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哭僑報
一
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中午時分,以西貢為首都的越南共和國覆滅!
一九七五年五月一日中午時分,在西貢出版的十一家中文僑報被集體封殺!
越南共和國從此走進歷史。
西貢僑報也從此走進歷史。
我何其不幸,見證了這歷史。尤其悲痛的,是見證了十一家僑報中的一家(確切的說是兩家:一日報一晚報)被封殺的全過程。就恍如看到了自己的親人怎樣被人一刀一刀的虐殺,然後「親視含殮」!
那一刻,我的心在哭泣!我的心在滴血!
二
西貢僑報伴著我成長。
西貢僑報更是將我從一個懵懂少年,栽培、錘煉成為一個正直的新聞從業員。
西貢僑報有我知遇的恩人,有我的良師益友。
沒有西貢僑報,便沒有今天的我。
早在我孩提時代,先父便是僑報的忠誠讀者,每天都要閱讀僑報。偏偏我們住在近郊,不容易買到報紙,先父便每天給我一個「任務」:在上學途中,給他買一份僑報;不管什麼報,但一定要買到。哪天買不到,哪天他便悶悶不樂,若有所失。這是我最不願看到的。但近郊沒有固定報攤,要買報紙只能靠沿途叫賣或派報的報販。叫賣的報販行蹤飄忽,不容易遇上;派報的又大都騎自行車,一閃而過,容易「失之交臂」,又經常沒有多餘的報份可買。這樣一來,買僑報便成為我每天的「艱巨」任務。
但我「樂此不疲」,除了喜歡它的挑戰性外,還可藉此「炫耀」。那時讀報之風還不盛,同學、老師天天見我手執報紙,都對我「另眼相看」,滿足了小孩子的虛榮心;另一方面,我也有「先睹為快」之感,每天把報紙瀏覽一遍,雖然並不認識多少個字,只能讀讀大小標題,似懂非懂,但久而久之,也養成了讀報的習慣。
就這樣,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僑報每天都陪伴著我,直至後來我成為一個新聞從業員,僑報和我的關係就更為密不可分了。
三
我熱愛文學藝術,熱愛新聞工作。僑報在這兩方面都給了我很大的滿足和很多機會。
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提高中接受新的挑戰;循環不息,希望不斷,憧憬不絕;生活充實、豐富、精彩!
僑報報社不但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更是我躲風避雨的庇護所。
當拉兵 的魔掌上窮碧落下黃泉般虜掠時,僑報掩護了我。
當戰火將我的家業付諸一炬後,僑報庇護了我和妻兒。
我不僅以報紙為業,更以報社為家。
我將個人與報社融為一體;我們同呼吸共命運!
但晴天霹靂,南越變色,西貢變天。當歷史大逆轉、時代大倒退的序幕剛剛揭開,集體封殺僑報竟成為丑表功者 的重頭戲。我親眼目睹僑報在明火執仗下被劫收!在長槍短銃下斃命!
我彷彿看著親人被集體屠戮!雖然不見淋漓的鮮血,卻死得很淒涼,死得很屈辱!
我見證了這令我椎心泣血的歷史性的一刻!
四
三十多年過去了,這歷史性的一刻,常在我腦際浮現。
三十多年過去了,似乎還沒有人為這歷史性的一刻留下任何記憶;但另方面,卻有人藉著權勢賜予的話語權,肆無忌憚地歪曲這段歷史,竟將十一家僑報的集體被封殺,強說成「全部自行停刊」。這不啻將「集體他殺」誣捏為「集體自殺」!
與此同時,當前還有一種很時髦的論調:主張集體失憶,拒絕回首過去;要一切向前(錢)看,大步向前(錢)走。
當然,每個人都有權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利益需要,來決定對歷史的態度。也許我對僑報的感情太深,也許我太執著「飲水思源」的訓誨,我無法遺忘,也無法緘默。為了填補這歷史性記憶的空白,更為了還原歷史的真實,我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作證,並莊嚴起誓:我的每句「證詞」,都是百分之百的真話;我的每段回憶,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不會感到內疚!
五
在這本書裡,我還以較多筆墨論述僑報五十七年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歷程,有早期、中期及近期,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艱難困苦。五十七年來,雖說也有發展也在壯大;但始終離不開「掙扎求存」的挑戰。可見僑報的存在充滿變數,危機四伏,極為嚴酷!
然而,幾許風雨泥濘,怎樣坎坷曲折,都熬過去了;最後,卻逃不過政治魔掌的野蠻追殺和徹底滅絕!
能不令人悲憤填膺!
能不令人唏噓痛惜!
二○一一年孟冬 於美國奧羅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