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後續事件
伏尼契逝世(1931年3月19日)不久,一條消息不脛而走:他之前聲稱發現於「古老城堡」的手稿根本是件贗品。威爾弗雷德留下了遺囑:把這部手稿留給妻子埃塞爾和祕書安妮‧尼爾。埃塞爾逝世後,安妮‧尼爾成為伏尼契手稿的唯一擁有者。在一封直到她逝世時才公布的信中,她懺悔道:「威爾弗雷德其實是於1912年在前耶穌會大學的蒙德拉格尼莊園發現的手稿。」這座莊園之前一直是耶穌會培訓中心,並且藏有羅馬學院圖書館的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古老手稿。1870年,耶穌會擔心維托裡奧‧伊曼紐爾的軍隊會搶劫這座圖書館以賺取一些蠅頭小利,因此這一系列的收藏品被轉移到位於羅馬北部弗拉斯卡蒂的蒙德拉格尼莊園。伏尼契就是在這裡翻找一個舊箱子時,找到了這份手稿。耶穌會需要資金來重建這座搖搖欲墜的建築,教會的兄弟們便向來自倫敦的狡猾書商奉上了裝滿發黃手稿的箱子。伏尼契購買了30卷舊書,而那些自作聰明的耶穌會成員,不曾意識到他們往威爾弗雷德‧伏尼契那雙欣然接受的手中塞了一筆多麼大的財富。
對於像威爾弗雷德‧伏尼契這類常常研究古文獻的文物收藏家而言,放在亞光漆的深棕色箱子中的這個神祕彩色羊皮卷,是多麼的引人注目。但是,令他更加驚奇的是一封藏在封面和首頁之間的信。這封信用拉丁文寫於1666年8月19日,寄信人是布拉格的約翰內斯‧馬庫斯‧瑪西‧德‧科龍蘭德。收信人是他的朋友亞他那修‧基歇爾,信中講述的是他為什麼寄送給亞他那修這份沒有人能夠讀懂的手稿。他在信中寫道,如果有人能夠解譯這份文本(文件),此人必定是亞他那修。瑪西的信中還提到了伏尼契手稿的來源:
拉斐爾博士,擔任費迪南三世即後來的波西公尺亞國王的家庭教師,教授國王波西公尺亞語。他告訴我,這本書的主人是魯道夫國王,奉上這本書的人也因此獲得了600達卡特金幣的賞賜。拉斐爾博士認為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人羅吉爾‧培根。
整個故事從這裡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
魯道夫二世於1576年登基,他患有憂鬱症和妄想症,並且自我懷疑。他極為相信占星師和魔術師,甚至賞賜金錢來贊助他們。當時,魯道夫國土的首都布拉格,是祕密社團、煉金術士和術士的中心。布拉格是猶太教泥人的發源地,人們時常在日常生活中談論《啟示錄》(《新約聖經》中的《四福音書》之後的祕密啟示)。在「30年戰爭」爆發前夕,伏尼契手稿同那個時期的思想相當符合,對魯道夫二世時期的朝廷可能具有吸引力。不幸的是,瑪西還在給亞他那修的信中提到,魯道夫國王也認為這份手稿是羅吉爾‧培根的作品。
培根和手稿
這個「最新消息」令威爾弗雷德‧伏尼契很激動,因為許多人認為羅吉爾‧培根(1214—1294)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培根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之後在巴黎教授哲學。他有許多著作,如《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和一部非凡的百科全書。培根的認知超越了他的時代:在他眼中,未來的船舶,無須方向舵,只需一人操作;戰車利用驚人的力量自主運行。在1256年,他甚至還談論到一些與飛行有關的事情:「飛行器(instrumenta volandi)將被製造出來……它們將在一段時間之後被創造,人類必定會有一架能夠飛行的設備。」
生活於黑暗時代的培根,批判過教堂的道德權威。在發表了最後一部作品《神學概要》之後,培根因其在語言學和科學方面的成就,被稱為「悲慘博士」。表面上,為了顯示他對社會準則的遵從,他加入了方濟會。但是,很快他就和長老發生衝突,甚至被修道院拘禁。
羅吉爾‧培根是否就是伏尼契手稿的作者呢?我們雖然毫無根據,但是並非全無可能。然而,創作伏尼契手稿這類的書,即使對於培根這種天賦極高的人,也是極大的挑戰。畢竟,這本書的字母完全是不熟知的,與所有的邏輯相違背,彩圖中描繪的植物和器皿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培根必定接觸過古代文籍,否則在關於「神祕技藝」的小冊子中,他不會不停地談論經典的飛行器。這些飛行設備在古代文獻中確實經常被提及。
編年史中記載,中國古代君主成湯擁有「飛車」,是來自一個偏遠古國「奇肱」而非中國本土。奇肱民的住處距玉門關8有4萬裡遠,不論這古老的國家具體在何處,至少是離中國半個地球之遠,因為1里等於644.4公尺(那4萬里就超過了2.5萬千公尺)。精確地說,對奇肱居民的描述是這樣:
能做飛車,從風遠行。湯時(約公元前1760年),西風至,吹其車至豫州(河南)。湯破其車,不以視民。
中國編年史家郭璞(公元270—324年)繼續前人未完成的部分,寫道:「妙哉工藝,奇肱之人!因風構思,制為車輪。凌頹隧軌,湯帝是賓。」
在現代人的眼中,飛行器看起來可能有些奇怪,卻被保存在圖畫和壁畫中。成湯把古代飛行器藏起來,讓他的國民無法看到。湯帝的「首席工程師」金公施(Ki Kung Shi)甚至試圖複製一架可在空中飛行的車,但是出於保密,這個飛行怪物被毀了。摧毀這一飛行器就像是在中國古代實行裁軍!在《山海經圖贊》中,郭璞論述了當時發生的各種事件。這本書不僅有關于飛車的記錄,還描述了飛行輪子。
對古代飛行術的回顧並非毫無理由。羅吉爾‧培根是否聽說過類似的文籍?熟悉我的書的人都清楚,飛車無數次地出現在歷史傳說中,只是沒有人注意到它們而已。幾千年前,印度國王拉曼瓦特(Rumanvat)甚至建造了一艘巨大的飛船,需要許多人操縱才可飛行。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對於飛行器的詳細記載超過50頁。埃塞俄比亞史詩《凱博拉‧內加斯特》記載了國王的輝煌功績,其中甚至詳細記錄了所羅門王所造飛車的最高飛行速度!這樣的歷史記載還有很多很多!對於記錄飛行術的古籍一無所知的人,應該保持沉默。在我看來,羅吉爾‧培根至少看過這樣的記載,因此他並未保持沉默。
來源於古代史詩的所有文學傳說都有一個通病(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絕少數人瞭解這些文本。而且,成千上萬的古代文籍已經不存在了。亞歷山大圖書館在公元47年發生火災,公元391年再次發生火災。位於耶路撒冷和帕加馬的圖書館,以及許多爆發過戰爭的古城都曾遭受過火災。基督教徒和僧侶在神聖的宗教熱情的驅使下,入侵中美洲,燒燬了上萬冊由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撰寫的手稿。幾乎所有的古代文明就這麼化為灰燼!《以諾書》、《所羅門》和《曼涅托》等書的原稿在何處?講述亞特蘭蒂斯的原著在何處?對時間長河的略微探究,揭露了這個社會的平淡無奇和一無所知,它不斷地作出評價,好像真的知道些什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