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都市人逐漸轉變為自然人的旅程。
深入松林追蹤師學校,以美洲原住民文化為師,學習老祖宗的生活智慧,運用覺察在山林裡優遊,在曠野裡享受自然;在阿拉斯加深入荒野35天,依賴大地母親生活,重尋人與自然的連結。
三年前,後璁是一位只懂得攻頂的登山客,雖然走在山裡卻對自然裡發生的種種奇蹟彷若無視,在偶然的機遇下得知美國有一所專門教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蹤師學校」(Tracker School)
因為嚮往美洲原住民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哲學,後璁花了一年時間準備,賺錢存錢、學英文,申請各種補助與贊助,最終獲得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贊助,飛往美國紐澤西學習。橫越了高山和海洋,踏進沒有網路與水電、力求原始的追蹤師學校,成為草原狼導師的傳人。從學校中習得的徒手生火、隱身潛行與狩獵解剖等等,開發了捕捉自然之聲的感官觸角,由裡至外地改變了整個人的身心狀態,讓他了解:一名追蹤師,不只追蹤的是野獸足跡,更重要的是,深刻體認如何追尋與大地互依的共生和諧!
修業完成後,還有什麼比立刻以實境體驗「驗收成果」更棒的呢?──於是他揹著超越體重的裝備跋涉渡河、深入方圓四十公里杳無人煙的曠野裡,尋訪《阿拉斯加之死》中的傳奇巴士,每日在荒原中流浪,夜宿親手蓋成的庇護所、飢餓時生火煮飯、佐以野莓、閒時啜飲松針茶、觀察糜鹿、棕熊與狼的足印方向……在不易求生卻也充滿生命力的極北大地,以最原始的方式踏實「生活」,學習感受每個片刻自然中豐富細微的生命變化,並與野生動物們有時驚險有時和睦地相處在大地之母懷抱裡。
「每到一個新場域,我都會傾聽那塊土地訴說的話語,
聽到越多,越了解土地是多麼支持、保護著我們啊!
即使一株萌發的綠芽、一顆甜美的野莓,也用自己的語言訴說生命,
麋鹿、棕熊、狼群、渡鴉、黑莓、松木、石塊、小溪……
全都是宇宙網路的一環,提供著重要的陪伴。
如果我們背過頭去,忘記生養自己的根源,那麼最終我們又該回到哪裡呢?」
流浪的終點是家──從阿拉斯加回歸台灣山林大地,他跟隨原住民獵人遊走學習,繼續體驗自然的呼吸與心跳,將追蹤師學校與多處野地生活獲得的經歷反饋母土。這是一趟都市人逐漸轉變為自然人的旅程。更是一個以雙手、笑聲、疲累與生命體驗寫下的故事。
當你第一次親手觸摸到野生動物,才是真正認識牠們的開始,當心不再被想像與感官的幻相所束縛,那就是自由的起點,透過基因裡的古老記憶,喚醒對土地的依存與敬仰之心,當你懂得讀取足跡裡大地隱藏的祕密,你就握有了與天地造物平衡共存的鑰匙,打開這本書,也如同打開一扇新的門、點燃一簇小小的火苗,你將重新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無比和諧又無比珍貴的共生力量!
【追蹤師學校簡介】
《追蹤師》是許多入探尋阿帕契文化、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啟蒙讀物。1978年起,美國最著名的野外求生專家,也是《追蹤師》的作者Tom Brown Jr.在美國紐澤西州創建了追蹤師學校,教授傳承自阿帕契印第安族的追蹤、自然和求生等信念和智慧,將「追蹤師」的古老智慧與技能,運用於現代社會中,並以教學方式推廣傳承下去。
Tom Brown Jr.說:「這是一所不同於一般教授野外求生技能的學校,而是必須準備好以不同視野來觀看生活與周遭事物……我相信,假使你希望能與大地『合而為一』,所需要的就不只是良好的求生技能,還需要在更完整的生命哲學與技能結合下努力發展。因此,這裡的每堂課都包含了三個主要課題:追蹤、自然觀察、知覺。假使你要的是專注於挑戰性的求生與自我肯定的學校,那麼,世界上有許多重視『向極限推進』的求生學校,建議你加入那些學校。但你如果是希望能與大地更加親近,想要追尋能夠與天地造物和諧平衡地一起生活的技術與哲學,那麼,請來加入我們。」
名人推薦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亞榮隆.撒可努(作家)
徐仁修(荒野基金會董事長)
連志展(台灣野地教育基地/歐都納八千米攀登計畫統籌執行 )
海聲華德福學校
辜雅穗(《孤獨星球》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名家迴響
有許多朋友在聽聞「追蹤師」的事蹟時,總認為只是一則遙遠的傳說或是虛構的神話,但是從「阿拉斯加歸來」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追蹤師」不僅真實的存在,而且人人可以是那追蹤師,只要我們願意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也願意柔軟地謙卑地回應來自世界萬物細微的呼喚。這本書可以帶領我們探索我們視而不見的世界。─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我們從這本書的作者身上看到:追尋自己人生的理想,實踐人生的夢,永遠不會太遲。人生之旅是在追尋精彩,如果這個不敢,那個也害怕,怎麼可能精彩?記住:人生沒有甚麼可以損失。作者李後璁用他的經歷與故事證明了這句話。─徐仁修(荒野基金會董事長)
「看著後璁鑽木起火,你似乎也就跟著他一起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是的,一個被遺忘的「舊」世界,一個人類離不開自然的世界。火星並不會輕易的就點著了,就好像這個被遺忘的舊世界也無法輕易就回得去一般。當白煙逐漸從後璁快速旋轉的樹枝間冒出,一顆小小的紅色火星,珍貴的引燃了細心構築的枯葉火種,一股來自那舊世界的、經常被遺忘的情緒也被引燃了,那是一種單純的感動、感恩與滿足,滿足於我不再只是一個孤單的生命,感動的再度看見,我也依然還是這個整體的其中一份子。誠摯的推薦後璁的新書,讓大家有機會再接起那條早已遺忘的、與舊世界的生命連結。」─連志展(台灣野地教育基地/歐都納八千米攀登計畫統籌執行 )
後璁追求的,不是能攻下多少座山頭,也不是荒野求生的極限。他從古老智慧中學習運用最原始的五感,與自然共存。─辜雅穗(《孤獨星球》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