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改變生命航向的旅程──
如果一生只能出走一次,我還是會毅然地選擇「印度」。
印度論壇上曾流傳著一句打趣的話:「只有被印度選上的人,才有機會踏上印度。」許多人,都將「印度」視為一生必去的聖地,就連被歐巴馬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一的賈伯斯、以《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躍身為國際暢銷作家的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以及改編電影的女主角──茱莉亞羅勃茲都是印度迷。而知名作家澤木耕太郎,不僅選擇了印度作為他長途巴士旅遊的起點,更因印度帶給他的深刻體驗,進而完成了被譽為背包客聖經的《深夜特急》。
也許很多人會好奇,「印度」這個國家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能讓去過的旅人終身難忘,甚至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捩點;究竟那個印象中髒髒的、臭臭的、貧窮的、繽紛中帶點灰暗的「印度」要怎麼走,才能體會到最深刻的感動,汲取到最菁萃的靈動?
真實精神旅行達人──船橋彰這本新作要告訴你,其實印度從來不是你所以為的那樣。她有千年古今貫串,東西文明交融的街道巷弄、宮殿、廟宇及民居;她有性格可愛又可惡、天生就如頂尖模特兒般上相的上億居民;她有繽紛耀眼的文化與能舞動全身細胞的音樂;以及幫助旅人擺脫灰暗塵囂、重拾生活熱情的神祕魔力。
無論你是為了擺脫生活瑣事與焦躁,想出國散心卻阮囊羞澀;抑或單純想找個純淨之地淨化身心靈,到印度,你都能得到滿意的解答。
人,是旅途中最美的風景,特別是印度人……
背包前輩常告誡新手,若遇到印度人主動搭訕絕對沒有好事。嘴巴上關心你,心底卻在打你口袋裡頭鈔票的主意。前輩諄諄教誨縱然沒錯,但若因此而總拒人於千里之外,或是成天提心吊膽,那麼旅途就少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尤其是在印度。
印度人在鏡頭前總能擺出生動的表情和動作,那股天真流露的氣息,讓每張照片有了絕佳的模特兒,彷彿在印度只要會按快門的,都可以成為人像攝影師。印度人喜歡跟旅人搭話聊天,也許因為貧窮沒法越洋旅行,卻能因為交流神遊收集各國風景而大感滿足。
僅管騙術大觀裡標注的印度人足以讓你氣得牙癢癢,有時不免吃了印度生意人的悶虧,但旅途上總是好人比壞人多,雖然說在印度凡事小心,但切勿鑽牛角尖才能讓旅途保持愉快。畢竟到印度來,誰不拉肚子、不受騙?這些都是道地的印度體驗,就像泰姬陵一樣經典。
印度、英國、科比意
許多人也許知道印度有個泰姬陵,有粉紅、藍、白、金四色城市,但可能鮮少有人知道,印度有濃濃的英國殖民建築,還有一座由現代建築大師科比意畫的城市──香地葛(Chandigarh)。
無論你是建築相關科系的學生,還是對於建築設計有濃厚興趣的旅人,到印度除了走傳統推薦行程,不妨到香地葛來走趟「科比意朝聖之旅」。你會發現除了整齊街廓,每個建築、廣場、學校,小至公車亭,都有濃濃的科比意影子。隨機的垂直水平窗格分割,與柱脫開的混凝土陽台矮牆。不論是否為科比意所設計,這些準則都已寫入這座城市的風格中。有些甚至融入了印度在地風格,一個作品中同時可看科比意的手法,也垂掛著印度歌舞似的跳躍思考。
科比意、仿造的科比意、印度式的科比意,整個城市,就好比一張大師親筆繪製的藍圖,而你,就是跳躍於藍圖上的幸福旅人。
謝謝印度,許我們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在世界各地翻找,恐怕也難以找到有幾個國家有印度這般肚量,可以將土地分享給其他國家。
印度的達蘭薩拉自一九五九年起便是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咖啡店、餐廳、街頭到處都是喇嘛的身影,就如同一般市井生活,只不過市民都穿了紅色制服。而鄰近的曼娜里雖是外國旅人不熟悉的地點,卻是印度人心中的度假聖地,甚至被稱為「印度小瑞士」,許多藏人移民都居住在這裡。
流亡的藏人生活在印度、祈禱在印度,沒有雄偉的建築、沒有寬闊的廣場、沒有細膩的彩繪,這些都遺留在青康藏高原,帶得走的只有自由的精神寶藏以及依舊成列轉動的轉經筒。而隨風飄揚的五色旗與高掛天際的「THANK YOU INDIA 50 YEARS」旗幟,則是為印度獻上的最誠摯感謝與祝福。
享受吧!印度奶茶與Thali
看過《貧民百萬富翁》電影的你,千萬別被那瓶生水蒙混的礦泉水嚇到,而錯過了品嚐印度道地料理的機會。
先從印度奶茶「CHAI」試起,保證讓你從胃暖到心坎裡。再試著從習慣的炒飯、炒麵進步到Chicken Biryani,把飲料從可樂換成Falooda,用湯匙吃的米飯改成用手抓的Chapati;從熟悉的麥香雞堡改吃道地香料味的Mutton Masala,當Thali成為點菜時的萬用辭彙,明白Momo Cafe的Mutton Momo原來是西藏羊肉餃子時,印度飲食文化的豐沛生命力,也將源源不絕地流進到你的身體裡。
作者簡介
船橋彰
台南一中、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魔羯座O型台南人,不吃水餃,擅長做令別人羨慕的事。三十歲離開建築師事務所,旅行成為生活信仰,持續書寫文字風景──平面風景事務所/funabashi.pixnet.net/blog。
好非主流價值下之亞洲人文風景,並以影像及文字創作重述旅行空間形貌。實驗亞洲旅行信仰倍增計畫,在生活中漸進擴張旅行比重,企圖以旅行維生。曾獲2009第四屆BENQ真善美獎二獎、2010第二屆旅行的意義首獎。現任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兼任講師及自由文字、影像、設計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