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

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 Why It’s So Hard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Animals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中美荷德義日韓西俄等9國授權,話題全球延燒!
內容發人深省,堪稱人類與動物關係的《正義》(JUSTICE)
觀點引領時代,媲美《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

  哈爾.賀札格為我們與動物關係所做的貢獻,就像《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的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為我們與食物的關係所做的貢獻一樣。在以風趣、老練、引人入勝的手法呈現尖端科技研究和真實世界面貌的同時,賀札格讓讀者明白看見我們所擁有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可能在前一分鐘還很理性,但瞬間轉變為充滿矛盾且錯綜複雜。這本書讀來很有趣,無論你現在相信什麼,它將改變你的想法。

           --德州大學心理學家山姆.賈斯林(Sam Goslin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什麼原因影響人類無法對各種動物一視同仁?
  ●為什麼我們將對動物的愛反映在貪得無厭的肉食上?
  ●同樣是瀕臨絕種的動物,熊貓為何比娃娃魚受到更多關注?
  ●虐待動物的兒童,長大後會變成暴力分子?
  ●將海豚用來治療自閉症患者,是否合乎道德?
  ●把心愛的寵物囚禁在自己家中是對的嗎?
  ●將在收容所等著安樂死的流浪貓,去餵食動物園的蟒蛇,
  便可避免更多人工繁殖的老鼠,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
  ●本書作者為以上問題提供了最令人驚訝的解答,
  帶領讀者透視人類之於動物的矛盾情感。
  他以自身經驗,探討存在你我心底的既定刻板印象,
  並藉由高娛樂性和啟發性的故事,呈現動物與人類關係的光譜差異。

本書特色

  ★ 已賣出德國、荷蘭、義大利、日本、韓國、西班牙、俄國、繁體中文等八國版權。
  ★ 美國亞馬遜4.3顆星高度評價。

作者簡介

哈爾.賀札格Hal Herzog

  知名人類──動物關係學家,研究報告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英國皇家學會(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st)、《美國學人》(The American Scholar)、社會議題期》(Journal of Social Issues)及美國獸醫學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等知名學術期刊,並為《新聞週刊》(Newsweek)、《今日美國》(USA Today)、《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每日科學雜誌》(Science Daily)、《泰晤士報》(The London Times)、《石板雜誌》(Slate)、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及MSNBC執筆專欄。哈爾.賀札格現為西卡羅來納大學(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和妻子及他的貓咪提利住在田納西和北卡交界的大煙山(Great Smoky Mountains)。

 

目錄

導讀:關於動物,我們為什麼很難冷靜思考?
第一章 人類動物學:人類與動物互動關係的最新科學
第二章 可愛的重要性:我們為什麼會把思考方式不同於我們的生物想成某種樣子?
第三章 噢!狂愛寵物症(Pet-O-Philia):為什麼人(而且只有人類)會喜愛寵物?
第四章 朋友、敵人和時尚宣言:人與狗的關係
第五章 在16歲生日當天,高中舞會皇后殺了第一頭鹿:性別與人類-動物關係
第六章 旁觀者所見:比較起來,觀看鬥雞比賽與享用雞肉大餐何者較為殘酷?
第七章 美味的、危險的、反胃的、死亡的:人類與肉類的關係
第八章 鼠輩的道德定位:動物在科學上的利用
第九章 家居貓、盤中牛:我們都是偽善者?
第十章 潛伏我們體內的獸性慾望:我們生活在前後不一致的道德觀中

致謝
推薦書目
筆記
索引
P.S. 洞悉、訪談及其他更多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967239
  • 叢書系列:遠足科學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永遠救人優先?

為了調查人類道德思維上的異常轉折,研究人員經常藉由假設性的情境問答去觀察人們的反應。「電車問題」是其中最常使用的場景。對於以下的原始版本,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情況一

一輛電車的煞車失靈,而且正加速向下衝向五個人。如果拉下轉轍器,你便可以拯救這五個人的性命;同時,電車會進入另一條軌道,撞死另一個人。讓電車改道,用一條人命換取五條,在道德上是可允許的嗎?

情況二

一輛脫軌的電車正駛向五個人,這次你正要經過軌道上方的天橋,而你旁邊正好有個大個子。如果你把這個傢伙從天橋推下軌道,你就可以救了五個人的性命。這在道德上是可允許的嗎?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在以上兩種情況你會有不同的抉擇。在情況一裡,百分之九十的人會同意讓電車改道,做出以一命抵五命的選擇。但是情況二,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認為把你身邊的大個子推向軌道是正確的行為。

為何人們在這兩個情況中經常作出不同的決定呢?畢竟,結果是完全相同的:有一個人會死,而五個人會得救。我向據我所知品性最端正的人,也就是我太太,提出了這兩個電車問題。瑪麗珍和大多數人的決定相同。但是當我探查她決策的理由,她說全憑直覺。她說拉下開關而救了幾條人命,和把某人推下天橋,感覺起來很不一樣。為什麼呢?藉由大腦造影技術,神經科學家約書亞.格林〈Joshua Greene〉發現在電車情境裡,大腦的情緒處理中樞對針對性的情況〈推下某個人〉會有反應,而對非針對性的情況〈拉下轉轍器〉則無。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家露易士.皮崔里諾維〈Lewis Petrinovich〉假設人類的利益和其他物種直接對立,透過電車情境去理解我們如何作出道德決定。以下是他設計的兩個場景。

情況三

一輛失控的電車正衝向世上僅存的五隻大猩猩,你可以拉下開關使它轉向一個二十五歲的青年,你應該這麼做嗎?

情況四

一輛電車正加速衝向一位陌生人,你可以拉下開關使它轉向你的狗,你應該這麼作嗎?

在這兩種情況之下,瑪麗珍說救人優先,即使這意謂著我們已故且乖巧的拉布拉多犬泰莉的死亡。我作了相同的決定,或許你也是。皮崔里諾維發現在兩種情況下,幾乎所有人都以人命為優先。這對世上其他地方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事實上,他使用了許多不同的電車問題去檢驗道德原則,並且發現最有力的道德法則其實是「救人優先」。

哈佛大學認知發展實驗室主任馬克.豪瑟〈Mar Hauser〉,同樣運用假設性的場景去研究人類的道德思惟。〈你可以藉由完成線上的道德感測驗去參與他的研究。http://moral.wjh.harvard.edu〉他對人與動物的電車兩難問題加上了一個有趣的障礙。

情況五

再一次,你走上了天橋,看見電車正在軌道上疾行。它正朝向五隻黑猩猩前進。而你身邊有一隻壯碩的黑猩猩。你唯一解救那五隻黑猩猩的方法,就是親手把旁邊這個大傢伙推下去。你應該這麼做嗎?

在這個情境裡,多數人認同以一隻黑猩猩換取五隻的性命。但回想一下情況二,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中,大多數人認為把一個人推下軌道以免五個人死亡並不是正確的選擇。理性而言,我們在這兩個情況中應該要作出相同的決定。不過我們沒有。在思考有關動物的道德情境時,我們的直覺顯然不同。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我們與生俱來就有「人類利益優先於其他物種」的道德觀念。康乃爾的動物學家哈利.格林〈Harry Green〉告訴我,有一次他不得不為了那隻被他形容為「一生只會擁有一次」的拉布拉多犬萊利付一筆四千美元的獸醫急診帳單。他把信用卡交給獸醫然後說:救救牠。把錢花在萊利身上,而不是去拯救那些在蘇丹達佛〈Darfur〉的飢餓孩童。對這樣的決定,他沒有感到些微的後悔。

哈利當然不是唯一一個出於自我意志,去保住他四隻腳伙伴的人。美國人每年花在寵物身上的錢,足以支付三十五萬名貧困高中生的大學學費;如果你喜歡,這筆錢也夠支付八萬名員警的月薪。這到底怎麼回事?大衛.貝羅比〈David Berreby〉在他引人爭議的新書《我們和他們:認同的科學》〈Us and Them: The Science of Identity〉中主張,人類天生有種會把社交圈分成「我們」和「他們」兩類的傾向。在人類史上大多時刻,非人類的動物已被視為是「他們」,並受到「應得」的對待。不過現在已不是如此。因為大量人口遷移至城市,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人居住在鄉村,現在我們和動物、大自然的接觸遠低於過去。諷刺的是,就像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者理查.布里特〈Richard Bulliet〉所指出的:我們離那些創造食物、纖維質、皮革的生物愈遠,和寵物的關係就愈親密。還有,隨著肉類消耗量的增加,我們對這些動物的方式所產生的罪惡感、羞愧和憎惡,也愈來愈強烈。換言之,我們正在承受那些把「他們」轉換成「我們」的道德成本。

會員評鑑

3.5
15人評分
|
1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18/06/21

這本書我讀了好幾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想法以及感觸。 作者用有趣的方式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有些動物似乎比較有「特權」,為什麼許多人都無法當長期的素食主義者。 每次有人吃素我都很想給他看這本書,因為真的很有趣。 非常推薦想要用不同方式思考的讀者們。
展開
user-img
Lv.1
2.0
|
2015/01/15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趣

作者採訪了很多各行各業的人 搜羅了許多報告與著作
來討論人們對於不同種類的動物間 存在的偏愛與矛盾

有許多章節讀來是令人驚奇且值得深思的

可惜 翻譯的內容相當 相當 相當地低落
由文章內容可以看出這本書起碼有三個以上的譯者寫作而成
其中有一個主筆的譯者翻得不錯
可是其他協力者翻譯水平實在慘不忍睹
文字非常生硬拗口 只怕比一般大學外文系的水準都差勁
更甚著 有的句法非常像是對岸的翻譯 甚至裡面還出現了簡體字(一"种")

這也就罷了
可是編輯本身對於這本書也沒有盡該有的責任
或許是譯者交雜著翻譯 裡面出現許多前後無法連貫的翻譯
最嚴重的就是專有名詞 包括了
拉不拉多犬 阿不拉多犬(這顯然是對岸的翻譯)
鬥牛犬 牛頭犬(有一種狗在台灣稱作牛頭梗 這種翻譯極易另讀者混淆)
最誇張的是有一章節 開頭描述的主角叫作南西 結尾卻變成南希了
(可見編輯的打混跟內文確實是多人合譯)
其餘錯誤族繁不及備載

好好的一本書就這麼被摧毀了 真是使讀者扼腕
讀完這本書以後 我想我以後對遠足文化的出版品會多加斟酌 因為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4/08/25

海爾.賀佐格《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 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讀後

文/杜子軒

  讀畢海爾.賀佐格(Hal Herzog)《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 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原名是”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 : Why It's So Hard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ANIMALS”)雖然我期待它能給予我有關動物道德的解答,但果然這個議題是沒法子得出令所有人都信服並服從的結論,作者只是指出其複雜性。道德問題很難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不過作者透過探索人和動物之間的道德倫理時還是頗能照見普遍人的行為和心理。無可否認,人生在世,幾乎不可能實現完全的物種平等,因為要達至其一致性是很難的,例如害蟲,假如貓狗和人應該有同等的物種地位,那麼其他蟲類或更微小的生物在同一邏輯底下應當等同。不一致性是普遍愛護動物的人士的特徵,即便是素食者,部份仍會對動物皮製的衣物、用作醫學實驗之動物表示贊同。作者想我們明暸人性在動物道德之間的複雜性,縱然他指出面對這個議題時,普遍人都是「偽善者」,但這個詞語並不是想譴責他們,而是要人類察知自身的矛盾狀態。有時候人類很無知,但知道一丁點的時候,要實踐卻又面對兩難。連近乎宗教式的動物愛護者也無法達至徹底的邏輯一致性去視動物和動物、人和動物、生命和生命之間的完全平等,即使只能維護少數和「較平等」的動物仍會繼續幫助;至於有些人因自知沒法堅守徹底的平等原則,不願成為真正的「偽善者」,認為根本不需要在意動物的任何感受和權益,視食用和利用為平常,確信本性和世界如此,索性放棄有關動物倫理道德的爭議。書中沒有明確的結論,我也沒有,只是讀畢全書,最意味深長的一句話是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說的:「能思及動物都是好事」(Animals are good to think with)。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4/03/11


好的主題和封面,但打開書一看,一群比螞蟻還不如的字,小到要拿放大鏡才有辦法看。

內容中的字號和螞蟻一樣大也是要拿放大鏡才有辦法看,若要知道本書寫什麼,必要先瞭解放大鏡如何使用。

內容的排版與編印更是令人髮指;21*15公分的頁面指印上半段的9.8*12.3公分,其他部位共白。整本書可說是大部分空白。

建議......先買放大鏡與顯微鏡
展開
user-img
5.0
|
2014/03/10

老實說,我很難給任何一顆星。
翻譯只能說糟透了。
還有,錯、漏字一堆,贅字超多,
看到一半,我都感覺這本書開始語無倫次了起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