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法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八章 國民黨為什麼會退守台灣

當城市資產階級都背棄國民黨,無產農民支持的共產黨贏定了!

日軍尚未投降,國共已開打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蔣介石推測日本即將無條件投降,於是對全軍發出以下命令。

一、各戰區的司令官加速挺進部隊,執行「受降」事宜。

二、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部隊一起留在原地。

三、各地的皇協軍不得離開駐紮地,所有部隊沒有中央的命令,不得重新整編。

分析這三條命令,可以清楚看出蔣介石對兩黨關係的想法。第一條的「受降」是指接受投降。「各戰區」是指為了進行抗日作戰而畫分的作戰區域,其司令官以蔣為首,都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

第二條的「留在原地」,顯然是不想讓共產黨的八路軍參與受降,進而接收日軍的戰利品。

而第三條的「皇協軍」是指協助日本皇軍的傀儡部隊;「中央的命令」很明顯就是蔣介石自己的命令。總之,蔣的意思是:不管戰利品是什麼,絕對不可以交給共產黨。

對此,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八月十三日發表「寸土必爭」宣言,命各地軍隊前往東北。之所以要前往東北,是為了和蘇聯軍隊一起行動,藉此獲得戰利品以及新的根據地。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日本尚未正式宣布投降,而國共兩黨卻已經漸漸回到抗戰前的對立態勢。

後來毛澤東和蔣介石在四川進行談判,雖然雙方在十月十日締結了以和平建國為宗旨的《雙十協定》,但這只是不可能實現的虛設條文,在山東、山西、河北等地,為了「受降」而產生的軍事衝突已經不斷發生。

其後,在何應欽的奔走下,一百萬日軍及人數幾乎相同的日本民眾,很快就撤回日本並解除動員。不僅如此,岡村寧次也受到國民政府的庇護,在蔣介石與何應欽的授意下在軍事法庭中獲得無罪開釋。表面上的理由是協助停戰,但岡村嚴格要求部下只投降國民黨的軍隊,似乎讓蔣介石與何應欽十分開心。

為什麼放過岡村寧次?
「昨天的敵人是今天的朋友」,如果每件事都可以這樣的話就皆大歡喜了。儘管戰爭已經結束,日軍與八路軍之間還是不斷發生激戰,對雙方都造成為數眾多的死傷人數。原因不說也知道,當國民黨順利解除日軍武裝的同時,共產黨卻以「我們也是勝利者」為由逼迫日軍向他們投降,而遭到日軍抵抗,因此共軍便大舉攻擊日軍。由此看來,岡村寧次的無罪赦免,其實牽繫著國共兩黨的競爭,以及許多士兵的性命。

岡村寧次與國共兩黨之間的愛恨戲碼沒有就此結束。他為了回報蔣介石,受蔣之邀,於一九四九年九月在東京組織「白團」,成員都是過去日軍少校以上的菁英,全盛時期成員多達八十三名。取名為「白團」,是表明要和「共產紅魔」對抗,其主要任務,就是幫助退守台灣的蔣介石「反攻大陸」。

雖然「反攻大陸」的希望最後破滅了,但一般認為「白團」的存在,對台灣軍隊的強化助益良多。岡村寧次一生不斷在戰鬥,是在和平的世界無法突顯生存價值的典型傳統軍人。順帶一提,「白團」在岡村寧次去世的三年後(一九六九年)解散了。

再者,當日本投降時,最令人遺憾的就是國共兩黨因為執著於虛幻的意識形態以及黨派偏見,把中國人民深切期盼的和平建國拋諸腦後。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蔣介石在戰爭結束時,依照與國人的約定,以國民黨為中心,聯合共產黨和其他黨派,一起建立聯合政府,並釋出手中的軍政大權,他應該可以名留青史,成為人民心中永遠的英雄。

如果一九四九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毛澤東也願意這麼做,一定也能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可惜兩人的出發點都不是救國,而是抓住權力。蔣招來無法挽回的失敗,毛也因為無止盡的鬥爭,把人民逼到苦難的深淵當中。兩人至死都沒有離開權力的寶座,也到死都互相憎恨、謾罵對方,把對方的失敗當作自己的快樂泉源。

我們就來看看這兩位意志的巨人、人格的侏儒,是如何進行生死搏鬥的。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