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實踐精神的體現者,被稱為「大行普賢菩薩」,普賢的大行表述於「十大行願」中,十大行願又稱「十大願王」、「普賢願海」。
普賢菩薩到底叫什麼名字?
普賢菩薩與觀音、文殊、地藏共稱中國佛教四大菩薩,像其他三位菩薩一樣,普賢菩薩也有多個名號,普賢是最常見的稱呼。
普賢菩薩名號的含義
常人取名也要講究一定的意義,佛菩薩的聖名大號更是含義豐富,主要是表徵其功德、地位等。佛教典籍中對普賢名號的含義是如何解釋的呢?
比較有代表性的解釋,一是《華嚴經疏》中所解釋的:「普賢」的「普」是普遍的意思,表示普賢為了普度眾生而隨緣應化、遍及法界(宇宙),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普賢;「普賢」的「賢」是指普賢已得到略等於佛的修行成果,佛經說普賢從久遠以來,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具備了各種功德,獲得了等妙二覺菩薩的地位。「普賢」的意思就是「普遍賢善」。
「普賢」的聖名也代表了這位大乘大菩薩的功德:普賢的法身遍於一切,所以總攝三世諸佛的法身,又稱普賢法身。《華嚴經》中說普賢身相猶如虛空,即為此意。而普賢具足無邊無量行願的大乘聖者,其應身則普應十方作一切方便,所以,也可說普賢應身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應身,普於一切佛刹中示現,於一切世間中安住、教化,悉能普遍使一切處的眾生吉祥,悉能普遍使一切時的眾生吉祥,悉能普遍使一切眾生的善願吉祥,慈悲威德,智慧願行,為諸佛所共讚歎。
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有來頭?
我們日常所見到的菩薩像基本上比較接近,要區認出誰是誰,主要靠菩薩造像的手持法物、坐騎、姿態、冠戴等來區別。以一頭六牙大白象為坐騎,可說是普賢菩薩的「招牌」。這頭白象可是不凡呢!
菩薩化身成為白象
地球上的白象跟白虎一樣是由於基因突變而產生的,是相當稀罕的珍品,在古代印度乘坐大白象,有點像當今乘坐空軍一號專機或勞斯萊斯車,是一種尊貴身份的表徵。但在早期佛教中,乘坐白象並不是普賢菩薩的「特權」,而是菩薩都可乘坐的,而且白象往往是菩薩所化。
據《瑞應本起經》、《因果經》、《普曜經》等佛教經典中說,白象代表菩薩本性善柔和有大勢威力;菩薩從兜率天降下來到人世,或乘六牙白象,或自己化身白象而進入母胎。
釋迦牟尼佛還是菩薩時,就是乘六牙白象王進入母親摩耶王后胎中,後來再出生為王子的。此「乘象入胎」是佛教藝術作品中很常見的題材。佛本生故事中,白象是佛陀過去生修菩薩行的經歷:一群被放逐的囚犯在沙漠深處饑渴將死,白象(佛陀的過去生)聽到慘痛聲,於是來對他們說,前面山麓有蓮花湖和剛摔死的大象,你們可吃象肉,並用象腸盛水,走出沙漠。然後,白象趕在囚犯們之前摔死山下。囚犯們到了山腳下,發現死象就是剛才的白象,遵照白象所說,食肉盛水出了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