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西雅圖國際影展競賽片
2015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入圍
2014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入圍
紀錄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代表藝術家-王文志的創作歷程
帶你深刻認識「山裡走出的靈魂」
《行者》導演陳芯宜又一動人力作
我希望有一件作品
可以讓人進去後感受到
所有的時間都停止了
一切都回到原點 - 藝術家王文志
影片介紹
在嘉義山裡長大的裝置藝術家王文志,將從小在山林間的記憶帶進作品裡,他利用竹、藤、原木等自然材質,藉由純手工與集體工作的勞動方式,編織構築巨大的空間,讓人們可以進入作品當中。其深沈靜謐的力量,往往使進入作品的人大為驚喜與震撼,在當代藝術中,展現出獨特的視野與風格,2001年更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近年活躍於許多國際大型展覽。
本片跟隨王文志的腳步,完整呈現其作品與思考,無論是進入深山採藤採竹子、如原始編織巢穴般的創作過程、遠赴日本新潟、小豆島做作品、在山上家中沈思創作等,都體現出王文志對生命的哲思、與對土地山林的熱情。無論作品與本人,都像是從山裡走出的靈魂。
藝術家王文志簡介
王文志為台灣知名當代藝術家,以竹編藝術聞名。其作品展現獨特視野,以其熟悉的手工感官及勞動生命等內容,置入於當代藝術中。他用自發、直觀的方式創作,從誕生的土地上汲取養分,發揮出源源不絕的能量。竹材為其重要的創作媒材,他巧妙地利用其彈性與強度,交織出如繪畫、如景觀設計、也如建築的大型雕塑。不僅蘊含亞洲文化的意象,也創造出與觀眾心靈對話的空間。
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曾這樣形容王文志的作品:「進到這個空間裡面,真的會有天空、太陽,因為風會穿透進來,下面會有河流或海風湧上來。像自己在這地球或是宇宙。像是在大自然中,非常清楚感受到,各種情感被打開來...」
如同從土地中長出的竹子,王文志的作品散發土地原生產出的氣息。例如2009年水土藝術祭的作品《在水一方》,王文志在城市中創造了一個自然的宇宙,拉出了內外空間的反差。又如2010年的《小豆島之家》,夜晚微光從作品的細縫鑽出,似燈塔般守護著當地居民。
而「集體參與」也是王文志創作的特色,過程中他將家人、職人、義工們帶進創作的各個環節中,一同編織建立藝術作品。當觀眾進入作品時,透過竹編的細縫,可以感受到夜晚、白天、陽光、空氣、與雨水,流入人們的毛細孔中,像是被母親擁抱般地溫暖。也如同在天地中洗塵忘俗,進入一場身心沉澱的儀式。
導演的話
《山靈》試圖探尋創作的本質與藝術家的心靈,希望它像是一座橋樑,從此岸到彼岸,讓觀眾得以通往創作者的內在,進入作品的靈魂。從1997年認識王文志開始,便被他作品所創作出來的空間所吸引,那個由木頭、藤、竹子所編織如建築的空間,無論佇立在城市或大自然裡,一旦進入,時間便仿佛凝結。而那靜謐的存在,也讓我們得以回到自然曠野的母親懷抱中。
導演簡介
1/陳芯宜
電影導演。無論是紀錄片或劇情片,皆傳達對於時下社會環境的長期觀察,以及人物角色、生活處境的深刻刻畫。更擅長利用魔幻寫實的手法,突顯現實社會的荒謬性,用以陳述更大的結構問題。作品風格流暢明快,常在嚴謹的架構中,展現細緻綿密的情感鋪陳、與難得的幽默感。其所拍攝的主題大多與人文、藝術文化相關。作品曾入圍柏林影展、金馬獎等國內外影展獎項與參展邀請。
紀錄片作品:《來得及說再見:好好吃飯》(2015)、《行者》(2014)、《山靈》(2014)、《誰來釣魚》(2001)等;劇情片作品:《台北工廠:豬》(2012)、《昨日的記憶:阿霞的掛鐘》(2011)、《流浪神狗人》(2007)、《我叫阿銘啦》(2000)等。
2/江國梁
原本想把美術當作一生的職志,卻陰錯陽差走上影像的道路。做過藝術和人權方面的紀錄片,但對任何題材都保持高度的興趣。
紀錄片作品:《山靈》(2014)、《白色王子》(2014)、《黃聲遠在田中央》(2011)等。
商品內容:
《山靈》正片DVD乙片、精美簡介摺頁乙份、明信片乙張
影音規格
繁體中文、英文、日文
國語
16:9
NT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