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兩個劍橋
美國麻州劍橋市是哈佛大學的所在地。另一個劍橋是在英國東部,因劍橋大學而舉世聞名。
我先後在這兩所大學讀過書,在英國劍橋大學四年,美國劍橋的哈佛大學三年。這兩所歷史悠久、名望相等的學府卻帶給我兩種完全不同的求學生活。對我來講,值得回憶,值得介紹的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生活,而非美國劍橋市的哈佛大學。
在哈佛和劍橋相比之下,我深感哈佛大學讀書生活的狹窄,粗俗和緊(可能是因為環境的關係)。在哈佛追求學術和技能,成為生存的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方式。劍橋大學的生活卻充滿了悠閒和優雅,除了追求學識外,更為了尋求更富廣的生活,也就是古代希臘所宣揚的全人教育。
哈佛大學可以產生一位甘迺迪總統,但不可能產生一位王爾德。非要牛津大學或劍橋的水土才能培植出一個王爾德。
就拿讀書來講,在劍橋學生們可以自由選課,不受約限。但每人都有一位私人導師指導功課,每星期祇需去導師處一次,所以仍然很輕鬆。我的導師名HUGHES。他書桌上總放著一盒糖果,每次到他辦公室去,他總請我吃一兩粒糖。
劍橋大學每年僅有一次考試。哈佛大學則不然,不但每學期有考試,有時隔幾星期就來一次臨時小考,使學生們毫無準備,也使我覺得大學生變成了小學生,缺少自動和自由,並時時感到讀書的緊張和教師的壓力。
在哈佛求學時,唯一使我懷念的,當時在哈佛建築學院執教的德國現代建築的倡導者,世界名建築師,並且是一位社會學者和教育家葛羅培(WALTER GROPIUS)。早在一九二○年間他已研究和製造預製房屋,以提高平民住的水準,就像希特勒致力製造VOLKSWAGEN(國民車)
以提高德國人民行的水準一樣。那時希特勒獨裁得勢,反對現代藝術和建築。因此葛羅培移民到美國麻州,他在劍橋附近的林肯市造了一棟自用的小住宅,建築物雖小,但它卻帶給美國建築界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影響力一直延伸到美國現代的建築,由此轉影響到今天我們在台灣所見到的辦公室、工廠、校舍和公寓等等的設計。
葛羅培是一位非常受矚目的人物。德國當時的納粹黨稱他為共產主義者,而共產黨卻稱他為一個標準的資本主義者。不論如何,我這位老師在建築和社會學上,確是一位先知和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