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 /5
序章 大航海時代的展開 1.香料群島的魅力 列為中國經典之一的《孟子》,開宗明義即點出:「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轉換成現代語言就是:梁惠王自我中心極為強烈,人家大老遠跑來,還寄望對梁國有所裨益。 如果換成經濟學鼻祖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語氣,應該會如此問道:「閣下不遠千里而來,究竟有何利益動機呢?」「一隻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正是這位鼻祖對人類追求利益的動機,所賦予淺顯易懂的隱喻。 以此對照歐洲歷史,從西元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率先探險,尋找東來亞洲的新航路,以擺脫途經今日中東、地中海的傳統路線,最後締造了歷史上「大發現」的時代。其最強烈的動機,就是尋找香料的產地,前來就地採購,直接運回,成為香料的專業運銷業者。 香料,除了印度盛產的胡椒外,還包括丁香(Clove)、肉豆蔻(Nutmeg)等。這些都是從中世紀末一直到近世紀,歐洲人所夢寐以求的舶來品。很巧妙的是,丁香只產於印尼摩鹿加群島(Moluccas),因而又名香料群島;肉豆蔻則產於該群島南方的班達群島(Banda)。 對於西方的航海家、冒險家而言,香料群島有如香豔奪目的美女,引來無數航海英雄競折腰,為的就是爭先恐後前來一親芳澤。只要香料到手,運回歐洲,保證利市百倍,名利雙收。 西方海權強盛的國家,前仆後繼地奔向東方新航路,葡萄牙搶得頭彩,繼起的是西班牙,再來就是荷蘭,而登峰造極者則是英國。不管其興衰演變,都在香料群島這共同舞台上不斷演出爭奪戰。 從一四九二年起,哥倫布四次航行到美洲,其實,他以為自己已經到了亞洲;葡萄牙的航海家達伽瑪(Vasco da Gama)於一四九八年繞道非洲南部,發現印度新航路,為的就是帶回印度盛產的胡椒、肉桂。 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在西班牙資助下,於一五一九年啟航,目的地即香料群島。他率隊繞經南美、穿越太平洋,抵達菲律賓。雖在此遇難,但船隊依然返回西班牙,滿載而歸的香料,足以抵償船隊從五艘折損到只剩一艘的損失,並且還有盈餘。 其實,麥哲倫早於一五○五年即曾隨葡萄牙艦隊東來,直到一五一二年,累積了在印度、麻六甲(Malacca)、馬來半島南端各地的服勤經歷,對於香料群島是無盡寶藏的傳說,自有風聞。 麥哲倫出身自葡萄牙貴族,他的值勤紀錄,恰為葡萄牙勢力東來作了歷史性註腳:一五一○年葡萄牙在印度西邊的果阿(Goa)成立亞洲德部,翌年東向延伸到麻六甲。當地扼住麻六甲海峽通往中國南海的水域,連結印度洋,且位在蘇門答臘對岸,一向是亞洲西南,印度,中國廣東、福建,義大利威尼斯等各地商賈的交易中心。 對歐洲而言,從東方運回的香料,是重大民生物資。因為掌控了傳統西亞、地中海商路,在十五世紀,威尼斯居於轉運中心地位,鼎盛時期船隻多達三千三百艘,航運相關從業人員三萬六千人;曾有句名言形容其盛況:「任誰當上麻六甲的主人,他的手即扼住威尼斯的喉嚨。」(Whoever is lord of Malacca has his hand on the throat of Venice)
共
5 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1 2 3 4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