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18 搶中國錢
正在籌建中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還沒有正式掛牌揭幕,即宣布向美國私募基金百仕通集團進行上市前的融資參股﹝Pre-IPO﹞,正式跨出運用外匯存底的第一步。中國國家級的外匯投資公司首度揚帆海外,不但引起全球資本市場高度關注,中國從九○年代以來的吸金大國角色,搖身一變成為資金輸出國,對全球資本市場將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這次中國外匯投資公司斥資三○億美元購買百仕通無投票權的股票,承諾四年內不出售持股,四年閉鎖期滿後,中方一年內可賣出三分之一持股。百仕通準備IPO,每股價格約在廿九至卅一美元之間,預計出售一‧五三三億股,預計募集四七‧五億美元資金,中國外匯投資公司以IPO價的九五‧五%入股,三○億美元約是百仕通市值的八‧九%。加入中方的三○億美元,百仕通的IPO將募集七七‧五億美元,已成為歷年來最大規模IPO的私募基金。中方選定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諮商談判之前宣布這個消息,一方面展現平衡中美貿易逆差的訊息,一方面可借百仕通基金的全球投資實力,為中國巨額外匯存底投石問路。
全世界都在密切注意這個事件的發展,百仕通基金創辦人Stephen A.Schwarzman形容:﹁這是一次改變全球資金流向典範的歷史事件。﹂摩根士丹利中國策略師婁剛則表示,中國是全球流動性資金的提供者,中國不斷以出口賺取美元,這些美元到了中國又變成了人民幣,美元交到政府手上,政府再把這些美元放到市場上,一‧二兆美元就等於增加了九‧一八兆人民幣的貨幣供給。人民幣熱錢充斥,當然造成中國房地產與股市狂漲不已。
另一方面,中國吸納了龐大的美元部位,又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美債投資者,中國龐大的資金供應,一直是構成美國低息環境的重要一環,造就了所謂由中國經常性順差﹁循環再造﹂,全球游資充斥,中國也是主要供應者之一。因此,中國從全球吸金大國搖身變成資金輸出國,這與日本累積千億美元儲蓄放在郵局低利存款資金,卻成為全球私募基金資金供輸發源地,日本成為全球﹁利差交易﹂最大供輸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球游資充斥,也造就了全球房市百年榮景,除了房地產飆漲外,全世界的股市漲升欲罷不能,道瓊指數頻創歷史新高,S&P五○○距歷史新高只差廿三點,德國、法國、英國股市逼近二○○○年的歷史高點,巴西、印度股市大漲五倍,俄羅斯股市大漲十九倍,中國深滬A、B股狂漲不已,中國政府祭出多項降溫大動作,仍然阻擋不了股市的漲勢。
為了替資金洩洪,中國在五月間祭出QDII政策,允許境內合格法人赴境外投資,香港是唯一得到證監會認可的境外市場,QDII這項﹁北水南調﹂大動作,立刻讓香港股市顯著大漲,QDII等於是一座橋樑,先讓中國境內資金流向香港,這使得香港國企股與中國A股之間存在的極大價差,有了接近的機會,原本盤整的香港股市又復活起來。
這次入股百仕通基金,是中國資金洩洪的第二步,國家級的投資公司與私募基金搭上線,也顯示未來中國操作外匯基金可能趨向靈活,中方與百仕通的代表簽約,百仕通派出的代表是前香港財政司長梁錦松,可見梁錦松扮演了重要角色。到目前為止,中國外匯投資公司還未公布未來投資戰略,但入股百仕通的投石問路用心明顯,未來中國外匯投資公司一方面必須追求較高的投資回報,同時也擔任戰略投資的重責大任,例如能源、資源的爭奪,其次是在海外股票,債券之間尋找更高回報的投資組合。
從中方入股百仕通的大動作,也可以看出未來的世界必有重大變化,一是中國仿效新加坡淡馬錫的投資機制,已廣泛引起包括台灣、南韓、日本政府有意跟進,這些外匯存底居高不下的國家,都開始積極思考為居高不下的外匯存底尋找出路,未來若全球央行爭先減持美元或相關美元資產,可能會使得美元更加弱勢,另一方面,全世界的央行加入投資行列,將使全球投資市場更加活絡。
當全世界的資金都在為高投資報酬找出路的時候,那麼代表每個國家的典型績優股可能身價會更看漲。例如美國的可口可樂、麥當勞、IBM,英國的聯合利華、葛蘭素史克,瑞士的雀巢、羅氏藥廠,德國的SAP、西門子,荷蘭的飛利浦,日本的豐田,南韓的浦項,台灣的台塑集團、中鋼、台積電等,可能會更加受到全世界央行的青睞。
當全世界的央行開始運用手上龐大資金的時候,那些具有資源、環保、礦源等戰略物資的標的,必然會更加搶手,例如全世界的石油股、中國的中海油收購美國Unocal就引來高度重視,未來的能源爭奪戰仍然會持續下去。這些年來,中國國營企業頻頻收購油田、礦產等戰略資源,未來這個趨勢會更加熱烈。
現在還有一個擺在眼前的問題,中國以前是吸金大國,從九○年代以來,台灣的資金投資中國至少逾二千八百億美元,台灣用盡了戒急用忍、積極管理等手段,仍然擋不住資金源源不斷前進中國。現在這個情勢改變了,中國開始為人民幣錢滿為患傷透腦筋,當人民幣淹腳目的時候,台灣是不是要思考參加這一回合的中國熱錢爭奪戰?
兩岸的劍拔弩張政治情勢一直沒有改變,中國的八百枚飛彈對準台灣,一直令台灣執政當局深惡痛絕,但是未來如果人民幣瞄準台灣,台灣是不是要悍然抗拒?這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過去二十年來,台灣人到中國經商觀光,一年至少有四二○萬人次,中國來台觀光卻不到二十萬人次,台灣出多進少;而台灣投資中國近三千億美元資金,中國資金卻始終進不了台灣。兩岸的人流、物流、金流嚴重不對流,台灣出多進少,當然內需行業百業蕭條,即使困難度最低的大陸人士來台觀光,足足已喊了三年仍然停在原地不動,這是台灣股市、房地產漲不動的原因所在。
現在中國變成資金輸出大國,中國的資金可在全球找出路,台灣這幾年什麼都低,是不是該想想加入搶中國錢的行列,讓台灣老百姓荷包飽滿一番,這恐怕是阿扁總統最後一年必須思考的戰略。中國飛彈打我們,我們不要,但用人民幣打我們,我們到底要不要?
【二○○七年六月一日,財訊月刊三○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