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是該看清「消費迷思」的時候了!
省錢生活達人/張偉明
「老師,到底應該怎麼節省?我怎麼都存不了錢?」
我常應縣市政府社會局、勞工局、環保局、社福及公益團體之邀,在全臺分享簡約又快樂的生活方式,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一句話。
怎麼有人可以做到,有人卻不行?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除了改不掉早已成習慣的生活消費方式之外,更重要的關鍵就在「省錢迷思」這一點上。什麼意思?就是你以為這樣是最省的做法或決定,但往往因此花掉更多錢而不自知,才會感覺很努力了卻沒成效。
有個朋友取笑我說:「你都買便宜的電腦鍵盤,但你知道便宜沒好貨嗎?一下就壞了,還不是又要重買,你根本不是省錢達人。像我都買可拆、可洗的機械式鍵盤,雖然價錢貴10倍,但可以用10年以上,這才叫省錢。」此時,我在心裡偷偷說:「10年間我也才換過兩次鍵盤,是你成本的1/5,到底誰比較省?」我還不敢和他說,10年之後根本就沒有鍵盤這種東西了。
還有個朋友興高采烈的,蒐集一堆折價券和集點貼紙送給我,以為我一定會很開心、感謝他幫我省了錢。我卻很不識趣的對他說:「我算過了,要把這些東西用掉,至少還要再消費一萬多元才行;而且換來的,都不是我『需要的』。」然後把那些折價券和集點貼紙退還給他。他驚訝的說:「現在不需要,並不代表未來不需要,而且可以用便宜的價錢買到,不是很省嗎?」
為了貪一點眼前的小便宜,而忘了是否真的需要;以為可以省錢,反而花了大錢,生活中到處都有這種訊息向你招手。
例如按摩一次1,200元,一次預繳10次只要10,000元,再加送1次,每次只要909元;旅展、美食展排隊搶下午茶券,原價每張850元,現場搶購一本10張,只賣5,000元;百貨公司週年慶,滿10,000元送1,000元禮券,還加送千元好禮;網路購物滿1,500元免運費,最低單價商品剛好是1,499元,差1塊,為了免運費再買一件吧!超商集貼紙40張,只要再加50元,就送市面無售的超可愛小物。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嗎?這就是「省錢迷思」。這世界從來不缺商品,缺的是你我荷包裡的錢,若搞不清楚想要和需要,還不知要多久才能從這消費的生死輪迴解脫。
我寫過兩本分享省錢觀念的書,這次出版社請我寫推薦序,本以為是從生活角度談存錢理財的書,但一看到書名是「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我就秒懂了,這就是我所謂的「省錢迷思」。作者橫山光昭雖是日本理財專家,但他所揭露的省錢迷思,卻是放諸四海皆有的現象,他鉅細靡遺剖析消費習慣與邏輯,並對應到消費者心理,每一句話都像一個警鐘,提供讀者一個自我省思的歷程。
此外,作者不是只幫你診斷出症狀病因就算了,還提出了藥方(解決之道),引用並傳授日本知名富商——本多靜六的生活致富哲學,有效協助讀者展開實務的存錢與理財行動,透過「本多式預扣1/4存錢法」循序漸進,讓你的荷包長大、變多。
讀完本書後,許多作者提出的觀點,不斷的在我腦中迴盪、思索,像是到大賣場一次購足、信用卡的當下免費(延遲付款)、方便的手機小額付款、分期付款等,是否反而造成過度消費與價值扭曲?這些因時代進步衍生的消費行為,是否正是月光族無法翻身的因素之一?追根究柢,是否全因消費習慣扭曲所致?
15年前,一個波羅麵包大約15元,現在同樣大小的麵包約30元,近15年間薪資所得幾乎沒有成長,消費物價卻漲了一倍。我每次演講時,都會問大家,省錢容易還是賺錢容易?答案很明顯,省錢比賺錢容易多了,這是存錢的捷徑。我驚覺「省錢」竟也成了一門社會生存顯學!作者從原本的省錢迷思,進一步將思維提升到消費迷思,幫助大家看清「漏習」(漏財的習慣),同時建立正確的消費習慣。
到了是該看清消費迷思的時候了!你會拿起本書,代表你正為此所困,而在抱怨薪資凍漲、物價飛漲、貧富不均的同時,不如好好思索作者提出的觀點,讀過每一句話後,都試著反問自己:「我也是這樣嗎?」其實改變習慣,開始行動,真的很簡單。
推薦序二
知易行難?發現理財方法該調整,就立刻做長期規畫
知名部落客/小資人妻Renee
「如果無法開源,至少要懂得節流。」這句話似乎是大家從小就聽得爛熟,甚至是從出社會之後,就積極實踐的理財觀。然而,要真正做到有效節流,並非易事,不僅是一般小資族,就連長期研究消費優惠的我,若不正視自己在消費時的盲點,一味的用自以為是的方式節流,常會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省不到錢,反而會花更多錢!
細細品味橫山光昭寫的這本書,內容真是小資族在規畫消費時的福音!從消費優惠、投資理財等方面,都精確且詳細的分享生活中各種省錢的迷思,包含許多人最容易掉入「多買多省」的促銷陷阱:原本只打算買一個,看到「買2個便宜多少錢、一次買3組享優惠價」,常常會受到稍微便宜的價格吸引,而買了多餘的東西,不僅沒省錢,還多花了錢。
另外,近年許多消費者或網友也都會詢問我,關於透過信用卡、電子票證等工具累積點數(或里程)的撇步,卻常常為了集滿點數換禮物,反而花了許多冤枉錢,橫山也在書中詳細剖析並提出解決方式。
不僅如此,作者針對現下大家常使用的理財工具,包含儲蓄險、年金、銀髮族理財……各種金融商品可能衍生的迷思,以易懂且精闢的文字提醒讀者,省下來的錢該如何合適的規畫,比如身為兒女,應該如何規畫父母手中的資金?作者建議,老人家的錢應花在品質良好的健康照護系統上,這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臺灣在長照制度能設計得更加完整以前,年輕人更該開始擬定老年生活的計畫,甚至搭配家庭收支計畫,才能把每筆錢都用在刀口上!
此外,書中也分享許多理財名人的省錢之道。我們對於理財名人的印象,通常是「很會投資」,然而,就連大家最熟知的投資家巴菲特,也是從小就培養省錢、儲蓄的好習慣,進而累積為日後投資的重要資本!不僅如此,也有許多歷史名人的經驗分享,幫助讀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有效分配、運用資產。
只不過,我們很難否認知易行難,即便「書中自有黃金屋」,最困難的仍是如何實踐這些知識,因此當我讀到觸動自己該立即調整的消費、理財方式時,就趁著還有熱度的時候,立即做出長期的規畫,也和所有讀者共勉之,希望我們成為那10%有效節約的成功案例!
序
改變花錢的順序,就能存到錢
想成功累積存款,不可或缺的就是節約。存不了錢的人,時常會認為:「要是我薪水再高一點就好了。」當然,如果有大筆收入,確實比較有餘力計畫儲蓄。不過要增加收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升職加薪、獲得轉換跑道的良機,還有突如其來的臨時收入之外,一般人的收入通常不可能在短期間有太大的變動,就算想爭取自我表現的機會,有時也受限於公司規章及人際關係,或是在體力方面的考量,絕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
在這個大前提下,一般普遍認為較輕鬆的存錢方法,就是減少支出。當然,能增加收入又同時減少支出,絕對是儲蓄的最佳捷徑,但就算在高收入人口當中,也不乏積蓄微薄的人。由此可知,有時候當收入增加,支出其實也會隨著增加,這也使得能留在身邊的金錢所剩無幾。
因此,想要成功儲蓄,第一步該做的就是習慣減少支出,再去考慮增加收入的環節。此話一出,肯定有不少讀者心裡會嘀咕:「日子都已經過得這麼拮据了,還要我們節省到什麼程度?」
確實,在現今這個年代,幾乎所有人都努力節約過日子。許多上班族為了節省餐費,都是自己帶便當上班,或特別尋找公司附近價位比較低的店家,而掌握家計的主婦(主夫),更是會特別留意超市優惠廣告單等資訊,並參考線上食譜之類的網站,努力為家人準備既便宜又美味的料理。
所以,如果有人問:「你覺得自己過得節省嗎?」大概有九成以上的人都會回答「是的」,在生活上也會盡量避免非必要的開銷。回答「我不覺得自己很節省」的人,不是沒什麼金錢觀念,就是收入較高,不需要特別節省的族群。
那麼,既然每個人都知道要節省,為什麼還是有些人存得了錢,有人存不了?很明顯的,從那些幾乎沒有儲蓄的高收入族群身上就能看出,收入的多寡,並非是能否存得了錢的唯一指標。
要實現儲蓄的目標,取決於正確的金錢觀與聰明花錢的習慣,也就是能否實行有效的省錢手段。有些省錢方法特別有效,但也有些方法看起來沒什麼效果,甚至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我相信,許多人都希望能夠善加活用金錢,並為了存錢而節省過生活,但如果這些努力都難以獲得成效,自然會令人沮喪且感到可惜。既然打算努力,就要往有效果的方向實現。透過本書,希望能引導讀者實踐有效的節約方法,並且培養能招來財運的良好習慣。
首先,就讓我們先來了解「省錢」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