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好事做對」→我學會「把對的事做好」→我變成「自己喜歡的人」
熱情捐錢,卻覺得愛心被綁架!
想做善事,卻不知道做得對不對?
志工之夢,真的無法用金錢衡量嗎?
我們是否想過自己是以愛之名,還是拿愛當藉口?
我們是否想過對與錯的答案?好與壞的界限?
給錢能救命,但是要給一輩子,我該給嗎?
每個月捐120元,太多還是太少?
有錢上鋼琴課的孩子,不應該得到營養午餐補助嗎?
街頭的募款志工原來是工讀生,錯在哪裡?
不想捐錢給大型組織,還能捐給誰?
公益組織不應該拿加班費,因為那是捐款人的錢……
長期在NGO第一線的作者褚士瑩,實戰經驗讓許多讀者有很多問題想問。
《55個刺激提問》直指核心,尖銳敏感!
褚士瑩給出了什麼樣的回答?或者褚士瑩給的是「標準答案」嗎?
他說,幫助別人,把世界變得更美好,是一種專業。
NGO跟做生意一樣,程序要對,數字要合理。
NPO如果不顧現實只把「認同」當作資產,還是趕快解散比較實際!
只要做對的事,大家當然要一起做,這是不合理的說法……
過去我們認為正確的答案,現在看來可能可笑荒謬;
現在覺得對的,也許將來是錯的;
很多人把捐錢等於做好事,很多人把當志工等於做對的事;
如果不能依賴標準答案,我們的判斷要如何確認?
找出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價值,先從這55個刺激提問開始!
名人推薦
勇於自省,才有強大的自信!
我推薦給每一個在台灣,願意關懷別人的朋友。——《做工的人》林立青
不只是為了做好NGO的工作,不只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而是為了成為一個心安理得、自己也喜歡的自己。——張正,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祕書長,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讓每一個做社會服務、關心社會共好的朋友,都能在其中進一步獨立思考,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NPOst 公益交流站,葉靜倫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