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香港正菜

香港正菜

  • 作者:陳曉蕾
  • 出版日期:2010/10/01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快樂洛神

十一月開始,我家花園每天都帶來驚喜──洛神花收成了!

早晨還開著大黃花,午後已經像老太婆的嘴巴皺作一團,花朵掉到地上,那花萼漸漸長大,轉眼便一顆顆紅寶石似的在陽光下發亮!這個星期才剛摘下來,下星期又是一片紅卜卜的,真開心!

切去尾端,筷子一穿,就能把滿是種子的果實推走,留下完整無缺的通心花萼:加糖煮成果醬、泡在蜜糖變成蜜餞、加點酒餅變成甜酒、甚至用繩子穿起一條紅寶石鏈,曬乾成花茶,整個秋天都好好玩!

二零零六年前,我從台灣簡樸大師區紀復手上,接過一顆洛神花種子。

區紀復在香港長大,後來當上大企業「台灣塑膠」的研究部主管,然而忍受不了工作產生大量塑膠垃圾,四十二歲毅然辭職到世界各國觀察廢物處理問題:菲律賓的垃圾山、北美的堆積區五年後他在花蓮鹽寮海邊住下。

環保,純粹說說是沒用的,處理垃圾,單靠回收也只是治標,他決定身體力行,開始過簡樸生活,一種「不生產垃圾、不污染大地」的生活。

從一九八八年到現在,不少人從世界各地去到區紀復在花蓮的「鹽寮淨土」,和他一起體驗簡樸生活:住在海邊浮木搭成的小屋子,每天劈柴燒灶,種菜吃素,露天洗澡,野外拉屎,穿別人不要的衣服......

我第一次見到區紀復,他在香港一個講座示範摺膠袋:「你看這個膠袋多漂亮,上面的圖畫好有心思。可以這樣......這樣......摺成小三角,上面的公仔還可看得見呢!隨時拿出來再用,真的舊了,摺得細細地丟掉,便不會佔地方或者堵塞溝渠。」

「如果我們對一個膠袋也懂得珍借,對人便不會隨便放棄。」他輕輕說畢,全場好安靜。

但到底簡樸是什麼?和貧窮有什麼分別?

「分別在於選擇。」他說:「簡樸是一種經過反省、思辨,而選擇的生活態度。」重要的不是規定自己如何節儉,而是心態和行動,沒法自己種菜,但做菜可以簡單一點嗎?沒法搬到鄉下,但水龍頭可否開小一點?凡事節制一點,降低一點,放棄一點。

他還送我一張書籤:「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

五月勞動節,把區紀復給的種子,種在花園。洛神花很粗生,只需每天淋水、隔月施肥,最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蟲害,灑點「海藻水」(海藻切小片,泡水幾個月),幾天便好了。

還有一個秘訣是長到約莫兩呎時,剪掉頂端,就會長出好多橫技,增加收成。

半年來看著兩塊葉子的幼苗,長到比人還高,一串串「寶石」掛滿枝頭,那份滿足感,非常簡單、直接。收成了,果醬蜜餞等的製成一大堆,分送各方好友,大家都好高興。

洛神花的快樂,不是用錢可以隨便買到的。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