許,喊著「不想再活下去」的人對世間抱持著憎恨,同時也失去了活下去的能量。

  長期以來,硬是將各種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而造成生命力低落。生命力低落的人不就是對生存感到疲倦嗎?

  ?什麼人會對生存感到疲倦呢??什麼生命力會低落呢?

  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可能是因為憎恨、敵意或是厭惡等各種負面情感積存在內心深處之故。

  長久以來,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沒有直接將內心的憎恨情感表露給對方知曉。沒有藉由犯罪的手法對社會發洩忿恨的情緒。或者,沒有藉由正義之名參加反戰活動以發洩憎恨的情感。

  然而,那些有如到了春天尚未融化的積雪般的負面情緒,他們自己本身也未能察覺。

  對生存感到疲倦的這種情緒,就像長期在討厭的公司裡工作,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討厭公司的那種心理狀態。或者,長久與討厭的家人一起生活,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討厭家人的心理狀態。

  而且,當事人自己也是極為認真地過日子。努力盡自己的本分,期望別人能夠「認同」自己。連自己都沒有察覺到自己正在勉強自己,卻只是一味地認真過日子。

  他們抱持著某種信念,認為「這樣的人生一定有某種意義存在」,而當他們察覺到不對勁時,已經對生存感到疲倦了。

  這種疲倦可以用伊索寓言風格的故事來比喻。

  有一天,猴子對一隻孤傲而得意的大熊說:「你是挖洞高手。請你表演你的高明技藝給我看看。」。

  大熊本來不想挖洞給猴子看,但是為了想讓猴子認同他的技術,於是就假裝很高興的樣子開始挖洞。眼看著挖出來的土愈堆愈高,疲倦的大熊心想:「這樣應該可以吧。」於是看一看猴子。

  但是猴子說:「真是遺憾啊,如果只是這種程度的話,那麼鼴鼠先生就比你厲害喲。」

  大熊心想:「我怎能輸那隻小小的鼴鼠呢?」於是,大熊更加賣力,挖出又深又長的洞穴。他天天勉強自己不停挖洞,心想:「這樣猴子應該就會讚美我吧。」

  於是大熊又問:「這樣夠了吧?」但是他卻聽不到猴子的回應。仔細側耳聆聽之下,才發現完全聽不到地面上的聲音。大熊突然心生不安,趕緊就要爬出洞穴回到地面。但是因為他挖的洞穴太深,而被困在洞穴裡面。

  大熊發現自己完全出不了洞穴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被猴子的「花言巧語」給耍了。如果當初沒有想要得到猴子的「認同」就好了,大熊深深感到懊悔。

  瞭解到這點之後,大熊頓時覺得十分疲累而失去了活下去的力氣。但是此時已經沒有人可助他一臂之力了。

  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都是認真而努力的人。當他們努力的時候,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淪落到這般田地。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付出與努力總會有收穫的一天,總有一天會得到大家的稱讚。

  他們當初絕對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會走到窮途末路的狀況。而今,不僅活著都覺得累,同時再也提不起勁做任何事了。

  本書會先說明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有哪些症狀,接著探討這些症狀發生的原因,最後再說明該如何應對才是上策。

  二零零三年九月

          加藤諦三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247458
  • 叢書系列:Beautiful Life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爲什麼對生存感到疲倦
一、無法愛人
熱衷於傾訴自身悲苦的憂鬱症患者
每個人都會憎恨別人。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愛別人。
在情緒處理方面不夠成熟的人會恨別人,但卻無法愛別人。只有情緒成熟的人才懂得如何愛人。
情緒不成熟的人只會壓抑恨意而已。但是,就算一時抑制住心頭恨意,恨意也不會因此而消失,反而被隱藏起來並堆積在內心深處。
美國ABC新聞網的晨間新聞曾經製作一個長達一週的憂鬱症特集。我對於該特集的內容還留有一些印象。

印象之一是,在特集中出現的憂鬱症患者裡有一位看起來精神奕奕的女性。她訴說著自身的悲苦但是身體看起來卻相當健朗。她的聲音飽足而有力,同時也充滿著敵意與恨意。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患者也是同樣的情形。
總之,他們除了一味訴說自己的悲慘情況之外,什麼也沒做,因而在肉體上也看不出絲毫的疲倦困頓。
什麼都沒辦法做,但卻善於訴說自己的悲苦。無論其工作是家事或是到外面公司上班,都無法善盡其職。但是,只有在傾訴自己有多悲慘時,可以像進行選舉演講一樣講得口沫橫飛。

他們對於任何事都抱著消極而被動的態度,但只有對於敘述自身悲慘這件事,表現得積極而主動。這就是所謂「憎恨的能量」。
或許他們深信自己有著悲慘的命運以及不順遂的人生。而這正是他們總是逃避重責大任的原因之一。
這類的病人應該可稱為「自我膨脹型」的憂鬱症患者吧。
那麼,他們的恨意究竟是打從哪裡來的呢?

帶著陰鬱神情的人有「依賴的需求」
許多臉上帶著陰鬱神情或充滿憎恨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的依賴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緣故。
鬱悶的臉孔呈現的是內心中「誰來滿足我依賴的欲望」的吶喊。
讓他們感到不滿的不是拿不到想要的糖果,而是沒有人體諒他們想要尋求依賴的心情。
「五體不滿足」 的人意氣風發,而「五體滿足」的人卻頹廢垂喪。此時,通常大家都會要求這些五體滿足的人「好好地想一想」。
只是,雖然這些道理他們自己也都很清楚,但是臉上的神情怎樣就是無法光采煥發。

同樣是「苦」其實也有多種樣貌。若說「經濟上的困苦」,一般人都能夠瞭解。另外,面對目標努力前進時的「艱苦」,旁人也能體會。
但是,「心靈無法得到滿足的悲苦」,卻無人可理解。
許多內心受著悲苦煎熬的人通常不知道自己痛苦的原因為何。更慘的是,週遭旁人也無法理解他們。
但是事實上,對於對生存感到疲倦的人而言,這正是最重要的問題之所在。

有「依賴需求」的人容易受傷
想依賴他人卻無法如願時,內心就會受傷。受傷可能是來自於言語遭到對方否定,也可能是行為被對方拒絕。
有依賴需求的人容易受傷,這與年齡大小無關。而且,依賴的需求並不全然是孩子對父母,其實父母也會想要依賴孩子。
有依賴需求的父母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對於子女的言行舉止也極易動怒。只要隨便的一句話,父母馬上就會不高興而對孩子發火。
例如,當母親希望得到孩子的感謝而做了某件事時,如果換來的是一句:「我不需要,謝謝。」母親就會心生不悅。
利用自己與對方的關係來滿足依賴需求的人爲對方付出的目的是想要得到對方的感謝,而不是對方真的有此需要。會產生無力感的人也是相同的情形,都是想要得到對方的感謝。

依賴的需求未得到滿足的父母爲孩子付出而對方卻不領情時,父母就會覺得沮喪,有時甚至會大發雷霆對孩子動怒。
對於想要尋求依賴的人而言,最氣的莫過於被對方依賴。
依賴的需求未得到滿足的父母爲了孩子做了某件事,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依賴的需求。
舉例來說,父母動手做了美味佳餚,希望聽到孩子說一聲:「哇!好好吃喔!」。未料小孩並沒有如自己所預期般的興奮,這時父母就會不停地嘮叨、責斥孩子。
以為會得到對方的感謝,卻不如所願。表面上雖然並不是遭到對方拒絕,但是對企盼得到感謝的人而言,這就等同拒絕,其內心也因此而受到傷害。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楓樹林【現代人的健康煩惱咨詢室】書展:單書88折、三書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