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約前316年-前237年),名況,受尊稱為荀卿,漢代避漢宣帝劉詢的諱名,又稱孫卿。荀子為一代大儒,所著《荀子》一書為先秦重要哲學思想著作,對於後世儒家、法家思想與政治文化影響極大。《荀子》經西...more
《晏子春秋》是記載中國春秋時期齊國丞相晏嬰言行事蹟的一部古典名著,成書於戰國時期,經西漢劉向校正整理,保存八卷二一五篇,分為內篇八卷和外篇二卷。 本書《晏子春秋菁華》取材於國學大師張純一編注...more
本書為清代林豪所著《東瀛紀事》,記述清代同治年間的戴潮春事件。原書以古文書寫,為便利現在讀者閱讀,筆者將其譯寫為現代中文,書名題為《東瀛紀事—戴潮春事件》。 清代臺灣三大民變(朱一貴、林爽文、...more
《霧社討伐寫真帖》發行於日治時代昭和六年(1931)二月十日,作者海老原興(耕平),記述霧社事件始末,書中附錄林寫真館館主進入霧社戰地攝影及總督府警務局提供的戰場照片約一百張,以影像記錄霧社事件。 ...more
《綠野仙踪》是清朝中葉著名的一部長篇小說,集合神魔、世情、歷史小說為一體,世傳手抄本八十回與一百回版本,內容敘述明朝嘉靖年間,奸相嚴嵩擅權,落第士子冷于冰目睹朝廷政治黑暗,看破紅塵,決定出家...more
《醒世姻緣傳》,又名《惡姻緣》,明末清初長篇章回小說,共一百回,長達一百多萬字,以明朝正統至成化年間(約1436—1487年)為背景,描述冤冤相報的兩世姻緣故事,是繼《金瓶梅》之後,另一部以家庭婚姻情...more
《臺風雜記》是日治初期殖民官員佐倉孫三來臺任職期間的筆記,內容包括臺灣文化、風俗、習慣、物產、生活等,總計一百一十二小篇,出版於1903年。 佐倉孫三受到當時西洋近代化思潮的洗禮,又深諳日本傳統...more
《菜根譚》,明朝洪應明著,是一本融合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關於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語錄格言集。文字簡練,雅俗兼具,寓意深遠,讀來具有潛移默化之效,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的書籍。《小窗幽記》,...more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為歷來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研究《紅樓夢》甚至構成了一門學門,被稱為紅學。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又有《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more
《幽夢影》,清初文學家張潮著的隨筆小品文集,文體屬於語錄體,共有219則短文,內容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生活品味、風花雪月、讀書論文、世態人情等方面的感懷與心得。寫作藝術與修辭手法,運用想像...more
《東坡詩話》為小說體制的詩話,記敘宋蘇軾生平軼事,這些軼事內容或多或少與他的詩詞創作有關,故稱「詩話」。《東坡詩話》,約刊刻於清初順治年間至康熙初期。作者不署撰人,其故事來源皆是錄自宋、元以...more
《笑林廣記》是中國古代的笑話集,由清代的遊戲主人纂集而成,多以文言夾雜吳語白話文而作。其取材來自明清時代的笑話,根據周作人《苦茶庵笑話選》的考證,《笑林廣記》內容是從馮夢龍《笑府》?李卓吾《...more
風景明信片,日文稱為「繪葉書」,日治時期的臺灣,隨著殖民地治安與建設逐趨完善,旅遊風氣逐漸發達,繪葉書亦開始流行,以滿足遊客的需求。當時市售的各式各樣繪葉書,有來自臺灣總督府官方製作發行,也...more
《臺灣旅行記》是摘自民國五年(1916)五月,福建省立甲種農業學校校長何纘寄贈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的《臺灣修學旅行報告書》,內容包括該校學生邱文鸞、劉範徵、謝鳴珂撰寫的三篇「臺灣旅行記」考查報告。其中...more
狄公案,又名《狄公案》,清代章回小說,敘述唐朝名臣狄仁傑屢破奇案、斷案決獄故事,總共六十四回。狄仁傑,唐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出生官宦之家,...more
《包公案》,又名《包公案-百家公案》、《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包公演義》、《包公傳》、《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為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朱氏與耕堂刊本,共十卷一百回,內容為包公斷案、精察案情的...more
《觀光日記》是日治初期臺灣文人吳德功受邀參加臺灣總督府舉辦的揚文會,所撰寫的參觀旅行日記。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主政時,採懷柔的策略,籠絡前清時代的文人,而於明治三十三年...more
《飛花詠》,又名《玉雙魚》,全書十六回,?述昌谷與端容居二人的愛情故事。兩人自小以一對玉雕的比目魚為婚聘信物,後因昌家、端家各遭逢變故而失去音訊,各自歷經曲折離奇遭遇,才子佳人終於團圓重續姻...more
《定情人》,全書十六回,敘述雙星與江蕊珠兩人之間忠貞的愛情故事。有詩論書:「眼昏好色見時親,意亂貪花處處春,惟有認真終不變,故今傳作定情人。」本書情節緊湊,文筆流暢,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more
《鯤瀛日記》,是民國元年(1912)施景琛奉福建省制軍松鶴齡的命令,以觀察員的身份來臺考查,在臺期間所撰寫的日記體裁遊記。透過本書的內容可以讓我們對於日本領臺初期的治理策略與社會風貌有所認識。施景...more
《好逑傳》,又名《俠義風月傳》,創作於明清之際,流行於清代,書名取自《詩經.國風.關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全書共計四卷十八回,以鐵中玉和水冰心的愛情為主線,講述兩人行俠仗義,又能嚴...more
《玉嬌梨》,又名《雙美奇緣》,?述才子蘇友白與與宦家小姐白紅玉(又名無嬌)?盧夢梨的愛情故事,強調婚姻自主,勇於追求自由戀愛,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清初被文人評選為《十大才子書》之...more
《平山冷燕》,為清初長篇白話小說,現行最早的刻本是清順治十五(1658)年序?本,共二十回,主要描寫四位才子佳人平如衡?山黛?冷絳雪?燕白頷四人的婚姻故事。書名仿《金瓶梅》之例,從書中四位主角名字各一...more
《金雲翹傳》是清初章回小說,成書約在順治十五年至康熙初年間(1658—1662),全書廿回,敘述女主角王翠翹的一生,流落風塵十餘年,迭遭挫折而不向命運低頭的故事,書名《金雲翹傳》係仿《金瓶梅》之例,從...more
《喻世明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於晚明時期,與作者的另外兩本書《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並稱「三言」。 《三言》每本書內容含四十卷,每卷一篇故事。故事是馮夢龍取自宋元以來流...more
《警世通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於晚明時期,與作者的另外兩本書《喻世明言》、《醒世恆言》並稱「三言」。 《三言》每本書內容含四十卷,每卷一篇故事。故事是馮夢龍取自宋元以來流...more
《醒世恆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於晚明時期,與作者的另外兩本書《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並稱「三言」。 《三言》每本書內容含四十卷,每卷一篇故事。故事是馮夢龍取自宋元以來流...more
《臺灣寫真帖》是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出版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收錄了臺灣各地風景及社會風貌的攝影作品,共約240張照片。...more
《初刻拍案驚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小說集,共四十卷,為四十篇獨立的故事,完稿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其題材大多取自前代的《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新話》、《剪燈餘話》等書,由於...more
《初刻拍案驚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小說集,共四十卷,為四十篇獨立的故事,完稿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其題材大多取自前代的《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新話》、《剪燈餘話》等書,由於...more
《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以幽默、靈活、諷刺的筆調,揭露當時科舉制度的腐朽及政治黑暗,雖然所內容假託明朝,而實際則是描繪作者所處的清朝康雍乾時期的社會現實風貌...more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今蘇州)作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大約創作於嘉慶十三年(1812)。「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最初,王韜之妻兄楊引傳在蘇州店攤發現《...more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1857年—1909年),筆名鴻都百鍊生(又作洪都百鍊生),共有正編二十回,續編九回,外編殘稿一卷,敘述江湖醫生老殘遊歷所見所為,由於文筆生動,又揭露社會問題,問世以來,大受好評...more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敘述唐三藏帶領三個徒弟赴西方取經的神魔傳奇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故事中人物,例如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等,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角色。 數百年年,《...more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將《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more
《水滸傳》是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描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被迫落草,起兵造返,最後接受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故事。 明代文人馮夢雲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金瓶...more
《人間詞話》是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的名著,王國維接受西洋美學思想的洗禮後,提出「境界」之說的新觀點,以此為標準,重新評價中國傳統詞人的作品,歷來受到學術界的重視。...more
《臺灣蕃界展望》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年(1935),收錄當時泰雅、賽夏、布農、鄒族、排灣、阿美、雅美七個臺灣原住民族照片, 出版者為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這本書緣起於大正四年(1915)臺灣總督府臨時...more
臺灣設立國立公園源起於日治時代昭和六年(1931)日本政府公布的《國立公園法》。當時日本各地紛紛成立民間團體,向政府推薦國立公園設置地點,臺灣民間亦效法成立類似的團體,鼓吹臺灣設立國立公園。 昭和...more
始得西山宴遊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零陵郡復乳穴記、遊黃溪記、捕蛇者說、愚溪詩序、小姪女墓磚記 、黔之驢、蝜蝂傳、羆說、臨江之麋...more
《臺中州國立公園風景》,臺灣國立公園臺中協會出版,出版年份不詳,推測應當在1935年以後。 日治時代昭和六年(1931)日本政府公布《國立公園法》,日本各地紛紛成立民間團體,向政府推薦國立公園設置地點...more
太魯閣戰役是日治時期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針對太魯閣族發動的「理蕃」戰爭,是日本政府與臺灣原住民族之間最大型的戰役,日方動員的軍警及後勤人員,總數超過二萬人,戰事從大正三年(1914)五月下旬...more
《臺灣風景》為日籍攝影師西川榮一的作品,出版於昭和十六年(1941)十二月,共蒐錄了58張攝影作品,景點包括臺北新公園、植物園、草山溫泉、大稻埕、臺中、臺南、花蓮等地,除了自然風光之外,也有人物寫真...more
《讓臺記》是記述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臺灣民主國抵抗日本接收臺灣的歷史專著,全書始於中日簽署《馬關條約》,終於日軍攻佔臺南城,臺灣民主國滅亡,日本以吉野艦護送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棺柩返回日本。 《...more
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石鐘山記、遊蘭溪、遊白水、記樊山、記承天寺夜遊、記遊松風亭、記遊廬山、記遊定惠院、記黃州安國寺記、超然臺記、書劉庭式事、方山子傳、記過合浦 、逸人遊浙東、記遊松江、儋耳夜...more
《臺灣八日記》記述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從澳底登陸臺灣(五月二十九日),至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棄職遣逃為止,前後八日之間臺灣時局的變化,內容包括臺灣民主國與日軍在三貂嶺、九芎橋、小粗坑、...more
洪棄生著《瀛海偕亡記》,記錄了1895年(乙未年)清廷割讓臺灣之後,臺灣人英勇抵抗日本接收臺灣的史事,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記載臺灣民主國成立,劉永福、姜紹祖、徐驤、吳湯興、吳彭年等人率領官兵及義...more
《記念臺灣寫真帖》是由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編輯,出版於大正四年(1915)六月,次年配合「臺灣勸業共進會」 的舉行,更名為《共進會記念臺灣寫真帖》,再次發行,全書收錄約300張當時臺灣風景、街道、建設、產...more
猴硐,最早的地名叫做「猴洞」,是因此地山邊洞穴有猴群出沒而得名。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移民入墾猴洞。光緒十九年(1893),大粗坑、小粗坑及九份發現金礦,淘金人紛紛湧入,形成猴洞最早的礦業聚落。...more
新北市深坑區,位於台北市東南方,四周山林環抱,景美溪流經其間,早期為平埔族居地,清朝乾隆時期,福建泉州人許宗琴最早入墾此地。 深坑古稱「簪纓」,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深坑的景美溪河谷狹長,形...more
四獸山,是指虎山、豹山、獅山、象山這四座山,地理上屬於南港山系。南港山系橫亙於台北盆地的東南邊緣,行政區域主要跨越信義區及南港區,四獸山則座落於南港山系的西北側,緊臨人口稠密的信義計劃區,交...more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閱讀古文的利益,已無庸贅言,...more
《臺灣名所寫真帖》,石川源一郎編著,出版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全書共132頁,收錄了約150多張臺灣名勝照片。本書出版於日本統治臺灣之初,當時日本在臺政府機構大多承襲清朝政府遺留下的官署廳舍,因此...more
平溪位於基隆河上游。基隆河上游河谷寬狹不一 ,且地層起伏,水流湍急,多瀑布,而平溪一帶地勢較為平坦,水流平緩,而被稱為「平溪仔」。日治初期設石底區,大正九年(1920),石底區與十分寮區合併,設平...more
《臺北寫真帖》出版於日治時代大正二年(1913),作者是日本人村崎長昶,由臺北新高堂書店發行,原書共48頁,蒐錄了142張臺北景點照片。 書中所呈現的臺北風景照片,如今已是百年之前的老照片,而歷經一個世...more
《臺灣寫真帖》是日治時代臺灣寫真會所出版的期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古籍研究資料庫」蒐錄了從大正三年(1914)十一月至大正四年(1915)十二月共14期的《臺灣寫真帖》。 寫真會,以現代用語來說...more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閱讀古文的利益,已無庸贅言,...more
大正十二年(1923)臺北市役所(市政府)出版的《行啓紀念寫真帖》,記錄記錄了當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臺巡察訪問期間的活動照片。 《行啓紀念寫真帖》原書照片未依裕仁行程日期編排,次序較為凌亂,譯本則將原...more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閱讀古文的利益,已無庸贅言,...more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閱讀古文的利益,已無庸贅言,...more
《風光臺灣》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四年(1939),由當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發行的一本寫真帖,書裡收錄了約90張臺灣風景人文照片。 這是一本為促進觀光而發行的臺灣風景寫真集,目標市場則是日本內地...more
《臺灣的風光》,山崎鋆一郎編著,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三年(1938)4月1日,收錄了約65張臺灣風景照片。 我最早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研究古籍資料庫」看到這些臺灣老照片,後來又在國立臺灣圖書...more
十分舊稱「十分寮」,關於地名的起源,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泉州人胡姓率十人到此開墾,以煮樟腦及種植大青為業,因為十人為一股,故名十分寮,另一個說法則與煮樟腦的灶有關,每十灶為一份,共有灶十份,因...more
< 這本小書的內容寫於我的大女兒就讀高中一年級時。寫作動機緣起於女兒在期未考前,拿著歷史課本要我幫忙複習,因為課本提及日治時代臺灣發生的社會運動,她在課堂上聽得一頭霧水,於是我一一為她講解,以...more
瑞芳,乾隆年間就有移民入墾,舊稱「柑仔瀨」,據說是因為早期有人在基隆河渡口開了一家雜貨店(柑仔店),因此而得名。清朝末年,九份發現了金礦,吸引人潮上山採金,瑞芳為必經之地,渡口附近的一家商鋪,...more
菁桐,舊稱「菁桐坑」,早期此地多野生菁桐樹而得名。菁桐坑包括現在的菁桐、白石、薯榔三個里,原本是人口稀少的散村型態的農業聚落。日治時代大正10年(1921),平溪鐵道通車後,開始大規模開採煤礦,菁桐...more
這本書蒐錄了我十多年來旅行所走訪過台灣各地23處日本神社遺跡所書寫的旅記。 日本神社的信仰,隨著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而進入台灣社會。1901年,首座官幣大社台灣神社在今日的圓山大飯店落成,主祀主祀...more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閱讀古文的利益,已無庸贅言,...more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閱讀古文的利益,已無庸贅言,...more
池志徵,浙江省溫州瑞安縣人,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冬,來臺遊歷,擔任官署幕僚職務,在臺三年期間,總計五百六十日,足跡幾乎遍及全臺灣,遠及臺灣後山。 《全臺遊記》一書,作者自述,是根據光緒十八、...more
民國二十三年(1934)時,江亢虎來台灣旅遊,停留十幾天(8月22日-9月9日),遊歷台灣各地。返回中國之後,隔年出版《台遊追記》,寫出他在台灣遊歷的各種見聞及感想。全文分60節,約二萬字。《台遊追記》書寫...more
張遵旭撰《臺灣遊記》,選自《臺灣文獻叢刊》第089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原為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所藏(今國立臺灣圖書館)的油印本。 張遵旭,直隸南皮人,民國五年(1916)以福建省長代表的名義來臺灣參...more
本書蒐錄了筆者在網站發表過的「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系列文章。1920年代,前後約10年的時期,可說是臺灣四百年來思想百花齊放,最多元燦爛的時代。左派的,右派的,溫和的,激進的,各種思想風起雲...more
《閩海紀要》,為明末清初福建泉州南安人夏琳所著,敘述明鄭三代在臺灣的歷史,起於1645年,訖於1683年,以編年為體,紀事簡明,勾勒出東寧王朝(明鄭政權)興亡的這段史事。閩海,即臺海,就是今日的臺灣海...more
臺灣第一本遊記文學,是三百年前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郁永河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來臺採硫,事後寫了一本小書,記載他這次來臺的所見所聞。郁永河因《裨海紀遊》這本書而名留歷史,被譽為是臺灣遊記...more
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來臺,自1949年起至1987年為止,展開長達三十八年的軍事戒嚴統治,戒嚴時期政府為防止中國共產黨滲透臺灣,先後頒布《懲治叛亂條例》、《檢肅匪諜條例》等法律...more
這本小書選錄了筆者在中年歲月走訪過的五處蔣介石在臺官邸或行館,所書寫的五篇旅記,期間前後跨越十年時間。筆者並非學史,這本小書雖然涉及歷史題材,但只是旅行的感懷,並非嚴肅探討或評論蔣介石的歷史...more
《金瓜石?山寫真帖》出版於日治時代大正三年(1914),基隆郡絹川寫真館發行,呈現當時金瓜石正蓬勃發展的採金事業。全書收錄了40張金瓜石礦山照片,礦場範圍包括了今日的金瓜石、牡丹、水湳洞等地。由於原...more
.穿越時空四百年,追尋台灣前代旅人的足跡。 .選錄了十八位作者、三十四篇台灣古文遊記。 .每篇古文都有詳細注釋,並時翻譯成現代白話中文。 .部份遊記作品,繪製地圖或附景點照片,提供閱讀時對照參考。...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