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人類史上的疾病模式
人類正在經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健康、疾病、和死亡模式轉變。世界各地歷來有許多瘟疫和饑荒的記錄,但人類疾病和壽命從來沒有像過去這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麼全球性的快速變化。從過去幾萬年的狩獵採集,演進至後來的農耕社會,我們祖先平均壽命一直約在二十五到三十歲之間。他們大都死於傳染病,還有許多人因營養不足、饑荒、或外傷而不能盡享天年,大部份的生命在幼年期就結束。今天就整個世界而言,平均壽命已接近聖經上說的七十歲,而在富裕國度更已達到八十歲。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什麼因素造成健康狀態這種顯著改變?醫療健康方面的進步是否全世界都能分享?一九九○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區早逝加上因慢性或失能疾病而死亡者,比例是西方國家的四倍。還有個更重大的問題:在社會和自然環境發生激烈變化的時候,人類健康是否能繼續進步下去?要回答第二個問題之前,先得討論第一個問題。

雖然貧富地區程度不同,但人類的生態在過去二百年間已普遍改變。一個多世紀以前,英國曼徹斯特仍有半數兒童在五歲前夭折。然後在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食物供給、屋房、飲水品質、和衛生環境都開始改善;個人和環境衛生以及家庭計劃觀念普及;工作場所安全提升;識字率增加,社會朝現代化發展。各種公共衛生和醫療方法出現;十九世紀後半開始有手術麻醉和消毒,然後是疫苗接種、避孕、抗生素、殺蟲劑、腹瀉時的口服電解質治療等手段。幼童死亡率大幅降低,特別是在傳染病造成的夭折數字方面。這種進步先是十九世紀中期發生在西方國家,一九二○年代以後再普及到低收入國度。產婦死亡率以及成年人因傳染病而死亡的數字也降低,尤以結核病方面最明顯。

當人們壽命增長,生活、消費、以及與環境接觸的形態改變之後,像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便大量出現。低收入國家正在追循富有國家的足跡,如圖1.1所示。過胖的現象常出現在富有的國家和都市中等階級中,然而同時世界上也有同樣數量的人口仍在忍受饑餓的煎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一九九六年所作的估算,一九九○年代世界上的三大疾病負擔(指造成早逝和失能疾病者)是肺炎、腹瀉、和分娩意外。預計到二○二○年時,取而代之的將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精神憂鬱、和交通意外。不過在一九九九年,愛滋病已經快速推進到第二名,僅次於肺炎。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