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些教養真相,或許殘忍,
但我們不能不面對。
一個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醫生。

  ‧媽媽收到女兒的成績單,直接往女兒臉上丟,大喊:「我沒有妳這種女兒!」

  ‧熱心助人的男孩,他的媽媽卻說:「他是很乖啦,可是乖有什麼用,又不能換成分數。」

  ‧爸爸得知女兒選上排球校隊,打電話給導師:「我們家的孩子是要考醫學系的,不是來打球的。」

  ‧媽媽栽培她,希望她考上台大。她卻在考上台大一年後,選擇休學到澳洲,離媽媽遠遠地。

  31年來,在李佳燕醫師的診間,
  每一個心受傷的孩子,
  每一個質疑「爸媽是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的孩子,
  以及呼喊「我要考上離家最遠的學校」的孩子……
  這些透露著掙扎、憤怒與悲傷的小小臉孔,李佳燕醫師沒有一刻忘記。
  於是,她心疼地寫下來。
  她希望,父母能‧看‧見。

  李佳燕醫師,她為兒子選擇不學寫字,不學ㄅㄆㄇ與ABC,僅強調快樂成長的幼兒園。

  她告訴兒子:「考試成績、訂正、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

  面對「你這母親是怎麼當的?」各種排山倒海的質疑目光與龐大壓力,她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因為她記得當年自己總是考第一名,卻從此失去友誼。

  31年來,她也在診間看到許多靈魂受傷的孩子。那些為了獲得父母肯定,不斷逼迫自己到無法喘息的孩子;那些完全孤立無援,只能靠講髒話、學跆拳道自保的孩子。

  她想吿訴父母,請放下視考試成績為評斷孩子的唯一方式;她希望父母能蹲下身,看著孩子澄澈的雙眼,傾聽他們的想法;她更期待,父母能看見孩子的獨特與潛能,孩子也才能看見自己的價值,而有勇氣活出自己的姿態與樣貌。

本書特色

  ◎長期關注教育的李佳燕醫師,本書是她第一本深談自己教育理念的書。她那一顆柔軟如棉的醫者心,讓我們在讀每一個孩子的故事時,心裡也酸楚不已。

  ◎米米(一下迷路一下爆走)、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幸佳慧(兒童工作者)熱淚撰序。

  小野(作家)、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王南琦(戰鬥媽媽)、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番紅花(作家)、楊佳羚(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蘇明進(作家)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我總在佳燕爭取兒童權益的過程中讀到兩件事,一者,是她看

  似潑辣地抵禦主流價值時,卻充滿了極溫柔的母性光芒;二者,則是她內在裡那個長不大的小孩,因為長不大,所以比誰都懂孩子,就像個孩子王一樣的,這位大孩子,正奮力地保護著台灣的每一個小孩子。

  這本《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有孩子的該看,為人父母為親子關係投資養分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沒孩子,還更該看呢!

  老木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是因為,這本書,給了你一個機會,一個讓你與你心裡那個受傷的孩子,好好和解的機會。」──米米(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我們明知揠苗助長的副作用,但站在孩子的面前,我們又時時忍不住伸出手來,一吋吋地往上捏,於是這些青澀的幼苗們,因為底部跟土壤失去了聯繫,反而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表面上,他們比原本還要更高聳了些,但內心實則逐漸荒枯⋯⋯

  父母有為人父母的煎熬,但,佳燕醫師慎重提醒,再怎麼煎熬,也不要在無形間把自己的煎熬悄悄地轉化為孩子的煎熬。讓孩子做孩子,這是佳燕醫師朗朗上口的追求,而她不僅親身實踐,也透過議題的推動,讓父母可以更自在地做父母,而不要一再地落入親子相互折磨、相互辜負的劇本中。──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去過佳燕的診間,會知道那是個大人跟孩子齊平的世界,她的聽診器、桌椅、櫃子都是孩子探索的玩具。很多孩子生平第一次在那裡遇到知己,有些孩子因此換了一個人生跑道。大人帶著生病的孩子前去,但她看的不是孩子的身體,更是孩子的心理;她看的不是孩子的毛病,還是大人的問題。……

  很多孩子吵著要去看她,一些孩子會私下偷偷去看她,孩子長大了仍持續回診所找她。……

  她看診大半生,頭髮花白了也不准自己的心稍有麻痺或降溫,她允許自己在病人前跟他們抱頭啜泣,更常的是她關起門來自己痛哭。……

  好好坐下來讀這些故事,這是一本將人類該有的、多樣的人性返回的練習簿。這些診間故事,不只帶我們回想我們帶孩子來這世界的初衷,也點醒我們身為人類該有的初心。」──幸佳慧(兒童工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佳燕


  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目前為傳家家庭醫學科診所負責醫師、「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人本教育札記》專欄作家。

  童年成長時期的種種際遇,加上她擁有一顆細膩、易感,卻又總能反思的心,以及兒子的出生,讓她重新去看待與思索「孩子如何長成為一個大人」的過程,也開啟了李醫師關注教養/教育議題的一扇窗。

  李醫師堅持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發聲。她希望大人能真正了解孩子,尤其是活在學校老師與家庭父母雙重壓力之下,或奄奄一息或如刺蝟般叛逆的孩子,大人不能僅看外顯的討人厭行為,必須傾聽到他們的心坎裡。因此,她的臉書與粉專經常收到焦慮父母的來信。

  她擅長以醫師身分討論「過動症」。不過,李醫師希望社會對於過動兒的判定應該更加謹慎,不能把孩子的不當行為全部歸罪於腦部生理問題,大人們更應該先審視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與態度,甚至整個社會提供給孩子的成長環境,都需要被檢討。

  李醫師對現今教育與教養現場,害怕差異,無法忍受自主意見,仍存在諸多非必要的規訓與命令,感到痛心疾首,並比喻為是在製造罐頭小孩的工廠。

  曾經擔任2016、2017年「大大親子影展」策展人,已出版《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與幸佳慧合著)、《寶貝生病了》。

  臉書:李佳燕醫師,goo.gl/kMzAfx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goo.gl/wMYhVk
  「還給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蒐集adhd的小故事」:goo.gl/hPzYi8content_copy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

  以關注兒童人權,兒童之教養教育,以及過動兒過度診斷與過度用藥的議題的組織。聯盟以拍攝紀錄片,環島進行演講,開辦研討會,建構網站,舉辦影展,辦各種工作坊等方式,呼籲尊重兒童人權,珍惜兒童特質,還孩子做自己。

 
 

目錄

【推薦序一】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 ◎米米(一下迷路一下爆走)009
【推薦序二】以關愛入藥的良醫 ◎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012
【推薦序三】一本返回多樣人性的練習簿 ◎幸佳慧(兒童工作者)017
【自序】生來不完美,才瞭解不完美的完美022

輯一 爸爸媽媽,
你們是愛我的成績,
還是愛我?


二十分鐘032
一切都是為你好040
柔軟如棉的心048
醫生之子056
我長大要當一個好爸爸064
幼兒園的數學題072
不倒翁080
空的禮物089
叛逆期097
重考106
家113

輯二 大人們,
你們究竟要把我變成什麼樣的孩子啊?


基因122
基測131
寫字機器人139
數學天才147
魔鬼名師154
天賦162
魔咒169
講道理177
熬夜185
抗衡192

輯三 爸爸媽媽,
如果我選擇的人生,不是你們所希望的,
你們還會愛我嗎?


小熊醫生200
淚208
六分216
為什麼要上學?224
功課抄人232
耽誤240
拒學248
我不要回台灣讀書256
「快樂學鋼琴」的約定264
我不要吃藥272

【附錄】親愛的孩子279

 
 

【推薦序一】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 ◎米米(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初識佳燕醫師時,一度只見她為兒童仗義的俠女風範,後來才逐漸發現,我們這位姊姊,可不是個三言兩語就能草草結案的簡單人物啊!

  十足的性情中人,佳燕的生活過得既醋咪又精采,平時行醫助人是工作,同時還身兼兒童公益執行者,出書、講座、工作坊、親子電影節……日理萬機,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每在進了家門後,只需一個華麗轉身,瞬間又成了廚藝精湛的老婆以及最開朗的老媽。

  切換在專業白袍與小碎花圍裙之間游刃有餘,這麼多才多藝,絕對是資深過動兒的典型表現。

  身為佳燕的忠實粉絲,老木日日追隨發文,就像追劇般的心情,我看著良醫救身體的病,也醫心裡的傷。這齣劇,最引人入勝的部分莫過於主角的人格特質了,幾乎有點像是女性版的黑傑克或豪斯,她的行醫風格,早已超越了僅僅是一份工作的概念。說實在的,佳燕都到了可以做嬤的年齡了,但你在這樣一位資深名醫的身上,怎麼也嗅不出社會化的氣息,在她的字裡行間,甚至還有種行為與實際年齡不符的狀態,她捍衛過動症兒童的那份勇敢,即使得罪主流也在所不惜,無論是醫界或教育界皆是,為了「做對的事」毫無妥協的餘地,活脫脫是個青春期過不完的熱血少年啊!

  後來,特別是她的那一句「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對我影響至深。短短幾個字,使我不快樂的童年獲得了救贖,也為我和兩個孩子的親子關係歸納出最美麗的看待。我總在佳燕爭取兒童權益的過程中讀到兩件事,一者,是她看似潑辣地抵禦主流價值時,卻充滿了極溫柔的母性光芒;一者,則是她內在裡那個長不大的小孩,因為長不大,所以比誰都懂孩子,就像個孩子王一樣的,這位大孩子,正奮力地保護著台灣的每一個小孩子。

  這本《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有孩子的該看,為人父母為親子關係投資養分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沒孩子,還更該看呢!

  老木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是因為,這本書,給了你一個機會,一個讓你與你心裡那個受傷的孩子,好好和解的機會。

【推薦序二】以關愛入藥的良醫 ◎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過往,在閱讀李佳燕醫師在臉書上發表的文章時,總覺得她在從事的,是以寧靜且緩慢的方式,推動的一場小小革命。她試圖要顛覆的,絕不僅止於傳統的親子上下從屬關係,也包括在這個一切講求效率的時代,我們是否還願意給予一項珍貴的禮物,時間。是的,沒有什麼禮物比時間更可貴。在佳燕醫師的文章中,屢屢提及幼兒園的意義,無非是讓孩童感受到安全與飽足,但時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魔咒,卻緊箍著所有父母的心,成人們於是安排了一連串的「測驗」,製造出一批批挫敗的孩童與父母。在這個例子中,父母拿走了「童年」。也像是〈重考〉這一篇,在父母的盼望下,一週補習七天,連家族聚餐,也得把書籍帶到餐廳的女孩;或是散見於各篇,孩子們因為無法快速地習得某項知識,遭到親友師長的打罵,甚至是,師長們認為孩子的反應「超乎個人經驗」,急忙帶著孩子到診間,要求醫生趕快做點什麼,讓孩子速速回到軌道上。一則又一則故事讀下來,我們不難觀察到,孩子們時常得不到「時間」這項寶貴的禮物,大人們把成人世界對於時效的執著,注入了孩子的世界中。

  我們明知揠苗助長的副作用,但站在孩子的面前,我們又時時忍不住伸出手來,一吋吋地往上捏,於是這些青澀的幼苗們,因為底部跟土壤失去了聯繫,反而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表面上,他們比原本還要更高聳了些,但內心實則逐漸荒枯⋯⋯我們時常說,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在養成這些主人翁的過程中,成人們交給孩子們的一切,究竟是讓他們在後續的人生中,具備承擔與任事的決心,還是因為打從小時候,反覆地被大人否定,於是在成人之後,仍帶著這份瘡疤,誠惶誠恐地過日子?大江健三郎在《為什麼孩子要上學》一書中,曾提出個人的質疑:若我們明知一個教育的系統是有缺陷的,還要毫無保留地接受嗎?在書中,佳燕醫師也反覆地叩問著:若我們開始意識到,孩子的世界中,有些現象並不對勁,究竟,我們是要為孩子破除這些奇異的標準與要求,還是說,我們竟被說服,甚至反過來,主動為孩子上了枷鎖?

  佳燕醫師提出這個難題,那她有沒有交出答案呢?我認為,〈叛逆期〉一章,就是她的回覆。透過「叛逆期」這三個字的反覆推敲,以及佳燕醫師自述跟兒子的相處,展現了兩個路線的來回擺盪:父母總是忍不住想要拿些什麼來拴住孩子,像是韁繩,父母認為唯有如此,才可以確保孩子的進展,都落在合理與安全的範圍之內,卻忽略了,孩子漸漸會長出自己的觀點,這個曾經確保他安危的韁繩,隨著他的茁壯,竟也成了限制他大展長才的桎梏。這時候,父母是給孩子卸下韁繩好呢?還是請孩子再忍忍,讓他們心安好呢?這不會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共識,往往是一場親子長久的斡旋和對話。過程中,雙方的內心都難免會滲點血,佳燕醫師何嘗沒有,但她沒有將溝通不順遂的失敗,以及孩子拒絕聽從自己要求的苦悶,扔擲到孩子身上;相反地,她深切反省,並從中醒悟了,卸下韁繩,讓孩子盡情奔跑。父母雖然會因放手而難免空虛,然而看著孩子盡情地馳騁,何嘗不是另一種圓滿?

  最後,由於佳燕醫師太含蓄,我只得主動提及一件小事,讓讀者能夠更加立體地認識這一位,不僅醫病,更是療心的好醫生。有一回,跟佳燕醫師共同參加一場座談會,席間一位媽媽因為「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焦慮得淚流不止。照理說,見到一位如此傷心的母親,就站在自己的眼前,常人的情緒,很難不受到牽引,進而對那位母親表達出撫慰的心意吧?沒想到,佳燕醫師一執起麥克風,問的問題卻是:「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你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呢?」那位母親一愣,佳燕醫師又說:「是孩子自己看到成績不好,很難過?還是孩子接受了,甚至對於成績沒那麼在意,可是父母卻告知孩子,他們很難過?」此際,整個座談會的空間,靜得連呼吸聲都像是噪音,那名母親彆扭地說:「看到他考這樣,我很挫折。」佳燕醫師徐徐,卻不失堅定地告訴那位母親:「那你得分清楚,這是誰的問題。是孩子有焦慮呢?還是孩子好好的,父母卻把自己的焦慮,變成了孩子的焦慮呢?」語畢,不僅佳燕醫師,所有人都等待著那位母親的回覆。那位母親又落淚了,她點點說:「你說得對,這是我的焦慮,我卻一直跟別人埋怨,說這是我孩子的問題。」聽到這段話,我對於佳燕醫師的「醫術」,變得更加信服。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樣?在寥寥數語間,把一個盤根錯節的傷口,瞬間清理得清澈明晰。父母有為人父母的煎熬,但,佳燕醫師慎重提醒,再怎麼煎熬,也不要在無形間把自己的煎熬悄悄地轉化為孩子的煎熬。讓孩子做孩子,這是佳燕醫師朗朗上口的追求,而她不僅親身實踐,也透過議題的推動,讓父母可以更自在地做父母,而不要一再地落入親子相互折磨、相互辜負的劇本中。

  聽完這則故事,還能不對於這位神奇醫師的所見所聞感到興趣嗎?

【推薦序三】一本返回多樣人性的練習簿 ◎幸佳慧(兒童工作者)

  「讓孩子聽話的五大祕方」、「孩子有效學習的六大祕訣」、「七招讓孩子為自己負責」、「孩子成功的八大神技」、「父母必備的馭兒十法」……

  這些年,為人父母一上網就被這些標題文給洗版,眼看勝利組大船加速前進,很難不心慌,深怕自己沒跟上任何祕訣招數,萬一誤了孩子,讓他滑到了船尾,一不小心就「噗通」翻進了汪洋大海。

  就因為這種恐慌症,大人再也不想聽孩子說學校發生的事,那些對他來說千篇一律,他甚至也不聽其他人說其他孩子的事了,冗長故事講的是情緒變化,而料理情緒是費時且徒勞的,按表練功才務實、有前途。他多收集一個招數就多個安心,只要各方祕訣在手,孩子的勝利也在望。

  於是,我們的孩子個個是知識、技能小巨人,武功高強,心靈情感卻小如豆,若非乾癟,也受潮、發霉,才剛冒出的嫩芽便奄奄一息如風中殘燭。

  偶爾,大人會聽說誰家孩子變壞了、誰家孩子休學了、誰家孩子成績一落千丈、誰的孩子不回家、誰的孩子闖禍了、誰的孩子在看精神科醫師……喔,但那些都不會是他的孩子,他不想浪費時間知道原因,眼前的孩子有穿有吃會乖乖上學就好。儘管他的孩子也萌生過那些念頭,但他不想知道也不願意相信,因為他的犧牲絕不能白費。

  大人有他們的優勢,他們很會說話,說得連謊話都信以為真;他們也很會演戲,演得以為自己是聖人。可是,孩子也有天賦,他們是天生的測謊師、偵探家,一旦孩子看破大人的虛偽不一,他們就不再說實話了。他們順著世界運作的法則,對自己半哄半騙,乖乖配合或許是妥協於一頓飯或一張床,但更多時候是因為他們內在還沒死透的小芽仍渴望有天被真心理解的愛給澆灌、喚醒,直到無路可走的那天,他們只好掀桌攤牌……

  這些情景,天天在佳燕醫師的診間上演。

  去過佳燕的診間,會知道那是個大人跟孩子齊平的世界,她的聽診器、桌椅、櫃子都是孩子探索的玩具。很多孩子生平第一次在那裡遇到知己,有些孩子因此換了一個人生跑道。大人帶著生病的孩子前去,但她看的不是孩子的身體,更是孩子的心理;她看的不是孩子的毛病,還是大人的問題。

  她常介入小病人的家庭、學校,甚至老遠跑到其他縣市會面孩子。她其實不該這樣,這會惹來更多麻煩,有時她甚至被家長恐嚇。但她沒辦法看著孩子內在還發著微光的精靈被殘忍的世界捻熄,雖然她無法給他們全然的愛。她試著讓那些受創的孩子知道,這世界還有一張願意真心聽他們說話的臉龐,也還有其他透著光的出口。

  很多孩子吵著要去看她,一些孩子會私下偷偷去看她,孩子長大了仍持續回診所找她。她當然幫不了每個孩子,看著孩子被高牆擋下或被巨石壓住,她無畏地拍牆擊石後,也只能默等契機。有時距離拉長後,她看到孩子巨大的變化,揪著心只能給出祝福的擁抱。

  當她看到孩子在種種以愛為名、實為欺壓他們的社會殺出重圍做自己,她會因此高歌起舞,比孩子的家人更感到驕傲、開心,只是這種機會當然不多。她看診大半生,頭髮花白了也不准自己的心稍有麻痺或降溫,她允許自己在病人前跟他們抱頭啜泣,更常的是她關起門來自己痛哭。

  這本書,她寫別人的孩子、寫自己的孩子、也寫還是孩子的自己。她所拋出的問題,或許連教育者都沒想過:為何畢業典禮上沒有「善良獎狀」?難道學校以教出會考試的學生為榮,卻不以保有或發覺孩子的善良本質為傲?她從自己吊車尾的孩子身上驚覺,當我們這個社會動不動批判他人貧血的同情、同理心時,事實上扼殺每個孩子高尚心智的,正是大人既擁護又跟從的──事事計較名次排行的教育。

  當我們依循重點或要點式的神技密法照表練兵,人類的樣貌會逐漸變少甚且趨於樣板,我們從孩子身上拿走的不是痛苦或缺陷,而是人性。養孩子若有懶人包,人類還是人類嗎?這本書不給公式,只講故事,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故事,自然有很多孩子的情緒。然而,情緒本身豈是胡扯瞎鬧,它們其實都在反應問題、講道理,只是換個方式表達而已。

  好好坐下來讀這些故事,這是一本將人類該有的、多樣的人性返回的練習簿。這些診間故事,不只帶我們回想我們帶孩子來這世界的初衷,也點醒我們身為人類該有的初心。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1211
  • 叢書系列:catcher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0.8 x 14.8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二十分鐘

母親:「二十分鐘可以背多少英文單字啊。」

「你認為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生下小孩,再辛苦拉拔他長大,對他的期待是什麼?」

「當然就是希望他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啊。」

「你說謊……說到你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聽到我的不遜之言,坐在我對面的一位母親,臉上有幾分疑惑,但更多的是震撼和慍火。

原本她正低頭描述孩子令她擔心的諸多「症狀」,一聽到我這麼說,她的頭高高揚起,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瞪大眼,盯著我。

我想她心裡疑惑的應該是,這不是一位號稱很有耐心與愛心的醫師嗎?怎麼會如此出口傷人。

我承認,那一天,我確實失去了耐性,當我聽著一位母親述說著八歲女孩的生活安排。

那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看診日,一個小女孩又因為發燒、感冒、咳嗽而來。說「又」,是因為這女孩幾乎每個月都會來報到。

小孩如果剛上幼兒園,會因感染病毒、細菌,頻繁出入診所,這是可預期的,因為孩子就像是剛從溫室被挪到充滿各種病毒、細菌的大染缸一樣。

我總是安撫心急如焚的父母們,不必擔心。等孩子讀到幼兒園大班或上小學之後,他們的免疫能力自然增強,便不會如此經常生病了。

可是這小女孩,她已經讀小學三年級了。她完全打破我告訴父母的通則,依舊每個月都來報到,像是在說著:「醫生,你料錯了。」

初始幾次的看診,我只感受到母親的身形匆忙。總是母親先來掛號,而不見孩子來。

母親一掛完號,就急忙轉身離去。沒多久後,便是一通又一通,母親打到診所的電話,詢問現在看到幾號了。

這母親好似已經練就一身抓準時間的絕地功夫,她絕對能在輪到小女孩看診前的五分鐘,才出現在診所門口。

有一回,母親恰好帶著女孩一起來掛號,因為只需要等待三位病人,就能輪到她們看診。

掛號人員告訴母親:「不會等很久了。大概只要等二十幾分鐘,便會輪到你們了。你們就在診所等吧,不必回家了。」

結果,母親的回答,讓所有的人都傻眼。

「二十分鐘也是時間啊。我們就住附近,二十分鐘可以背多少英文單字啊。」

這是第一次的震撼,我也沒有想太多。只想著這位母親生活步驟如此緊繃,未免太辛苦了。

可是,孩子一而再地生病,讓我納悶,為什麼這小女孩的身體抵抗力如此虛弱呢?望著身形稍瘦小的女孩,我詢問了孩子的飲食。倒也四平八穩,沒有明顯的偏食。接著,我問了孩子的生活作息,卻讓我震驚到瞠目結舌。

會員評鑑

4.5
5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5.0
|
2024/09/16
現在的育兒,遠遠比以前困難。

養兒育女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食衣住行,很多時候可能在決定生小孩前,就更要了解為什麼要生小孩。

藉由不同的案例分享,對已經是父母的人或是有想成為父母的人,都可以好好思考,因為生小孩是一輩子的責任。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4/03/30
本書由多篇個案故事與作者本身經歷所組成。
作者的教育理念與[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所倡導的阿德勒心理學不謀而合,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學習課題的分割,讓孩子自在成長而不過度干預。
整書讀來通順流暢,也感慨台灣的教育體制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值得一讀的好書,感謝作者的分享,讓我看見台灣確實是有家長實踐阿德勒精神在教育孩子。
也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向作者以及岸見一郎一般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展開
user-img
Lv.1
3.5
|
2023/04/24

其實我是準備要買,順便看一下讀者評語,覺得對讀者物理老師的評論及個人經驗很有共鳴。我們的教育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家長心臟得大顆一點,勇於看到孩子的優勢,不追求標準化。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8/06/24

這是一本不說教的書。

其實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想起了早期某些勵志書籍,本書作者也是用著生動深刻的筆觸,說著一個又一個成長故事。我好怕看完一則故事之後,會像那些書開始說教,教導做人處事的道理。

幸好沒有。

每篇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經驗,一個觀察。沒有多餘的說教,但字字句句卻不斷衝擊著大腦,不斷讓人反思:臺灣的教育制度到底要帶我們去哪裡?

我曾是一個高中物理老師,前幾年在全市排名非常後段的公立高中教書。物理對許多學生來說,一直是一個投資報酬率不高的科目,因為分數不一定跟讀書的時間成正比。班上有很多學生,就像是書中的阿正那樣,上課非常非常認真,但我看見的是一個又一個被困住的靈魂。我知道他們花了力氣還是弄不懂物理,我甚至覺得學校裡多數的孩子不適合普通高中,他們應該去念職校,更能得到快樂與成就感。有時候我會教得很沮喪,因為在高中教物理整天都被進度追著跑,如果沒教完該走的進度可是天下來的大事!我無法「離題」講更多物理在生活的應用,每天著重在進度與如何解題。

雖然曾有幾次學生來告訴我,他們後來選擇自然組是因為覺得高一的物理課好有趣。聽到這樣的評價,讓身為教師的我得到一些安慰。看來我在台上的「演出」還不賴,成功的掩飾了我在教學中的挫折與無助感。

後來,我換去高職教書。

由於物理不再是職校中的升學科目,教學內容相對有彈性多了,教師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自行設計課程,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也是第一次,我接到學生晚上打電話來問物理,而且是被冠上牛頭之名的體育班學生。

「老師,為什麼我機車上的LED燈都不會亮?」

第一次學生很緊急的打來問問題,竟然是因為改車出現狀況,還真有點啼笑皆非。他想起我之前在班上講的串聯並聯等接法,但是怎麼回家接起來燈都不會亮?電話裡有點難判斷他到底是哪裡接錯了,我提了「短路」的可能,後來證明我還猜對了。隔天去那個班上課,全班圍了過來開始認真分享各自改車的經驗,還有人帶了材料,大家一起研究怎麼改車。好啦,應該是說,一起研究電路的各種原理。那次,我在班上許多學生的眼中,看到了光。

如果學科能與生活有更密切的關聯,這群孩子還是能長出很多學習興趣的啊!
(好啦,我知道教學生改車有點荒謬XD)

其實我曾一直幻想著想去前段公立高中教書,連續考了幾年教師甄試,跟許多其他應考的老師也都很熟悉,其實多數也都是自己的系上學長姊學弟妹。有次考南部某名校的物理教師缺,缺額一名,大家又齊聚來報到。我一直記得那張考卷一共出了50題填充題,每題都是大題目,至少要算十幾二十分鐘才能解出,兩個小時的考試能寫十題就很了不起了。

考完後我忍不住跟旁邊也來應考的老師開始抱怨,怎麼可能寫完50題啦!

那位老師是我的大學學長,他非常好心的告訴我:「你都沒在背答案嗎?」

背答案!?

他說:「一定要把全國各高中教師甄試的考古題答案都用力背下來啊!像這次就有十幾題是可以不用算,看完題目就可以直接背出答案,把那些寫完之後就有基本分了,再來算其他題目啊!」

他講完旁邊幾位學長姊也紛紛附和:是啊是啊!這樣才能贏別人啊!

咦!謝謝學長的善心,我突然發現我考不上的原因了!「背答案」這招我從來沒想過,真的驚呆我了!

所以我決定退出。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楓樹林【現代人的健康煩惱咨詢室】書展:單書88折、三書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