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12
第一章 綠野尋師蹤
從哪裡開始呢?一個陰沉沉的十二月天午後,我在電腦前展開求職世界的首次出擊,這個經驗無疑是令人畏怯的。這些日子以來,我快速瀏覽相關網站,已經有了一些心得:你不只是要閱讀徵人廣告,寄履歷表,然後等著電話通知而已。求職如果還不算是一門科學,也已成為一種科技,複雜到沒有任何求職者可以期望獨闖成功。網路上提供了五花八門的網站,讓你可以貼履歷表,期望潛在的雇主能夠注意到。另外,你也可以利用網路直接應徵上千家公司。但你的履歷夠亮眼嗎?或者,去參加無數較易達到有意義接觸的「關係網路活動」,嘗試面對面接觸,會不會比較好?
很幸運地,大約有一萬個所謂的「職涯教練」(career coach)熱切地想要協助我。根據輔導網站的說法,職涯教練可幫助你發覺真正的職業「熱情」,改裝你的履歷表,並且一路扶持你走過求職路。這些教練的人數每三年就增加一倍,他們是自九○年代中期才開始成長的「過渡產業」的核心,這或許是因應白領階級失業狀況的必然現象吧!〔註1〕跟藍領階級不一樣,白領階級失業者比較可能有本錢投資在求職上;此外,他們往往是孤單、沮喪的—換言之,這對任何能提供成功、回復自尊的服務業來說,都是個完美的市場。有些教練受過正式訓練,像是「職涯輔導學院」的十五週課程班;有的教練則完全是自吹自擂。你不需任何證明即可自稱為教練,也沒有任何管理機構在旁監管—也就是說,對求職者而言,一切全憑運氣了。〔註2〕
我在網路上找到摩頓,他登記的身分是本地的職涯教練,然而我很快就知道,多數教練都是以電話聯絡,所以根本沒必要找鄰近地區的人。我直覺摩頓有過切身的經歷。他給我的背景資料顯示他曾做過與國防相關的高階工作,其中包括有點過時的「高級情報分析師暨分處主任,負責分析蘇聯軍事研究」。他曾在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開過研討會,且常在同濟會(Kiwanis)與扶輪社(Rotary)演講。他一定能夠指導我轉型,成為我所嚮往具市場性的中階專業人員。此外,他向我保證,我們的首次體驗輔導不必付費。
在夏洛特斯維爾市巴瑞克路商場的星巴克裡,我很容易就認出他來了;照約定,他戴著JMU的棒球帽,當初這樣的約定也促使我穿著發縐的灰色休閒褲和運動鞋前來赴約,雖然上半身好一點—黑色套頭毛衣、花呢休閒外套,以及珍珠耳環,我希望這樣能稱得上是「休閒穿著」。由於我慣常到商場的路線因施工封鎖,所以我遲到了五分鐘,心慌之下,我在握手時新名字說得有點結巴。他似乎沒注意到。事實上,他好像不怎麼注意這些自我介紹,也或許他已經對我感到失望了。
共
12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