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認知心性後,四種增上法
第七首道歌 效用增上
1.結合心性,修「上師相應法」
上師己心體性雖無別,
空性法界境中為一味,
智慧無礙上師無量光,
若觀於頂懇切而祈請,
加持力故證悟倍增長,
是故勤修上師相應法。
現在開示四種效用增上法門,首先是「上師相應法」。
一旦認知心性,你了悟上師的心與自己的心無二無別,同一體性,此體性,又稱空性或法界,彼此沒有不同。然而,你依舊要持續觀想上師在你的頭頂上,並且向他祈請。
此處,我們要觀想自己的上師為阿彌陀佛,當你觀想上師為阿彌陀佛的形相在你的頭頂上時,你思維上師以阿彌陀佛的顯相生起,正是覺性的展現。覺性的展現 (display of awareness)意思是指,形象是心的自然展現,如陽光是太陽本身的自然展現,或者海洋表層的波浪,是海洋的自然展現一般。
由於你觀想上師為阿彌陀佛在你的頭頂上,並且向他祈請,加持會自然生起,你的證悟與認知也會因而增長。基於那樣的理由,效用增上的第一種方法是:觀想上師在你的頭頂上,持續地修持「上師相應法」。
2.結合心性,修「生起次第」
本尊自心顯現雖了悟,
自身本尊大悲觀音身,
顯空無別觀修持六字,
播下色身種子之因緣,
亦是生圓雙運密咒教。
第二種效用增上的方法是修持生起次第,觀自身為本尊。
你已經認知了你的心性,也認識到你自觀為本尊的顯相,不過是自心的顯現而已,它不過是心的一個特殊展現或影像。然而,你仍然應該持續觀修;你仍然應該觀自己為本尊,這裡的教導是觀自己為觀世音菩薩。當你觀自己為本尊(觀世音菩薩)時,你思維著,顯現為本尊形相的你,雖然極為清晰,卻是空性的顯現,它是你心性的展現。如此,思維著你的身與所有的顯現是觀世音菩薩,同時持誦著六字大明咒「嗡嘛尼唄美吽」。
即使對心性有了些許的認知,持續修持「生起次第」還是很重要。理由是,它能建立吉祥的基礎,以成就你未來的色身。也就是說,當你未來證得佛果位,或者圓滿覺醒時,由於你自觀為觀世音菩薩所存在的願力,你將能夠廣泛地以色身利益眾生。因此,持續修持「生起次第」是很重要的。
更且,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結合,觀己為本尊、持誦本尊的咒語、同時仍然維持著心性的認知,是金剛乘教法的精要,而結合「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就是金剛乘最終的修持。
3.結合心性,修「自他交換法」
六道眾生雖無有自性,
不悟流轉輪迴有情眾,
推論所生慈心與大悲,
效用增上的第三種修持是「自他交換法」(tonglen),或稱「施受法」。
認知自心以後,你認識到六道所有的眾生並非實存。由於他們的本性與你的本性相同,而你知道你並非實存,所以他們一樣也並非實存。你也知道他們並不了解這一點,並且由於不能認知心的真實本性,他們遭受到無比的痛苦。
六道眾生所有罪與苦,
隨息吸入盡融於己身,
觀想一切有情咸離苦,
認知心性的自然展現就是慈悲,那是一種特殊的慈悲,是由於了解到我們之所以如此痛苦,是因為缺乏對心性的認識,而產生的慈悲。這種認知心性的自然展現或效用,即是「慈」(希望一切眾生具樂與樂因)與「悲」(希望一切眾生離苦與苦因),而它可以更進一步的以「自他交換」的修持來開展。
當你修持「自他交換」法門時,吸氣時,你思維一切六道眾生的過患與苦難,都收攝到你的呼吸中,並且全部融入你的身體;在吸氣結束時,思維一切眾生無有例外,都不再有任何痛苦。
自身所具福德與善根,
隨息呼出融入有情眾,
觀諸眾生獲得無量樂。
當你呼氣時,思維你所有的功德,也就是修持「生起次第」所積聚的功德、認知心性、持誦咒語,以及所有任何其他方式所積聚的善德,隨著呼吸出去,並且平均地散佈在所有眾生之中。這功德實際上是被重複了,因此,每一位眾生都得到你的全部功德與善行。在呼氣結束時,思維一切眾生都達到了無限、無盡的快樂與幸福的境界。
成佛法中無此不可得,
自他交換觀修深法要,
這樣的自他交換修持是必要的,沒有如此的修法,就無法證得佛的果位。因此,「自他交換」或者「施與受」的修持是甚深法教的精髓。
4.結合心性,修大圓滿虹光
早晨黃昏太陽光線下,
雙眼半瞇所見之虹光,
顯現圓圈點字母本尊,
彼與所修心性融合觀,
能見明空雙運報身土。
在此簡略地解說,最後一種效用增上的修持,它是大圓滿的一種修持。在早晨與黃昏時,以半瞇的雙眼(梵文:caksu)凝視著太陽的光線(梵文:surya),如此觀修時,你會見到彩虹光、光的明點、較小的明點、種子字,以及本尊身。
將這一點與心性的認知結合修持,在注視著這些顯相的同時,不偏離心性的認知,你將能夠直接並且真正地見到「明空雙運」的報身淨土。當你注視並且見到這些時,你應該認識那不過是你的自心本性,覺性的展現,它們並不存在於外,其自性與你的心性是相同的。
見地勿流於意識伺察,
直接體驗大圓滿深要。
此法門是大圓滿的甚深特色,能讓你直接體驗,見到覺性的展現。如此,它不會成為知識的一個對境,並且此見地決定能超越概念性的了解。