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事先坦承自己的缺點
●不完美的人才容易與他人親近
大多數的人總希望能盡可能地掩飾自己的缺點,並塑造出「精明能幹」的形象。然而,形象過於完美的人,在團體中卻可能會受到同儕的妒忌或議論。
舉例來說,像是目前於美國大聯盟相當活躍的日本棒球選手鈴木一朗,或是去年宣布引退的前日本國腳中田英壽,都是因個人色彩過於濃厚而使人難以親近的實例。
他們在球場上的個人成就確實令人望其項背,但如果從作為團體的一員來給予評價的話,他們則稱不上是一流的隊員,而且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認同這樣的看法。
原因即在於過於完美的人往往看起來不好親近,而且容易散發出一種莫名的疏離感。
相反地,有著些許明顯缺點的人往往比較容易親近,也不會給人過度的疏離感,因此總是能受到周遭人的歡迎。此理論同樣適用於男女關係之上。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約翰‧波格博士(John Berg)曾進行過一項追蹤時間達四個月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刻意掩飾自己,並且會將包括缺點在內的一切坦誠相對的情侶,較不易走上分手一途。而這樣的結果的確與事實相去不遠。
●公開缺點如同打預防針
在一開始便先告知對方自己的缺點,事實上有著近似打預防針般的正面效果。
例如,在與客戶商談前,可事先告知「上個會議的時間延長了,因此可能會稍微遲到」。
如此一來,即使遲到個幾分鐘,也不會造成對方的不快。而且如果能確實在自己所預告的時間抵達,甚至還可能因此獲得「你真是準時呢」之類的讚美。
也就是說,事先忍受些微的痛楚(主動告知缺點),將可避免爾後出現更大的危機,這樣的過程就如同預防注射一樣。事前預告缺點的訣竅在於讓對方有心理準備後,自己也要確實地做好補救措施,如此方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我總是迷迷糊糊的,有時可能會給您添麻煩,但我對工作的熱情是絕對不輸人的!」
「我做事的速度比較慢,但我會比別人更注重細節。」
如上述般,在告知缺點的同時也不忘提出自己的優點,如此更可加深對方的印象。
無論是在工作或在人際關係上,一旦遭逢失敗,事後想要彌補,往往得花上一番心力,如能事先告知自己的缺點或可能遭遇的狀況,便能將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切記,缺點總有曝光的一天,坦誠以對才是真正聰明的做法。
將煩惱當成送給對方的「禮物」
●上司總是「希望得到信賴」
某天下班後,你與公司的後輩一起去小酌一杯。忽然間他對你說:「學長,我有個煩惱想和你談談。」
此時的你想必會迫不及待地豎起耳朵專心聆聽,並給予這位願意找自己懇談的後輩最誠摯的建議吧。
等到準備離開時,又聽見後輩說道:「學長,今天真的非常謝謝你。」這時你應該更會對他產生「真是個誠懇老實的人呢!」這樣的好印象才是。
但仔細想想,為何聽取對方的煩惱,反而會對對方產生好感呢?
照理說,應該是前來徵求意見的後輩要對自己留下好印象才對吧?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困難。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著「希望被他人信賴」的期待。當他人前來找自己商量事情時,便會產生一種「受到信任」或「自己的能力獲得認同」的感受,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
如果是以精通面面俱到技巧為目標的人,自然會把握這個提升自我形象的好方法。請盡可能地找上司或前輩討論事情,讓對方獲得「受到信賴」的感受,藉此提升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